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又倫一家吃得那叫一個臉色紅潤,身體健康啊,讓同僚都羨慕嫉妒恨。
也不知是羨慕王又倫白撿了個王爺做外甥(楚王生母謝宸妃都被謝家除籍出宗的,並不能算正經親戚),還是嫉妒他有口福,或者兩樣都恨。
第259章潛規則
沐慈是楚王,大幸唯一有實際封地的藩王,住在美輪美奐猶如宮殿的楚王府裏,用餐的氣度肯定不一般。
公認的潛規則應該是——無數美貌侍者,流水般捧出山珍海味,餐餐都得有滿漢全席的架勢,而每樣楚王隻吃那麽一口,甚至碰都不碰,看一眼就倒掉了。
可事實上,沐慈並非如此。
他的餐桌是個超大圓桌,飯菜已經擺上,分餐製,每人麵前的食物不多,有新鮮肉食,有時令菜蔬,葷素搭配,並沒有山珍海味來凸顯身份,也沒有龐大數量顯出奢侈。
普通又家常氣息十足。
大家分別落座,剛開始都有些拘束,但沐慈行動隨意,桌麵上也沒太森嚴的規矩,並不講究“食不言”“杯箸不碰”的用膳禮儀,相對更讓人放鬆。
食材新鮮,炒製得漂亮,味道也鮮美,眾人看沐慈動筷,也跟著吃,慢慢都吃得津津有味。
王廷蘊生性活潑,吃飯也不閑著,眼睛滴溜溜看樂恕。見他坐沐慈身邊一塊兒吃有點奇怪,還以為他是大家公子,與沐慈交好。後來見他給沐慈布菜,溫言伺候,才知他是侍者。這般人才,做什麽都賞心悅目,王廷蘊看著看著,覺得他和沐慈兩人之間……有點不同尋常的氛圍,樂恕那眼神啊……
王廷蘊便指著樂恕打趣:“你若是個姑娘,叫我表哥娶了你,必是世上第一賢惠的嫂子。”
王之宏擰眉,小聲訓:“女兒家的,少把嫁娶掛在嘴邊,也不要拿人玩笑。”
王廷蘊吐吐舌,道:“我知錯了。”
樂恕也喜歡這個天真可愛的小姑娘,並沒生氣,又因那聲‘嫂子’莫名覺得心頭一動,笑意溫柔。
沐慈慢條斯理吃掉口中食物,才道:“阿恕是我高薪聘請的侍郎兼秘書官,不要拿他玩笑。”
沐慈說話聲調不高,也不嚴厲,可莫名飽含威勢,讓人不敢輕易造次。
王廷蘊吐吐舌,又輕聲對樂恕道一句:“抱歉!”便埋頭吃飯。
沒多久,沐慈這個主人就把麵前不多的食物吃完了,眾人本也想放下筷子,卻見樂恕端著小碗繼續用餐,便相互瞧瞧,拿不定主意。
都是年輕小夥子,絕不是沐慈那貓食的量,其實還沒吃飽。
沐慈道:“我這裏用膳就一個規矩,自己的食物全部吃完,不許浪費。”
竟然是這種潛規則。
這規矩很新鮮,細細想來,卻真的很好啊。因為一餐一飯,粒粒皆辛苦。大家料不到傳說中愛吃擅吃的楚王,用餐如此簡樸,與其他世族甚至一些富商比,甚至可說寒磣。
但這樣不浪費的規矩,才是正確的。
眾人對沐慈更欽佩,覺得真正君子便應該有楚王這樣的德行。人都言道:人無完人。可大家卻覺得沐慈是個完美的人。
不過大家很快推翻了這個完美定論,隻覺得沐慈心機深沉,又冷血冷情。
……
大家吃飽喝足,吃飯後水果,王廷蘊才星星眼看著沐慈,湊他耳邊小聲道:“表哥,我知道你說武不幹文,撇清幹係的原因哦。”
沐慈摸摸她的頭:“阿濃,事無不可對人言,都是自己人,你想說什麽都可以說的。”
王廷蘊笑得更燦爛:“你說建文廟不幹你的事,是不是因為你已經上奏籌建武祠,便不能再碰文廟,免得文武歸心,你聲名過於顯赫,便有震主之嫌?”
沐慈倒是坦然點頭:“有這個顧慮,我從不打算和三哥翻臉,就不好太出風頭,他不介意,旁人也要囉嗦他的。”
王之宏和蘇岷對視一眼,俱看到對方眼中的吃驚——這話說著隨意,三言兩語卻信息量巨大,不僅把楚王和德光帝的矛盾指出,昭示楚王對整個大局大勢,洞若觀火;更重要是表明楚王並無野心,退一步海闊天空。
不能不說這是大幸之福。
王廷蘊不是養在深閨不知世事的小姑娘,心中明白如今局勢,便瞭然點頭,看著沐慈有些心疼:“你步步都得小心,真是辛苦了。”
“算不上辛苦,對我來說都是小事。”沐慈道,絕非海口。至今在他眼裏還從沒有過大事。
王廷蘊更是崇拜,簡直敬畏如天神,歪著腦袋又想了一下,問:“我還有一點不明白,為什麽世子走的時候,你要特別強調讓他回去先和清河王爺商量呢?”
“你說呢?”沐慈把問題丟回去,一點不介意王廷蘊是個女子。
王廷蘊很開心,這個表哥可不似自家父兄什麽都不和她說,意思是:國家大事女人不要管。憑什麽女人不能關心國家之事?要知道若國家有難,遭殃的也包括後院女子啊。
王廷蘊不顧長兄頻頻丟來的眼色,歪著腦袋想一想,疑惑問:“難道這事不能由清河王提議?他作為文人之首,難道不是更有資格提議建文廟嗎?”
“恰因此,清河王才是最不能去提議的。”沐慈說。
王廷蘊擰眉,聽出了一絲沉重的意味。
一旁的蘇岷並非死讀書的宅男,又為了在情敵麵前展示才學,給心上人留了個好印象,便插言道:“誰提出此事,必將萬古流芳,成為文人中的英雄、聖者。這個人……應該是陛下,而非清河王。”
清河王若提了,他雖會成為文人之聖,可卻因功勞太高,被皇帝不容……沒看連楚王都要擺脫幹係,對這“功績”退避三舍麽?
沐慈點頭。
王廷蘊倒抽口涼氣,瞬間明了,幾乎跳起來拍她的大哥:“快!快!快馬加鞭去追上世子,請他務必慎重,不能由他們說出建什麽文廟的話來……”
王之宏寵妹妹,又與沐蘊歌私交甚篤,便也聽話站起身。
沐慈卻是揮揮手,沒心沒肺道:“現在說已經遲了。若清河王及世子貪首倡之功,消息已經漏出去了。若他們足夠清醒,便是不去提醒,他們也知道該怎麽做的。”
“啊?說了怎麽辦?”王廷蘊有些茫然無措。
“死唄,要麽全家逃到海外。”沐慈的語氣非常之無所謂。
王廷蘊不樂道:“你剛才明明想到,怎麽不對世子分說明白?”
王之宏輕斥:“阿濃,不得無禮。”
沐慈並不介意,隻不輕不重反問:“他們是我什麽人,我又是他們什麽人?還是他們對我有救命之恩,養育之義,讓我有這個責任義務需要手把手提醒他們怎麽做人?再說了,目光短淺,貪心戀權之人也不值得我為之費半點心思。”
這話冷血到讓人骨頭fèng裏都滲著涼意——若清河王戀權,沐慈真會冷眼旁觀。
不過,蘇岷再將沐慈當做假想情敵,這會兒也不得不開口說句公道話:“小妹,王爺已經盡了提醒之責,他不是強調要世子收著表情別漏了消息,先去和清河王爺商議一番嗎?”
王廷蘊似懂非懂。
沐慈挺喜歡王廷蘊這個聰明的姑娘,有意提點道:“你想想,清河王一個文人,這麽些年是為了什麽遠走他鄉,四海漂泊?”
王廷蘊隻是關心朋友才心亂,這麽一點醒,她立即反應過來。可不是麽,清河王雖風流不羈,愛好遊山玩水,可細想來,他卻是最懂得明哲保身之道的。
清河王早十幾二十年前便以才華驚世,隱約成為文人的領頭羊,一登高必萬人呼應,連已故的天授帝都贊他“名士風流,受萬千士子敬仰。”
這句聖贊可不是好話,與清河王便是一道警鍾,所以,在他最風光的時候,忽然宣稱要“行萬裏路”增長見聞,便丟下了嬌妻美妾,牙牙學語的兒子,跑到鄰邦遊學,宣揚華夏文化。
就是這樣,清河王也是聲望日隆,名揚四海,真是金子走到哪裏都發光啊。
清河王名聲越大,他就隻好走得越遠,不得已,逼得他竟不顧自身安危漂到海外,好幾年都不回來,若不是遇見梅容這個“海神”三番兩次救他,隻怕永遠都回不來了。
海外蠻夷,文理不通,再加上清河王多寫遊記風物誌,少做時評詩歌,才讓他在文壇如日中天的熱度冷卻了一點。
這麽一個目光長遠,腦袋清醒的聰明人,沐慈半點不擔心他會被這點……好吧,首倡文廟,是很大的功績。但也不至於讓清河王花了眼,做出不清醒的決定來。
唯一擔心就是沐蘊歌年輕,沉不住氣,所以沐慈才多嘴提醒了一句。
不管怎麽說,當年他遭遇暴太子兵變逼宮,被叛軍掠劫出宮時,這個清河王對他表達了友善,某種程度來說還幫忙救了他。
一報還一報,如今不欠清河王什麽了。
……
送走了王廷蘊,再送別蘇岷和王之宏,順手讓他們帶著許多王府出品美食炒菜回家,沐慈這一天的活動就算告一段落。
可以說,武祠一事,也告一段落,算有個完美結局。
樂恕看著沐慈眼底露出疲色,上前給沐慈揉按太陽穴,柔聲問:“爺,要不要去泡個溫泉?”
“嗯……”沐慈沒什麽力氣,閉目養神,卻懶得動。
然後沐慈忽被人抱住,落入一個溫暖的懷抱,聽得低沉深邃的嗓音帶著些微笑意與寵溺:“聽說今天家裏很熱鬧?我領著夜行衛忙死忙活抓推波助瀾者,是不是錯過了什麽?”
“阿兄,我困。”沐慈應景打個哈欠。
樂恕便把今天發生的事說了一遍。
牟漁聽了,吩咐人注意清河王,跟進此事,低頭看沐慈微閉的雙眼,眼睫濃長,似飛累了棲息的蝶,漂亮精緻,映著燭光在眼底形成了淡淡青影……
牟漁把沐慈橫抱起他掂掂分量:“還是沒什麽分量,”又道,“事情算告一段落了,你可以好好歇歇,好好養養身體。今天不泡溫泉,樂鏡準備了一次藥浴,你到浴盆裏睡去,睡一會兒養足點精神……要不要來一次通絡針?”
通絡主要為了治療沐慈的本根。
“不施針,累,子韌也不在。”沐慈回答。
牟漁抬頭掃了樂恕一眼,隨口應一聲:“好吧,看你的身體情況。”
也不知是羨慕王又倫白撿了個王爺做外甥(楚王生母謝宸妃都被謝家除籍出宗的,並不能算正經親戚),還是嫉妒他有口福,或者兩樣都恨。
第259章潛規則
沐慈是楚王,大幸唯一有實際封地的藩王,住在美輪美奐猶如宮殿的楚王府裏,用餐的氣度肯定不一般。
公認的潛規則應該是——無數美貌侍者,流水般捧出山珍海味,餐餐都得有滿漢全席的架勢,而每樣楚王隻吃那麽一口,甚至碰都不碰,看一眼就倒掉了。
可事實上,沐慈並非如此。
他的餐桌是個超大圓桌,飯菜已經擺上,分餐製,每人麵前的食物不多,有新鮮肉食,有時令菜蔬,葷素搭配,並沒有山珍海味來凸顯身份,也沒有龐大數量顯出奢侈。
普通又家常氣息十足。
大家分別落座,剛開始都有些拘束,但沐慈行動隨意,桌麵上也沒太森嚴的規矩,並不講究“食不言”“杯箸不碰”的用膳禮儀,相對更讓人放鬆。
食材新鮮,炒製得漂亮,味道也鮮美,眾人看沐慈動筷,也跟著吃,慢慢都吃得津津有味。
王廷蘊生性活潑,吃飯也不閑著,眼睛滴溜溜看樂恕。見他坐沐慈身邊一塊兒吃有點奇怪,還以為他是大家公子,與沐慈交好。後來見他給沐慈布菜,溫言伺候,才知他是侍者。這般人才,做什麽都賞心悅目,王廷蘊看著看著,覺得他和沐慈兩人之間……有點不同尋常的氛圍,樂恕那眼神啊……
王廷蘊便指著樂恕打趣:“你若是個姑娘,叫我表哥娶了你,必是世上第一賢惠的嫂子。”
王之宏擰眉,小聲訓:“女兒家的,少把嫁娶掛在嘴邊,也不要拿人玩笑。”
王廷蘊吐吐舌,道:“我知錯了。”
樂恕也喜歡這個天真可愛的小姑娘,並沒生氣,又因那聲‘嫂子’莫名覺得心頭一動,笑意溫柔。
沐慈慢條斯理吃掉口中食物,才道:“阿恕是我高薪聘請的侍郎兼秘書官,不要拿他玩笑。”
沐慈說話聲調不高,也不嚴厲,可莫名飽含威勢,讓人不敢輕易造次。
王廷蘊吐吐舌,又輕聲對樂恕道一句:“抱歉!”便埋頭吃飯。
沒多久,沐慈這個主人就把麵前不多的食物吃完了,眾人本也想放下筷子,卻見樂恕端著小碗繼續用餐,便相互瞧瞧,拿不定主意。
都是年輕小夥子,絕不是沐慈那貓食的量,其實還沒吃飽。
沐慈道:“我這裏用膳就一個規矩,自己的食物全部吃完,不許浪費。”
竟然是這種潛規則。
這規矩很新鮮,細細想來,卻真的很好啊。因為一餐一飯,粒粒皆辛苦。大家料不到傳說中愛吃擅吃的楚王,用餐如此簡樸,與其他世族甚至一些富商比,甚至可說寒磣。
但這樣不浪費的規矩,才是正確的。
眾人對沐慈更欽佩,覺得真正君子便應該有楚王這樣的德行。人都言道:人無完人。可大家卻覺得沐慈是個完美的人。
不過大家很快推翻了這個完美定論,隻覺得沐慈心機深沉,又冷血冷情。
……
大家吃飽喝足,吃飯後水果,王廷蘊才星星眼看著沐慈,湊他耳邊小聲道:“表哥,我知道你說武不幹文,撇清幹係的原因哦。”
沐慈摸摸她的頭:“阿濃,事無不可對人言,都是自己人,你想說什麽都可以說的。”
王廷蘊笑得更燦爛:“你說建文廟不幹你的事,是不是因為你已經上奏籌建武祠,便不能再碰文廟,免得文武歸心,你聲名過於顯赫,便有震主之嫌?”
沐慈倒是坦然點頭:“有這個顧慮,我從不打算和三哥翻臉,就不好太出風頭,他不介意,旁人也要囉嗦他的。”
王之宏和蘇岷對視一眼,俱看到對方眼中的吃驚——這話說著隨意,三言兩語卻信息量巨大,不僅把楚王和德光帝的矛盾指出,昭示楚王對整個大局大勢,洞若觀火;更重要是表明楚王並無野心,退一步海闊天空。
不能不說這是大幸之福。
王廷蘊不是養在深閨不知世事的小姑娘,心中明白如今局勢,便瞭然點頭,看著沐慈有些心疼:“你步步都得小心,真是辛苦了。”
“算不上辛苦,對我來說都是小事。”沐慈道,絕非海口。至今在他眼裏還從沒有過大事。
王廷蘊更是崇拜,簡直敬畏如天神,歪著腦袋又想了一下,問:“我還有一點不明白,為什麽世子走的時候,你要特別強調讓他回去先和清河王爺商量呢?”
“你說呢?”沐慈把問題丟回去,一點不介意王廷蘊是個女子。
王廷蘊很開心,這個表哥可不似自家父兄什麽都不和她說,意思是:國家大事女人不要管。憑什麽女人不能關心國家之事?要知道若國家有難,遭殃的也包括後院女子啊。
王廷蘊不顧長兄頻頻丟來的眼色,歪著腦袋想一想,疑惑問:“難道這事不能由清河王提議?他作為文人之首,難道不是更有資格提議建文廟嗎?”
“恰因此,清河王才是最不能去提議的。”沐慈說。
王廷蘊擰眉,聽出了一絲沉重的意味。
一旁的蘇岷並非死讀書的宅男,又為了在情敵麵前展示才學,給心上人留了個好印象,便插言道:“誰提出此事,必將萬古流芳,成為文人中的英雄、聖者。這個人……應該是陛下,而非清河王。”
清河王若提了,他雖會成為文人之聖,可卻因功勞太高,被皇帝不容……沒看連楚王都要擺脫幹係,對這“功績”退避三舍麽?
沐慈點頭。
王廷蘊倒抽口涼氣,瞬間明了,幾乎跳起來拍她的大哥:“快!快!快馬加鞭去追上世子,請他務必慎重,不能由他們說出建什麽文廟的話來……”
王之宏寵妹妹,又與沐蘊歌私交甚篤,便也聽話站起身。
沐慈卻是揮揮手,沒心沒肺道:“現在說已經遲了。若清河王及世子貪首倡之功,消息已經漏出去了。若他們足夠清醒,便是不去提醒,他們也知道該怎麽做的。”
“啊?說了怎麽辦?”王廷蘊有些茫然無措。
“死唄,要麽全家逃到海外。”沐慈的語氣非常之無所謂。
王廷蘊不樂道:“你剛才明明想到,怎麽不對世子分說明白?”
王之宏輕斥:“阿濃,不得無禮。”
沐慈並不介意,隻不輕不重反問:“他們是我什麽人,我又是他們什麽人?還是他們對我有救命之恩,養育之義,讓我有這個責任義務需要手把手提醒他們怎麽做人?再說了,目光短淺,貪心戀權之人也不值得我為之費半點心思。”
這話冷血到讓人骨頭fèng裏都滲著涼意——若清河王戀權,沐慈真會冷眼旁觀。
不過,蘇岷再將沐慈當做假想情敵,這會兒也不得不開口說句公道話:“小妹,王爺已經盡了提醒之責,他不是強調要世子收著表情別漏了消息,先去和清河王爺商議一番嗎?”
王廷蘊似懂非懂。
沐慈挺喜歡王廷蘊這個聰明的姑娘,有意提點道:“你想想,清河王一個文人,這麽些年是為了什麽遠走他鄉,四海漂泊?”
王廷蘊隻是關心朋友才心亂,這麽一點醒,她立即反應過來。可不是麽,清河王雖風流不羈,愛好遊山玩水,可細想來,他卻是最懂得明哲保身之道的。
清河王早十幾二十年前便以才華驚世,隱約成為文人的領頭羊,一登高必萬人呼應,連已故的天授帝都贊他“名士風流,受萬千士子敬仰。”
這句聖贊可不是好話,與清河王便是一道警鍾,所以,在他最風光的時候,忽然宣稱要“行萬裏路”增長見聞,便丟下了嬌妻美妾,牙牙學語的兒子,跑到鄰邦遊學,宣揚華夏文化。
就是這樣,清河王也是聲望日隆,名揚四海,真是金子走到哪裏都發光啊。
清河王名聲越大,他就隻好走得越遠,不得已,逼得他竟不顧自身安危漂到海外,好幾年都不回來,若不是遇見梅容這個“海神”三番兩次救他,隻怕永遠都回不來了。
海外蠻夷,文理不通,再加上清河王多寫遊記風物誌,少做時評詩歌,才讓他在文壇如日中天的熱度冷卻了一點。
這麽一個目光長遠,腦袋清醒的聰明人,沐慈半點不擔心他會被這點……好吧,首倡文廟,是很大的功績。但也不至於讓清河王花了眼,做出不清醒的決定來。
唯一擔心就是沐蘊歌年輕,沉不住氣,所以沐慈才多嘴提醒了一句。
不管怎麽說,當年他遭遇暴太子兵變逼宮,被叛軍掠劫出宮時,這個清河王對他表達了友善,某種程度來說還幫忙救了他。
一報還一報,如今不欠清河王什麽了。
……
送走了王廷蘊,再送別蘇岷和王之宏,順手讓他們帶著許多王府出品美食炒菜回家,沐慈這一天的活動就算告一段落。
可以說,武祠一事,也告一段落,算有個完美結局。
樂恕看著沐慈眼底露出疲色,上前給沐慈揉按太陽穴,柔聲問:“爺,要不要去泡個溫泉?”
“嗯……”沐慈沒什麽力氣,閉目養神,卻懶得動。
然後沐慈忽被人抱住,落入一個溫暖的懷抱,聽得低沉深邃的嗓音帶著些微笑意與寵溺:“聽說今天家裏很熱鬧?我領著夜行衛忙死忙活抓推波助瀾者,是不是錯過了什麽?”
“阿兄,我困。”沐慈應景打個哈欠。
樂恕便把今天發生的事說了一遍。
牟漁聽了,吩咐人注意清河王,跟進此事,低頭看沐慈微閉的雙眼,眼睫濃長,似飛累了棲息的蝶,漂亮精緻,映著燭光在眼底形成了淡淡青影……
牟漁把沐慈橫抱起他掂掂分量:“還是沒什麽分量,”又道,“事情算告一段落了,你可以好好歇歇,好好養養身體。今天不泡溫泉,樂鏡準備了一次藥浴,你到浴盆裏睡去,睡一會兒養足點精神……要不要來一次通絡針?”
通絡主要為了治療沐慈的本根。
“不施針,累,子韌也不在。”沐慈回答。
牟漁抬頭掃了樂恕一眼,隨口應一聲:“好吧,看你的身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