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酒離了玉京之後,消息漸無。馮懷素始終放不下他。
第一年,馮懷素撐著竹傘,在博陵的雨季中等了一月。
第二年,馮懷素寄情尺素,每封信讀著俱是情真意切。
第三年,馮懷素省吃儉用,盡其所能地搜羅佳釀名酒。
第四年,馮懷素熱情漸消,隻偶爾托人帶些精巧禮物。
第五年,馮懷素音信飄零,聽人說是已娶了一房妾室。
第六年,馮懷素舊事已忘,愛恨終究是消磨了個幹淨。
第七年,馮懷素大病一場,遣散了姬妾,自此半官半隱,再不理聲色犬馬。
第十年,有人敲開了遜園的府門,送來了崔昭靈的死訊。他沒有給他留書,隻聽說臨終絕筆是一句極其單薄的「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馮懷素沒有哭。第二年又重歸風流,通宵達旦,宴飲不絕。
又三年,一日宴飲後,馮懷素在遜園的花間閣醉死過去,死時正伏在桌上一卷未默完的《藥師經》上,筆尖舌血未幹。冰壺清瑩,總有一日,是要化的。便如情愛,情深情淺,愛濃愛淡,從不長久。
馮懷素醒來時,袁夢杳正在他榻邊,見他醒來連忙喚了大夫進來。馮懷素似乎有些回不過神來,他拂開大夫,叫一旁侍候的僕人倒了一杯水給他,他緩緩地飲了,問道:「今日是什麽日子?」
「三月十六,你睡了足足三日。」袁夢杳道:「陛下已經將使臣扣了,若不是大夫查不出你有什麽不對勁的,這會兒他腦袋估計已經搬家了。」
原來隻是一場夢啊……馮懷素又覺得慶幸:還好隻是一場夢。
「我隻是喝醉了罷了,百夷送來的,是壇好酒……」馮懷素喝了點粥,身上有了些力氣,穿戴整齊道:「我要進宮麵聖。」
馮懷素辭官了。這是誰也沒料到的事情。
辜渙不解,他原本以為馮懷素會是留在他身邊最長久的一個人,卻沒想到他是最先離開的。如今朝中正值用人之際,辜渙不想放人,威脅也威脅了,軟話也說盡了,馮懷素下定決心要走。到了最後,不得不放下皇帝的身份,將事情問個清楚明白。
馮懷素將樁樁件件全都說了。辜渙既心驚於他的隱瞞和自己的遲鈍,又為他的兒女情長覺得好笑。
「懷素,為了六年的歡情,放棄你寒窗苦讀、殫精竭慮得來的一切,真的值得嗎?」辜渙近乎語重心長了起來:「懷素方才醒轉,許是還不甚清醒,不若再回去想想?」
馮遜沒有回去。他哭了,哭得極其悽慘。
辜渙呆住了。他與懷素、夢杳、含章四個人是一起從小一起長大的,他與懷素認識最早,這是他第一次見馮懷素哭。據說,上一次他哭時,是他祖父馮真寄逝世之時。他隻有六歲,站在靈前,脊背挺得很直,哭得極其隱忍。這一次他幾乎是號啕痛哭,仿佛終於承受不住過載的痛苦。
辜渙心軟了,終究是破格準了。他們四個人,如今隻剩夢杳一個陪著他了,終究是世事難料。
馮懷素離京那日,辜渙沒法去送,站在皇城上什麽也看不清,隻覺得涼。他還記得當年也是在這裏送左含章和崔昭靈出使百夷,不料再見昭靈已是六年之後。至於含章,是他親自下得聖旨,命他無詔不得回京,如今南疆還不穩妥,不知什麽時候才能見到下一麵,若是戰事起了,或許永遠也見不著了。
辜渙的確有一副溫柔心腸,但他也是一位帝王,某種程度上,他是一位比高祖更出色的帝王,他仁善,卻又無情。
辜渙沉默了很久,他拍了拍身旁朱漪的手,道:「我們回吧,也當送了他一程,心意到了。」
玉京煙霧朦朧的三月天裏,誰都知道沒有誰能一直陪著誰,走這一程,送這一程,已經是緣分難得。
馮懷素到了博陵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崔氏遞了帖子,請求見崔昭靈一麵。隻是遞過去的帖子都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馮懷素不得法門,卻也不著急,他轉賣了在玉京的祖產,在博陵創辦瞭望真書院,廣納學子。他雖是多年未曾鑽研學問,隻是當年在國子監也是佼佼者,又仰仗他祖父馮真寄的聲望,竟也穩穩噹噹將學院辦了起來,看樣子是打算在博陵靈均安居樂業了。
崔氏郡望既高,也做不出公然打壓之事。何況馮懷素在靈均辦學,不論門第出身地招收學子,乃是功於文教、利在千秋之事,崔氏若是打壓,反而容易疏離了民心。
馮懷素平時在望真書院教書,閑時就帶些得意的學生去頌華河的支流歲河測繪水文,隻是無一日落下往崔氏遞拜帖。過了兩月,崔謬似是煩了,派人傳了口信說:「吾侄昭靈,上無愧於天地,下無愧於家國,如今故交盡散,命不久矣,若你還有馮老半分遺風,見我崔氏門,便該退避三舍。」
馮懷素隻道讓他給崔相帶個消息,說他手裏有藍舒恩的消息,想要親自見崔昭靈一麵。第二日傳消息的人來了,說是崔相要見他。
崔宅,永熙堂。
崔氏乃是天下士族之首,博陵靈均乃是其本家所在。崔宅年頭很久,幾次擴建過,繼元之亂時,被占去做了將軍府,有幸被保存下來。待江北光復之後,崔宅自然又回到了崔氏手中。雖有不少毀棄,畢竟底蘊還在,重修一番,處處古香古色、寬宏深廣,頗為氣派,又絕無半點僭越之處。崔謬辭官後歸隱江南,隻是江南潮濕,不適合崔酒養病,故而才會停在博陵靈均縣。
第一年,馮懷素撐著竹傘,在博陵的雨季中等了一月。
第二年,馮懷素寄情尺素,每封信讀著俱是情真意切。
第三年,馮懷素省吃儉用,盡其所能地搜羅佳釀名酒。
第四年,馮懷素熱情漸消,隻偶爾托人帶些精巧禮物。
第五年,馮懷素音信飄零,聽人說是已娶了一房妾室。
第六年,馮懷素舊事已忘,愛恨終究是消磨了個幹淨。
第七年,馮懷素大病一場,遣散了姬妾,自此半官半隱,再不理聲色犬馬。
第十年,有人敲開了遜園的府門,送來了崔昭靈的死訊。他沒有給他留書,隻聽說臨終絕筆是一句極其單薄的「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馮懷素沒有哭。第二年又重歸風流,通宵達旦,宴飲不絕。
又三年,一日宴飲後,馮懷素在遜園的花間閣醉死過去,死時正伏在桌上一卷未默完的《藥師經》上,筆尖舌血未幹。冰壺清瑩,總有一日,是要化的。便如情愛,情深情淺,愛濃愛淡,從不長久。
馮懷素醒來時,袁夢杳正在他榻邊,見他醒來連忙喚了大夫進來。馮懷素似乎有些回不過神來,他拂開大夫,叫一旁侍候的僕人倒了一杯水給他,他緩緩地飲了,問道:「今日是什麽日子?」
「三月十六,你睡了足足三日。」袁夢杳道:「陛下已經將使臣扣了,若不是大夫查不出你有什麽不對勁的,這會兒他腦袋估計已經搬家了。」
原來隻是一場夢啊……馮懷素又覺得慶幸:還好隻是一場夢。
「我隻是喝醉了罷了,百夷送來的,是壇好酒……」馮懷素喝了點粥,身上有了些力氣,穿戴整齊道:「我要進宮麵聖。」
馮懷素辭官了。這是誰也沒料到的事情。
辜渙不解,他原本以為馮懷素會是留在他身邊最長久的一個人,卻沒想到他是最先離開的。如今朝中正值用人之際,辜渙不想放人,威脅也威脅了,軟話也說盡了,馮懷素下定決心要走。到了最後,不得不放下皇帝的身份,將事情問個清楚明白。
馮懷素將樁樁件件全都說了。辜渙既心驚於他的隱瞞和自己的遲鈍,又為他的兒女情長覺得好笑。
「懷素,為了六年的歡情,放棄你寒窗苦讀、殫精竭慮得來的一切,真的值得嗎?」辜渙近乎語重心長了起來:「懷素方才醒轉,許是還不甚清醒,不若再回去想想?」
馮遜沒有回去。他哭了,哭得極其悽慘。
辜渙呆住了。他與懷素、夢杳、含章四個人是一起從小一起長大的,他與懷素認識最早,這是他第一次見馮懷素哭。據說,上一次他哭時,是他祖父馮真寄逝世之時。他隻有六歲,站在靈前,脊背挺得很直,哭得極其隱忍。這一次他幾乎是號啕痛哭,仿佛終於承受不住過載的痛苦。
辜渙心軟了,終究是破格準了。他們四個人,如今隻剩夢杳一個陪著他了,終究是世事難料。
馮懷素離京那日,辜渙沒法去送,站在皇城上什麽也看不清,隻覺得涼。他還記得當年也是在這裏送左含章和崔昭靈出使百夷,不料再見昭靈已是六年之後。至於含章,是他親自下得聖旨,命他無詔不得回京,如今南疆還不穩妥,不知什麽時候才能見到下一麵,若是戰事起了,或許永遠也見不著了。
辜渙的確有一副溫柔心腸,但他也是一位帝王,某種程度上,他是一位比高祖更出色的帝王,他仁善,卻又無情。
辜渙沉默了很久,他拍了拍身旁朱漪的手,道:「我們回吧,也當送了他一程,心意到了。」
玉京煙霧朦朧的三月天裏,誰都知道沒有誰能一直陪著誰,走這一程,送這一程,已經是緣分難得。
馮懷素到了博陵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崔氏遞了帖子,請求見崔昭靈一麵。隻是遞過去的帖子都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馮懷素不得法門,卻也不著急,他轉賣了在玉京的祖產,在博陵創辦瞭望真書院,廣納學子。他雖是多年未曾鑽研學問,隻是當年在國子監也是佼佼者,又仰仗他祖父馮真寄的聲望,竟也穩穩噹噹將學院辦了起來,看樣子是打算在博陵靈均安居樂業了。
崔氏郡望既高,也做不出公然打壓之事。何況馮懷素在靈均辦學,不論門第出身地招收學子,乃是功於文教、利在千秋之事,崔氏若是打壓,反而容易疏離了民心。
馮懷素平時在望真書院教書,閑時就帶些得意的學生去頌華河的支流歲河測繪水文,隻是無一日落下往崔氏遞拜帖。過了兩月,崔謬似是煩了,派人傳了口信說:「吾侄昭靈,上無愧於天地,下無愧於家國,如今故交盡散,命不久矣,若你還有馮老半分遺風,見我崔氏門,便該退避三舍。」
馮懷素隻道讓他給崔相帶個消息,說他手裏有藍舒恩的消息,想要親自見崔昭靈一麵。第二日傳消息的人來了,說是崔相要見他。
崔宅,永熙堂。
崔氏乃是天下士族之首,博陵靈均乃是其本家所在。崔宅年頭很久,幾次擴建過,繼元之亂時,被占去做了將軍府,有幸被保存下來。待江北光復之後,崔宅自然又回到了崔氏手中。雖有不少毀棄,畢竟底蘊還在,重修一番,處處古香古色、寬宏深廣,頗為氣派,又絕無半點僭越之處。崔謬辭官後歸隱江南,隻是江南潮濕,不適合崔酒養病,故而才會停在博陵靈均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