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雖大,但並非傷筋動骨,戶部農司又緊緊盯著,便能逐漸恢複過來。而聽二皇子這麽一說,便可知大夏受災的確非常嚴重。“聽說大夏連月大雪,未曾一停,乃是百年罕見。”“正是,來年怕是顆粒無收,令父皇憂心不已,小王不才領命而來。”二皇子說著從身後屬官那裏取過一份國書,呈上。張伴伴快步走下丹壁,接過國書送於燕帝麵前。隻聽到二皇子繼續說:“小王身負重任,其一便是送燕妃娘娘省親,大夏與大燕自古多聯姻,乃是秦晉之好,父皇向來寵愛娘娘,不忍見其日日思鄉憂心,便借此機會讓小王護送回燕,以全其思念之情,重修兩國之好。”這話說的挺不要臉,這娶了公主安分半年之後又集軍南下的還是大夏,那時候怎麽不說姻親之意了?不過政治本來就是如此,臉皮這東西根據需要隨便丟棄,真看重了,可得吃大虧的。“那其二呢?”左相問道。二皇子笑說:“寒潮之際,大燕還能記得我國,皇帝陛下特命使臣前來慰問,實在令父皇感動不已。多年來,兩國矛盾紛爭,以至於兵戎相見,實在是曾經誤會太深,患難見真情,這燕荊四州……”二皇子頓了頓,目光在周圍朝臣上輕輕一掃,見都緊緊的盯著他,不禁笑容加深,抬頭看著燕帝道:“若是大燕需要,大夏自可退兵相讓。”話音剛落,方才落針可聞的大殿仿佛泄了一道口子一般,傳來竊竊私語之聲。隻要拿回燕荊四州,大燕的國土便徹底完整了。“二皇子這話說的巧妙,什麽叫做相讓,本就是大燕的國土,何須大夏一讓,歸還方才準確。”顧如是爽朗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自然引起了應和聲無數。讀書人愛較真,國家大事上一字不讓,尤為可愛。上朝不能拿扇子,不然李璃得搖上兩下,見二皇子淡笑不語,他漫不經心地問道:“其一其二有了,關鍵的其三呢?”看得速度可比說的快,燕帝瀏覽著國書最後,眉頭皺起來,目光冷然地看著二皇子。“哈哈,這位便是怡親王了吧?”能站在這殿上的莫不是高官重臣,普通人想要熬到這個地步,就算天資過人,背景再雄厚也得過而立之年。而且站班越靠前,年級越大,可在這一片之中,忽然有位麵容俊美,氣度不凡的年輕人,瞧著似乎連弱冠都不到,本身就特別顯眼。這幾年,兩國之間戰亂紛爭,互派暗作無數,對彼此的朝政時局很是熟悉。二皇子一下就猜到了這位是誰,眼睛頓時一亮,不禁歎道:“怡親王風姿,令小王實在久仰不已,今日一見,驚為天人!”他目光中的驚歎不是作假的,任誰第一次見到李璃,都會被他的容貌所驚訝,哪怕穿著毫無特色,又顯寬鬆的朝服,也掩蓋不了這第一美男子的靚麗。更何況,李璃除了那張得天獨厚的臉,他還是這個大燕國掌權之人,權利、地位和容貌的加成,就更加引人注目。別說左相和武寧侯視他為對手,就是大夏上下對他的探究也多過於常年被架空的燕帝。不過半年時間,憑借一張誰都想不到的八卦小報迅速崛起的紈絝王爺,怎能不讓人重視。然而李璃隻是抬手回了一禮,淡笑一聲:“客氣。”再無多話。二皇子見他不熱絡,於是自顧自地說:“這其三嘛,眾所周知,大夏今年春耕艱難,到秋收之時別說稅收,哪怕是百姓自給自足都是困難。父皇疼愛子民,不忍百姓好不容易挨過冷冬,再遭饑餓……”他說到這裏,麵容浮現出慚愧來:“是以……隻得厚著臉皮來大燕借糧。”此言一出,邊上的大燕朝官直接皮笑肉不笑道:“果然厚臉皮。”這聲音可不小,引起認同者無數,都紛紛看著二皇子眼露恥笑,就是燕帝也揚起了唇。原來不可一世的大夏還有低聲下氣求著大燕的時候,此刻不管借不借,都高興。這些諷刺二皇子聽著也就聽著,一點也不惱怒,還抬手拱了拱道:“羞愧羞愧,臉麵雖重要,可百姓更是重中之重。”“可惜,今年大燕也遭受寒災,百姓日子艱難,就是朝廷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顧如是看著左相道,“左相,您說呢?”“顧大人說的是。”左相附和了一句,難得沒有唱對台戲。“哪兒來的糧,多地賑災,自個兒都吃不飽,怎麽借啊?”一位大臣跟著說。二皇子聞言苦笑了一聲:“唉,小王自然也知道大燕不易,可若有一絲辦法,也不敢就此為難鄰國呀!溫飽足,方能不思反,連百姓都無法充饑,更逞論大夏幾十萬軍呢,到時候怕是朝廷也約束不了了。”二皇子這話聽著無奈極了,然而在場誰不知這是在威嚇呢!可惜,如今的大燕不是當初被壓著打的時候,對麵武將率先冷笑。“這話可得先問問咱們樊將軍。”“哎哎哎,小王可不是這個意思,別生氣。”二皇子連連否認,“打仗傷人命,本就大災,再行兵亂,這不是讓百姓沒有活路嘛。貴國樊將軍的確厲害,可畢竟隻是一人,最終拚殺的還是普通士兵,一戰勝,萬人死,十萬人悲鳴,除了鮮血和冰冷冷的城池,還能有什麽?”二皇子說著唏噓不已,見有人深思,露出不忍之態,於是再接再厲道:“要小王說,有這糧食打仗,不如借糧給我國,安撫百姓,消弭此戰。大夏即刻送上燕荊四州,大燕不費一兵一卒便可完整河山,豈不是皆大歡喜?等度過了危機,大夏必然記得大燕之恩,屆時三倍糧銀返還,立下盟約,友誼長存,便是千古美事。”他說到這裏,對著燕帝大行一禮,高聲道:“還請大燕皇帝陛下三思!”這位二皇子能得夏帝重任不是沒有理由的,舍得下身段,賠的了笑,還能以三寸不爛之舌從敵國借糧,可謂是人才。李璃雖然沒說幾句話,可看著他的目光已經有所不同了。大燕皇帝平庸,下一任還沒出生,可看大夏,若是這位繼位,怕也是心腹之患。似乎跟他抱有同樣的想法,這位二皇子也看了過來,不禁笑道:“怡親王向來愛民如子,還望通融一二。”“二皇子這就問錯人了,本王可不管這些,能不能借,自然戶部測算之後方能給出建議,最終成不成還是得看咱們皇上。”李璃慢悠悠地將話堵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