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個,自打六郎棄學後,他對農活迸發出了極高的熱情。哪怕原先他不太擅長田間地裏這些事兒,可經過了一年的勞作,即便還是比不上自家父兄,卻比其他人家的男丁要好上一大截。
王香芹平常跟村裏那些半大孩子都有來往,收著豬草、柴禾,難免聽到一些話,再說這不是還有寧氏嗎?遇到丁點兒事情,寧氏就喜歡來她這邊叨叨,自然而然的,她知道不止五郎,連六郎在村裏的歡迎度也很高。
這也難怪了,鄉下人最看重的本來就是種地的能耐,老朱家其他人就不用說了,就連六郎這樣原先沉迷於讀書的,稍稍一帶就顯出了種地本事來,這還能不是祖傳的?不過,早先有些人家還在觀望,想看看六郎能不能吃得消秋收的苦,六郎一點兒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自打秋收前夕,家裏的小食攤兒收了後,不用看帳本的他,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勁兒。六郎都這樣,老朱家其他人更不用說了,讓村裏有待嫁閨女的人家都相當得眼熱。
朱母今年隻打算給五郎說親,六郎且緩緩,橫豎六郎年歲不大,家裏有田有糧有豬有雞還有不少活錢,不怕娶不到媳婦。
寧氏在豬舍裏也沒待太久,主要是味兒太大了,話嘮如她都不得不敗退,同時也愈發敬佩起王香芹來了。
王香芹則在她離開後,秒速打開係統界麵,領取了任務獎勵,選擇立刻使用。
係統出品的東西效果都是槓槓的,幾乎是一瞬間,她感覺到空氣裏的臭味消減了極多,當然隱隱約約還是能聞到一些的,卻起碼過濾掉了九成九。
終於活過來了。
……
上村學的事情,在當天晚飯桌上,由六郎開口向朱母提了提。溫氏和寧氏皆兩眼放光滿懷熱切的望著朱母,急等著她點頭同意。
朱母多少還是有點兒不忍心:“倆孩子都去上學?有這個必要嗎?讀書挺辛苦的。”
她不心疼錢,她心疼倆孫子。
一旁的朱父也是這個意思,親孫子呢,不是外頭撿來的啊!而且豬毛才七歲,灶台更是要過幾個月才滿七歲,村裏像他們這麽小的孩子,哪個不是成天到晚的嬉笑玩鬧,小小年紀就送到村學裏去吃苦受罪……
當爺奶的都這樣,更別提孩子的親爹了。
大郎牙疼似的捂著腮幫子,懇求的道:“就算要念書,也可以再等一年吧?我記得六郎就是八歲上學的。”
二郎更幹脆:“一家子有個識字的不就成了?不算六郎,那他們這輩兒出個豬毛,咱們家灶台……”
兄弟倆齊刷刷的看向倆孩子,這倆正埋頭苦吃呢,誰叫秋收時節最是耗體力,家裏如今不差這口吃的,最近寧氏不出攤兒了,頓頓飯都是她燒的,食材好油又重,那味道啊,好吃到讓人停不下來,全然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即將被改變。
“早一年晚一年不都要讀書?萬一豬毛聰明,你讓他晚一年上學耽擱了他的前程咋辦?當初說的是去鄰村不方便,眼下就在村子裏,合該秋後就讓他去念書!”溫氏強烈抗議,並悄悄的在桌下掐了大郎一把。
“讀啊,為啥不讀啊,灶台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就該找點兒正事讓他幹。”寧氏不好說自己想偷師,就拿灶台說事。
親娘都不心疼,當奶奶的,也懶得管了,索性就答應了下來。大郎和二郎還想再搶救一下,不過盤算著就算楊秀才要辦村學,那也得等到秋後了,可以慢慢來,不要緊的。
這倆是歇了,三郎夫妻倆眼神卻有些複雜。倒不是眼紅豬毛、灶台能念書,而是他倆成親都兩年了,還沒個孩子。尤其是三嫂,嘴裏苦澀的扒著飯,默不作聲。
在外人看來,老朱家的四個兒媳婦,大兒媳溫氏成天眼紅這個眼紅那個的,典型的沒占到便宜就當自己吃了虧,二兒媳寧氏脾氣炸嘴巴快,一手廚藝叫人稱讚,三兒媳性子恬靜不爭不搶,四兒媳脾氣古怪一心放在豬舍裏。可外人不知道,寧氏那個小食攤兒究竟有多賺錢,哪怕她脾氣再炸,隻要能持續的賺錢,誰都不會說她,至於王氏,隻有自家人才知道,小食攤兒買的東西,全是她給出的點子。
三郎媳婦也不是天生的不爭不搶,而是真沒那個底氣,她想起自己費盡心思做好的幾樣繡品,決定在厚一次臉皮去問問看,沒孩子傍身,總該尋個賺錢的路子。
一屋子的人各有各的心思,好在大家都是想把日子過好的,暫時倒沒有太大的矛盾。
讓豬毛和灶台念書這個事兒,哪怕有人反對,卻稱不上是矛盾。溫氏是鐵了心要讓豬毛今年就去的,她倒是不介意灶台一起去,因為在她看來,豬毛要比灶台機靈多了,再說大了這半歲是白大的?寧氏倒不是非要灶台去,可灶台不去,她有什麽藉口去村學呢?
大郎和二郎還在努力,誰知連老天爺都站在朱家女人這邊,沒兩天村子裏出了個不大不小的事情。
秀水村名義上是依山傍水,實則離山還是有一段路程的,不過這水卻是實打實的。大河就不提了,小溪河溝處處都是,也因此村裏的水田多土質好,隻要不是年景特別差,吃飽飯絕對沒問題。可這麽一來,也有個問題,就是熊孩子下水的事兒。
老朱家的孩子倒是乖,平常被大人訓著不敢往大河邊上去,隻在離家不遠處的小溪裏玩耍,那小溪平常也就沒過腳背,哪怕是汛期水深也不會超過膝蓋。可那是素來聽話的老朱家孩子們,別家就不一定了,好在這些熊孩子們個個都是水裏泡大,加上河邊去的人也不少,一直沒出過大事兒。哪知今年就出了個事兒,幾個熊孩子趁著家裏人忙著田間地裏的活兒時,奔到大河裏遊泳,結果有個娃兒腳抽筋了,要不是正好有人過來打水,就真的出人命了。
王香芹平常跟村裏那些半大孩子都有來往,收著豬草、柴禾,難免聽到一些話,再說這不是還有寧氏嗎?遇到丁點兒事情,寧氏就喜歡來她這邊叨叨,自然而然的,她知道不止五郎,連六郎在村裏的歡迎度也很高。
這也難怪了,鄉下人最看重的本來就是種地的能耐,老朱家其他人就不用說了,就連六郎這樣原先沉迷於讀書的,稍稍一帶就顯出了種地本事來,這還能不是祖傳的?不過,早先有些人家還在觀望,想看看六郎能不能吃得消秋收的苦,六郎一點兒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自打秋收前夕,家裏的小食攤兒收了後,不用看帳本的他,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勁兒。六郎都這樣,老朱家其他人更不用說了,讓村裏有待嫁閨女的人家都相當得眼熱。
朱母今年隻打算給五郎說親,六郎且緩緩,橫豎六郎年歲不大,家裏有田有糧有豬有雞還有不少活錢,不怕娶不到媳婦。
寧氏在豬舍裏也沒待太久,主要是味兒太大了,話嘮如她都不得不敗退,同時也愈發敬佩起王香芹來了。
王香芹則在她離開後,秒速打開係統界麵,領取了任務獎勵,選擇立刻使用。
係統出品的東西效果都是槓槓的,幾乎是一瞬間,她感覺到空氣裏的臭味消減了極多,當然隱隱約約還是能聞到一些的,卻起碼過濾掉了九成九。
終於活過來了。
……
上村學的事情,在當天晚飯桌上,由六郎開口向朱母提了提。溫氏和寧氏皆兩眼放光滿懷熱切的望著朱母,急等著她點頭同意。
朱母多少還是有點兒不忍心:“倆孩子都去上學?有這個必要嗎?讀書挺辛苦的。”
她不心疼錢,她心疼倆孫子。
一旁的朱父也是這個意思,親孫子呢,不是外頭撿來的啊!而且豬毛才七歲,灶台更是要過幾個月才滿七歲,村裏像他們這麽小的孩子,哪個不是成天到晚的嬉笑玩鬧,小小年紀就送到村學裏去吃苦受罪……
當爺奶的都這樣,更別提孩子的親爹了。
大郎牙疼似的捂著腮幫子,懇求的道:“就算要念書,也可以再等一年吧?我記得六郎就是八歲上學的。”
二郎更幹脆:“一家子有個識字的不就成了?不算六郎,那他們這輩兒出個豬毛,咱們家灶台……”
兄弟倆齊刷刷的看向倆孩子,這倆正埋頭苦吃呢,誰叫秋收時節最是耗體力,家裏如今不差這口吃的,最近寧氏不出攤兒了,頓頓飯都是她燒的,食材好油又重,那味道啊,好吃到讓人停不下來,全然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即將被改變。
“早一年晚一年不都要讀書?萬一豬毛聰明,你讓他晚一年上學耽擱了他的前程咋辦?當初說的是去鄰村不方便,眼下就在村子裏,合該秋後就讓他去念書!”溫氏強烈抗議,並悄悄的在桌下掐了大郎一把。
“讀啊,為啥不讀啊,灶台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吃吃,就該找點兒正事讓他幹。”寧氏不好說自己想偷師,就拿灶台說事。
親娘都不心疼,當奶奶的,也懶得管了,索性就答應了下來。大郎和二郎還想再搶救一下,不過盤算著就算楊秀才要辦村學,那也得等到秋後了,可以慢慢來,不要緊的。
這倆是歇了,三郎夫妻倆眼神卻有些複雜。倒不是眼紅豬毛、灶台能念書,而是他倆成親都兩年了,還沒個孩子。尤其是三嫂,嘴裏苦澀的扒著飯,默不作聲。
在外人看來,老朱家的四個兒媳婦,大兒媳溫氏成天眼紅這個眼紅那個的,典型的沒占到便宜就當自己吃了虧,二兒媳寧氏脾氣炸嘴巴快,一手廚藝叫人稱讚,三兒媳性子恬靜不爭不搶,四兒媳脾氣古怪一心放在豬舍裏。可外人不知道,寧氏那個小食攤兒究竟有多賺錢,哪怕她脾氣再炸,隻要能持續的賺錢,誰都不會說她,至於王氏,隻有自家人才知道,小食攤兒買的東西,全是她給出的點子。
三郎媳婦也不是天生的不爭不搶,而是真沒那個底氣,她想起自己費盡心思做好的幾樣繡品,決定在厚一次臉皮去問問看,沒孩子傍身,總該尋個賺錢的路子。
一屋子的人各有各的心思,好在大家都是想把日子過好的,暫時倒沒有太大的矛盾。
讓豬毛和灶台念書這個事兒,哪怕有人反對,卻稱不上是矛盾。溫氏是鐵了心要讓豬毛今年就去的,她倒是不介意灶台一起去,因為在她看來,豬毛要比灶台機靈多了,再說大了這半歲是白大的?寧氏倒不是非要灶台去,可灶台不去,她有什麽藉口去村學呢?
大郎和二郎還在努力,誰知連老天爺都站在朱家女人這邊,沒兩天村子裏出了個不大不小的事情。
秀水村名義上是依山傍水,實則離山還是有一段路程的,不過這水卻是實打實的。大河就不提了,小溪河溝處處都是,也因此村裏的水田多土質好,隻要不是年景特別差,吃飽飯絕對沒問題。可這麽一來,也有個問題,就是熊孩子下水的事兒。
老朱家的孩子倒是乖,平常被大人訓著不敢往大河邊上去,隻在離家不遠處的小溪裏玩耍,那小溪平常也就沒過腳背,哪怕是汛期水深也不會超過膝蓋。可那是素來聽話的老朱家孩子們,別家就不一定了,好在這些熊孩子們個個都是水裏泡大,加上河邊去的人也不少,一直沒出過大事兒。哪知今年就出了個事兒,幾個熊孩子趁著家裏人忙著田間地裏的活兒時,奔到大河裏遊泳,結果有個娃兒腳抽筋了,要不是正好有人過來打水,就真的出人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