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對曾經連知道都不能,光靠宮裏宮外,那傳聞中侍衛的八大姑七大姨流轉出來的,一聽就不可靠的消息,已經是非常難得了。這樣的大事,就是各世家子弟,拜重臣當老師的也不過隻能得到模棱兩可的幾句點撥。然而卻上了八卦小報!眾人皆知,隻要上了八卦小報的報道,那便是有理有據的事實,或許不夠深入,沒有挖掘出更大的隱秘,卻絕不會用各種猜測誤導群眾,簡直令人驚喜。更令人意外的是,這篇報道的署名,卻是真真實實的顧如是三個字!朝中的大臣,除了因為各種令人不齒的陰私,以及被送進大獄或上了斷頭台的那些,唯一正經出現的便是因為一篇《帶你認識一下名不見經傳的顧如是大人》的禮部尚書。顧如是在市井百姓中可能沒多少人注意,隻覺得是個清正廉潔的大官,家徒四壁的那張畫給人印象深刻,可對於讀書人,意義則完全不同。那是一個轉折,當顧如是成為禮部尚書的時候,蟄伏的怡親王才正是強硬起來,吹起了朝堂上的一股清風。顧如是親手所寫,八卦小報把關,那含金量不用多說都明白,真實而權威。當人們將這期的八卦小報翻開,看到頭條之下更為詳細的報道,那完全區別於八卦小報常用編者的文風筆觸,一個個的朝廷重臣署名讓關注朝政,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士林子弟更是怦然心動,激動不已。朝堂敢放開言路,不懼讓天下人得知,可見是要走向親民清政之路,這樣的國家,讓等待著出仕,走在科舉廝殺上的人更有歸屬,上下互通,擰成一股繩。論外頭再有什麽空穴來風的傳聞,趁機攪弄風雨的胡言亂語也在這份小報下銷聲匿跡。伴隨著臨山圍場刺殺案件始末的解開,便是武寧侯卸去兵部尚書一職,沈家沒落。雖然內外勾結意圖刺殺怡親王背後的主使沒有找出來,可兩篇報道在同一張報紙下,武寧侯以失職問罪,不得不讓人多多聯想。更何況雖然沒有明說,然而字裏行間卻透露著一股山雨欲來的氣氛,顯示即將到來的兩國開戰。老百姓要的是安定,可陰謀,大夏二皇子之死卻打破了這份安寧。大燕和大夏自古便是仇敵,不多談,那麽怒火全部往沈家去了!“武寧侯的車架剛出了門,還沒經過正大街,就被不知道從哪兒來的臭雞蛋爛菜葉給砸個正著,這些地痞流氓顯然是被雇傭的,沈家的侍衛剛要抓人,就一哄而散,跑進巷子裏不見人影。”東來對著養腿傷的李璃繪聲繪色地說,記者們就蹲在角落裏看好戲,給下一期小報添料。“武寧侯得氣死了吧,他還出門嗎?”李璃問。“哪兒能啊,在京城之地,如今的沈家也就沈玉淩在巡防司做個副指揮,能有什麽用。沈家犯了眾怒,針對的人太多了,隻要一出門,就被人給盯上,武寧侯現在天天在家裏養花呢。”逼的一個武將養花也是一件辛酸事,但是李璃想起來就好笑,他思忖了一下道:“你讓朱潤過來見我,我有話吩咐。”當以顧如是為首的大臣們開了在八卦小報投稿的先河,下一期的小報中,送來稿件的官員就更多了,朱潤正忙著篩選,挑了好幾份出來給李璃過目。“你看著辦吧,以後會越來越多,適合這期刊印你就直接放上去,無需因為對方身份忌憚什麽。”“明白,不過王爺,您叫我來是為了……”“登一則廣告。”“請王爺明示。”“兩國開戰在即,這場仗或許會很短,也可能很長。我家大將軍出征,作為他的賢內助,本王雖不能同去,但必須確保後勤輜重不斷。這則廣告便是籌糧,以朝廷的名義向民間糧商籌集。”第119章 籌糧戶部尚書甄為民拿著新一期的八卦小報敲開左相府的大門。早之前左相養花侍草的閑情逸致已經沒了, 如今用書法寫字來維持那份淡定,見到甄為民,他放下筆道:“怎麽了?”甄為民說:“相爺, 今日早朝下官聽著心裏有些慌,實在拿不準王爺是什麽意思。”對, 李璃今日破天荒地上朝去了, 還是坐著輪椅去。雖然是坐著,看起來矮了一節, 可那氣勢,從臨山回來之後,百官見到他,不論是誰都恭敬地行禮,眼神裏帶著畏懼。這二話不說, 招呼也不打,直接調令禁軍將皇帝及文武大臣給圍了,而且一圈圈三天, 逼著皇帝將皇後給廢除才解禁,誰見了都得打心底害怕。這份果決, 這份威懾, 就是當初的左相和武寧侯也做不出來。瞧著怡親王心善,但是該心狠的時候絕不含糊, 特別是身邊還有一個戰無不勝的大將軍支持,估摸著造反樊之遠也是二話不說操刀就殺進皇宮去。帝王之下, 雖然事出有因就李璃坐著,卻坐出了攝政親王的風範, 四平八穩,不容忽視。對於朝堂上的各個議案, 李璃並沒有多問,隻提到了一件事,那便是籌糧,而且還交給戶部。甄為民聽著當場有點暈,就看到李璃笑眯眯地瞧著他說:“就請戶部受勞些,將民間籌集的糧草一一核對,清點入庫,等戰事一起,形成輜重一同送往邊疆。”說到這裏,李璃還好心地提醒了一句,“知道賑災之後,戶部吃緊,本王便自作主張從民間籌糧籌銀,甄尚書可得好好把關,最好編纂成冊,以便將來對這些愛國熱心的商賈給予獎賞。”左相是早知道有這一場戰的,可以說是他一手促成。就是因為如此,戶部聽從指使冬日賑災便毫不留餘地,一點也沒有精打細算,直接大把大把的銀子花下去,開了糧倉,讓百姓平安度過這個冬季。自然,等到突如其來的兩國戰爭一起,就發現國庫見底了。趙宇借糧,借了那麽久都沒得到個準信,倒也不全是燕帝故意為難他,的確是臨近的糧倉吃緊,而讓各地將結餘的糧食送往京城還需要統計和時間。大燕不窮,窮的隻是國庫。而這點,以李璃的眼力,定然看得出來其中的貓膩。甄為民越想越不對勁,指著八卦小報上的那則極富號召力,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打進人們心底的籌糧廣告道:“不找下官算賬也就罷了,如此重要之事,王爺怎麽敢將此事交由戶部?”真沒有陷阱嗎?左相看甄為民猶如驚弓之鳥一般,不禁道:“交給戶部,乃是理所當然,王爺做事必然占個理字,任誰都挑不出錯。”“可是……”“子芳,你敢不用心?”左相這一反問,甄為民立刻搖頭苦笑:“下官哪兒敢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辦報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遙的海王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遙的海王琴並收藏我在古代辦報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