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允寧頭戴鬥笠,騎著快馬,一路飛奔,直奔清水寺而去。
允寧不學佛理,對於出家之事並無好感,也不相信出家就能夠為太後祈福。
不過是遵從太後遺願,自保罷了,因此,心中多少是有些不願意的。
一個時辰之後,允寧已經看到清水寺山門,將馬拴在山腳不遠處,徒步向寺院而去。
自己騎快馬,走官道而來。一路上,自己刻意躲避,因此並沒見到多少人。
在這寺廟外,卻見到了大量百姓。
心中不禁暗自想道:“南洲大災剛剛平複,這些百姓不去侍弄田地,卻跑來給泥塑上香,多少有些不可救藥。”
寺廟中,延森雙手合十,恭敬說道:“主持師兄,寧王殿下可就要來了,您怎麽還如此悠閑。”
“清水寺不過彈丸小廟,如果,把握住此次機會,完全有機會將廟宇擴大幾倍,如此也算對得起佛祖了。”
延悔房屋不過鬥室而已,仿佛多站幾人,就會立馬水泄不通一般。
室內牆壁也隻是土牆,牆壁上到處都是坑坑窪窪,年久失修的樣子。
桌子上,隻有一把茶壺,一卷佛經,算是裝飾了,其他的再無一物。
延悔緩緩睜開雙眼,誦了一聲佛號,說道:“眾人平等,寧王乞丐皆是一樣的。”
“心中有佛,坐在家中也是修行,心中無佛,金身之前也非修行。”
延森和尚歎了一口氣,轉而又無奈道:“主持師兄,自南洲大災起,周圍村民,一直在廟中蹭吃蹭喝。”
“我本想將他們趕走,可是,你又不讓。”
“寧王賑災之後,雖說來的人少了一些,可每天依舊還有不少人前來蹭吃。”
“廟中幾年存糧,再過幾日,就要用盡了,就連香油錢都買了糧食了。您看看該怎麽辦才好。”
延悔輕彈衣角,說道:“一切如常,佛家弟子過午不食,一日一餐即可。”
“佛祖尚割肉喂鷹,我等佛家弟子,又怎麽能見死不救呢!”
延森無可奈何,隻是嘟囔道:“再過幾日,寺中糧食用盡,一日一餐也休想做到…”
允寧跟著百姓一路來到寺院之中,幾個和尚正在院中施粥。
允寧發現來這的百姓,並非禮佛,而是來喝粥的…
院中僧侶也不過四五個人,每個人都來往匆匆,為施粥之事忙碌著。
允寧順手拉過一個走到身邊的小和尚說道:“小師傅,在下今日,是前來求見主持方丈的,不知小師傅可否為我通傳一聲。”
小和尚任務在身,並未過多理會允寧,隻是指了延悔的房間。
說道:“主持方丈,就在那間屋子裏,施主自己自行前去即可。”
允寧暗自思忖著,這清水寺規模也太小了吧。
自己求見主持方丈,小和尚居然連通報不通報,讓自己直接前去!這也太沒規矩了吧。
見無人理會自己,允寧隻好入鄉隨俗,向住持方丈房屋走去。
正好迎麵遇上為自己剃度的延森大師,允寧尚未開口。
延森疾步走上前去,笑臉相迎,雙手合十說道:“王爺前來,怎麽不提前通報,本寺也好提前安排迎接王爺。”
允寧也做了一個雙手合十的姿勢,回道:“大師言重了,小王是來出家的。”
“此客,也不過是清水寺普通小僧一名,您是小王的剃度大師,怎敢讓您迎接。”
延森對允寧謙遜之言,奉承之語,很是受用,搖頭晃腦之後,引著允寧向主持方丈房中走去…
延悔見延森小心翼翼的引一人進屋,見來人樣子,竟與故人有三分相似。
心中已經了然,遣退延森後,開口說道:“施主此來為何?”
允寧輕抬眉頭,看著眼前這個傳聞已過七旬,眉毛胡子黑白摻雜,臉色紅潤,眼珠清澈,就連牙齒也未曾掉落一顆的老僧。
心中回憶祖母臨終交代的話語,延悔大師也曾是文武雙全的人。
本來,心中還有所懷疑,今日見麵才發現。
這老和尚的樣子,分明是內家功夫修煉到極致的樣子。非但未老,反而有點返老還童的樣子。
不過,老和尚揣著明白裝糊塗,明知道我是前來出家的,還明知故問我來此做什麽?允寧心中想著。
嘴上依舊客氣說道:“小子來此出家,特請方丈大師賜法號。”
延悔重新閉上雙眼,問道:“你可看破紅塵俗世…”
允寧心想:“看破什麽紅塵俗世,我風華正茂,酒色財氣一樣也割舍不下呀!若不是祖母讓我來此避難,父皇下旨要求剃度,誰又會來這裏?”
“回稟大師,小子並未看破紅塵,隻是家中長輩臨終遺言,要小子前來出家,小子想盡孝道,完成長輩臨終囑托?”允寧如實說道。
延悔無悲無喜,平靜問道:“出家是為成佛,你既然未看破紅塵,不參禪拜佛,來此地亦是無用。”
“施主無成佛之心,就不要勉強自己了。既然已經剃度,也算是出家了,就此打道回府,盡孝道也是一樣的。”
允寧豈能答應,雖說皇上旨意不是軟禁,可以時常回王府看看。
如果,自己要是一直留在王府修行,那可就兩回事了。
見老和尚如此推搪,心中不免鬱悶,於是問道:“剛才聽大師之言,出家是為成佛?”
“小子想要問問大師,如何成佛,難道參禪禮佛就可以成佛了嗎?那這世間萬千僧侶豈不是都可以成佛了?”
延悔聞言睜開雙眼,問道:“你既如此說,想必對於成佛,有一定的見解?”
“老僧想要聽聽施主的高見,不參禪禮佛,又該如何成佛?”
允寧沉吟片刻,說道:“小子認為,心中有佛,在家出家都是修行,心中無佛,就是坐破蒲團,讀遍佛經又有何用,不過是一光頭俗漢罷了。”
延悔嘴角上揚,輕輕一笑說道:“既不侍佛,何談心中有佛呢?”
“小子認為,佛乃是心中善念,成佛乃是導人向善的一個法門。”
“出家修行,參禪禮佛,修的是被俗世浸染的心,參禪參的是心中混沌,禮佛禮的心中不安。”
延悔含笑點頭說道:“王爺很有慧根,可佛是沒有具象的,怎麽能以一個善字以偏概全。”
允寧恭敬回道:“小子非佛門中人,不修佛家教義,信口胡言,還望大師不要見怪。”
延悔指了指旁邊凳子,接著說道:“王爺在南洲所作所為,老僧已經聽說了。”
“多方周旋,全力賑災,免南洲百姓於水火之中,王爺雖不是我佛門中人,行的確是佛門大智慧。”
“大師秒繆讚了,小子愧不敢當,隻是遵旨辦事罷了。”允寧說道。
延悔看著眼前謙遜而且有想法的年輕人。
心中不甚歡喜,嘴上說道:“王爺雖是奉旨出家,老僧依然要與王爺約法三章。”
“王爺若是不答應,老僧是萬萬不敢同意的,”
允寧說道:“大師但說無妨,小子定然遵守。”
延悔見其如此懂事,說道:“既已出家,王爺便是本寺普通僧眾,沒有特權。”
“王爺若是有事,也應當得寺中允許,方可外出。”
“本寺僧人需要遵守的一切清規戒律,王爺同樣需要遵守,不知這幾點王爺可否能夠做到。”
允寧急忙說道:“大師放心,絕無問題”
允寧不學佛理,對於出家之事並無好感,也不相信出家就能夠為太後祈福。
不過是遵從太後遺願,自保罷了,因此,心中多少是有些不願意的。
一個時辰之後,允寧已經看到清水寺山門,將馬拴在山腳不遠處,徒步向寺院而去。
自己騎快馬,走官道而來。一路上,自己刻意躲避,因此並沒見到多少人。
在這寺廟外,卻見到了大量百姓。
心中不禁暗自想道:“南洲大災剛剛平複,這些百姓不去侍弄田地,卻跑來給泥塑上香,多少有些不可救藥。”
寺廟中,延森雙手合十,恭敬說道:“主持師兄,寧王殿下可就要來了,您怎麽還如此悠閑。”
“清水寺不過彈丸小廟,如果,把握住此次機會,完全有機會將廟宇擴大幾倍,如此也算對得起佛祖了。”
延悔房屋不過鬥室而已,仿佛多站幾人,就會立馬水泄不通一般。
室內牆壁也隻是土牆,牆壁上到處都是坑坑窪窪,年久失修的樣子。
桌子上,隻有一把茶壺,一卷佛經,算是裝飾了,其他的再無一物。
延悔緩緩睜開雙眼,誦了一聲佛號,說道:“眾人平等,寧王乞丐皆是一樣的。”
“心中有佛,坐在家中也是修行,心中無佛,金身之前也非修行。”
延森和尚歎了一口氣,轉而又無奈道:“主持師兄,自南洲大災起,周圍村民,一直在廟中蹭吃蹭喝。”
“我本想將他們趕走,可是,你又不讓。”
“寧王賑災之後,雖說來的人少了一些,可每天依舊還有不少人前來蹭吃。”
“廟中幾年存糧,再過幾日,就要用盡了,就連香油錢都買了糧食了。您看看該怎麽辦才好。”
延悔輕彈衣角,說道:“一切如常,佛家弟子過午不食,一日一餐即可。”
“佛祖尚割肉喂鷹,我等佛家弟子,又怎麽能見死不救呢!”
延森無可奈何,隻是嘟囔道:“再過幾日,寺中糧食用盡,一日一餐也休想做到…”
允寧跟著百姓一路來到寺院之中,幾個和尚正在院中施粥。
允寧發現來這的百姓,並非禮佛,而是來喝粥的…
院中僧侶也不過四五個人,每個人都來往匆匆,為施粥之事忙碌著。
允寧順手拉過一個走到身邊的小和尚說道:“小師傅,在下今日,是前來求見主持方丈的,不知小師傅可否為我通傳一聲。”
小和尚任務在身,並未過多理會允寧,隻是指了延悔的房間。
說道:“主持方丈,就在那間屋子裏,施主自己自行前去即可。”
允寧暗自思忖著,這清水寺規模也太小了吧。
自己求見主持方丈,小和尚居然連通報不通報,讓自己直接前去!這也太沒規矩了吧。
見無人理會自己,允寧隻好入鄉隨俗,向住持方丈房屋走去。
正好迎麵遇上為自己剃度的延森大師,允寧尚未開口。
延森疾步走上前去,笑臉相迎,雙手合十說道:“王爺前來,怎麽不提前通報,本寺也好提前安排迎接王爺。”
允寧也做了一個雙手合十的姿勢,回道:“大師言重了,小王是來出家的。”
“此客,也不過是清水寺普通小僧一名,您是小王的剃度大師,怎敢讓您迎接。”
延森對允寧謙遜之言,奉承之語,很是受用,搖頭晃腦之後,引著允寧向主持方丈房中走去…
延悔見延森小心翼翼的引一人進屋,見來人樣子,竟與故人有三分相似。
心中已經了然,遣退延森後,開口說道:“施主此來為何?”
允寧輕抬眉頭,看著眼前這個傳聞已過七旬,眉毛胡子黑白摻雜,臉色紅潤,眼珠清澈,就連牙齒也未曾掉落一顆的老僧。
心中回憶祖母臨終交代的話語,延悔大師也曾是文武雙全的人。
本來,心中還有所懷疑,今日見麵才發現。
這老和尚的樣子,分明是內家功夫修煉到極致的樣子。非但未老,反而有點返老還童的樣子。
不過,老和尚揣著明白裝糊塗,明知道我是前來出家的,還明知故問我來此做什麽?允寧心中想著。
嘴上依舊客氣說道:“小子來此出家,特請方丈大師賜法號。”
延悔重新閉上雙眼,問道:“你可看破紅塵俗世…”
允寧心想:“看破什麽紅塵俗世,我風華正茂,酒色財氣一樣也割舍不下呀!若不是祖母讓我來此避難,父皇下旨要求剃度,誰又會來這裏?”
“回稟大師,小子並未看破紅塵,隻是家中長輩臨終遺言,要小子前來出家,小子想盡孝道,完成長輩臨終囑托?”允寧如實說道。
延悔無悲無喜,平靜問道:“出家是為成佛,你既然未看破紅塵,不參禪拜佛,來此地亦是無用。”
“施主無成佛之心,就不要勉強自己了。既然已經剃度,也算是出家了,就此打道回府,盡孝道也是一樣的。”
允寧豈能答應,雖說皇上旨意不是軟禁,可以時常回王府看看。
如果,自己要是一直留在王府修行,那可就兩回事了。
見老和尚如此推搪,心中不免鬱悶,於是問道:“剛才聽大師之言,出家是為成佛?”
“小子想要問問大師,如何成佛,難道參禪禮佛就可以成佛了嗎?那這世間萬千僧侶豈不是都可以成佛了?”
延悔聞言睜開雙眼,問道:“你既如此說,想必對於成佛,有一定的見解?”
“老僧想要聽聽施主的高見,不參禪禮佛,又該如何成佛?”
允寧沉吟片刻,說道:“小子認為,心中有佛,在家出家都是修行,心中無佛,就是坐破蒲團,讀遍佛經又有何用,不過是一光頭俗漢罷了。”
延悔嘴角上揚,輕輕一笑說道:“既不侍佛,何談心中有佛呢?”
“小子認為,佛乃是心中善念,成佛乃是導人向善的一個法門。”
“出家修行,參禪禮佛,修的是被俗世浸染的心,參禪參的是心中混沌,禮佛禮的心中不安。”
延悔含笑點頭說道:“王爺很有慧根,可佛是沒有具象的,怎麽能以一個善字以偏概全。”
允寧恭敬回道:“小子非佛門中人,不修佛家教義,信口胡言,還望大師不要見怪。”
延悔指了指旁邊凳子,接著說道:“王爺在南洲所作所為,老僧已經聽說了。”
“多方周旋,全力賑災,免南洲百姓於水火之中,王爺雖不是我佛門中人,行的確是佛門大智慧。”
“大師秒繆讚了,小子愧不敢當,隻是遵旨辦事罷了。”允寧說道。
延悔看著眼前謙遜而且有想法的年輕人。
心中不甚歡喜,嘴上說道:“王爺雖是奉旨出家,老僧依然要與王爺約法三章。”
“王爺若是不答應,老僧是萬萬不敢同意的,”
允寧說道:“大師但說無妨,小子定然遵守。”
延悔見其如此懂事,說道:“既已出家,王爺便是本寺普通僧眾,沒有特權。”
“王爺若是有事,也應當得寺中允許,方可外出。”
“本寺僧人需要遵守的一切清規戒律,王爺同樣需要遵守,不知這幾點王爺可否能夠做到。”
允寧急忙說道:“大師放心,絕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