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飛博和徐文思同樣提出要走。
林風泉挽留兩次不成,隻好出來送。
在林家大門分開時,夏飛博徐文思分別邀請紀居昕明後天去家裏玩,紀居昕應了。
夏飛博還說,“今年我與風泉文思要下場應試,考過秀才後大約院裏會建議我們出去小遊長長見識,如你不忙,一同來罷。”
徐文思亦點頭,“是啊昕弟,一塊來吧。”
紀居昕垂頭想了想,回了個笑,“如果可以,我一定來。”
從林府離開後,紀居昕一直在想紀仁德的事。
紀仁德那麽做不會沒有原因。
方才在林家紀居昕瞅著空子問了問夏飛博,那幾個比較特殊的人,比較之後,他認為紀仁德想找王謙之門路的可能性大。
另外兩人與他要謀的職位無關,本身在朝裏跟吏部關係也不近,對官員調職沒半點幫助。
王謙之就不一樣了,紀居昕從夏飛博口裏得知,這位教授可不一般。
年近花甲,弟子無數,幾乎每個人都有成就,朝中為官者更是不少。其家族也怪,傳承幾百年,世家大族,卻有族規,不準後人入朝為官,每一代每一代專注做學問,經年下來,竟成一景——無人在朝為官,無人小看,為皇家大宴座上賓,被皇上召喚問詢,受寵卻無職。
按說若真有這樣的人,也應該很好打壓才是,可是王家底蘊十足,名望十足,學問之深厚,知識之廣博,天下讀書人無不向往,地位高高在上,已經無法撼動。
這樣的人一句讚賞的話,頂得過吏部多年考核標準,隻要他對一個人開口稱讚,那麽這個人官途……一定順暢。
夏飛博還說,這位王謙之老爺子喜歡文人身上骨氣,銳氣,覺得真正有才的人該內斂時內斂,該張揚時張揚,有文人性格才好。
想想紀仁德所為,不就是衝著這喜好去的?
紀居昕順著被風吹起的車簾子看著外麵風景,唇角緩緩揚起。
可惜了,王謙之老爺子活了這麽久,走過的橋比他們走過的路都多,當然知道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王家能地位超然這麽多年,定也有一套處世標準,不是那麽好打動的。
就算紀仁德真的用盡百般手段,讓王謙之老爺子另眼看待了,他也有辦法讓跌落下來。
如今還未到那一步,倒是便宜了很多。
紀居昕很滿意。
敲了敲車壁,他叫來周大,“給我找份王家的資料。”
吳明很有用,但有些局限,高門大戶裏的消息得到的不全,有些還是得周大去查問。
他一邊想著怎麽對付好四叔,一邊坐馬車慢悠悠往回趕時,紀仁德正跟著田氏派去的丫鬟,心情不怎麽好地往田氏房裏走。
昨日做了那件大事,紀仁德很滿意,雖酒喝的有些多,宿醉清晨起床有些頭疼,尚可忍受。之後他打算略做休整,把後麵的事理一理,務必使事情順利,連正房請安都沒去。
田氏卻一趟趟派人來尋他,讓他有點煩。他臉色不好,也沒誰把昨日的事報與他知。
紀仁德看到田氏紅腫的臉很吃驚,“這是怎麽回事!”
田氏帕子掩麵,嚶嚶嚶地哭訴她昨天受到的汙辱。
她要告狀,當然說的有點多,盡量細節完整,她把所有李氏罵她的話全說了一遍。
紀仁德越聽臉越黑,他的關注點和田氏不一樣,立刻冷聲問,“你帶九少爺去梅宴可真是有那等心思?”
田氏聲音猛地頓住,後悔自己說漏了嘴。她想不承認,又想到紀仁德不是個好唬弄的,說真話就算做錯了,他不過是有些不高興,說謊就……
她輕咬下唇,帕子遮了臉,隻露出一雙霧蒙蒙杏眼,“我也是為你急……隻要這事辦成,方家那邊就能助你……”
紀仁德突然大力拍在桌子上,桌上的茶盅一跳,滾到了桌邊,‘啪’一聲摔的粉碎。
田氏心怦怦直跳,她覺得她這次……好像真有哪做錯了。
紀仁德狠狠握著拳,閉目沉沉呼吸幾次,才壓下火氣,“你起來。”
田氏不敢反抗。今日紀仁德連她故意打扮好的樣子都沒看,心情一定不對。時機已選錯,她知自己不能再繼續,緩緩站起來,側立在旁,不再說話。
紀仁德站起來,盯著田氏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但我的事,你不需要管。以後想做任何事,都需問過我。”
“你即升到妻位,當為四房主母,即是主母,當做主母應做之事。大哥好風雅,父母偏愛我,已惹人閑話,你若再不做的好些,日後如何能堵悠悠之口?”
他眼色嚴厲,意有所指,田氏明白,紀家……有個爵位。
“當初我納你,是想給你安身之所,讓你過好日子,但做妾與妻不一樣,你若不能替我委屈,好好經營四房事務,不如接著做能過好日子的妾吧。”
田氏身體狠狠一晃。
紀仁德也不心軟,說完邁步就走,“你自己想想罷。”
田氏以前做妾的日子真的過的不錯,不受主母管製,霸著紀仁德,讓主母傷心,讓別人羨慕。
她夢寐以求的,就是能當上紀仁德的妻,從肯與他並肩而行。如今她心願得償,以為以後便能隨心所欲,不想事實給了她當頭一棒。
做四房主母,不能隨著性子……紀仁德的意思,是讓她與李氏做小伏低?
李氏那潑婦,她如何能甘心!
她傷心不矣,伏在桌上大哭,根本沒留意,窗外有個人影。
五少爺紀居宏才聽聞昨日大伯母與娘打了起來,大伯母以一方湖綢素帕為證據,說娘殺了大哥,驚的不行,趕緊過來,想問問是怎麽回事,結果就看到父母不睦,娘親哭的傷心,嚇的臉色青白,身子都抖了起來……
帕子……帕子……
紀居宏不敢再呆,轉身逃命似的回了自己院子。
玉嬋看到他回來忙上前伺候,不想紀居宏大力推開她,不顧她撞到桌角呼痛,顧自進了房間,插了門,高喊誰也不準進去。
玉嬋有些委屈,明明在她各種手段下,五少爺很疼她……今日是受了什麽刺激?
紀仁德不管田氏甘不甘心,他心裏裝的是大事。
他知道田氏一下子升為平妻,一定會有些許自傲,現在事情出來敲打敲打也好。
大房李氏……
他皺了皺眉頭。
入夜,紀居昕看到王家資料,沒等紀仁德出招,先是寫了字條,讓吳明去散播流言——紀家四房太太果是個妾升平妻的,心狠毒辣,虐待原配之子不說,還不敬長嫂,利用大房庶子挑起家亂。
流言大半起於市井,市井一傳開,各家清晨負責采買的下人就能聽到,回去一一學說,各家主子們也就知道了。
相比來說,男人聽到的還要晚些。
遂第二天,紀仁德認為田氏有失,他應當做些事挽回。且一個多月前,紀家小宴,田氏也有些不好的名聲傳出,不如這次一起解決。
他把紀居中叫來,準備這幾日帶著他四處走動,且隻帶著他。別人看到他看重紀居中,紀居中又能為田氏說一兩句好話,如此先聲奪人,田氏以前不好的名聲不攻自破,姿態做好了,以後再傳出什麽來別人也不會信。
他哪裏知道,紀居昕夜裏就吩咐吳明辦事,流言清晨就傳來了,他帶著紀居中這一走動,時間挨的這麽緊,別人立刻會想,他這是做賊心虛,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呢。
☆、第75章 白忙
接下來幾天,紀家過的算是風平浪靜。
因為李氏的折騰,紀家女人們沒心情打聽外頭的事,待客的心思也不怎麽積極,是以不知道外頭的流言。
流言傳於市井,女主人們如果不注意詢問,下人們揣度著主子們的心情不願意多話。女主人都不知道,男人們就更不知道,所以紀仁德絲毫不知自己這步棋已走錯,帶著紀居中在各家走動刷存在感,時刻展現著自己的文人氣質,和慈父仁心。
紀居昕則因為夏家徐家的貼子,出去好幾回。
楊氏一點也不管,甚至巴不得他能經常這麽出去,巴結好幾位少爺。
她哪裏知道,紀居昕去這幾家根本不用巴結,人家是誠心相交。而且他基本一去就會被請進外院書房,由少爺們親自招待,閑人免擾,主家父輩也會來打招呼,交好的態度十分明顯。
收到崔家貼子時楊氏甚至笑出了聲,自打初四以來,李氏天天到正房報道,木著一張臉等每日清查結果,她能高興起來才怪,這張貼子對她來說算是難得的喜事了。
她把紀居昕叫去,認真叮囑幾遍,備了厚厚的禮,讓他帶出門。
便是如此,她也沒太把紀居昕當回事。
紀居昕不過是一個十三歲的大房庶子,沒出息沒本事,沒什麽值得高門大戶的少爺們交好的,夏林徐三家不說,大約隻是因為醉仙閣的事心內稍稍有些愧疚,又憐惜他年紀小沒本事,這才加以照顧。
崔家更不用提,貼子並非是崔三公子下的,也不是崔家主母的正規貼子,而是幼童崔十一下的。想來不過是借著擺宴的機會,崔十一想找個玩伴罷了。
在書院,紀居昕與這位小公子是同級。
別人家沒準也是看著紀家的名聲,才願意帶上紀居昕這麽個不上台麵上的人。
紀家上下,從楊氏到下人,對於紀居昕正月裏頻繁的外出走動,沒阻止,也沒給予太高的評價,真真是一個識貨的都沒有。
紀居昕倒一點不在意,他也不願意現在就站出來惹眼,低調點安全。
再說天天出去有一個不錯的好處——更方便得到八方信息。
繼那日‘鬥酒字百篇’之後,紀仁德斂起渾身才氣光華,帶著紀居中這個原配嫡子刷慈父名聲,父親嚴肅中帶著慈愛,望子成龍卻又深懂分寸,不過度苛責拔苗助長;兒子方正圓融,心性堅韌端正,日後必成大器。
紀居中心靜眼明之後,知道期盼不來的事情最好死心,想要達到什麽樣的目的,自己就需要付出什麽樣的努力,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跟著紀仁德的這些天,雖然偶爾看著父親的臉仍然有些孺慕,卻也能堅定心誌,認真表現,爭取把這些資源變成自己的,讓長輩賞識,讓同輩喜歡,擴大交友圈子。
他做的很認真,偶爾紀仁德示意時,他也不介意說田氏一兩句好話。
他認為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謊言就是謊言,總有拆穿的一天,他並不擔心因為自己,田氏的名聲好的沒邊,以後仰人鼻息不好生存。
紀仁德覺得做的差不多後,就開始了新一輪的準備。
王謙之此人惜才,是個有點偏執的性子,他若欣賞了誰,就容不得別人說一句不好的話,但他眼裏容不得沙子,若是別人故意騙他,他察覺後馬上就會回手,讓你大大疼一回,知道有些人不能騙。
這意味著,得他賞識很難,被他收拾很容易。
跟這樣的人打交道,需得真誠坦率,若有別有心思,你且藏好了,如果隻是想受賞識還可以原諒,如果是想借著他達到什麽目的,可得擔心偷雞不成蝕把米。
紀仁德做的很小心。
他先是在初四那天大大地露了風頭,那樣的壯誌豪情,那樣的文采風流,他相信在場眾人不會有人沒印象。王謙之惜才懂才,在臨清教書育人多年,最喜歡看的,大約就是臨清人出息了。
下場前他曾遠遠注意過王謙之的神情,雖然王謙之沒立刻誇讚他,但那捋著胡子點頭的樣子他可沒看錯。
紀仁德心裏就有譜了。
帶著紀居中刷了幾天存在感後,他讓文書去安排人手,守在王家門外,專門盯著王謙之的馬車,看他去了哪裏,三兩天便製造一場偶遇。
看文玩時遇到,就打個招呼,淺聊幾句,點評幾句古物,表現自己見識深遠。
買紙墨時遇到,距離有些遠,打不了招呼,就細心挑選多份,自己用的,適合兒子的,侄子的,母親的,妻子的,不一而足,整個人溫雅又細心。
釣魚時遇到,因著時間長,就細細聊天,論史講書,從古到今。紀仁德並沒有一味地附和王謙之觀點,有時和他看法相同,有時卻偶有小異,還就著這點和王謙之爭論起來,辯的天地失色。
因的的確確都是偶遇,碰著了就說說話,態度不卑不亢,尊敬有加,分別時也隻是輕淺道別,有緣再遇,從未有過任何要求,如此幾次,王謙之看他的眼神越來越不一樣,越來越滿意。
林風泉挽留兩次不成,隻好出來送。
在林家大門分開時,夏飛博徐文思分別邀請紀居昕明後天去家裏玩,紀居昕應了。
夏飛博還說,“今年我與風泉文思要下場應試,考過秀才後大約院裏會建議我們出去小遊長長見識,如你不忙,一同來罷。”
徐文思亦點頭,“是啊昕弟,一塊來吧。”
紀居昕垂頭想了想,回了個笑,“如果可以,我一定來。”
從林府離開後,紀居昕一直在想紀仁德的事。
紀仁德那麽做不會沒有原因。
方才在林家紀居昕瞅著空子問了問夏飛博,那幾個比較特殊的人,比較之後,他認為紀仁德想找王謙之門路的可能性大。
另外兩人與他要謀的職位無關,本身在朝裏跟吏部關係也不近,對官員調職沒半點幫助。
王謙之就不一樣了,紀居昕從夏飛博口裏得知,這位教授可不一般。
年近花甲,弟子無數,幾乎每個人都有成就,朝中為官者更是不少。其家族也怪,傳承幾百年,世家大族,卻有族規,不準後人入朝為官,每一代每一代專注做學問,經年下來,竟成一景——無人在朝為官,無人小看,為皇家大宴座上賓,被皇上召喚問詢,受寵卻無職。
按說若真有這樣的人,也應該很好打壓才是,可是王家底蘊十足,名望十足,學問之深厚,知識之廣博,天下讀書人無不向往,地位高高在上,已經無法撼動。
這樣的人一句讚賞的話,頂得過吏部多年考核標準,隻要他對一個人開口稱讚,那麽這個人官途……一定順暢。
夏飛博還說,這位王謙之老爺子喜歡文人身上骨氣,銳氣,覺得真正有才的人該內斂時內斂,該張揚時張揚,有文人性格才好。
想想紀仁德所為,不就是衝著這喜好去的?
紀居昕順著被風吹起的車簾子看著外麵風景,唇角緩緩揚起。
可惜了,王謙之老爺子活了這麽久,走過的橋比他們走過的路都多,當然知道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王家能地位超然這麽多年,定也有一套處世標準,不是那麽好打動的。
就算紀仁德真的用盡百般手段,讓王謙之老爺子另眼看待了,他也有辦法讓跌落下來。
如今還未到那一步,倒是便宜了很多。
紀居昕很滿意。
敲了敲車壁,他叫來周大,“給我找份王家的資料。”
吳明很有用,但有些局限,高門大戶裏的消息得到的不全,有些還是得周大去查問。
他一邊想著怎麽對付好四叔,一邊坐馬車慢悠悠往回趕時,紀仁德正跟著田氏派去的丫鬟,心情不怎麽好地往田氏房裏走。
昨日做了那件大事,紀仁德很滿意,雖酒喝的有些多,宿醉清晨起床有些頭疼,尚可忍受。之後他打算略做休整,把後麵的事理一理,務必使事情順利,連正房請安都沒去。
田氏卻一趟趟派人來尋他,讓他有點煩。他臉色不好,也沒誰把昨日的事報與他知。
紀仁德看到田氏紅腫的臉很吃驚,“這是怎麽回事!”
田氏帕子掩麵,嚶嚶嚶地哭訴她昨天受到的汙辱。
她要告狀,當然說的有點多,盡量細節完整,她把所有李氏罵她的話全說了一遍。
紀仁德越聽臉越黑,他的關注點和田氏不一樣,立刻冷聲問,“你帶九少爺去梅宴可真是有那等心思?”
田氏聲音猛地頓住,後悔自己說漏了嘴。她想不承認,又想到紀仁德不是個好唬弄的,說真話就算做錯了,他不過是有些不高興,說謊就……
她輕咬下唇,帕子遮了臉,隻露出一雙霧蒙蒙杏眼,“我也是為你急……隻要這事辦成,方家那邊就能助你……”
紀仁德突然大力拍在桌子上,桌上的茶盅一跳,滾到了桌邊,‘啪’一聲摔的粉碎。
田氏心怦怦直跳,她覺得她這次……好像真有哪做錯了。
紀仁德狠狠握著拳,閉目沉沉呼吸幾次,才壓下火氣,“你起來。”
田氏不敢反抗。今日紀仁德連她故意打扮好的樣子都沒看,心情一定不對。時機已選錯,她知自己不能再繼續,緩緩站起來,側立在旁,不再說話。
紀仁德站起來,盯著田氏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但我的事,你不需要管。以後想做任何事,都需問過我。”
“你即升到妻位,當為四房主母,即是主母,當做主母應做之事。大哥好風雅,父母偏愛我,已惹人閑話,你若再不做的好些,日後如何能堵悠悠之口?”
他眼色嚴厲,意有所指,田氏明白,紀家……有個爵位。
“當初我納你,是想給你安身之所,讓你過好日子,但做妾與妻不一樣,你若不能替我委屈,好好經營四房事務,不如接著做能過好日子的妾吧。”
田氏身體狠狠一晃。
紀仁德也不心軟,說完邁步就走,“你自己想想罷。”
田氏以前做妾的日子真的過的不錯,不受主母管製,霸著紀仁德,讓主母傷心,讓別人羨慕。
她夢寐以求的,就是能當上紀仁德的妻,從肯與他並肩而行。如今她心願得償,以為以後便能隨心所欲,不想事實給了她當頭一棒。
做四房主母,不能隨著性子……紀仁德的意思,是讓她與李氏做小伏低?
李氏那潑婦,她如何能甘心!
她傷心不矣,伏在桌上大哭,根本沒留意,窗外有個人影。
五少爺紀居宏才聽聞昨日大伯母與娘打了起來,大伯母以一方湖綢素帕為證據,說娘殺了大哥,驚的不行,趕緊過來,想問問是怎麽回事,結果就看到父母不睦,娘親哭的傷心,嚇的臉色青白,身子都抖了起來……
帕子……帕子……
紀居宏不敢再呆,轉身逃命似的回了自己院子。
玉嬋看到他回來忙上前伺候,不想紀居宏大力推開她,不顧她撞到桌角呼痛,顧自進了房間,插了門,高喊誰也不準進去。
玉嬋有些委屈,明明在她各種手段下,五少爺很疼她……今日是受了什麽刺激?
紀仁德不管田氏甘不甘心,他心裏裝的是大事。
他知道田氏一下子升為平妻,一定會有些許自傲,現在事情出來敲打敲打也好。
大房李氏……
他皺了皺眉頭。
入夜,紀居昕看到王家資料,沒等紀仁德出招,先是寫了字條,讓吳明去散播流言——紀家四房太太果是個妾升平妻的,心狠毒辣,虐待原配之子不說,還不敬長嫂,利用大房庶子挑起家亂。
流言大半起於市井,市井一傳開,各家清晨負責采買的下人就能聽到,回去一一學說,各家主子們也就知道了。
相比來說,男人聽到的還要晚些。
遂第二天,紀仁德認為田氏有失,他應當做些事挽回。且一個多月前,紀家小宴,田氏也有些不好的名聲傳出,不如這次一起解決。
他把紀居中叫來,準備這幾日帶著他四處走動,且隻帶著他。別人看到他看重紀居中,紀居中又能為田氏說一兩句好話,如此先聲奪人,田氏以前不好的名聲不攻自破,姿態做好了,以後再傳出什麽來別人也不會信。
他哪裏知道,紀居昕夜裏就吩咐吳明辦事,流言清晨就傳來了,他帶著紀居中這一走動,時間挨的這麽緊,別人立刻會想,他這是做賊心虛,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呢。
☆、第75章 白忙
接下來幾天,紀家過的算是風平浪靜。
因為李氏的折騰,紀家女人們沒心情打聽外頭的事,待客的心思也不怎麽積極,是以不知道外頭的流言。
流言傳於市井,女主人們如果不注意詢問,下人們揣度著主子們的心情不願意多話。女主人都不知道,男人們就更不知道,所以紀仁德絲毫不知自己這步棋已走錯,帶著紀居中在各家走動刷存在感,時刻展現著自己的文人氣質,和慈父仁心。
紀居昕則因為夏家徐家的貼子,出去好幾回。
楊氏一點也不管,甚至巴不得他能經常這麽出去,巴結好幾位少爺。
她哪裏知道,紀居昕去這幾家根本不用巴結,人家是誠心相交。而且他基本一去就會被請進外院書房,由少爺們親自招待,閑人免擾,主家父輩也會來打招呼,交好的態度十分明顯。
收到崔家貼子時楊氏甚至笑出了聲,自打初四以來,李氏天天到正房報道,木著一張臉等每日清查結果,她能高興起來才怪,這張貼子對她來說算是難得的喜事了。
她把紀居昕叫去,認真叮囑幾遍,備了厚厚的禮,讓他帶出門。
便是如此,她也沒太把紀居昕當回事。
紀居昕不過是一個十三歲的大房庶子,沒出息沒本事,沒什麽值得高門大戶的少爺們交好的,夏林徐三家不說,大約隻是因為醉仙閣的事心內稍稍有些愧疚,又憐惜他年紀小沒本事,這才加以照顧。
崔家更不用提,貼子並非是崔三公子下的,也不是崔家主母的正規貼子,而是幼童崔十一下的。想來不過是借著擺宴的機會,崔十一想找個玩伴罷了。
在書院,紀居昕與這位小公子是同級。
別人家沒準也是看著紀家的名聲,才願意帶上紀居昕這麽個不上台麵上的人。
紀家上下,從楊氏到下人,對於紀居昕正月裏頻繁的外出走動,沒阻止,也沒給予太高的評價,真真是一個識貨的都沒有。
紀居昕倒一點不在意,他也不願意現在就站出來惹眼,低調點安全。
再說天天出去有一個不錯的好處——更方便得到八方信息。
繼那日‘鬥酒字百篇’之後,紀仁德斂起渾身才氣光華,帶著紀居中這個原配嫡子刷慈父名聲,父親嚴肅中帶著慈愛,望子成龍卻又深懂分寸,不過度苛責拔苗助長;兒子方正圓融,心性堅韌端正,日後必成大器。
紀居中心靜眼明之後,知道期盼不來的事情最好死心,想要達到什麽樣的目的,自己就需要付出什麽樣的努力,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跟著紀仁德的這些天,雖然偶爾看著父親的臉仍然有些孺慕,卻也能堅定心誌,認真表現,爭取把這些資源變成自己的,讓長輩賞識,讓同輩喜歡,擴大交友圈子。
他做的很認真,偶爾紀仁德示意時,他也不介意說田氏一兩句好話。
他認為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謊言就是謊言,總有拆穿的一天,他並不擔心因為自己,田氏的名聲好的沒邊,以後仰人鼻息不好生存。
紀仁德覺得做的差不多後,就開始了新一輪的準備。
王謙之此人惜才,是個有點偏執的性子,他若欣賞了誰,就容不得別人說一句不好的話,但他眼裏容不得沙子,若是別人故意騙他,他察覺後馬上就會回手,讓你大大疼一回,知道有些人不能騙。
這意味著,得他賞識很難,被他收拾很容易。
跟這樣的人打交道,需得真誠坦率,若有別有心思,你且藏好了,如果隻是想受賞識還可以原諒,如果是想借著他達到什麽目的,可得擔心偷雞不成蝕把米。
紀仁德做的很小心。
他先是在初四那天大大地露了風頭,那樣的壯誌豪情,那樣的文采風流,他相信在場眾人不會有人沒印象。王謙之惜才懂才,在臨清教書育人多年,最喜歡看的,大約就是臨清人出息了。
下場前他曾遠遠注意過王謙之的神情,雖然王謙之沒立刻誇讚他,但那捋著胡子點頭的樣子他可沒看錯。
紀仁德心裏就有譜了。
帶著紀居中刷了幾天存在感後,他讓文書去安排人手,守在王家門外,專門盯著王謙之的馬車,看他去了哪裏,三兩天便製造一場偶遇。
看文玩時遇到,就打個招呼,淺聊幾句,點評幾句古物,表現自己見識深遠。
買紙墨時遇到,距離有些遠,打不了招呼,就細心挑選多份,自己用的,適合兒子的,侄子的,母親的,妻子的,不一而足,整個人溫雅又細心。
釣魚時遇到,因著時間長,就細細聊天,論史講書,從古到今。紀仁德並沒有一味地附和王謙之觀點,有時和他看法相同,有時卻偶有小異,還就著這點和王謙之爭論起來,辯的天地失色。
因的的確確都是偶遇,碰著了就說說話,態度不卑不亢,尊敬有加,分別時也隻是輕淺道別,有緣再遇,從未有過任何要求,如此幾次,王謙之看他的眼神越來越不一樣,越來越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