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縷線索,張浚也不會放過。
金明池刺聖之事表麵上看起來再簡單不過,是遼人心生怨憤想要報復大宋。可若是細細揣摩,這裏頭的名堂可就多了。
例如,呂柏水為何會蠢到私保遼人入關?楊季又是怎麽知道這事從而舉發呂柏水的?楊家被鴆是何人所為?又是誰透露了李秀雲臨橋獻瑞的風聲,讓遼人製定出了這個天衣無縫的計劃?
幾個契丹蠻族,竟然連李秀雲的行蹤都摸得一清二楚,還懂得利用龍團勝雪這種東西來藏匿殺器。金明池這盤棋布得太過精妙,所以才越發顯得蹊蹺。
但最蹊蹺的,還要屬那個帶著馬素素一起消失在池中的男人。這個人先在角樓上打暈了一隊建安衛,扒走了他們的胄甲;後在船艙中助李秀雲偷梁換柱,逃出生天;最後卻又扮作茶博士跟上了棧橋,打暈了禮部侍郎嚴信,救走了馬素素。
此人行為前後矛盾,如同兒戲,一時難以判斷是敵非友。他背叛遼人究竟是臨時起意還是早有預謀?他的目的又是什麽?
張浚知道,縈繞在自己的麵前是一團團濃霧。但他並不因此覺得為難,反而有些興奮。因為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隻要他一層層撥開這些雲霧,背後的真相將會讓天下人為之震驚。
而且,這個麵相過柔的年輕官員,現在手中已經掌握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線索。
清平司後的這屋子是背陽而建,光線十分昏暗。張浚小心剔亮了屋裏的燈燭,四麵牆壁上掛著的大小畫作這才一下子清晰起來。
張浚走到了屋子中央,那張碩大的大理石案桌旁,從桌上端起了兩幅人像。兩張畫像上畫著的都是一個青年男子,乍一看有些像,麻子臉,麵色蠟黃。可若仔細分辨,卻又發現不盡相同。左邊那張裏的人五官偏普通,好似隨處可見,拿到大街上比照怕是一抓一大把。右邊的則極富特點,雖是麵色不濟,但眉眼間卻透著一股英氣。
左邊的人像是範晏兮從張府中拿來的,據說是張子初比照著嚴信二人的敘述畫出的。而右邊那幅,則是張浚剛剛親自畫的。
牆上掛滿的畫,也都是出自張子初之筆。張浚很是欣賞張子初的畫藝,對方的每一幅佳作他都會極盡全力弄到手,然後裱掛在臥室之中,早晚賞析。
所以,張浚輕易能從左邊這幅畫裏讀出兩個結論。
第一,這幅畫故意隱藏了畫中之人的樣貌,作畫之人似乎不想讓朝廷找到這個人。
第二,這幅畫絕不是出自張子初之手。
…………
「張子初啊張子初,沒想到你我的命運竟會以這種方式重新交疊。」張浚秀美的麵龐忽然擰出了一絲猙獰。他用指尖在桌麵上敲擊出一連串輕快的節奏,躍躍欲試地凝視著牆上的畫作。
忽然指尖一停,形如鬼魅的身影頃刻間跪在了他身前,一共有五個。
他們個個都是身負絕技的高手,善於隱在暗處偵查,必要時也會動手殺人。張浚從一大堆案牒裏抽出了第三張畫像,遞給了他們。
那幅畫裏的是個身形健碩,深目高鼻的男人,標準的契丹族長相。畫像上還特別標註了此人右肩有傷,極易辨認。
沒有人知道,除了馬素素和那個身份不明的茶博士,還有一人也不曾落網。張浚故意讓人放出消息,說他們從汴河裏撈出了最後一具遼人刺客的屍體。所有人都以為,五個入池刺聖的遼匪均已經伏誅了。
接下來的這一步,才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張浚重新看向了牆壁上的那些畫,唇邊勾起了一絲微笑。
☆、八百裏分麾下炙
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遊。
鳳遙瓦舍外,一隊禁軍列陣而立。將士們身如鬆柏,麵似石俑,除了偶爾馬打響鼻,竟是一絲聲音也沒有。
前方倚馬勒韁的年輕將軍靜靜地瞧著自己麵前的一頂官轎,似是在等待裏頭的人撩開轎簾。可等了半響,卻仍不見有動靜,以至於座下的馬兒都開始有些不耐煩地刨起了蹄子。
將軍撫了撫馬頸上的鬃毛,使得它重新安靜了下來。站在轎旁的廝兒冒著冷汗偷眼打量著馬上的人,隻見對方瞧來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已是眉飛入鬢,麵如刀削,此時雖隻穿的一身箭袖勁服,未掛片甲,卻依舊掩不住那一股久經沙場的冷冽之氣。
一雙梟目信然一瞥,頓時讓那廝兒背上一涼。
「範司直,魏將軍到了。」在對方的灼灼目光下,那廝兒擦了擦額間的冷汗,衝著肩輿裏輕喚了一聲。
「範司直?」
可裏頭依舊沒有動靜。
莫不是要跟眼前這位擺譜兒?
廝兒正猶疑著要不要將那轎簾掀開半分朝裏瞧瞧,一雙手欲伸不伸時,卻見一個身影忽而自馬上翻身而下,闊步走到了跟前。
廝兒渾身一顫,下意識讓開了半分。隨著小將軍指尖一勾,終是瞧見了轎中的光景。
端端一個瘦弱的白麵兒書生,正靠著轎壁睡得香甜,頭上的長翅帽歪了半截兒,嘴巴半張著,連流涎都快滴到官服上了也渾然不知。
廝兒這一看差點沒笑出聲來,隻道這位新上任的司直,可真是個奇人。聽說這位範晏兮範郎君,隻因在金明池一事中同張子初一道立下了奇功,才從刑部一小吏一躍而上。
金明池刺聖之事表麵上看起來再簡單不過,是遼人心生怨憤想要報復大宋。可若是細細揣摩,這裏頭的名堂可就多了。
例如,呂柏水為何會蠢到私保遼人入關?楊季又是怎麽知道這事從而舉發呂柏水的?楊家被鴆是何人所為?又是誰透露了李秀雲臨橋獻瑞的風聲,讓遼人製定出了這個天衣無縫的計劃?
幾個契丹蠻族,竟然連李秀雲的行蹤都摸得一清二楚,還懂得利用龍團勝雪這種東西來藏匿殺器。金明池這盤棋布得太過精妙,所以才越發顯得蹊蹺。
但最蹊蹺的,還要屬那個帶著馬素素一起消失在池中的男人。這個人先在角樓上打暈了一隊建安衛,扒走了他們的胄甲;後在船艙中助李秀雲偷梁換柱,逃出生天;最後卻又扮作茶博士跟上了棧橋,打暈了禮部侍郎嚴信,救走了馬素素。
此人行為前後矛盾,如同兒戲,一時難以判斷是敵非友。他背叛遼人究竟是臨時起意還是早有預謀?他的目的又是什麽?
張浚知道,縈繞在自己的麵前是一團團濃霧。但他並不因此覺得為難,反而有些興奮。因為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隻要他一層層撥開這些雲霧,背後的真相將會讓天下人為之震驚。
而且,這個麵相過柔的年輕官員,現在手中已經掌握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線索。
清平司後的這屋子是背陽而建,光線十分昏暗。張浚小心剔亮了屋裏的燈燭,四麵牆壁上掛著的大小畫作這才一下子清晰起來。
張浚走到了屋子中央,那張碩大的大理石案桌旁,從桌上端起了兩幅人像。兩張畫像上畫著的都是一個青年男子,乍一看有些像,麻子臉,麵色蠟黃。可若仔細分辨,卻又發現不盡相同。左邊那張裏的人五官偏普通,好似隨處可見,拿到大街上比照怕是一抓一大把。右邊的則極富特點,雖是麵色不濟,但眉眼間卻透著一股英氣。
左邊的人像是範晏兮從張府中拿來的,據說是張子初比照著嚴信二人的敘述畫出的。而右邊那幅,則是張浚剛剛親自畫的。
牆上掛滿的畫,也都是出自張子初之筆。張浚很是欣賞張子初的畫藝,對方的每一幅佳作他都會極盡全力弄到手,然後裱掛在臥室之中,早晚賞析。
所以,張浚輕易能從左邊這幅畫裏讀出兩個結論。
第一,這幅畫故意隱藏了畫中之人的樣貌,作畫之人似乎不想讓朝廷找到這個人。
第二,這幅畫絕不是出自張子初之手。
…………
「張子初啊張子初,沒想到你我的命運竟會以這種方式重新交疊。」張浚秀美的麵龐忽然擰出了一絲猙獰。他用指尖在桌麵上敲擊出一連串輕快的節奏,躍躍欲試地凝視著牆上的畫作。
忽然指尖一停,形如鬼魅的身影頃刻間跪在了他身前,一共有五個。
他們個個都是身負絕技的高手,善於隱在暗處偵查,必要時也會動手殺人。張浚從一大堆案牒裏抽出了第三張畫像,遞給了他們。
那幅畫裏的是個身形健碩,深目高鼻的男人,標準的契丹族長相。畫像上還特別標註了此人右肩有傷,極易辨認。
沒有人知道,除了馬素素和那個身份不明的茶博士,還有一人也不曾落網。張浚故意讓人放出消息,說他們從汴河裏撈出了最後一具遼人刺客的屍體。所有人都以為,五個入池刺聖的遼匪均已經伏誅了。
接下來的這一步,才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張浚重新看向了牆壁上的那些畫,唇邊勾起了一絲微笑。
☆、八百裏分麾下炙
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舊遊。
鳳遙瓦舍外,一隊禁軍列陣而立。將士們身如鬆柏,麵似石俑,除了偶爾馬打響鼻,竟是一絲聲音也沒有。
前方倚馬勒韁的年輕將軍靜靜地瞧著自己麵前的一頂官轎,似是在等待裏頭的人撩開轎簾。可等了半響,卻仍不見有動靜,以至於座下的馬兒都開始有些不耐煩地刨起了蹄子。
將軍撫了撫馬頸上的鬃毛,使得它重新安靜了下來。站在轎旁的廝兒冒著冷汗偷眼打量著馬上的人,隻見對方瞧來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已是眉飛入鬢,麵如刀削,此時雖隻穿的一身箭袖勁服,未掛片甲,卻依舊掩不住那一股久經沙場的冷冽之氣。
一雙梟目信然一瞥,頓時讓那廝兒背上一涼。
「範司直,魏將軍到了。」在對方的灼灼目光下,那廝兒擦了擦額間的冷汗,衝著肩輿裏輕喚了一聲。
「範司直?」
可裏頭依舊沒有動靜。
莫不是要跟眼前這位擺譜兒?
廝兒正猶疑著要不要將那轎簾掀開半分朝裏瞧瞧,一雙手欲伸不伸時,卻見一個身影忽而自馬上翻身而下,闊步走到了跟前。
廝兒渾身一顫,下意識讓開了半分。隨著小將軍指尖一勾,終是瞧見了轎中的光景。
端端一個瘦弱的白麵兒書生,正靠著轎壁睡得香甜,頭上的長翅帽歪了半截兒,嘴巴半張著,連流涎都快滴到官服上了也渾然不知。
廝兒這一看差點沒笑出聲來,隻道這位新上任的司直,可真是個奇人。聽說這位範晏兮範郎君,隻因在金明池一事中同張子初一道立下了奇功,才從刑部一小吏一躍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