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 王香芹就讓四郎提前一天出門去,隻四郎一人肯定不行, 寧氏陪同就更不妥當了,因此商量到最後, 終是決定由四郎和二郎倆口子一道兒去,至於灶台則由六郎代為照顧兩天, 晚間也跟著六郎睡。


    說是照顧, 其實也沒太多事兒, 灶台已經不小了, 加上白日裏要去村學, 也就是幫著解決了一日三餐和睡覺的問題。再就是這兩天裏,讓朱母去二房那院子裏喂喂雞和狗,別的倒還真不用太費心。


    別的暫且不說,反正灶台是一點兒也不稀罕他六叔的。


    眼見爹娘要走了,他隻眼巴巴的仰著頭瞅著他娘:“娘啊娘,娘你明個兒一定要早點兒回來啊!記得給我多帶點兒縣城裏的好吃的。我不挑的,像什麽蜜棗子、吹糖人、糖葫蘆、五香豆、鹹煎餅……”


    灶台的話還沒說完,寧氏就已經帶著一臉的不耐煩,毫不留情的趕著驢車走了。


    ……


    眼看人跟車都走得沒影兒了,剩下的人自然是該幹啥就幹啥了。


    胖娃子還想趁機耍賴不去上學,結果被六郎強行拖拽去了村學,六郎的心態特別好懂,他就是典型的因為有個悲慘淒涼的童年導致了他就喜歡看侄兒跟他遭受一模一樣的遭遇。他還不單是把人拖去了村學,還擺出了一副家長模樣,好生同楊先生聊了兩句,回家就告訴朱母,人家楊先生說灶台讀書天賦不太夠。


    朱母多精明呢,一聽這話就知道是楊先生費勁兒說的委婉話,不過她原也沒對灶台抱什麽期望,再一個,孫子跟兒子是不同的,連孫子他親娘都沒說啥,她一個已經分家跟別的兒子過的奶奶有啥好說的?


    “得了吧,你二嫂一早就說過了,讓灶台回頭去鎮上拜大廚為師,以後他是要當酒樓飯館的大廚的!”


    這個事兒吧,王香芹也知道的,當時在場的還有溫氏,然而六郎卻實實在在的是頭一回聽說:“當大廚?二嫂真不打算叫灶台考秀才啊?”


    “估摸著最多也就再讀個兩三年吧。”朱母吧唧了下嘴,很快就算出了時間來,“灶台翻過年都九歲了,再讀個三年,也該有十二歲了。我琢磨著,你二嫂大概會先把灶台帶身邊教個一年半載的,說是送去當學徒,也沒的啥都不會就送去的,最起碼切菜洗菜生火做飯總得會的,保不準連調料啥的都要認全乎了,回頭出師也容易點兒。”


    六郎一臉的懵圈,照這個說法,灶台最多也就再念三年書?這還是往多了算的,保不準過個兩年,灶台把常用字都認全乎了,就該叫他回家練切墩了。


    所以,苦的隻有自己?


    朱母嫌棄的瞅了一眼小兒子,俗話常說,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然而很可惜,朱母並不咋喜歡這個小兒子,總覺得他比前頭幾個哥哥還笨,最好的證據難道不是,他都念了八年書了,也沒比幾個哥哥聰明多少嗎?


    “有這發呆的工夫,把屎給鏟了不好嗎?反正你都熬出來了,我又沒叫你繼續念書,也沒讓你接著算帳,你還有啥不滿的?”


    六郎悟了,對喲,他的苦日子早就過去了,還是徹徹底底的過去了。以前沒分家的時候,隔三差五的還要算個帳,分家那一茬更是差點兒沒要了他的命。不過,正所謂苦盡甘來,他可算是將一輩子的苦都吃完了,以後的日子就幸福多了。畢竟,這家都分了,他四嫂自己會記帳並不稀罕他,他再也不用跟筆墨紙硯打交道了。


    想通了這一切的六郎,頓時恢復了他的樂觀開朗,高高興興的去了隔壁豬舍,幫他四嫂鏟屎去了。


    先前,王香芹看著六郎強行拖著灶台去村學了。轉眼之間,六郎又過來了,同她打了個招呼後,就笑容滿麵的去後頭鏟屎了。他不單是笑著去的,還跟著哼起了歌來,整個兒一副沒心沒肺的傻孩子模樣。


    王香芹不由的想起了前陣子不少大娘嬸子來她跟前套近乎,盡管打開話匣子的方式不一,但每個人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全都是為了自家的閨女侄女外甥女,來說合親事的。


    就六郎這小孩崽子的模樣和性子,咋就扯到娶妻上頭了呢?


    說來也是奇怪,朱家哥六個,長相其實都挺像的,雖不至於說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但卻是那種一眼看過去就知道肯定有血緣關係的。哪怕他們六兄弟其實是同父異母的,可模樣卻還是極為相似。王香芹是覺得,可能是因為原配和繼室是親姐妹的緣故吧。


    不過,就算模樣相似,但六郎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同的。其他五人,估摸著是因為打小就跟著朱父下地幹活,皮膚都比較黑,唯獨六郎一人皮膚偏白,哪怕他如今也跟著下地了,但膚色差異還是不小。也不單是膚色差異,還有那種給人的感覺也差挺多的。總覺得其他五人都是成人了,唯獨六郎一個是小孩兒。


    你說他自個兒都是小孩子,娶啥媳婦生啥娃兒呢?


    王香芹絕不會想到,六郎單純就是因為以後不用再熬苦日子感到高興罷了。


    隻不過……真的嗎?


    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對王香芹來說,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除了豬舍的日常任務外,就是縣城裏的賽豬了。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四郎他們是大清早就出發了的,豬食也是提前備好的,全是王香芹準備的精細豬食,也煮過了,隻是眼下這天氣,放涼的豬食一樣不好,所以到時候還得再煮一回。幸好,他們是趕著一輛牛車一輛驢車去的,驢車上的東西也很齊全,除了煮豬食的工具外,寧氏還帶上了不少調料,並且預備今天下午到了縣城後,再購置一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農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小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小期並收藏錦繡農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