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帝語氣輕鬆許多,吩咐王又倫:“王丞相告訴九郎,無礙的。”
王又倫應了,危機解除,他隻覺得背後的冷汗涼颼颼的。
“還有……”沐慈道。
還有?王又倫眼巴巴看著沐慈——小祖宗,消停點吧。
“我看你的文武官員都十分彪悍,邊境是不是不太平?”沐慈直接問。
衛終佩服到五體投地,他終於明白了什麽叫做“大幸的整個社會結構與其他地域的文明情況。”這會兒問的就是其他文明情況了吧。
第46章大幸軍政
沐慈之所以推測邊境不太平,其實不是敏銳,而是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邊境總不會很太平的。這點認知,對一個擁有幾十年閱歷的人來說不難推測。可對一個十六年沒正常教育,連正常交流都缺乏的冷宮皇子來說,卻是很厲害的。
當然,沐慈沒有對任何人解釋的必要。
腦域進化後的智能,可以從細節洞察人心。沐慈懂得怎麽消除一個多疑皇帝的疑心病。況且沐慈行事一直是光明正大的。
當一個成功者,可能會運用一些必不可少的“小手段”,但成為真正的大成者,卻必須至信、至誠、至堅、至慧、至善。螢火之光或許會被黑暗吞噬,可太陽照耀大地,隻會驅散一切黑暗與寒冷。
沐慈在華國的成就,毋庸置疑是一位大成者,他的思想境界,早已經把天授帝這樣的人間帝王甩開了八條街。所以,他不會,也沒必要做什麽小動作。
他想知道的,隻需要直接問關鍵人物——天授帝。
的確,邊境情況沒什麽不好說的,天授帝道:“在大幸邊境,西邊有西涼,北邊有北戎,東邊海上有兩個較大的島國,西南有高蕃,南有南理、南趾和三泰。大幸百年前立國,就是把北戎與西涼打出了中原領土,修繕加固了古長城,依靠崑崙山,天羅山天險,形成了穩固的昆羅防線,把這兩國擋在了長城西北。不過邊境幾個國家並不安定,十一年前,北戎、西涼、高蕃及南理四國曾聯合,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入侵戰爭,險些動搖大幸根基,幸而被朕親征打敗……”天授帝下意識看沐慈的神色,卻沒發現小兒子有什麽崇拜,熱切的眼神,不由有些失望,繼續將邊境情況娓娓道來。
大幸的領土麵積大,邊境防線太長,不提十一年前大戰,隻說小規模的摩擦,每年都會發生好幾次。北戎是糙原、西涼更是大片荒漠,生存環境惡劣,十分垂涎大幸的萬裏沃土,錦繡河山,豐富物產。每到秋冬,兩個蠻國隻要日子過得緊巴,就會南侵,試圖咬下大幸一塊肉來好過冬。
大幸朝以武開國,因為西北兩個國家虎視眈眈,所以並不像其他朝代那樣忌憚武官,反而很重視軍備和西北防禦,整個國家唯一的一支正規軍——大幸禁軍十分強悍,邊軍與輪值到邊關禦敵的守備京師的番號,在邊關和北戎、西涼是你來我往,打得十分熱鬧。
沐慈點頭:“我明白了,那麽大幸定都北方,也是因為要抵禦西北蠻族的入侵?”
天授帝目中帶出點驚艷,覺得這個孩子是在太敏銳聰慧了。
“的確如此,大祖立國後曾言:‘將士開疆土,天子守國門’……”天授帝繼續解釋……
為了守住國土,大祖本想定都最北邊的幽州,老家嘛,又是起兵的根據地。
可幽州實在距離西北邊境太近了,基本能聞到“糙原鄰居”家今天烤的是辱羊還是肥牛,武將倒樂嗬了,有仗打就表示有軍功,升官有錢賺。可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士大夫不願意啊,他們要去歌舞昇平的南方,定都前周朝的大都梁安。
梁安已經在戰爭中凋零了,舊城改造還不如造新城。多方協商,大祖把位於梁州的梁安定為陪都,把大都定在了燕州,選了有山有水的歷史名城燕回城為大都,後被定名為天京。
天京城距離幽州大祖的老家也不遠,不過是南下五百裏的位置。
這仍然是一個危險的位置,一旦被北戎衝破昆羅防線,糙原騎兵一天就能兵臨城下。
大幸朝是北人所建,以武立國,國都又直接頂在了北方,真正是“守護國門”,這讓天京城所有人都十分有危機感,尚武之風百年未滅。特別是天京城的男人,練武屬於日常必做的事,哪怕是文人也練武騎馬習射,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弱雞(廢話,若真有那個萬一,破了至少能逃跑)。
沐慈覺得開國大祖有先見之明,若定都在南方,隻怕百年後的男人都是人手一把摺扇,隻有調戲美人的力氣了。
尚武風氣濃,人就彪悍,所以大幸朝的朝會,群臣就經常因為某些事情,一言不合開罵。這種分歧一般是文官與武將之間居多,武將嘴皮子不利索,罵不過就挽袖子上,打一架再來說話。
沐慈又問:“武將征戰沙場必定武力驚人,在朝堂上打架為何能一直勢均力敵?其中必有緣故。”
這問題,沐慈純粹是好奇。
天授帝也起了興致,考校般問:“你怎麽知道雙方勢均力敵?”
“一方若被另一方完全壓製,時日長久就會失去反抗之心,打不起來。而且一方壓製另一方,也不是你願意看到的情況。”沐慈道,帝王最喜歡平衡之術,特別是和平盛世的帝王。
這話太直白,王又倫忍不住清了清嗓子,對沐慈使眼色。
天授帝已經有點習慣沐慈頂得人肝疼的說話方式,不以為意,道:“王相公想說,那你就說吧。”
王又倫隻得接棒普及常識:“其一、再如何毆鬥,都不允傷人要害,所以武將下手必留餘地;其二、武將大多輪流在外戍守,站班上朝的人數比文官少一半。”
第三點,王又倫沒好意思說——默認的潛規則是,文官可以兩三個群毆一個,武將武力值高,若兩三個圍攻一個文臣,妥妥的欺負人,所以武將從不群毆。
再說,皇帝不想看文武抱團,更不願看到的是武將抱團。
“輪流戍守?”沐慈提出疑問。
王又倫看向天授帝,天授帝點了點衛終:“你日常負責與樞密院聯絡,便大致和九郎說一說。”
衛終巴不得有個表現機會,立即解釋起來……
大幸隻有唯一的一支正規軍,歸皇帝統轄,所以稱“禁軍”,共計24個番號,每個番號定額2萬兵員,加上統領和指揮使等職務,共計五十萬人。
禁軍分為四個部分,拱衛京師安全的稱作禦前六軍,侍衛六軍,是守備京師的力量。戍守邊境的有戍勇八軍,番忠四軍。
禦前六軍:捧日軍、拱聖軍、龍威軍、神威軍、驍勝軍、破敵軍。
侍衛六軍:龍騎軍、鷹揚軍、廣勝軍、廣捷軍、崇捷軍、崇銳軍。
戍邊八軍:雲騎軍、雲翼軍、勇毅軍、勇武軍、雄威軍、振威軍、忠毅軍、忠節軍。
蕃忠四軍:西河忠騎、破戎勇騎、蕃部直騎、南林鬼騎。
每個番號根據需要,步兵馬兵各有側重,還有水軍的存在。
採用輪換防區戍守的製度,其中禦前六軍、侍衛六軍,其實每年各隻有4個番號駐紮在天京城,各有2個番號是輪換到邊境打仗去了的。一是為了讓各軍,特別是京備兩部十二番號見見血,增強實戰經驗。以免天長年久,京師兩部禁軍嬌氣軟弱,實力降低,打不過邊軍,還怎麽守備京師?二來,也將邊境幾個傷亡較大的番號從西北戰場撤下來回京休整,讓邊軍能喘口氣。
將領也隨之輪換休養,防止邊軍將領擁兵坐大,所以站班上朝的是留守京備與換防回京休整的武將,再除去坐鎮各地的,隻有一小半在朝堂上。所以文武兩邊全部開打,能打個旗鼓相當。
值得一提是番忠四軍又有不同,其中西河忠騎是被打敗的西涼人組成的,防區永遠在北邊,用來對抗北戎。一般戍守在北部邊境對抗北戎。破戎勇騎則是原北戎中親大幸的部落兵員組成,守在西部邊境對抗西涼。
蕃勇直騎是高蕃人和一部分其他部族的人組成,守在南理國邊境。南林鬼騎是南部密林中的部落兵員,屬於叢林騎兵,守在高蕃邊境。
這種穿插,為的是保證各自的忠誠,防止麵對同族不忍下手產生的叛變。更用以加大幾個國家,種族之間的矛盾,防止幾個蠻國變成“親密無間”的“兄弟之邦”,像十一年前那樣共同對付大幸。
不得不說,定下這種輪防製度的太宗皇帝,還有把穿插防守發揚光大的天授帝,實在是非常聰明,有遠見的帝王。
沐慈也不吝惜讚美,道:“這種輪換穿插製度,的確很有遠見。”
天授帝笑了,露出誌得意滿之色,心情大好,高興道:“這是軍事製度,另外你想製度政務……”
“不,隻是政治製度。”沐慈糾正。
“好,政治製度,這個可以讓王愛卿細細和你說,如果你有精力,身體休養得好些了,朕可以安排其他宰執,六部官員過來,你有想問的也可以問他們。”
天授帝之所以大方,是因為沐慈這個孩子,別看年紀小,卻意外比任何人都清醒,應該不會越界。而且他也在沐慈身邊安排了人,隨時報告他的動向——孫猴子再厲害,跳不出五指山。
沐慈心裏清楚天授帝的想法,心緒寧靜,接受了他的安排。
王又倫和衛終:“……”他們有點被嚇著了,居然讓三省六部的官員都過來……呃,授課!這代表幾個意思啊?
……
沐慈精神不濟,上完課就倒了,天授帝噓寒問暖都被無視,隻好略帶鬱悶離開重華宮,回到垂拱殿召見臣子,批閱奏章,處理政務。
有無數諫章請表,都是為了赦免楊博、鄭通以及相幹人等的,天授帝讓人把相關人名記下來,然後把樞密使和刑部等三司主官都叫了過來。
這次,天授帝不為任何人所動,態度十分強硬,因為趙瑞稱病,他就叫中書舍人擬旨,處斬楊太尉,流放他有涉案的親兄弟與子侄,還牽連了太子側妃的娘家也跟著一起被發往三司審查——算是徹底打散了太子一係在軍事上的中堅力量。
為了安撫,天授帝火速將兵部尚書一職讓同出楊家一脈的另一支係子弟楊業暫代,又給幾個和楊太尉有一點不和的楊家其他脈係的年輕一輩升職加官。威遠候楊家在西北植根不止百年,在前朝就已經是地頭蛇了,楊家樹大根深,十分龐大,不好因為楊博一個人動整個楊家,好處也有——不愁找不到人替代。
王又倫應了,危機解除,他隻覺得背後的冷汗涼颼颼的。
“還有……”沐慈道。
還有?王又倫眼巴巴看著沐慈——小祖宗,消停點吧。
“我看你的文武官員都十分彪悍,邊境是不是不太平?”沐慈直接問。
衛終佩服到五體投地,他終於明白了什麽叫做“大幸的整個社會結構與其他地域的文明情況。”這會兒問的就是其他文明情況了吧。
第46章大幸軍政
沐慈之所以推測邊境不太平,其實不是敏銳,而是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邊境總不會很太平的。這點認知,對一個擁有幾十年閱歷的人來說不難推測。可對一個十六年沒正常教育,連正常交流都缺乏的冷宮皇子來說,卻是很厲害的。
當然,沐慈沒有對任何人解釋的必要。
腦域進化後的智能,可以從細節洞察人心。沐慈懂得怎麽消除一個多疑皇帝的疑心病。況且沐慈行事一直是光明正大的。
當一個成功者,可能會運用一些必不可少的“小手段”,但成為真正的大成者,卻必須至信、至誠、至堅、至慧、至善。螢火之光或許會被黑暗吞噬,可太陽照耀大地,隻會驅散一切黑暗與寒冷。
沐慈在華國的成就,毋庸置疑是一位大成者,他的思想境界,早已經把天授帝這樣的人間帝王甩開了八條街。所以,他不會,也沒必要做什麽小動作。
他想知道的,隻需要直接問關鍵人物——天授帝。
的確,邊境情況沒什麽不好說的,天授帝道:“在大幸邊境,西邊有西涼,北邊有北戎,東邊海上有兩個較大的島國,西南有高蕃,南有南理、南趾和三泰。大幸百年前立國,就是把北戎與西涼打出了中原領土,修繕加固了古長城,依靠崑崙山,天羅山天險,形成了穩固的昆羅防線,把這兩國擋在了長城西北。不過邊境幾個國家並不安定,十一年前,北戎、西涼、高蕃及南理四國曾聯合,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入侵戰爭,險些動搖大幸根基,幸而被朕親征打敗……”天授帝下意識看沐慈的神色,卻沒發現小兒子有什麽崇拜,熱切的眼神,不由有些失望,繼續將邊境情況娓娓道來。
大幸的領土麵積大,邊境防線太長,不提十一年前大戰,隻說小規模的摩擦,每年都會發生好幾次。北戎是糙原、西涼更是大片荒漠,生存環境惡劣,十分垂涎大幸的萬裏沃土,錦繡河山,豐富物產。每到秋冬,兩個蠻國隻要日子過得緊巴,就會南侵,試圖咬下大幸一塊肉來好過冬。
大幸朝以武開國,因為西北兩個國家虎視眈眈,所以並不像其他朝代那樣忌憚武官,反而很重視軍備和西北防禦,整個國家唯一的一支正規軍——大幸禁軍十分強悍,邊軍與輪值到邊關禦敵的守備京師的番號,在邊關和北戎、西涼是你來我往,打得十分熱鬧。
沐慈點頭:“我明白了,那麽大幸定都北方,也是因為要抵禦西北蠻族的入侵?”
天授帝目中帶出點驚艷,覺得這個孩子是在太敏銳聰慧了。
“的確如此,大祖立國後曾言:‘將士開疆土,天子守國門’……”天授帝繼續解釋……
為了守住國土,大祖本想定都最北邊的幽州,老家嘛,又是起兵的根據地。
可幽州實在距離西北邊境太近了,基本能聞到“糙原鄰居”家今天烤的是辱羊還是肥牛,武將倒樂嗬了,有仗打就表示有軍功,升官有錢賺。可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士大夫不願意啊,他們要去歌舞昇平的南方,定都前周朝的大都梁安。
梁安已經在戰爭中凋零了,舊城改造還不如造新城。多方協商,大祖把位於梁州的梁安定為陪都,把大都定在了燕州,選了有山有水的歷史名城燕回城為大都,後被定名為天京。
天京城距離幽州大祖的老家也不遠,不過是南下五百裏的位置。
這仍然是一個危險的位置,一旦被北戎衝破昆羅防線,糙原騎兵一天就能兵臨城下。
大幸朝是北人所建,以武立國,國都又直接頂在了北方,真正是“守護國門”,這讓天京城所有人都十分有危機感,尚武之風百年未滅。特別是天京城的男人,練武屬於日常必做的事,哪怕是文人也練武騎馬習射,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弱雞(廢話,若真有那個萬一,破了至少能逃跑)。
沐慈覺得開國大祖有先見之明,若定都在南方,隻怕百年後的男人都是人手一把摺扇,隻有調戲美人的力氣了。
尚武風氣濃,人就彪悍,所以大幸朝的朝會,群臣就經常因為某些事情,一言不合開罵。這種分歧一般是文官與武將之間居多,武將嘴皮子不利索,罵不過就挽袖子上,打一架再來說話。
沐慈又問:“武將征戰沙場必定武力驚人,在朝堂上打架為何能一直勢均力敵?其中必有緣故。”
這問題,沐慈純粹是好奇。
天授帝也起了興致,考校般問:“你怎麽知道雙方勢均力敵?”
“一方若被另一方完全壓製,時日長久就會失去反抗之心,打不起來。而且一方壓製另一方,也不是你願意看到的情況。”沐慈道,帝王最喜歡平衡之術,特別是和平盛世的帝王。
這話太直白,王又倫忍不住清了清嗓子,對沐慈使眼色。
天授帝已經有點習慣沐慈頂得人肝疼的說話方式,不以為意,道:“王相公想說,那你就說吧。”
王又倫隻得接棒普及常識:“其一、再如何毆鬥,都不允傷人要害,所以武將下手必留餘地;其二、武將大多輪流在外戍守,站班上朝的人數比文官少一半。”
第三點,王又倫沒好意思說——默認的潛規則是,文官可以兩三個群毆一個,武將武力值高,若兩三個圍攻一個文臣,妥妥的欺負人,所以武將從不群毆。
再說,皇帝不想看文武抱團,更不願看到的是武將抱團。
“輪流戍守?”沐慈提出疑問。
王又倫看向天授帝,天授帝點了點衛終:“你日常負責與樞密院聯絡,便大致和九郎說一說。”
衛終巴不得有個表現機會,立即解釋起來……
大幸隻有唯一的一支正規軍,歸皇帝統轄,所以稱“禁軍”,共計24個番號,每個番號定額2萬兵員,加上統領和指揮使等職務,共計五十萬人。
禁軍分為四個部分,拱衛京師安全的稱作禦前六軍,侍衛六軍,是守備京師的力量。戍守邊境的有戍勇八軍,番忠四軍。
禦前六軍:捧日軍、拱聖軍、龍威軍、神威軍、驍勝軍、破敵軍。
侍衛六軍:龍騎軍、鷹揚軍、廣勝軍、廣捷軍、崇捷軍、崇銳軍。
戍邊八軍:雲騎軍、雲翼軍、勇毅軍、勇武軍、雄威軍、振威軍、忠毅軍、忠節軍。
蕃忠四軍:西河忠騎、破戎勇騎、蕃部直騎、南林鬼騎。
每個番號根據需要,步兵馬兵各有側重,還有水軍的存在。
採用輪換防區戍守的製度,其中禦前六軍、侍衛六軍,其實每年各隻有4個番號駐紮在天京城,各有2個番號是輪換到邊境打仗去了的。一是為了讓各軍,特別是京備兩部十二番號見見血,增強實戰經驗。以免天長年久,京師兩部禁軍嬌氣軟弱,實力降低,打不過邊軍,還怎麽守備京師?二來,也將邊境幾個傷亡較大的番號從西北戰場撤下來回京休整,讓邊軍能喘口氣。
將領也隨之輪換休養,防止邊軍將領擁兵坐大,所以站班上朝的是留守京備與換防回京休整的武將,再除去坐鎮各地的,隻有一小半在朝堂上。所以文武兩邊全部開打,能打個旗鼓相當。
值得一提是番忠四軍又有不同,其中西河忠騎是被打敗的西涼人組成的,防區永遠在北邊,用來對抗北戎。一般戍守在北部邊境對抗北戎。破戎勇騎則是原北戎中親大幸的部落兵員組成,守在西部邊境對抗西涼。
蕃勇直騎是高蕃人和一部分其他部族的人組成,守在南理國邊境。南林鬼騎是南部密林中的部落兵員,屬於叢林騎兵,守在高蕃邊境。
這種穿插,為的是保證各自的忠誠,防止麵對同族不忍下手產生的叛變。更用以加大幾個國家,種族之間的矛盾,防止幾個蠻國變成“親密無間”的“兄弟之邦”,像十一年前那樣共同對付大幸。
不得不說,定下這種輪防製度的太宗皇帝,還有把穿插防守發揚光大的天授帝,實在是非常聰明,有遠見的帝王。
沐慈也不吝惜讚美,道:“這種輪換穿插製度,的確很有遠見。”
天授帝笑了,露出誌得意滿之色,心情大好,高興道:“這是軍事製度,另外你想製度政務……”
“不,隻是政治製度。”沐慈糾正。
“好,政治製度,這個可以讓王愛卿細細和你說,如果你有精力,身體休養得好些了,朕可以安排其他宰執,六部官員過來,你有想問的也可以問他們。”
天授帝之所以大方,是因為沐慈這個孩子,別看年紀小,卻意外比任何人都清醒,應該不會越界。而且他也在沐慈身邊安排了人,隨時報告他的動向——孫猴子再厲害,跳不出五指山。
沐慈心裏清楚天授帝的想法,心緒寧靜,接受了他的安排。
王又倫和衛終:“……”他們有點被嚇著了,居然讓三省六部的官員都過來……呃,授課!這代表幾個意思啊?
……
沐慈精神不濟,上完課就倒了,天授帝噓寒問暖都被無視,隻好略帶鬱悶離開重華宮,回到垂拱殿召見臣子,批閱奏章,處理政務。
有無數諫章請表,都是為了赦免楊博、鄭通以及相幹人等的,天授帝讓人把相關人名記下來,然後把樞密使和刑部等三司主官都叫了過來。
這次,天授帝不為任何人所動,態度十分強硬,因為趙瑞稱病,他就叫中書舍人擬旨,處斬楊太尉,流放他有涉案的親兄弟與子侄,還牽連了太子側妃的娘家也跟著一起被發往三司審查——算是徹底打散了太子一係在軍事上的中堅力量。
為了安撫,天授帝火速將兵部尚書一職讓同出楊家一脈的另一支係子弟楊業暫代,又給幾個和楊太尉有一點不和的楊家其他脈係的年輕一輩升職加官。威遠候楊家在西北植根不止百年,在前朝就已經是地頭蛇了,楊家樹大根深,十分龐大,不好因為楊博一個人動整個楊家,好處也有——不愁找不到人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