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安的眼中,有怒火噴薄。
這確實是她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從她一字一句,怨聲載道地聲討生父李言量便可以看出。
她一直都不覺得錯,覺得責任在所有人的身上,唯獨與自己無關,她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然而此刻,李講卻將她這一張虛偽的麵目揭穿,一切都暴露在陽光之下。
李講眸光冷冽,他斷然不可能讓這老太婆就這麽一死了之的。
否則自己父親之死算什麽?
自己母親這麽多年,受到的委屈算什麽?
這麽多的苦和仇,這麽多的血與淚,難道就一筆勾銷?
沒這麽簡單。
冤有頭,債有主。
真要追根溯源,這筆賬無論怎麽算,李老太君都不應該把怒火傾瀉在李淮遠的身上。
因為她的不幸,與李淮遠無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你寡恩薄義,善妒偏執,親手犯下樁樁罪孽,最終害人不成反害己。”
李講冷笑道:“說起來,你今天連死都是自殺的,難道有人提刀逼你嗎?還想帶著這份怨氣,詛咒整個李家?”
李筠安目欲噴火,恨意滔天,看起來好像隨時都有可能撲上來,如野狼般咬斷李講李講的喉嚨。
但是,她卻遲遲未動。
歸根究底,還是沒有底氣。
李講字字在理,每一句話都好像叩響了她一直逃避,但又不得不麵對的事實。
“你以為看到你的死,我會暢快,我會輕鬆,就像放下一塊大石頭?不,實話說,我什麽感覺都沒有。”
李講深深地看著李筠安,一字一句,重重說道:“因為就算你死了,我的父親也回不來了。”
突兀,像是有一陣寒風吹過。
全場寂靜了下來,落針可聞。
婁娟紅了眼睛,已經不知道,這是今天晚上第幾次泣不成聲。
她緊緊地抱著骨灰罐,可卻始終冰冷,沒有感受到絲毫的溫度。
這是李筠安第一次如遭重擊,一雙眼睛中的恨意突然如同琉璃般破碎,手足無措地站在原地,啞口無言。
雨還在下著。
但沒有那震耳欲聾的雷聲了。
李筠安茫然地轉過身,看了一眼屍骨無存的李騰衝,看了一眼痛心疾首的李言量,看了一眼淚流不止的兩個兒子,看了一眼神情複雜的李穹蒼。
她終於好像是醒悟了,心底有那麽一塊烏雲散開。
不過,這份悔悟終究來得太遲,來得太晚。
“原來,是我錯了……”
————
————
雨停了,地麵倒映著薄雲後的半塊圓月。
李筠安死了。
這場一年一度的中秋家宴,盛大開啟,黯然落幕。
沒有人想到,期間的發展居然會如此曲折。
按道理來說,世家之主死去,絕對算得上是一樁大事,葬禮會大辦特辦,很多人一起相送。
但是,李老太君之死,難以啟齒。
當天晚上,李家便將其匆匆下葬了。
李家宗祠裏。
李言量在眾人麵前,對列祖列宗的牌位深深叩首。
“不孝子孫李言量,教女無方,鑄成大錯,愧對我李氏列祖列宗,從今日起,願自罰搬入靜山麵壁思過,非家族遭遇生死劫難不出!”
聽到這話,一時之間,不知道多少族人臉色大變,慌忙地開口。
“老祖,萬萬不可啊!靜山那是我們先祖,專門為鑄下大錯的李家子弟準備的牢山,您怎麽能去那裏麵壁!”
“老祖,您若是閉關不出世了,那我們李家怎麽辦?”
看得出來,眾人是真的慌了。
就連一些族老都開口,沉聲道:“言量,此事有待商榷,不可衝動。”
然而,李聖卻很決絕地搖搖頭。
“說到底,當初之所以會讓李筠安去到陳家,還是我這做父親的無能。”
“所以,她變成今天這副模樣,我難逃其咎,諸位也不用勸了,我心意已決。”
族老欲言又止。
對於當年讓李筠安嫁到陳家的決定,其實真的是無奈之舉,與李言量關係不大。
畢竟當時李言量雖然操持李家,卻距離封聖遠著呢,家族的處境是前所未有的低穀。
但是,李筠安才剛剛離世,可想而知,此時李言量的心情有多麽糟糕,眾人實在是很難勸說。
有人歎息一聲,道:“可我們李家正值動亂之秋,若你也不出麵了,那我們李家誰來執掌大局?”
家主死去,聖人隱世。
今天李家發生這麽兩件大事,內部絕對會陷入劇烈的動亂之中。
這段時間,肯定需要一位能夠讓人心服口服的人主持大局。
李言量抬頭看向李穹蒼,道:“你可否願意?”
聽到這聲音,眾人大吃一驚,完全沒有想到,李聖居然會越過族老,選擇李穹蒼。
有人想要反對,但一想到前不久,李穹蒼在眾人麵前展現的實力後,又默默地閉上了嘴。
“這是家族給我的補償嗎?”李穹蒼麵無表情地說。
李言量歎息一聲。
“我知道,你記恨於我,當年我確實錯了,若早就知道小女會變成今天這副模樣,我不會勸說你同意這門婚事。”
聽到這話,李穹蒼的眼睛明顯紅了,偏過頭。
他沒有想到,時隔這麽多年,自己居然還能夠得到這位聖人的一句抱歉。
李言量搖搖頭,看向李講,一雙眼睛盡顯疲態,滄桑枯寂。
“逝者已逝,往事無論如何,此時都應該放下了。”
眾人聽聞,心底五味雜陳。
這一頁是翻過去了,可李家經受的風波,卻絕對不是一時半會能平歇的。
李講看著他,又看了一眼不遠處的棺槨。
他猜想過這場中秋家宴會血雨腥風,會跌宕起伏,會峰回路轉,會怒火中燒……
可他從來就沒有想過。
事情走到結尾,討到了遲到的公道之後。
他居然隻剩下一種淡淡的落寞與空寂。
李講想走了。
此地,不願久留。
李講起身,越過人山人海,在一雙雙複雜的目光中,走到婁娟,李可達,莫老的身邊。
他抱起那罐骨灰塞入李恩懷裏。
“給我爹在祖墳尋個風水寶地。”
說完他就離去了。
眾人看著他的背影,忽然聽到一陣婉轉千回的聲音。
那是一首詩,少年的聲音清冽,語氣蒼涼,在眾人的耳邊從清晰到模糊,越來越遠,直至消失。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來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做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裏麵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在三國時期的大才子曹植的筆下,這首詩訴說的是手足相殘,沉鬱激憤的情感。
但此刻,李講念出這首詩的時候,腦海裏隻有四個字。
造化弄人。
這確實是她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從她一字一句,怨聲載道地聲討生父李言量便可以看出。
她一直都不覺得錯,覺得責任在所有人的身上,唯獨與自己無關,她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然而此刻,李講卻將她這一張虛偽的麵目揭穿,一切都暴露在陽光之下。
李講眸光冷冽,他斷然不可能讓這老太婆就這麽一死了之的。
否則自己父親之死算什麽?
自己母親這麽多年,受到的委屈算什麽?
這麽多的苦和仇,這麽多的血與淚,難道就一筆勾銷?
沒這麽簡單。
冤有頭,債有主。
真要追根溯源,這筆賬無論怎麽算,李老太君都不應該把怒火傾瀉在李淮遠的身上。
因為她的不幸,與李淮遠無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你寡恩薄義,善妒偏執,親手犯下樁樁罪孽,最終害人不成反害己。”
李講冷笑道:“說起來,你今天連死都是自殺的,難道有人提刀逼你嗎?還想帶著這份怨氣,詛咒整個李家?”
李筠安目欲噴火,恨意滔天,看起來好像隨時都有可能撲上來,如野狼般咬斷李講李講的喉嚨。
但是,她卻遲遲未動。
歸根究底,還是沒有底氣。
李講字字在理,每一句話都好像叩響了她一直逃避,但又不得不麵對的事實。
“你以為看到你的死,我會暢快,我會輕鬆,就像放下一塊大石頭?不,實話說,我什麽感覺都沒有。”
李講深深地看著李筠安,一字一句,重重說道:“因為就算你死了,我的父親也回不來了。”
突兀,像是有一陣寒風吹過。
全場寂靜了下來,落針可聞。
婁娟紅了眼睛,已經不知道,這是今天晚上第幾次泣不成聲。
她緊緊地抱著骨灰罐,可卻始終冰冷,沒有感受到絲毫的溫度。
這是李筠安第一次如遭重擊,一雙眼睛中的恨意突然如同琉璃般破碎,手足無措地站在原地,啞口無言。
雨還在下著。
但沒有那震耳欲聾的雷聲了。
李筠安茫然地轉過身,看了一眼屍骨無存的李騰衝,看了一眼痛心疾首的李言量,看了一眼淚流不止的兩個兒子,看了一眼神情複雜的李穹蒼。
她終於好像是醒悟了,心底有那麽一塊烏雲散開。
不過,這份悔悟終究來得太遲,來得太晚。
“原來,是我錯了……”
————
————
雨停了,地麵倒映著薄雲後的半塊圓月。
李筠安死了。
這場一年一度的中秋家宴,盛大開啟,黯然落幕。
沒有人想到,期間的發展居然會如此曲折。
按道理來說,世家之主死去,絕對算得上是一樁大事,葬禮會大辦特辦,很多人一起相送。
但是,李老太君之死,難以啟齒。
當天晚上,李家便將其匆匆下葬了。
李家宗祠裏。
李言量在眾人麵前,對列祖列宗的牌位深深叩首。
“不孝子孫李言量,教女無方,鑄成大錯,愧對我李氏列祖列宗,從今日起,願自罰搬入靜山麵壁思過,非家族遭遇生死劫難不出!”
聽到這話,一時之間,不知道多少族人臉色大變,慌忙地開口。
“老祖,萬萬不可啊!靜山那是我們先祖,專門為鑄下大錯的李家子弟準備的牢山,您怎麽能去那裏麵壁!”
“老祖,您若是閉關不出世了,那我們李家怎麽辦?”
看得出來,眾人是真的慌了。
就連一些族老都開口,沉聲道:“言量,此事有待商榷,不可衝動。”
然而,李聖卻很決絕地搖搖頭。
“說到底,當初之所以會讓李筠安去到陳家,還是我這做父親的無能。”
“所以,她變成今天這副模樣,我難逃其咎,諸位也不用勸了,我心意已決。”
族老欲言又止。
對於當年讓李筠安嫁到陳家的決定,其實真的是無奈之舉,與李言量關係不大。
畢竟當時李言量雖然操持李家,卻距離封聖遠著呢,家族的處境是前所未有的低穀。
但是,李筠安才剛剛離世,可想而知,此時李言量的心情有多麽糟糕,眾人實在是很難勸說。
有人歎息一聲,道:“可我們李家正值動亂之秋,若你也不出麵了,那我們李家誰來執掌大局?”
家主死去,聖人隱世。
今天李家發生這麽兩件大事,內部絕對會陷入劇烈的動亂之中。
這段時間,肯定需要一位能夠讓人心服口服的人主持大局。
李言量抬頭看向李穹蒼,道:“你可否願意?”
聽到這聲音,眾人大吃一驚,完全沒有想到,李聖居然會越過族老,選擇李穹蒼。
有人想要反對,但一想到前不久,李穹蒼在眾人麵前展現的實力後,又默默地閉上了嘴。
“這是家族給我的補償嗎?”李穹蒼麵無表情地說。
李言量歎息一聲。
“我知道,你記恨於我,當年我確實錯了,若早就知道小女會變成今天這副模樣,我不會勸說你同意這門婚事。”
聽到這話,李穹蒼的眼睛明顯紅了,偏過頭。
他沒有想到,時隔這麽多年,自己居然還能夠得到這位聖人的一句抱歉。
李言量搖搖頭,看向李講,一雙眼睛盡顯疲態,滄桑枯寂。
“逝者已逝,往事無論如何,此時都應該放下了。”
眾人聽聞,心底五味雜陳。
這一頁是翻過去了,可李家經受的風波,卻絕對不是一時半會能平歇的。
李講看著他,又看了一眼不遠處的棺槨。
他猜想過這場中秋家宴會血雨腥風,會跌宕起伏,會峰回路轉,會怒火中燒……
可他從來就沒有想過。
事情走到結尾,討到了遲到的公道之後。
他居然隻剩下一種淡淡的落寞與空寂。
李講想走了。
此地,不願久留。
李講起身,越過人山人海,在一雙雙複雜的目光中,走到婁娟,李可達,莫老的身邊。
他抱起那罐骨灰塞入李恩懷裏。
“給我爹在祖墳尋個風水寶地。”
說完他就離去了。
眾人看著他的背影,忽然聽到一陣婉轉千回的聲音。
那是一首詩,少年的聲音清冽,語氣蒼涼,在眾人的耳邊從清晰到模糊,越來越遠,直至消失。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來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做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裏麵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在三國時期的大才子曹植的筆下,這首詩訴說的是手足相殘,沉鬱激憤的情感。
但此刻,李講念出這首詩的時候,腦海裏隻有四個字。
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