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頭,溫氏也察覺了寧氏最近一段時日的不正常,她倒是沒上趕著勸,而是認真的反思了自己對豬毛的忽略。很快,她也學著寧氏的樣子,不是抽空往村學跑,就是冷不丁的問豬毛哪個字咋寫,那不就是盯著豬毛好好讀書。很多時候,往往豬毛學了一天,剛歇會兒,就被他娘發現了。
“豬毛你咋又不好好學了?過來,念書寫字。”
有一種鬼故事叫做,你娘讓你好好學習。
很難說,豬毛和灶台哪個更慘,又或者說,他倆都認為自己比對方要慘烈一百倍。溫氏每天都找豬毛談心,讓他好好學習努力上進,將來考秀才考進學,回頭當上大官改換門庭,到時候全家人能不能過上好日子就全靠豬毛了。而寧氏倒是不說這些,她隻會讓灶台放寬心,可就算這樣,灶台的壓力還是很大,明明親娘沒說啥,可他就是覺得有點兒啥。
隻這般,日子在倆孩子心驚膽戰中緩緩的過著。
擱在以前,總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春耕之後野菜滿山,小孩子們會紛紛上山割野菜好給家裏添個菜。再過陣子天氣就熱了,下河玩水是最佳的解暑方式,接著便是秋收農忙,那陣子家裏的夥食都會較之平日好上一個檔次。等熬過酷暑,各家各戶嫁閨女的娶媳婦的,當然少不了蓋新房的,又因為村裏人或多或少都連著親,小孩子們東家蹭把花生,西家拿塊糖。及至連這都過去了,那離年關也不遠了,過年吃食就更多了,還有殺豬飯吃,糕點果子也少不了,殷實人家會給孩子做一身新衣裳,還有壓歲錢拿,日子不要太美滋滋。
一年四季過得多快啊,中間碰上自個兒生日時,還能破天荒的吃一碗長壽麵,麵裏頭還埋了雞蛋,上頭撒了蔥花滴了香油的。
可惜,那是以前了。
自打上學後,豬毛和灶台都蔫吧了,隻覺得時間過得真慢啊。同樣覺得時間漫長的,還有六郎,再又一次算錯帳,被王香芹指出來後,他被朱母召去談心了。
當兒子的最怕什麽?別家兒子不清楚,反正老朱家的,最怕被娘逮住談人生談理想,談……
“六郎啊,就算你下回要算錯,咱們還跟以前那樣錯,成不?”朱母下了最後的通牒,她覺得自己再也受不了刺激了。說這話時,她都沒特地背著人,就拽著六郎在堂屋裏說開了。
寧氏才盤算著要跟王香芹說,不用檢查也成啊,就這兩個月,六郎錯的那幾回,全是虧了朱母的,上哪兒找這麽好的事兒呢?結果,她還沒說,朱母就搶了先。
也不知道是被親娘嚇到了,還是因為王香芹養的豬已經都過了五個月,暫時不再需要她每天唱忐忑開胃口了,六郎終於不再忐忑,正確率徒然高了不少,且偶爾錯個一次,虧的一方又變成了寧氏。寧氏也是認命了,反正她如今已經開始學著認字了,沒事就拿手指比劃著名。她到底是成年人,哪怕論記性不如孩子們,可誰叫她的決心大呢?下了狠心好好學習的她,認字的進度比灶台還快一些。
這檔口,朱母也抽空尋了媒人給五郎說親,按說五郎要說個媳婦不難的,眼下老朱家有錢了,唯一略麻煩的是房間不太夠。但這個也無所謂,朱母已經找人起房子了,將原本泥牆稻草頂的灶屋拆了,東西廂各多起一間房,隨後再重新搭灶屋,這回要三個灶眼的,方便自家開火做飯,也方便回頭做一些需要初加工的吃食。
房子是還沒起好,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老朱家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可也不知道怎的了,朱母一直沒尋到合適的,不是沒人選,而是沒中意的。
朱母還叮囑王香芹幫著留意一下,畢竟她還要跟著出攤,至於老大、老三媳婦,她都不大放心。老大媳婦就不說了,老三媳婦太麵了,她哪怕不想個壞脾氣的,可太軟棉了肯定也不成,最好是話不多立得住幹活又麻利的。
王香芹被迫接受了這一重任,卻完全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她娘家人少,唯一的親妹妹已經嫁出去了,至於她嫂子,那叫一個能說。偏跟二嫂寧氏還不同,寧氏僅僅是話嘮,並不會無緣無故的編排別人,可她娘家嫂子卻是個碎嘴婆娘,無事還要起三分浪,要是托她嫂子介紹,隻怕就算成了,那也不是朱母想要的那種兒媳婦。
隻這般,五郎的親事就停滯了下來,愣是到家裏新房都蓋好了,還是沒個頭緒。
新房蓋了也不能不住人,朱母一聲令下,五郎和六郎就從原先的房間裏搬了出去。他們原先那屋也沒空著,而是讓已經大了的豬毛和灶台住進去。這下可好,溫氏見天的往那屋去,盯著豬毛伏案練字。灶台也怕啊,看大伯娘盯著堂哥,他自然不敢獨自一人出去玩,隻能被迫跟著一道兒念書練字,一時間家裏讀書的氛圍倒是好了許多。
“倆娃兒都大了,你們也該再要一個了。”見倆孩子住得也挺好的,朱母很快就提點了溫氏和寧氏,被提點的人倒是沒往心裏去,哪怕她們也希望再懷,可沒懷上有啥辦法呢?反而這話落在一旁的三郎媳婦耳裏,卻分外刺耳。
三郎媳婦猶豫再三,還是捧著早先精心做好的圍涎,尋上了王香芹。
還真別說,王香芹早就把這事兒拋到了腦後,直到看到這幾個做工精緻但造型很是死板的圍涎後,這才皺起了眉頭。
“豬毛你咋又不好好學了?過來,念書寫字。”
有一種鬼故事叫做,你娘讓你好好學習。
很難說,豬毛和灶台哪個更慘,又或者說,他倆都認為自己比對方要慘烈一百倍。溫氏每天都找豬毛談心,讓他好好學習努力上進,將來考秀才考進學,回頭當上大官改換門庭,到時候全家人能不能過上好日子就全靠豬毛了。而寧氏倒是不說這些,她隻會讓灶台放寬心,可就算這樣,灶台的壓力還是很大,明明親娘沒說啥,可他就是覺得有點兒啥。
隻這般,日子在倆孩子心驚膽戰中緩緩的過著。
擱在以前,總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春耕之後野菜滿山,小孩子們會紛紛上山割野菜好給家裏添個菜。再過陣子天氣就熱了,下河玩水是最佳的解暑方式,接著便是秋收農忙,那陣子家裏的夥食都會較之平日好上一個檔次。等熬過酷暑,各家各戶嫁閨女的娶媳婦的,當然少不了蓋新房的,又因為村裏人或多或少都連著親,小孩子們東家蹭把花生,西家拿塊糖。及至連這都過去了,那離年關也不遠了,過年吃食就更多了,還有殺豬飯吃,糕點果子也少不了,殷實人家會給孩子做一身新衣裳,還有壓歲錢拿,日子不要太美滋滋。
一年四季過得多快啊,中間碰上自個兒生日時,還能破天荒的吃一碗長壽麵,麵裏頭還埋了雞蛋,上頭撒了蔥花滴了香油的。
可惜,那是以前了。
自打上學後,豬毛和灶台都蔫吧了,隻覺得時間過得真慢啊。同樣覺得時間漫長的,還有六郎,再又一次算錯帳,被王香芹指出來後,他被朱母召去談心了。
當兒子的最怕什麽?別家兒子不清楚,反正老朱家的,最怕被娘逮住談人生談理想,談……
“六郎啊,就算你下回要算錯,咱們還跟以前那樣錯,成不?”朱母下了最後的通牒,她覺得自己再也受不了刺激了。說這話時,她都沒特地背著人,就拽著六郎在堂屋裏說開了。
寧氏才盤算著要跟王香芹說,不用檢查也成啊,就這兩個月,六郎錯的那幾回,全是虧了朱母的,上哪兒找這麽好的事兒呢?結果,她還沒說,朱母就搶了先。
也不知道是被親娘嚇到了,還是因為王香芹養的豬已經都過了五個月,暫時不再需要她每天唱忐忑開胃口了,六郎終於不再忐忑,正確率徒然高了不少,且偶爾錯個一次,虧的一方又變成了寧氏。寧氏也是認命了,反正她如今已經開始學著認字了,沒事就拿手指比劃著名。她到底是成年人,哪怕論記性不如孩子們,可誰叫她的決心大呢?下了狠心好好學習的她,認字的進度比灶台還快一些。
這檔口,朱母也抽空尋了媒人給五郎說親,按說五郎要說個媳婦不難的,眼下老朱家有錢了,唯一略麻煩的是房間不太夠。但這個也無所謂,朱母已經找人起房子了,將原本泥牆稻草頂的灶屋拆了,東西廂各多起一間房,隨後再重新搭灶屋,這回要三個灶眼的,方便自家開火做飯,也方便回頭做一些需要初加工的吃食。
房子是還沒起好,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老朱家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可也不知道怎的了,朱母一直沒尋到合適的,不是沒人選,而是沒中意的。
朱母還叮囑王香芹幫著留意一下,畢竟她還要跟著出攤,至於老大、老三媳婦,她都不大放心。老大媳婦就不說了,老三媳婦太麵了,她哪怕不想個壞脾氣的,可太軟棉了肯定也不成,最好是話不多立得住幹活又麻利的。
王香芹被迫接受了這一重任,卻完全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她娘家人少,唯一的親妹妹已經嫁出去了,至於她嫂子,那叫一個能說。偏跟二嫂寧氏還不同,寧氏僅僅是話嘮,並不會無緣無故的編排別人,可她娘家嫂子卻是個碎嘴婆娘,無事還要起三分浪,要是托她嫂子介紹,隻怕就算成了,那也不是朱母想要的那種兒媳婦。
隻這般,五郎的親事就停滯了下來,愣是到家裏新房都蓋好了,還是沒個頭緒。
新房蓋了也不能不住人,朱母一聲令下,五郎和六郎就從原先的房間裏搬了出去。他們原先那屋也沒空著,而是讓已經大了的豬毛和灶台住進去。這下可好,溫氏見天的往那屋去,盯著豬毛伏案練字。灶台也怕啊,看大伯娘盯著堂哥,他自然不敢獨自一人出去玩,隻能被迫跟著一道兒念書練字,一時間家裏讀書的氛圍倒是好了許多。
“倆娃兒都大了,你們也該再要一個了。”見倆孩子住得也挺好的,朱母很快就提點了溫氏和寧氏,被提點的人倒是沒往心裏去,哪怕她們也希望再懷,可沒懷上有啥辦法呢?反而這話落在一旁的三郎媳婦耳裏,卻分外刺耳。
三郎媳婦猶豫再三,還是捧著早先精心做好的圍涎,尋上了王香芹。
還真別說,王香芹早就把這事兒拋到了腦後,直到看到這幾個做工精緻但造型很是死板的圍涎後,這才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