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快穿之目標很甜寵/虐文扭轉係統【快穿】 作者:冬月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夜,張珣將沈小南和諸位將士召到軍營中商討對策。
一位將領提出,“七皇子並未在我們軍中,朝廷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切隻聽將軍吩咐!”看來是個耿直還不怎麽鑽營的,一心向著張珣。
在座都是張珣心腹,這麽長時間以來早就被收歸張珣麾下,唯張珣之命是從,這也是太子為何如此忌憚張珣的原因。在張珣父親張紹戰死後,朝廷一時陷入震盪和恐慌之中,雖然張家一直和太子一黨以及歐家政見不合,但是朝野對張紹的領兵打仗的能力都是很認可的,突然傳來張紹戰死的消息,朝廷一時對邊關安全產生了極大憂慮,才摒棄前嫌,全力支持張珣接任大將軍之職。
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僅短短三年時間,張珣對北地軍隊的控製竟能達到如此地步,儼然還有進一步擴張的趨勢,此時太子一黨又不得不重新審視張珣給他們帶來的威脅。
到了如此地步,張珣也不再瞞著跟著他賣命的這些手下,單刀直入道,“七皇子的確在我們這——”
營中將士麵麵相覷,一時有些迷惑,不會很快就變成了堅定,儼然一副不管任何情況都無條件支持張珣的架勢。沈小南看這情況,心道若非自己和張珣之間的信任非同尋常,換作任何一個帝王,都難以不會對張珣產生猜忌。
張珣也沒等眾人消化,直接扔下一枚重磅□□道,“軍師便是七皇子,在我們這裏已經呆了三年有餘。”
眾人驚駭不已,他們第一下想到的不是軍師竟然是七皇子,而是天啊,他們將軍正在和七皇子談戀愛!他們很快就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不管軍師是什麽身份,但軍師是他們的大嫂,不管怎麽樣,他們都會護著的。
“這裏是陛下的一份聖旨,三年前交與我帶出京城。聖旨裏陛下已經豁免了殿下的自由身份,準許其離開祈星閣,而且——”
“稱若有意外,由七皇子登基為帝。”
沈小南心中一驚,沒想到當初張珣拿回來的聖旨竟然寫了這麽重要的事情,而他卻一直不知。他驚訝地看著張珣,張珣卻突然單膝跪在他身前,一臉鄭重道,“請殿下恕臣隱瞞未報之罪,因陛下口諭,若非關鍵時刻,無須讓殿下知曉。”
沈小南一臉懵逼,不知道他父皇和張珣在弄什麽,什麽都不讓他知道,也不讓他有個準備,這關鍵時刻一來,就跟趕鴨子上架一樣讓他當皇帝,若非他充分信任他父皇張珣,他覺得他們成心是想讓他做傀儡皇帝吧。
而且在原來的劇情中,前身費盡心機才當上皇帝,而當皇帝並不是他的任務,他倒是沒有多麽渴望,可是現在突然出來一道聖旨,宣布他是皇位繼承人,心裏還是有點我勒個大槽的感覺。
沈小南接過張珣遞過來的聖旨,仔細察看自己和印璽,發現的確如假包換,他不禁覺得他父皇可真心大,還有點視皇位繼承如兒戲——他父皇明明臨到了才知道他是白靈為他生下的孩子,一直也從未對他有過專門的皇位繼承人的教育,結果臨門一腳說變就變,也是妥妥的。
可是如今箭在弦上,沈小南瞧著軍營將士熱切的目光,實在有些不得不發之感。
張珣充分扮演了趕鴨子人的這個角色,不等沈小南發話仍保持著單膝跪地微俯的姿勢,氣勢如虹道,“微臣拜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軍營將士頓時如醍醐灌頂,嘩啦啦跪倒一片,勢如山河齊道,“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心裏也如一片草泥馬奔過,但是第一個想法不是軍師竟然變成了皇帝,而是他們將軍竟然變成了皇夫!
瞬息間北地軍對沈小南投誠便定下了,趁眾人都還未回神之際。
半月後,京城將舉辦太子的登基大典。太子一黨未料到事情竟有如此轉折,所以登基大典如常舉行,但是不久就收到邊關消息,鎮國大將軍領一眾軍馬勤王而來。
太子還未及登基,朝廷立馬下令定張珣為叛國逆賊,令各路將士對張珣和反賊格殺勿論,而從北地到京城關卡,一律不得對張珣等人放行。
太子一黨本就忌憚張珣,如今張珣果真反了,他們倒有種石頭落地、塵埃落定的感覺,而且認定張珣為亂臣賊子,他們又早有防備,定然不成氣候。
結果不久消息傳來,稱張珣大軍兵不血刃,一路暢通無阻,直往京城襲來。
太子一黨大驚,難以置信,實在不解各路關卡為何會直接對張珣軍馬放行。
太子急召內閣三公九卿商議,有人弱聲道,“臣聽聞張珣手中有陛下聖旨,聖旨指定七皇子繼任為帝。”
太子身邊心腹道,“在座諸位都是國之肱骨,心裏都清楚自先帝離京一併帶走了傳國玉璽,這聖旨自然沒有印璽,定然是偽造的。”
這人說的沒有一點邏輯,可是在座都是人精,清楚了太子對此事態度,如今他們和太子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不是想怎樣就怎樣的,若是不能及時表態,不等到張珣進京,他們就會被太子幹掉了。
有油滑點的立馬上道,“七皇子乃禍國殃民之徒,違背皇命擅自離開祈星閣,乃是戴罪之人,如今又矯造帝詔,意圖篡位,罪加一等。”
丞相在一旁抹了把鬍子,微微眯眼道,“自是如此。”
有太子和丞相壓陣,內閣一眾大臣自不敢有異議。
不出半月,張珣一行急行軍趕在了登記典禮之前到了京城,此時京城早已進入戒備狀態,禁衛軍守衛森嚴,尋常人等不得出入。
張珣列陣在前與守軍對峙,並命人謄抄聖旨,張貼在城牆之上,或用羽箭射入城內,一時先帝聖旨傳位於七皇子的消息不脛而走,而至於國師關於七皇子禍國殃民的預言,和皇帝的聖旨比起來,倒有些虛無縹緲。
滿朝文武基本也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堅定的擁立太子派,畢竟太子多年經營,尤其這三年來理政,根基已穩,不管聖旨真假,都認為太子是更合適的皇位繼承人;而另一部分則認為太子還未登基,先帝的聖旨自然效力更大,毫無疑問應根據先帝遺詔擁立七皇子為帝。當然也有人支持太子的說法,認為先帝遺詔乃矯詔。
太子一派經過多年經營,對京城禁衛軍的掌控非常強,戰火一觸即發。但無論如何,禁衛軍與久經沙場的北地軍相比,戰鬥力差了不是一截半截,勝敗如何一眼就能瞧出,但太子顯然是不肯輕易放棄眼看就要到手的皇位的,而太子一派為自身榮華富貴和身家安全著想,顯然也不會輕易投降甚至紛紛獻智獻策,在目前武力不敵的形勢下,採取攻心為上。
一個是繼續堅持太子正統,另一個則是以國家安寧社稷安危和百姓性命作突破口,誰先挑起戰火誰就是社稷罪人。但這顯然是文臣的一派套路,張珣壓根就不跟著他們的套路走,畢竟已經到了這種劍拔弩張的時刻,失敗方就沒有什麽好下場,仁慈是勝利者的施捨,而不是失敗者的奢望。
張珣命人張貼告示,清清楚楚寫著三日後就要與京城禁衛軍開戰,若主動投降,皆可過往不究,若負隅頑抗,則格殺勿論。
一位將領提出,“七皇子並未在我們軍中,朝廷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切隻聽將軍吩咐!”看來是個耿直還不怎麽鑽營的,一心向著張珣。
在座都是張珣心腹,這麽長時間以來早就被收歸張珣麾下,唯張珣之命是從,這也是太子為何如此忌憚張珣的原因。在張珣父親張紹戰死後,朝廷一時陷入震盪和恐慌之中,雖然張家一直和太子一黨以及歐家政見不合,但是朝野對張紹的領兵打仗的能力都是很認可的,突然傳來張紹戰死的消息,朝廷一時對邊關安全產生了極大憂慮,才摒棄前嫌,全力支持張珣接任大將軍之職。
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僅短短三年時間,張珣對北地軍隊的控製竟能達到如此地步,儼然還有進一步擴張的趨勢,此時太子一黨又不得不重新審視張珣給他們帶來的威脅。
到了如此地步,張珣也不再瞞著跟著他賣命的這些手下,單刀直入道,“七皇子的確在我們這——”
營中將士麵麵相覷,一時有些迷惑,不會很快就變成了堅定,儼然一副不管任何情況都無條件支持張珣的架勢。沈小南看這情況,心道若非自己和張珣之間的信任非同尋常,換作任何一個帝王,都難以不會對張珣產生猜忌。
張珣也沒等眾人消化,直接扔下一枚重磅□□道,“軍師便是七皇子,在我們這裏已經呆了三年有餘。”
眾人驚駭不已,他們第一下想到的不是軍師竟然是七皇子,而是天啊,他們將軍正在和七皇子談戀愛!他們很快就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不管軍師是什麽身份,但軍師是他們的大嫂,不管怎麽樣,他們都會護著的。
“這裏是陛下的一份聖旨,三年前交與我帶出京城。聖旨裏陛下已經豁免了殿下的自由身份,準許其離開祈星閣,而且——”
“稱若有意外,由七皇子登基為帝。”
沈小南心中一驚,沒想到當初張珣拿回來的聖旨竟然寫了這麽重要的事情,而他卻一直不知。他驚訝地看著張珣,張珣卻突然單膝跪在他身前,一臉鄭重道,“請殿下恕臣隱瞞未報之罪,因陛下口諭,若非關鍵時刻,無須讓殿下知曉。”
沈小南一臉懵逼,不知道他父皇和張珣在弄什麽,什麽都不讓他知道,也不讓他有個準備,這關鍵時刻一來,就跟趕鴨子上架一樣讓他當皇帝,若非他充分信任他父皇張珣,他覺得他們成心是想讓他做傀儡皇帝吧。
而且在原來的劇情中,前身費盡心機才當上皇帝,而當皇帝並不是他的任務,他倒是沒有多麽渴望,可是現在突然出來一道聖旨,宣布他是皇位繼承人,心裏還是有點我勒個大槽的感覺。
沈小南接過張珣遞過來的聖旨,仔細察看自己和印璽,發現的確如假包換,他不禁覺得他父皇可真心大,還有點視皇位繼承如兒戲——他父皇明明臨到了才知道他是白靈為他生下的孩子,一直也從未對他有過專門的皇位繼承人的教育,結果臨門一腳說變就變,也是妥妥的。
可是如今箭在弦上,沈小南瞧著軍營將士熱切的目光,實在有些不得不發之感。
張珣充分扮演了趕鴨子人的這個角色,不等沈小南發話仍保持著單膝跪地微俯的姿勢,氣勢如虹道,“微臣拜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軍營將士頓時如醍醐灌頂,嘩啦啦跪倒一片,勢如山河齊道,“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心裏也如一片草泥馬奔過,但是第一個想法不是軍師竟然變成了皇帝,而是他們將軍竟然變成了皇夫!
瞬息間北地軍對沈小南投誠便定下了,趁眾人都還未回神之際。
半月後,京城將舉辦太子的登基大典。太子一黨未料到事情竟有如此轉折,所以登基大典如常舉行,但是不久就收到邊關消息,鎮國大將軍領一眾軍馬勤王而來。
太子還未及登基,朝廷立馬下令定張珣為叛國逆賊,令各路將士對張珣和反賊格殺勿論,而從北地到京城關卡,一律不得對張珣等人放行。
太子一黨本就忌憚張珣,如今張珣果真反了,他們倒有種石頭落地、塵埃落定的感覺,而且認定張珣為亂臣賊子,他們又早有防備,定然不成氣候。
結果不久消息傳來,稱張珣大軍兵不血刃,一路暢通無阻,直往京城襲來。
太子一黨大驚,難以置信,實在不解各路關卡為何會直接對張珣軍馬放行。
太子急召內閣三公九卿商議,有人弱聲道,“臣聽聞張珣手中有陛下聖旨,聖旨指定七皇子繼任為帝。”
太子身邊心腹道,“在座諸位都是國之肱骨,心裏都清楚自先帝離京一併帶走了傳國玉璽,這聖旨自然沒有印璽,定然是偽造的。”
這人說的沒有一點邏輯,可是在座都是人精,清楚了太子對此事態度,如今他們和太子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不是想怎樣就怎樣的,若是不能及時表態,不等到張珣進京,他們就會被太子幹掉了。
有油滑點的立馬上道,“七皇子乃禍國殃民之徒,違背皇命擅自離開祈星閣,乃是戴罪之人,如今又矯造帝詔,意圖篡位,罪加一等。”
丞相在一旁抹了把鬍子,微微眯眼道,“自是如此。”
有太子和丞相壓陣,內閣一眾大臣自不敢有異議。
不出半月,張珣一行急行軍趕在了登記典禮之前到了京城,此時京城早已進入戒備狀態,禁衛軍守衛森嚴,尋常人等不得出入。
張珣列陣在前與守軍對峙,並命人謄抄聖旨,張貼在城牆之上,或用羽箭射入城內,一時先帝聖旨傳位於七皇子的消息不脛而走,而至於國師關於七皇子禍國殃民的預言,和皇帝的聖旨比起來,倒有些虛無縹緲。
滿朝文武基本也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堅定的擁立太子派,畢竟太子多年經營,尤其這三年來理政,根基已穩,不管聖旨真假,都認為太子是更合適的皇位繼承人;而另一部分則認為太子還未登基,先帝的聖旨自然效力更大,毫無疑問應根據先帝遺詔擁立七皇子為帝。當然也有人支持太子的說法,認為先帝遺詔乃矯詔。
太子一派經過多年經營,對京城禁衛軍的掌控非常強,戰火一觸即發。但無論如何,禁衛軍與久經沙場的北地軍相比,戰鬥力差了不是一截半截,勝敗如何一眼就能瞧出,但太子顯然是不肯輕易放棄眼看就要到手的皇位的,而太子一派為自身榮華富貴和身家安全著想,顯然也不會輕易投降甚至紛紛獻智獻策,在目前武力不敵的形勢下,採取攻心為上。
一個是繼續堅持太子正統,另一個則是以國家安寧社稷安危和百姓性命作突破口,誰先挑起戰火誰就是社稷罪人。但這顯然是文臣的一派套路,張珣壓根就不跟著他們的套路走,畢竟已經到了這種劍拔弩張的時刻,失敗方就沒有什麽好下場,仁慈是勝利者的施捨,而不是失敗者的奢望。
張珣命人張貼告示,清清楚楚寫著三日後就要與京城禁衛軍開戰,若主動投降,皆可過往不究,若負隅頑抗,則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