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有種你下朝別走[重生] 作者:芭蕉吃老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黑豆子自我評估了一下,似乎覺得自己不行,但又不甘心,一梗脖子倔強道:“臣以為,良王殿下可以!”
你踏馬別是個傻子吧?
躺著也中槍的良王殿下回頭看了黑豆子一眼。
黑豆子旁若無人地繼續激動道:“良王殿下數年內在良州建兵五萬,潛伏入蒼州,與中州軍、燕王軍一起擊破五王聯軍、挫退羌敵,此等英武,必能平定流州!”
我眼看事情要一發不可收拾,連忙道:“你也知道,退羌敵平五王是良王軍、中州軍和燕王軍三軍共同的功勞,燕王軍眼下要鎮邊,中、良二州軍,乃至西州、青州、蒼州軍即將裁編,裁編後留下的也要分派在北十三關或鎮守各地方。你別跑偏,還是趙丞相剛才說的,就三萬疲兵累馬,能打嗎?”
我這麽一番話算是表明了立場,按理說眾臣工應當消停片刻,不料話中卻觸痛了部分人敏感的神經——
“既然兵馬不夠,為何還要裁兵!”這是回京述職的憫州刺史,原本輪不到他上殿,趕巧碰上了。
這一問,問得我開始懷疑自我——不錯,兵不夠,為啥還裁兵?
好在薛賞及時救場:“因為糧也不夠。諸王人人養兵數十萬眾,養兵的錢糧打哪兒來?都打腳下這地皮上來!青壯都去當了兵,東征西走,成日亂戰,田間土地荒蕪,無人耕種。你打憫州巡察歸來,應當深知此理,越是饑荒,就越多人要去從軍,因為從軍管飯吃,但越多人從軍,就越是饑荒!”
薛大人“委婉”地批判了從軍的都是“混飯吃的”,令在場諸位外將頗為尷尬。作為“混飯”典型的憫州,那刺史被堵得無話可說。
衛裴主動唱起白臉:“都說過,裁軍非一刀裁斷,精兵留用,其餘分與農耕水利,國要有利刃,但利刃不可能憑空舞動,此為固本養元之法。前些天多次朝議,諸位大人都是商議過的。”
從糧倉被蛀,到越王北上,再到裁軍,議題不知不覺兜了個圈又回到前些日子,滿殿燈燭啪啪往地磚上墜蠟花,幢幢光影中不知是誰偷偷嘆了一聲氣。
良王殿下在這聲來歷不明的嘆息中驀地開口:“臣以為,越王不一定是要宣戰。”
眾人齊刷刷轉臉看向他。
良王殿下回京沒幾天,大明殿也沒上過幾次,除了幾句不痛不癢的場麵話幾乎沒當眾開過口。諸位大人對這位曾經幽潛東宮、身世離奇,如今脫胎換骨、眼看要炙手可熱的新貴十分好奇。
“新貴”一身不起眼的灰色便袍,杵在光彩亮麗的諸位京官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像是一把前朝古劍混進了京城富家公子最愛光顧的兵器雜貨鋪裏,連薛賞衛裴之流都被他襯得不夠“脫俗”。極為脫俗的良王殿下在萬眾矚目中淡淡一垂眼皮,頗有點寵辱不驚的意味:“方才左相大人也說了,越王擁兵二十萬眾,既有如此兵力,若真想與京都動武,就不會隻放出一成人馬打草驚蛇。”
眾人靜了。從五年前諸王逼京,到如今的五王謀反,身在朝堂,大夥兒的精神都繃得有點緊,是以反應過激。
可是越王他不謀反,動兵做啥子?
迅速冷靜下來的衛裴一抬眼:“陛下,晉王的屍體。”
我恍然明白了。晉王的母妃德妃是流州人,越王的親妹妹。聽說高祖以來歷朝都會冊立一位流州越王府家的姑娘為妃,而這些妃子所出的皇子公主,死後都不入皇陵,越王府會派人來接他們回去。此事還是我小時候纏著祖母講鬼故事,胡亂聽來的。祖母當時隻是說這樣不成體統,可沒說過是這麽個不成體統法——派兩萬兵馬來接嗎?
薛賞也冷靜下來了:“不見得是宣戰,但也不無示威和不滿的意思,越王再怎麽沒興趣造反,也不可能對親外甥之死毫無觸動。”
“那怎麽辦?我們把晉王遺體給他,能相安無事嗎?”有人問道。
“羌使那邊安撫住了嗎?”趙光忽然道。
禮部忙道:“隻能哄住三五天,他們急著要走,催我們清點糧鐵。”
憫州刺史道:“憫州如果沒有撥糧,怕是有很多人熬不到開春。”
兵部說:“協約都簽了,羌人拿不到糧,到時候翻臉不說,除了繼續和我們的軍隊打下去,恐怕還會南下襲擊蒼、雲、憫三州城池,劫掠百姓,也要死人。”
“就算給了羌人糧食,也隻是保全一時,等他們養足精神還是要打回來!難道要用憫州十萬災民的性命換一時苟且?”憫州刺使唾沫星子噴了兵部一臉。
黑豆子旁邊一聽不樂意了:“你說誰苟且?這叫‘緩兵之計’!你以為我們不想羌賊打回北海荒原?都被憫州拖垮了!年年就知道伸手要糧食!家貓還知道自己伸爪子水裏撈魚吃,全乎人怎不能自己結個網?”
眾人不料黑豆兄腹內有如此錦繡,紛紛被他的“緩兵之計”和“退而結網”震驚到了,殿中突然一片安靜。
許久,良王在這安靜中再次開口:“隻有一個辦法,向越王要糧。”
“什麽?”眾人又震驚了。
趙光咳了咳:“殿下說的對,向越王借。曾許諾給越王的十年流州賦稅,大不了再往後延續一年。”
你踏馬別是個傻子吧?
躺著也中槍的良王殿下回頭看了黑豆子一眼。
黑豆子旁若無人地繼續激動道:“良王殿下數年內在良州建兵五萬,潛伏入蒼州,與中州軍、燕王軍一起擊破五王聯軍、挫退羌敵,此等英武,必能平定流州!”
我眼看事情要一發不可收拾,連忙道:“你也知道,退羌敵平五王是良王軍、中州軍和燕王軍三軍共同的功勞,燕王軍眼下要鎮邊,中、良二州軍,乃至西州、青州、蒼州軍即將裁編,裁編後留下的也要分派在北十三關或鎮守各地方。你別跑偏,還是趙丞相剛才說的,就三萬疲兵累馬,能打嗎?”
我這麽一番話算是表明了立場,按理說眾臣工應當消停片刻,不料話中卻觸痛了部分人敏感的神經——
“既然兵馬不夠,為何還要裁兵!”這是回京述職的憫州刺史,原本輪不到他上殿,趕巧碰上了。
這一問,問得我開始懷疑自我——不錯,兵不夠,為啥還裁兵?
好在薛賞及時救場:“因為糧也不夠。諸王人人養兵數十萬眾,養兵的錢糧打哪兒來?都打腳下這地皮上來!青壯都去當了兵,東征西走,成日亂戰,田間土地荒蕪,無人耕種。你打憫州巡察歸來,應當深知此理,越是饑荒,就越多人要去從軍,因為從軍管飯吃,但越多人從軍,就越是饑荒!”
薛大人“委婉”地批判了從軍的都是“混飯吃的”,令在場諸位外將頗為尷尬。作為“混飯”典型的憫州,那刺史被堵得無話可說。
衛裴主動唱起白臉:“都說過,裁軍非一刀裁斷,精兵留用,其餘分與農耕水利,國要有利刃,但利刃不可能憑空舞動,此為固本養元之法。前些天多次朝議,諸位大人都是商議過的。”
從糧倉被蛀,到越王北上,再到裁軍,議題不知不覺兜了個圈又回到前些日子,滿殿燈燭啪啪往地磚上墜蠟花,幢幢光影中不知是誰偷偷嘆了一聲氣。
良王殿下在這聲來歷不明的嘆息中驀地開口:“臣以為,越王不一定是要宣戰。”
眾人齊刷刷轉臉看向他。
良王殿下回京沒幾天,大明殿也沒上過幾次,除了幾句不痛不癢的場麵話幾乎沒當眾開過口。諸位大人對這位曾經幽潛東宮、身世離奇,如今脫胎換骨、眼看要炙手可熱的新貴十分好奇。
“新貴”一身不起眼的灰色便袍,杵在光彩亮麗的諸位京官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像是一把前朝古劍混進了京城富家公子最愛光顧的兵器雜貨鋪裏,連薛賞衛裴之流都被他襯得不夠“脫俗”。極為脫俗的良王殿下在萬眾矚目中淡淡一垂眼皮,頗有點寵辱不驚的意味:“方才左相大人也說了,越王擁兵二十萬眾,既有如此兵力,若真想與京都動武,就不會隻放出一成人馬打草驚蛇。”
眾人靜了。從五年前諸王逼京,到如今的五王謀反,身在朝堂,大夥兒的精神都繃得有點緊,是以反應過激。
可是越王他不謀反,動兵做啥子?
迅速冷靜下來的衛裴一抬眼:“陛下,晉王的屍體。”
我恍然明白了。晉王的母妃德妃是流州人,越王的親妹妹。聽說高祖以來歷朝都會冊立一位流州越王府家的姑娘為妃,而這些妃子所出的皇子公主,死後都不入皇陵,越王府會派人來接他們回去。此事還是我小時候纏著祖母講鬼故事,胡亂聽來的。祖母當時隻是說這樣不成體統,可沒說過是這麽個不成體統法——派兩萬兵馬來接嗎?
薛賞也冷靜下來了:“不見得是宣戰,但也不無示威和不滿的意思,越王再怎麽沒興趣造反,也不可能對親外甥之死毫無觸動。”
“那怎麽辦?我們把晉王遺體給他,能相安無事嗎?”有人問道。
“羌使那邊安撫住了嗎?”趙光忽然道。
禮部忙道:“隻能哄住三五天,他們急著要走,催我們清點糧鐵。”
憫州刺史道:“憫州如果沒有撥糧,怕是有很多人熬不到開春。”
兵部說:“協約都簽了,羌人拿不到糧,到時候翻臉不說,除了繼續和我們的軍隊打下去,恐怕還會南下襲擊蒼、雲、憫三州城池,劫掠百姓,也要死人。”
“就算給了羌人糧食,也隻是保全一時,等他們養足精神還是要打回來!難道要用憫州十萬災民的性命換一時苟且?”憫州刺使唾沫星子噴了兵部一臉。
黑豆子旁邊一聽不樂意了:“你說誰苟且?這叫‘緩兵之計’!你以為我們不想羌賊打回北海荒原?都被憫州拖垮了!年年就知道伸手要糧食!家貓還知道自己伸爪子水裏撈魚吃,全乎人怎不能自己結個網?”
眾人不料黑豆兄腹內有如此錦繡,紛紛被他的“緩兵之計”和“退而結網”震驚到了,殿中突然一片安靜。
許久,良王在這安靜中再次開口:“隻有一個辦法,向越王要糧。”
“什麽?”眾人又震驚了。
趙光咳了咳:“殿下說的對,向越王借。曾許諾給越王的十年流州賦稅,大不了再往後延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