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師傅方才沒遇到她,如今見了她,很是高興,迎上來問:“般若姑娘,您可來了,二爺在裏麵呢!”
“哦,我隻是來參加拍賣會,不是專門來找他的。”般若解釋。
關師傅注視了她一眼,理所當然地笑說:“以您跟二爺的交情,您來了,當然得他親自招呼您!”關師傅似乎意有所指。
“不用。”般若笑笑。
關師傅打量著她懷裏抱的大箱子,驚訝道:“您從哪兒弄來這麽個大物件?”
“是剛才一個收廢品的老爺爺在賣的,我看也不貴,就給收了。”
“您說的是街對麵那個老人家吧?”關師傅顯然是知道那人的,這當下也明白了般若買箱子的意圖,便真心說:“姑娘您心地可真好,那老人家在那好幾天了,也沒人買他的箱子。”
般若沒做聲,關師傅又說:“既然買了,那我幫您看看,這大概是什麽年代的?”
索性拍賣會還沒正式開始呢,般若應道:“行,那就麻煩您了!”
關師傅拿過眼鏡,又戴上手套,這才仔細看著,過了一會,他便摘下眼鏡,歎氣道:
“哎!果然如我所料,不是什麽值錢東西,若是值錢,隻怕這幾天早就有人買了。”
“沒事,左右也不是為了賺錢。”般若不在意地說。
“成!我看看這箱子裏麵保存的怎麽樣,要是好的話,說不定您拿回去還能用呢!”關師傅打開那箱子,這一看,竟忽然“咦”了一聲。
“這……這箱子裏哪來的書畫作品?”
“什麽?”
般若湊過去,隻看了一眼,便愣住了,隻見箱子裏塞滿了紙,確切地說,是裝滿了不少裱好的書畫作品,這些作品都疊著放在箱子裏,看樣子保存得還不錯。
“您也不知道這事?”關師傅問。
般若搖搖頭,“那老爺爺說這裏有一些廢紙,是防潮用的,估計也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吧!”
關師傅聽了這話點點頭,他不抱希望地戴上眼鏡,又從箱子裏隨意拿出一幅作品,笑道:
“我來看看,這誰誰畫的畫?怎麽看著還有點傅抱石畫作的意思?”
他把畫打開,就著光一看,隻一下,便愣住了,而後他連忙認真起來,表情鄭重地在光線下細細看這畫的用筆細節,卻不料,這越看越驚訝。
“不是吧!這是……”
關師傅驚訝地嘴都合不攏了,看了許久以後,他趕忙放下這幅畫,又重新拿起一幅,這一看,又驚了一下,放下這幅,又拿起第三幅……
他拿起放下,看了好幾幅畫作。
每一幅看完,那嘴都沒有合上過。
般若看著他的表情從平淡到驚訝再到震驚,最後顯然已經驚呆了,很久都沒有回神。
“關師傅,這是怎麽了?”
關師傅看著這箱子中的四幅畫作三幅書法作品,久久說不出話來,他沒有回答般若的問題,反而對手下說:
“去!去叫二爺過來!快去!”
那頭,小徒弟跑到霍遇白邊上,急忙忙說:“二爺,關師傅請您過去一下。”
“什麽事?”一般的小事,關師傅肯定會自己過來說,定不可能會讓人來請他過去。
“好像跟般若小姐有關。”
-
霍遇白來到古琅軒的前院,隻見般若正站在關師傅邊上,兩人圍在一起,好像在看什麽東西。
“二爺,您快來看看!”關師傅見了他,無法掩飾體內的激動,叫道:“快來看看!”
關師傅是霍家的老夥計,是這一行中的老麻雀,那可是見過大世麵的,他祖上世代都在霍家幫忙,關師傅看了一輩子的古董,很少露出這種驚訝的表情。
霍遇白走過去,他拿起那畫作看了一眼,越看眉頭蹙得越緊。
“二爺,您本就喜歡書畫,也是看書畫的行家,自己還搜集了那麽多名家字畫,應該說,您說的話最有發言權。”關師傅指著那桌子上攤開的一副畫作說:“您看這幅,像不像陳書的畫?”
般若聽了這話,愣了下,“陳書?”
陳書是清代乾隆時期著名的閨閣女畫家,她字複庵,晚年自號南樓老人,前世,般若在博物館見過這位女畫家的畫,很是喜歡,因此,對這女畫家有印象。說起來這陳書真是古代女性自強的典型,她家境殷實,從小學習字畫,但並不出彩,直到後來嫁人後,丈夫家道中落,陳書便脫簪珥以助,並通過鬻畫維持家庭生計,並培養孩子考中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她能考賣畫為生,是很有道理的!陳書筆力老健、風神簡古,看起來很有大家風範,據說,乾隆最愛陳書的畫,當時,陳華的畫作在清內府收藏中達24件之多,是女性繪畫入藏作品最多的一位。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陳書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非常厲害的。
如果這真是陳書的花鳥畫,那定然值不少錢。更重要的是,般若真心喜愛陳書的畫畫風格,前世她曾經幻想過,假如能有一幅陳書的真作,那該多好啊!沒想到這輩子,居然真的有可能實現了!
般若的血液隱隱沸騰起來。“真是陳書畫作?”
霍遇白看了許久,終於放下畫作,點頭確認:“筆力老道,用筆精簡返璞歸真,整幅畫作看似簡單卻有一番真功夫在裏頭,陳書用筆有前人的影子,卻最終自成風格。再看這花鳥畫上的梅花,一眼看去就有傲人姿態,這枝頭的兩隻鳥兒,更是點睛之筆,那展翅欲飛的模樣,更讓這幅畫動靜結合。我確定,這正是陳書的作品!”
“是吧?我就說這是陳書的!”關師傅很激動,他也很愛字畫,陳書的畫作不多見,一般都存在博物館裏,他有幸能見到真跡,當真是喜歡。
霍遇白又道:“陳書曾經畫畫幫助丈夫養家,估計這畫正是那時流傳出來的。”
“您再看這幅!”關師傅又指著邊上一副瀑布圖,說:“二爺,您瞧這幅是不是傅抱石的作品?”
關師傅方才沒遇到她,如今見了她,很是高興,迎上來問:“般若姑娘,您可來了,二爺在裏麵呢!”
“哦,我隻是來參加拍賣會,不是專門來找他的。”般若解釋。
關師傅注視了她一眼,理所當然地笑說:“以您跟二爺的交情,您來了,當然得他親自招呼您!”關師傅似乎意有所指。
“不用。”般若笑笑。
關師傅打量著她懷裏抱的大箱子,驚訝道:“您從哪兒弄來這麽個大物件?”
“是剛才一個收廢品的老爺爺在賣的,我看也不貴,就給收了。”
“您說的是街對麵那個老人家吧?”關師傅顯然是知道那人的,這當下也明白了般若買箱子的意圖,便真心說:“姑娘您心地可真好,那老人家在那好幾天了,也沒人買他的箱子。”
般若沒做聲,關師傅又說:“既然買了,那我幫您看看,這大概是什麽年代的?”
索性拍賣會還沒正式開始呢,般若應道:“行,那就麻煩您了!”
關師傅拿過眼鏡,又戴上手套,這才仔細看著,過了一會,他便摘下眼鏡,歎氣道:
“哎!果然如我所料,不是什麽值錢東西,若是值錢,隻怕這幾天早就有人買了。”
“沒事,左右也不是為了賺錢。”般若不在意地說。
“成!我看看這箱子裏麵保存的怎麽樣,要是好的話,說不定您拿回去還能用呢!”關師傅打開那箱子,這一看,竟忽然“咦”了一聲。
“這……這箱子裏哪來的書畫作品?”
“什麽?”
般若湊過去,隻看了一眼,便愣住了,隻見箱子裏塞滿了紙,確切地說,是裝滿了不少裱好的書畫作品,這些作品都疊著放在箱子裏,看樣子保存得還不錯。
“您也不知道這事?”關師傅問。
般若搖搖頭,“那老爺爺說這裏有一些廢紙,是防潮用的,估計也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吧!”
關師傅聽了這話點點頭,他不抱希望地戴上眼鏡,又從箱子裏隨意拿出一幅作品,笑道:
“我來看看,這誰誰畫的畫?怎麽看著還有點傅抱石畫作的意思?”
他把畫打開,就著光一看,隻一下,便愣住了,而後他連忙認真起來,表情鄭重地在光線下細細看這畫的用筆細節,卻不料,這越看越驚訝。
“不是吧!這是……”
關師傅驚訝地嘴都合不攏了,看了許久以後,他趕忙放下這幅畫,又重新拿起一幅,這一看,又驚了一下,放下這幅,又拿起第三幅……
他拿起放下,看了好幾幅畫作。
每一幅看完,那嘴都沒有合上過。
般若看著他的表情從平淡到驚訝再到震驚,最後顯然已經驚呆了,很久都沒有回神。
“關師傅,這是怎麽了?”
關師傅看著這箱子中的四幅畫作三幅書法作品,久久說不出話來,他沒有回答般若的問題,反而對手下說:
“去!去叫二爺過來!快去!”
那頭,小徒弟跑到霍遇白邊上,急忙忙說:“二爺,關師傅請您過去一下。”
“什麽事?”一般的小事,關師傅肯定會自己過來說,定不可能會讓人來請他過去。
“好像跟般若小姐有關。”
-
霍遇白來到古琅軒的前院,隻見般若正站在關師傅邊上,兩人圍在一起,好像在看什麽東西。
“二爺,您快來看看!”關師傅見了他,無法掩飾體內的激動,叫道:“快來看看!”
關師傅是霍家的老夥計,是這一行中的老麻雀,那可是見過大世麵的,他祖上世代都在霍家幫忙,關師傅看了一輩子的古董,很少露出這種驚訝的表情。
霍遇白走過去,他拿起那畫作看了一眼,越看眉頭蹙得越緊。
“二爺,您本就喜歡書畫,也是看書畫的行家,自己還搜集了那麽多名家字畫,應該說,您說的話最有發言權。”關師傅指著那桌子上攤開的一副畫作說:“您看這幅,像不像陳書的畫?”
般若聽了這話,愣了下,“陳書?”
陳書是清代乾隆時期著名的閨閣女畫家,她字複庵,晚年自號南樓老人,前世,般若在博物館見過這位女畫家的畫,很是喜歡,因此,對這女畫家有印象。說起來這陳書真是古代女性自強的典型,她家境殷實,從小學習字畫,但並不出彩,直到後來嫁人後,丈夫家道中落,陳書便脫簪珥以助,並通過鬻畫維持家庭生計,並培養孩子考中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她能考賣畫為生,是很有道理的!陳書筆力老健、風神簡古,看起來很有大家風範,據說,乾隆最愛陳書的畫,當時,陳華的畫作在清內府收藏中達24件之多,是女性繪畫入藏作品最多的一位。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陳書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非常厲害的。
如果這真是陳書的花鳥畫,那定然值不少錢。更重要的是,般若真心喜愛陳書的畫畫風格,前世她曾經幻想過,假如能有一幅陳書的真作,那該多好啊!沒想到這輩子,居然真的有可能實現了!
般若的血液隱隱沸騰起來。“真是陳書畫作?”
霍遇白看了許久,終於放下畫作,點頭確認:“筆力老道,用筆精簡返璞歸真,整幅畫作看似簡單卻有一番真功夫在裏頭,陳書用筆有前人的影子,卻最終自成風格。再看這花鳥畫上的梅花,一眼看去就有傲人姿態,這枝頭的兩隻鳥兒,更是點睛之筆,那展翅欲飛的模樣,更讓這幅畫動靜結合。我確定,這正是陳書的作品!”
“是吧?我就說這是陳書的!”關師傅很激動,他也很愛字畫,陳書的畫作不多見,一般都存在博物館裏,他有幸能見到真跡,當真是喜歡。
霍遇白又道:“陳書曾經畫畫幫助丈夫養家,估計這畫正是那時流傳出來的。”
“您再看這幅!”關師傅又指著邊上一副瀑布圖,說:“二爺,您瞧這幅是不是傅抱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