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兩個月的時候,張右相便與二皇子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
在合作當中,為了取信於二皇子,張右相透露了幾次真實消息給他,讓東奕的軍隊在局部戰爭中勝利了幾次。不過好在這幾次局部戰爭中遭遇不幸的將士們的犧牲是有價值的,張右相在一次至關重要的全麵戰爭中透露給了二皇子一個假消息,帶領著東奕士兵獲得了幾次局部戰爭勝利的二皇子在軍中的威望越發高漲,其他幾位皇子的反對意見無效,二皇子輕信了這個假消息,自以為能夠殺死甚至活捉方名岩,結果卻被方名岩帶領著大軍殺得大麵積潰敗,大慶以最小的傷亡令東奕損失慘重,自此再無多大的反抗之力。
這次的失利雖然讓張右相失去了二皇子的信任,也讓二皇子在之後與東方榲爭奪皇位時落入下風,不過沈縉卻毫不後悔。這是必要的做法,利大於弊。
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二皇子在那次全麵戰爭中失敗後極為落魄,也對給了他一個假消息的張右相恨之入骨。不過當他與東方榲爭奪皇位力不從心之時,張右相再次找上他要求合作幫他奪位,他也沒拒絕,盡管他很清楚張右相的‘方將軍臨時改變戰略我也不清楚內情才給了二殿下您一個錯誤的消息’這個理由隻是一個藉口,但他還是與張右相合作了。
雙方都隻是互相利用。張右相是按照沈縉的命令幫二皇子奪位,隻因二皇子遠不如東方榲難對付,而其他三位皇子卻早已被打壓下去,沒有了與東方榲爭奪的資本,扶植起來成本太大。二皇子也隻是想要利用大慶的助力打壓下東方榲,獲得皇位。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暫時放下之前的恩怨,開始了第二次合作。不過顯然,這次合作依舊失敗了,最後關頭東奕皇帝竟然非常堅決的立了東方榲為太子。
&&&&&&&&&&
在東方榲成為太子後,東奕皇帝的身體便在一連串的打擊之下臥病不起,東奕國全權由東方榲掌控。而東方榲掌控大權後,第一件事便是給沈縉遞了求和書。
沈縉看著求和書的內容,心中卻對東方榲越發的忌憚了。
不管東方榲多麽有治國之才,隻要他是個傲骨錚錚的英雄,沈縉就多的是法子對付他。然而從這求和書看來,東方榲卻是一個能伸能屈的梟雄。
求和書的內容大致是說,東奕國願意臣服於大慶,從此年年歲歲納貢,東奕皇帝自降為王,以晚輩臣子之禮待大慶皇帝……這姿態可謂是放得極低。
若是別人看來,隻會覺得這位東奕太子是個窩囊廢,害怕大慶的軍隊,隻知道窩囊的求和,連一戰的勇氣都沒有了。這種不把東方榲放在眼裏的想法,無疑會降低對東奕太子的警惕心,一旦被求和書上的吹捧吹得飄飄然答應了東方榲的求和,給了東奕國喘息之機,很可能會成就一個臥薪嚐膽的典故。
沈縉對東方榲此人了解不可謂不深,不光是從原著劇情中了解了此人的本事,還專門派人去收集了東方榲的資料,研究他的性格弱點。對於東方榲,沈縉雖然沒有將他視為旗鼓相當的對手,卻也沒有小覷的將他視為了統一天下大業途中的一塊巨大攔路石,絲毫不敢放鬆警惕。
不過看著求和書上的請求,沈縉微微勾唇,然後硃批:“恩準!”
既然東方榲要求和要喘息之機,他當然不會不給……隻不過,這時間他給了,隻怕東方榲卻依舊沒有喘息的時間。
他揮筆又寫了幾個字:“太子性情甚合朕意,神交已久,隻願一睹真容。”
然後沈縉滿意的吹了吹這一行字,讓其幹得快一點。
這求和書是東奕某位宗室王爺送來的,沈縉回復了以後,自然也是由他再送回去。
寫上回復內容的求和書到了東方榲手中時,他打開一看,臉色微變,隨即冷笑道:“好一個沈帝!”
這段話看起來有點像是調戲羞辱東奕太子,但是東方榲又豈會不明白沈縉此言深意?
在東奕其他人都為沈帝這曖昧調戲的話語憤怒不已的時候,他卻在傷腦筋,若是去了大慶,該怎麽回來……他可不信大慶皇帝會讓他平平安安的回到東奕,積蓄力量再對付大慶。
&&&&&&&&&&
沈縉同意了東奕太子的求和這件事讓滿朝文武大臣都不贊同。
他們紛紛勸諫:“陛下,不能給東奕喘息之機啊,讓方將軍一舉拿下東奕皇都才是最好的!”
對此,沈縉依舊堅持原本的決定:“眾卿無需多勸,朕意已決。東奕如今已元氣大傷,大慶翻掌即滅,何須如此擔憂?”
他對外始終表現出一副看不起東奕如今的國力,不在乎也不相信東奕能恢復元氣來個大翻盤的模樣。
然而實際上他卻著手開始恢復大慶國內的元氣。
此次同意東方榲的求和,他並非意氣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的決定。
古代人口並不多,一個大國的人口連現代的一個省都趕不上。古代孩子夭折率很高,人均壽命短,一般四五十歲就算老齡了,再加上戰爭,人口甚至一直處於負增長狀態。
大慶雖然在此次與東奕的戰爭中處於上風,也有沈縉的謀劃減少了很多傷亡,但戰爭帶來的元氣損失依舊很大。畢竟東奕再怎麽內部分裂,以前也是僅僅隻比大慶弱一籌的大國,滅掉這樣一個大國,一年之功怎麽可能?
在合作當中,為了取信於二皇子,張右相透露了幾次真實消息給他,讓東奕的軍隊在局部戰爭中勝利了幾次。不過好在這幾次局部戰爭中遭遇不幸的將士們的犧牲是有價值的,張右相在一次至關重要的全麵戰爭中透露給了二皇子一個假消息,帶領著東奕士兵獲得了幾次局部戰爭勝利的二皇子在軍中的威望越發高漲,其他幾位皇子的反對意見無效,二皇子輕信了這個假消息,自以為能夠殺死甚至活捉方名岩,結果卻被方名岩帶領著大軍殺得大麵積潰敗,大慶以最小的傷亡令東奕損失慘重,自此再無多大的反抗之力。
這次的失利雖然讓張右相失去了二皇子的信任,也讓二皇子在之後與東方榲爭奪皇位時落入下風,不過沈縉卻毫不後悔。這是必要的做法,利大於弊。
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二皇子在那次全麵戰爭中失敗後極為落魄,也對給了他一個假消息的張右相恨之入骨。不過當他與東方榲爭奪皇位力不從心之時,張右相再次找上他要求合作幫他奪位,他也沒拒絕,盡管他很清楚張右相的‘方將軍臨時改變戰略我也不清楚內情才給了二殿下您一個錯誤的消息’這個理由隻是一個藉口,但他還是與張右相合作了。
雙方都隻是互相利用。張右相是按照沈縉的命令幫二皇子奪位,隻因二皇子遠不如東方榲難對付,而其他三位皇子卻早已被打壓下去,沒有了與東方榲爭奪的資本,扶植起來成本太大。二皇子也隻是想要利用大慶的助力打壓下東方榲,獲得皇位。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暫時放下之前的恩怨,開始了第二次合作。不過顯然,這次合作依舊失敗了,最後關頭東奕皇帝竟然非常堅決的立了東方榲為太子。
&&&&&&&&&&
在東方榲成為太子後,東奕皇帝的身體便在一連串的打擊之下臥病不起,東奕國全權由東方榲掌控。而東方榲掌控大權後,第一件事便是給沈縉遞了求和書。
沈縉看著求和書的內容,心中卻對東方榲越發的忌憚了。
不管東方榲多麽有治國之才,隻要他是個傲骨錚錚的英雄,沈縉就多的是法子對付他。然而從這求和書看來,東方榲卻是一個能伸能屈的梟雄。
求和書的內容大致是說,東奕國願意臣服於大慶,從此年年歲歲納貢,東奕皇帝自降為王,以晚輩臣子之禮待大慶皇帝……這姿態可謂是放得極低。
若是別人看來,隻會覺得這位東奕太子是個窩囊廢,害怕大慶的軍隊,隻知道窩囊的求和,連一戰的勇氣都沒有了。這種不把東方榲放在眼裏的想法,無疑會降低對東奕太子的警惕心,一旦被求和書上的吹捧吹得飄飄然答應了東方榲的求和,給了東奕國喘息之機,很可能會成就一個臥薪嚐膽的典故。
沈縉對東方榲此人了解不可謂不深,不光是從原著劇情中了解了此人的本事,還專門派人去收集了東方榲的資料,研究他的性格弱點。對於東方榲,沈縉雖然沒有將他視為旗鼓相當的對手,卻也沒有小覷的將他視為了統一天下大業途中的一塊巨大攔路石,絲毫不敢放鬆警惕。
不過看著求和書上的請求,沈縉微微勾唇,然後硃批:“恩準!”
既然東方榲要求和要喘息之機,他當然不會不給……隻不過,這時間他給了,隻怕東方榲卻依舊沒有喘息的時間。
他揮筆又寫了幾個字:“太子性情甚合朕意,神交已久,隻願一睹真容。”
然後沈縉滿意的吹了吹這一行字,讓其幹得快一點。
這求和書是東奕某位宗室王爺送來的,沈縉回復了以後,自然也是由他再送回去。
寫上回復內容的求和書到了東方榲手中時,他打開一看,臉色微變,隨即冷笑道:“好一個沈帝!”
這段話看起來有點像是調戲羞辱東奕太子,但是東方榲又豈會不明白沈縉此言深意?
在東奕其他人都為沈帝這曖昧調戲的話語憤怒不已的時候,他卻在傷腦筋,若是去了大慶,該怎麽回來……他可不信大慶皇帝會讓他平平安安的回到東奕,積蓄力量再對付大慶。
&&&&&&&&&&
沈縉同意了東奕太子的求和這件事讓滿朝文武大臣都不贊同。
他們紛紛勸諫:“陛下,不能給東奕喘息之機啊,讓方將軍一舉拿下東奕皇都才是最好的!”
對此,沈縉依舊堅持原本的決定:“眾卿無需多勸,朕意已決。東奕如今已元氣大傷,大慶翻掌即滅,何須如此擔憂?”
他對外始終表現出一副看不起東奕如今的國力,不在乎也不相信東奕能恢復元氣來個大翻盤的模樣。
然而實際上他卻著手開始恢復大慶國內的元氣。
此次同意東方榲的求和,他並非意氣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的決定。
古代人口並不多,一個大國的人口連現代的一個省都趕不上。古代孩子夭折率很高,人均壽命短,一般四五十歲就算老齡了,再加上戰爭,人口甚至一直處於負增長狀態。
大慶雖然在此次與東奕的戰爭中處於上風,也有沈縉的謀劃減少了很多傷亡,但戰爭帶來的元氣損失依舊很大。畢竟東奕再怎麽內部分裂,以前也是僅僅隻比大慶弱一籌的大國,滅掉這樣一個大國,一年之功怎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