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蘊歌身量頎長,膚白俊美,優雅有風度,又是年少得誌,才24歲便已名動天下,詩詞曲賦樣樣精通,又是“睢園詩會”的領導人,從小所受讚譽極多,未遇波折。
因著清河王近年來在海外漂泊,吟風弄月的詩詞少了,更多寫些遊記、風物誌,便有言論稱世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隱隱蓋過了其父的風頭。
沐慈眼光老辣,很容易就看出沐蘊歌雖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卻是個目下無塵的高傲性子,眼底有一絲倨傲閃過。
這是生性驕傲,還是看不上他?
不過沐慈卻不在意他人眼光,不動聲色。
大家相互介紹……主要是王之宏作為表哥,介紹沐蘊歌和蘇岷給沐慈認識。三人之中,隻有沐蘊歌身後帶著一個青衣書童,沐慈多瞧了那瘦小書童一眼,卻見王之宏挪了腳步,擋住了那小書童。
沐慈也不在意,淡淡收回目光。
而沐蘊歌此刻卻也在打量沐慈,第一眼隻覺得這位傳說中的楚王容顏絕麗到近乎淩厲,奪人呼吸。最特別是那一雙黑如點墨的眼睛,有著看透世情的睿智深邃,又平靜無波,不似一個未及弱冠的少年。
他進了屋子,由身後侍者伺候著脫了狐裘披風,便隻穿著一身半舊的白色夾絲錦袍,身量瘦弱,麵色蒼白,不是長壽之兆。
沐蘊歌心中不得不贊一聲人物精彩,可惜身體不好,又沒甚學識,白費了上天給他的鍾靈毓秀的形貌。
再看楚王身後的侍者,也隻是個十六七的少年,眉目俊雅,精緻如美玉,眉梢嘴角常含三分笑,讓人如沐春風。動作溫柔優雅,氣質高貴飄逸……若不是沐蘊歌早知道他是楚王身邊名喚樂恕的侍者,隻怕會猜他是哪個世家公子。
這麽精緻的少年,竟隻能做個侍者,不能不說也是暴殄天物。
……
沐慈是不願意浪費時間在寒暄、言語交鋒試探這類事情上的,所以沐慈讓大家落座,自己坐主位,便開門見山:“你們的來意我知道,不必謝我,該謝護國公。”
沐蘊歌從善如流道謝。
“關於似錦園,此事我覺得應提前告知你。”沐慈遞出手中的一張字紙,由樂恕恭敬接過,呈給沐蘊歌。
沐蘊歌還以為是什麽重要東西,認真細看,卻是一堆表格數值。
沐慈道:“似錦園已經獨立運營,這是不同區域租借的價目,你們作為第一批貴客,阿兄做主免費酬賓實乃應當。但偌大一個園子維護需要大量資金,長久免費無法持續,往後隻能說聲抱歉,必須收取一定費用。若你們還需租借,便給你們一個貴賓折扣。另外,折損花糙損壞景致以十倍計價,其他細目若你需要,我會差人送到府上。”
沐蘊歌:“……”
他做了一輩子神童才子,風流名士,本打算用敏捷才思,人格魅力說服這個從冷宮出來沒常識沒文化的楚王的。還沒發揮呢,便遇到這麽直白用銅臭把他打敗的人,一時間臉麵漲得通紅,好似他主持的最有名的詩會,竟白賴人家園子用似的。
莫名氣勢就矮了一截子。
沐蘊歌惱羞成怒,又因事情沒辦成隻好強自按捺,臉色實在精彩。一旁蘇岷和王之宏也沒一個長袖善舞的,更是憋得臉上血紅。
其實就連樂恕臉上的優雅笑容都有點裂,無語看著沐慈,實在想不到他竟用這方法給沐蘊歌一個下馬威。
但樂恕骨子裏還是個讀書人,最明白讀書人清高,自尊的個性,特別是沐蘊歌人稱“白玉公子”,最是性情無暇,目下無塵,聽不得銀錢計較……他生怕談崩了,這位世子一惱怒若拂袖離開,在外頭就算他什麽都不說,但人都擅長腦補,這對沐慈都是很不利的。
樂恕趕緊打圓場,蹲在沐慈身邊,腦袋伏在沐慈膝上,抬頭用溫潤目光凝視沐慈,歡喜道:“爺,您真好,知道我們投了錢進似錦園,這是心疼我們收不回本錢麽?”
沐慈從善如流,拉著樂恕的手道:“是啊,想讓你多賺點老婆本,將來若有好姑娘愛你,你是個男人,得給人家好的生活,不能虧了人家不是?”
樂恕隻是笑,並不拆台說自己不娶妻。
沐慈坦然道:“小家大國,大國小家。大國再大,也是一個一個小家組成的。文人也是人,需要贍養父母,養育兒女,才能家事和諧。家家和諧,則國能昌盛。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麽現在讀書人一談到經濟便似汙了眼睛耳朵,非要視錢財如糞土,最好一家人喝西北風便是真才子,真名士,真風骨?沾了銅臭好似沾了牛糞,就寫不出曠古爍今的好文章了?難道牛糞不能肥田,不能在上麵開出最嬌艷的花來?”
話糙理不糙,沐蘊歌嗅到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漸漸收起了惱怒鄙薄,沉下心,用心聽沐慈說話。
因為他恰是這種聽不得經濟,聞不得銅臭的清高性子,因他在讀書人中人氣高,備受矚目,這種“清高”的風氣便無形中影響了許多讀書人。
沐慈又道:“讀書是為了養正氣、明事理;讀書也是為了懂經濟、會民生,若隻修得一肚子學問,寫出錦繡文章,飄在雲裏,美則美矣,卻半點不通庶務經濟,連聽一聽都是汙了眼目,將來若成父母官,如何讓治下百姓過上好日子?用詞遣句嗎?若成了朝官大員,如何讓國家的國庫充盈,盛世繁榮?吟詩作對嗎?”
沐蘊歌就聽明白了,不得不承認楚王所說有道理,垂目細細思量。
古禮中君子六藝便有“數”,學來是丈量土地、算帳收稅,解決生活中需要計算的各種日常實際問題的。但他是富家子弟,從小沒煩惱過銀錢,又因商是賤業,他確實有些瞧不起市儈算計者,但凡與他交往,若涉及銅臭,便會受他冷眼。
他心底是有些瞧不上楚王的,隻因楚王折騰過戶部尚書盧定國,對銀錢總是斤斤計較。
沐蘊歌心念電轉,因是宗室中人,耳濡目染便知許多陰私詭計,明白這是他的弱點,且被人利用了。
想來護國公牟漁是清楚他的性子才讓他白用似錦園,並不對他說似錦園已經獨立運營,需要交納租費。而他身旁人的也“投其所好”,或者說給他下套,有意無意把楚王描述成一個不學無術,不注重學問(打死不練毛筆字),隻知道鑽錢眼裏的算計者,讓他心有成見——與楚王的談話自然不可能順暢。
的確,楚王一開始便與他說似錦園租借價目,已經惹惱了他,如果他當時拂袖而去,而不是想著父親千叮萬囑“與楚王相交一定要沉住氣”,後果……
自然是讀書人的沸騰爆發,而楚王絕對不會妥協……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一旁的蘇岷深有感觸,因他父親便是死守讀書人風骨,見不得銅臭的清高人,全家流放時那麽苦,有人用銀子求他的字畫他卻不肯賣,才讓祖母、母親,三個兄姐勞累飢轆而死,隻剩下他一個孩子——他從小目睹慘劇,早對文人風骨有了懷疑。
王之宏家境也一般,陷入沉思;樂恕更是年幼為奴,備受磋磨,更有所收穫。
眾人各自細細品讀沐慈的話,雖話中沒什麽華麗辭藻,可蘊含的道理的確需要讀書人好好想一想。
沐慈道:“文人風骨,源於文化薰陶的高雅風度,在於堅定自身信仰,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與骨氣。而不是流於形式,鄙薄銅臭,為標榜清廉高潔而忘記什麽叫做腳踏實地,精明實幹,將胸中所學用於惠及百姓,強盛國家。若能堅持這樣的風骨,便是天天與銅臭打交道,又何懼會汙了心中高潔?”
沐蘊歌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心中所想,一言一行都被楚王看透,這是楚王在點醒他。他並非死不認錯的頑固讀書人,覺得楚王所言很有道理,振聾發聵,立即對著楚王一鞠到底:“先生一席話,某受教了。”
這世上,沒幾個人當得沐蘊歌一聲“先生”,且沐慈並沒有任何驚世文采,年紀又小。但三人行必有我師,沐慈有思想,有才能,又不拘形式,所作所為皆利國利民,才是真正有風骨。
沐蘊歌喊他一聲“先生”很是真心。
沐慈麵色如常,坦然受之,道:“既明白了,那咱們就來談談籌建英烈祠,定國祭日的事。”
沐蘊歌便收回了自己一肚子的道理,凝神細聽。
沐慈道:“我隻認為:‘文臣理政,武將掌兵,文不涉武,武不幹政,就此兩安。”
意思是建不建武祠,不幹文人的事。
沐蘊歌:“……”他還以為楚王會有什麽曠古爍今的傳世言論,誰知竟然隻說了這麽一句話。隻覺得整個人被卡在半空,有點不知道該上還是該下。
難怪父王一再叮囑,與楚王相交一定要沉住氣。
沉住氣!
沐蘊歌收斂一下表情,很委婉道:“因此事,已有上千讀書人在楚王府門口靜坐,群情激奮,先生打算如何處理?”
清河王輩分高,沐蘊歌其實算沐慈的叔輩,如今屈尊喊他“先生”,沐慈不是不講理的,旁人給他尊重,他也必給人真誠。
沐慈便點頭,十分真誠道:“知道。我還知道,我一個錦衣衛總教頭便讓他們上千人望而卻步,不敢近前。”
沐蘊歌:“……”丟臉啊。
“當然,你們完全不必羞愧,這就是文武有別,臨陣對敵本該由武將出馬,若輪到文人去和敵人拚命,國家滅亡也不遠了。”也隻有沐慈敢說出這種滅不滅國的話來,不過卻很有道理。
沐蘊歌覺得自己學了二十多年知識道理,還不如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明白。
第258章潛規則·建文廟
的確,武人全拚光,輪到文人上戰場,距離滅國的確不遠。
沐蘊歌又被楚王給教育了一下,好容易才下定決心要把主控權抓住,便繼續把自己沒說完的說完:“其中有些年過六十的花甲老者,身體本不太好,如今不思飲食,若累出個好歹,怎生是好?我知道先生深明大義,心性正直,又最仁善不過,必不忍心的。”
“哦?這我就不知道了。”沐慈扭頭看向和順,道,“開悟園那塊兒,朝陽姐姐不好拋頭露麵,你去幫我請託賢哥出麵,分發食物……他那邊食物味道還不錯。順便勸一勸老人家別那麽固執。既然身體不好,便回家安養天年,抗議這樣的體力活兒交給年輕人就好。”
和順低眉順眼應:“是!”真走了。
因著清河王近年來在海外漂泊,吟風弄月的詩詞少了,更多寫些遊記、風物誌,便有言論稱世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隱隱蓋過了其父的風頭。
沐慈眼光老辣,很容易就看出沐蘊歌雖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卻是個目下無塵的高傲性子,眼底有一絲倨傲閃過。
這是生性驕傲,還是看不上他?
不過沐慈卻不在意他人眼光,不動聲色。
大家相互介紹……主要是王之宏作為表哥,介紹沐蘊歌和蘇岷給沐慈認識。三人之中,隻有沐蘊歌身後帶著一個青衣書童,沐慈多瞧了那瘦小書童一眼,卻見王之宏挪了腳步,擋住了那小書童。
沐慈也不在意,淡淡收回目光。
而沐蘊歌此刻卻也在打量沐慈,第一眼隻覺得這位傳說中的楚王容顏絕麗到近乎淩厲,奪人呼吸。最特別是那一雙黑如點墨的眼睛,有著看透世情的睿智深邃,又平靜無波,不似一個未及弱冠的少年。
他進了屋子,由身後侍者伺候著脫了狐裘披風,便隻穿著一身半舊的白色夾絲錦袍,身量瘦弱,麵色蒼白,不是長壽之兆。
沐蘊歌心中不得不贊一聲人物精彩,可惜身體不好,又沒甚學識,白費了上天給他的鍾靈毓秀的形貌。
再看楚王身後的侍者,也隻是個十六七的少年,眉目俊雅,精緻如美玉,眉梢嘴角常含三分笑,讓人如沐春風。動作溫柔優雅,氣質高貴飄逸……若不是沐蘊歌早知道他是楚王身邊名喚樂恕的侍者,隻怕會猜他是哪個世家公子。
這麽精緻的少年,竟隻能做個侍者,不能不說也是暴殄天物。
……
沐慈是不願意浪費時間在寒暄、言語交鋒試探這類事情上的,所以沐慈讓大家落座,自己坐主位,便開門見山:“你們的來意我知道,不必謝我,該謝護國公。”
沐蘊歌從善如流道謝。
“關於似錦園,此事我覺得應提前告知你。”沐慈遞出手中的一張字紙,由樂恕恭敬接過,呈給沐蘊歌。
沐蘊歌還以為是什麽重要東西,認真細看,卻是一堆表格數值。
沐慈道:“似錦園已經獨立運營,這是不同區域租借的價目,你們作為第一批貴客,阿兄做主免費酬賓實乃應當。但偌大一個園子維護需要大量資金,長久免費無法持續,往後隻能說聲抱歉,必須收取一定費用。若你們還需租借,便給你們一個貴賓折扣。另外,折損花糙損壞景致以十倍計價,其他細目若你需要,我會差人送到府上。”
沐蘊歌:“……”
他做了一輩子神童才子,風流名士,本打算用敏捷才思,人格魅力說服這個從冷宮出來沒常識沒文化的楚王的。還沒發揮呢,便遇到這麽直白用銅臭把他打敗的人,一時間臉麵漲得通紅,好似他主持的最有名的詩會,竟白賴人家園子用似的。
莫名氣勢就矮了一截子。
沐蘊歌惱羞成怒,又因事情沒辦成隻好強自按捺,臉色實在精彩。一旁蘇岷和王之宏也沒一個長袖善舞的,更是憋得臉上血紅。
其實就連樂恕臉上的優雅笑容都有點裂,無語看著沐慈,實在想不到他竟用這方法給沐蘊歌一個下馬威。
但樂恕骨子裏還是個讀書人,最明白讀書人清高,自尊的個性,特別是沐蘊歌人稱“白玉公子”,最是性情無暇,目下無塵,聽不得銀錢計較……他生怕談崩了,這位世子一惱怒若拂袖離開,在外頭就算他什麽都不說,但人都擅長腦補,這對沐慈都是很不利的。
樂恕趕緊打圓場,蹲在沐慈身邊,腦袋伏在沐慈膝上,抬頭用溫潤目光凝視沐慈,歡喜道:“爺,您真好,知道我們投了錢進似錦園,這是心疼我們收不回本錢麽?”
沐慈從善如流,拉著樂恕的手道:“是啊,想讓你多賺點老婆本,將來若有好姑娘愛你,你是個男人,得給人家好的生活,不能虧了人家不是?”
樂恕隻是笑,並不拆台說自己不娶妻。
沐慈坦然道:“小家大國,大國小家。大國再大,也是一個一個小家組成的。文人也是人,需要贍養父母,養育兒女,才能家事和諧。家家和諧,則國能昌盛。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麽現在讀書人一談到經濟便似汙了眼睛耳朵,非要視錢財如糞土,最好一家人喝西北風便是真才子,真名士,真風骨?沾了銅臭好似沾了牛糞,就寫不出曠古爍今的好文章了?難道牛糞不能肥田,不能在上麵開出最嬌艷的花來?”
話糙理不糙,沐蘊歌嗅到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漸漸收起了惱怒鄙薄,沉下心,用心聽沐慈說話。
因為他恰是這種聽不得經濟,聞不得銅臭的清高性子,因他在讀書人中人氣高,備受矚目,這種“清高”的風氣便無形中影響了許多讀書人。
沐慈又道:“讀書是為了養正氣、明事理;讀書也是為了懂經濟、會民生,若隻修得一肚子學問,寫出錦繡文章,飄在雲裏,美則美矣,卻半點不通庶務經濟,連聽一聽都是汙了眼目,將來若成父母官,如何讓治下百姓過上好日子?用詞遣句嗎?若成了朝官大員,如何讓國家的國庫充盈,盛世繁榮?吟詩作對嗎?”
沐蘊歌就聽明白了,不得不承認楚王所說有道理,垂目細細思量。
古禮中君子六藝便有“數”,學來是丈量土地、算帳收稅,解決生活中需要計算的各種日常實際問題的。但他是富家子弟,從小沒煩惱過銀錢,又因商是賤業,他確實有些瞧不起市儈算計者,但凡與他交往,若涉及銅臭,便會受他冷眼。
他心底是有些瞧不上楚王的,隻因楚王折騰過戶部尚書盧定國,對銀錢總是斤斤計較。
沐蘊歌心念電轉,因是宗室中人,耳濡目染便知許多陰私詭計,明白這是他的弱點,且被人利用了。
想來護國公牟漁是清楚他的性子才讓他白用似錦園,並不對他說似錦園已經獨立運營,需要交納租費。而他身旁人的也“投其所好”,或者說給他下套,有意無意把楚王描述成一個不學無術,不注重學問(打死不練毛筆字),隻知道鑽錢眼裏的算計者,讓他心有成見——與楚王的談話自然不可能順暢。
的確,楚王一開始便與他說似錦園租借價目,已經惹惱了他,如果他當時拂袖而去,而不是想著父親千叮萬囑“與楚王相交一定要沉住氣”,後果……
自然是讀書人的沸騰爆發,而楚王絕對不會妥協……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一旁的蘇岷深有感觸,因他父親便是死守讀書人風骨,見不得銅臭的清高人,全家流放時那麽苦,有人用銀子求他的字畫他卻不肯賣,才讓祖母、母親,三個兄姐勞累飢轆而死,隻剩下他一個孩子——他從小目睹慘劇,早對文人風骨有了懷疑。
王之宏家境也一般,陷入沉思;樂恕更是年幼為奴,備受磋磨,更有所收穫。
眾人各自細細品讀沐慈的話,雖話中沒什麽華麗辭藻,可蘊含的道理的確需要讀書人好好想一想。
沐慈道:“文人風骨,源於文化薰陶的高雅風度,在於堅定自身信仰,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與骨氣。而不是流於形式,鄙薄銅臭,為標榜清廉高潔而忘記什麽叫做腳踏實地,精明實幹,將胸中所學用於惠及百姓,強盛國家。若能堅持這樣的風骨,便是天天與銅臭打交道,又何懼會汙了心中高潔?”
沐蘊歌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心中所想,一言一行都被楚王看透,這是楚王在點醒他。他並非死不認錯的頑固讀書人,覺得楚王所言很有道理,振聾發聵,立即對著楚王一鞠到底:“先生一席話,某受教了。”
這世上,沒幾個人當得沐蘊歌一聲“先生”,且沐慈並沒有任何驚世文采,年紀又小。但三人行必有我師,沐慈有思想,有才能,又不拘形式,所作所為皆利國利民,才是真正有風骨。
沐蘊歌喊他一聲“先生”很是真心。
沐慈麵色如常,坦然受之,道:“既明白了,那咱們就來談談籌建英烈祠,定國祭日的事。”
沐蘊歌便收回了自己一肚子的道理,凝神細聽。
沐慈道:“我隻認為:‘文臣理政,武將掌兵,文不涉武,武不幹政,就此兩安。”
意思是建不建武祠,不幹文人的事。
沐蘊歌:“……”他還以為楚王會有什麽曠古爍今的傳世言論,誰知竟然隻說了這麽一句話。隻覺得整個人被卡在半空,有點不知道該上還是該下。
難怪父王一再叮囑,與楚王相交一定要沉住氣。
沉住氣!
沐蘊歌收斂一下表情,很委婉道:“因此事,已有上千讀書人在楚王府門口靜坐,群情激奮,先生打算如何處理?”
清河王輩分高,沐蘊歌其實算沐慈的叔輩,如今屈尊喊他“先生”,沐慈不是不講理的,旁人給他尊重,他也必給人真誠。
沐慈便點頭,十分真誠道:“知道。我還知道,我一個錦衣衛總教頭便讓他們上千人望而卻步,不敢近前。”
沐蘊歌:“……”丟臉啊。
“當然,你們完全不必羞愧,這就是文武有別,臨陣對敵本該由武將出馬,若輪到文人去和敵人拚命,國家滅亡也不遠了。”也隻有沐慈敢說出這種滅不滅國的話來,不過卻很有道理。
沐蘊歌覺得自己學了二十多年知識道理,還不如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明白。
第258章潛規則·建文廟
的確,武人全拚光,輪到文人上戰場,距離滅國的確不遠。
沐蘊歌又被楚王給教育了一下,好容易才下定決心要把主控權抓住,便繼續把自己沒說完的說完:“其中有些年過六十的花甲老者,身體本不太好,如今不思飲食,若累出個好歹,怎生是好?我知道先生深明大義,心性正直,又最仁善不過,必不忍心的。”
“哦?這我就不知道了。”沐慈扭頭看向和順,道,“開悟園那塊兒,朝陽姐姐不好拋頭露麵,你去幫我請託賢哥出麵,分發食物……他那邊食物味道還不錯。順便勸一勸老人家別那麽固執。既然身體不好,便回家安養天年,抗議這樣的體力活兒交給年輕人就好。”
和順低眉順眼應:“是!”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