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們興許私底下還是有各自的小算盤,可明麵上還是一團和氣的。想也是,親姐妹都能狠下心來算計,妯娌之間客客氣氣的也就可以了。
可就算朱家的總體氛圍還算不錯,卻也不代表王香芹這個剛進門的兒媳婦可以置辦私產。
像方才二嫂說的,隻要將婆婆分派下來的活兒做完了,接下來幹啥都成。可這裏指的是自己屋裏的活計,類似於縫縫補補之類的,婆婆當然不會管,但肯定不能幹私活。
坐在屋裏的床沿上,王香芹不由的犯了難。
古代跟現代不同,這年頭講究的是“父母在,不分家”。當然,朱家其實已經分過一次家了,是多年前由老太太提出來的,原因是兒子們都成了家生了娃,家裏人太多太多了,一個屋簷下根本就住不開,索性分了家,各過各的。
這年頭的律法就是這麽不公平,很多事情都是當兒女的做不得,但當父母的卻完全使得。
問題來了,就算朱母將來也會像老太太那樣提前分家,那起碼也得等最小的六郎成家以後。偏如今,連五郎都還沒說親呢,六郎更是一團孩子氣,最起碼三五年之內,絕無分家的可能。
可如此一來,她的新手任務怎麽辦?要知道,所有的主線、支線任務都是建立在新手任務完成的前提下的。
新手任務很簡單,雞鴨鵝豬牛羊,任擇其一,名下有五隻就算完成。
當然,新手任務也不是隨便做做的,選擇哪一種家禽或家畜,就相當於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不過現在說這個還太早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名正言順的擁有私產。
想破了頭,王香芹也沒想出個好法子來。無奈之下,她隻好拿了繡筐子去尋二嫂說話找靈感。
不幸中的大幸,她會點兒針線活。這個會,指的是她會釘個紐扣、縫個袖套之類的,高難度的肯定就不行了。原主倒是精通一切女兒家該學的活計,可記憶裏有跟動手做之間的差距太大了,興許多練練她的熟練度也能上去,但這肯定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成功的。因此,她很有自知之明的拿了裁剪好的襪子來縫,就兩塊布片按著邊沿縫到一起,就算針腳醜了點兒,但穿腳上別人也看不到。
這會兒,三個嫂子其實都在家,大嫂和三嫂已經把今個兒的活計都做完了,二嫂還得準備晚飯,不過晚飯一貫吃得很簡單,等天色暗了再忙活也來得及。因此,等王香芹走出房門時,三個嫂子都坐在堂屋門口,邊做活邊閑聊。
秋收已過,這天涼起來可就快了,也確實是時候準備做冬衣了。
王香芹走過去一看,發現大嫂和二嫂做的明顯是小孩兒的衣裳,也不是做新衣裳,而是將舊的拆掉,再補一截新的。這也正常,鄉下地頭過日子都磕絆,能吃飽喝足就算不錯了,哪兒能年年做新衣?尤其小孩兒個頭竄得快,或是幹脆做大點兒穿個幾年,或是嫌小了再補一截,都是常有的事兒。
大嫂和二嫂嫁進門有些年頭了,她倆各有一個兒子,如今也有五六歲了。鄉下習慣糙養娃,別說五六歲的男孩兒了,就連兩歲多的,隻要能自個兒走路了,就能整日裏跑得無影無蹤的。王香芹進門時日尚短,仔細想想除了飯桌上見到人外,旁的時候還真沒瞧見過。
再一看,另一旁的三嫂手裏做的卻是一件長衫。
略一思量,她就明白了。
經常下地的莊稼人穿的都是短褂,長衫隻有讀書人才會穿,聯想到朱家就一個讀書人,這長衫必是給六郎準備的。
見王香芹過來,二嫂熱情的招呼了她,讓她去搬條板凳一塊兒坐下來曬太陽做活兒。等王香芹過來了,二嫂還伸長脖子瞅了一眼她的籮筐,看到那針腳一點兒都不細密也不齊整的襪子後,麵上的神情明顯一滯。
好在二嫂也沒說什麽,尷尬的笑了一聲繼續低頭改娃兒的衣裳。
王香芹也挺尷尬的,可她有什麽法子呢?擱在現代,她完全稱得上心靈手巧了,不單會釘紐扣做袖套,她還能織毛衣勾圍巾。十字繡最流行的那幾年,她還繡了好大一幅雙豬圖,裱起來掛在了自己臥室裏。可讓她純手工縫製衣服……
這不是存心為難人嗎?
正想找個話題岔過去,王香芹就聽大嫂先開了口:“六郎過幾天該回家了吧?農忙都沒回來,就四弟妹嫁過來那天匆匆回來了一趟,我前頭還聽娘念叨他呢。”
“他不是要考試嗎?橫豎地裏的活兒又不愁沒人幹,回來做啥?”二嫂順口接道,“娘念叨六郎了?是盼著他今年考上秀才嗎?我咋聽娘成天念叨五郎呢?”
“念叨五郎幹啥?”三嫂也接了一句。
“說親唄。你看四郎娶了媳婦,六郎年紀還小又不著急,娘能折騰的可不就隻剩下五郎了?都十六了,今年說親明年娶妻,挺好挺好的。”二嫂嘴上說著話,手裏的動作也不停,又是拆袖子又是補塊布。她這頭一個袖子都縫好了,王香芹那頭襪子才縫了一小邊。
大嫂眼看話題越來越扯開去了,暗地裏埋怨倆弟妹沒眼力勁兒,她忙著拉人入夥呢,偏那倆就知道拆台。當下,她又艱難的將話題硬扯回來:“五郎是到了說親的年紀,六郎也不能再耽擱了,頂好他今年就考上秀才,正好冬日裏方便娘幫著相看媳婦。”
可就算朱家的總體氛圍還算不錯,卻也不代表王香芹這個剛進門的兒媳婦可以置辦私產。
像方才二嫂說的,隻要將婆婆分派下來的活兒做完了,接下來幹啥都成。可這裏指的是自己屋裏的活計,類似於縫縫補補之類的,婆婆當然不會管,但肯定不能幹私活。
坐在屋裏的床沿上,王香芹不由的犯了難。
古代跟現代不同,這年頭講究的是“父母在,不分家”。當然,朱家其實已經分過一次家了,是多年前由老太太提出來的,原因是兒子們都成了家生了娃,家裏人太多太多了,一個屋簷下根本就住不開,索性分了家,各過各的。
這年頭的律法就是這麽不公平,很多事情都是當兒女的做不得,但當父母的卻完全使得。
問題來了,就算朱母將來也會像老太太那樣提前分家,那起碼也得等最小的六郎成家以後。偏如今,連五郎都還沒說親呢,六郎更是一團孩子氣,最起碼三五年之內,絕無分家的可能。
可如此一來,她的新手任務怎麽辦?要知道,所有的主線、支線任務都是建立在新手任務完成的前提下的。
新手任務很簡單,雞鴨鵝豬牛羊,任擇其一,名下有五隻就算完成。
當然,新手任務也不是隨便做做的,選擇哪一種家禽或家畜,就相當於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不過現在說這個還太早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名正言順的擁有私產。
想破了頭,王香芹也沒想出個好法子來。無奈之下,她隻好拿了繡筐子去尋二嫂說話找靈感。
不幸中的大幸,她會點兒針線活。這個會,指的是她會釘個紐扣、縫個袖套之類的,高難度的肯定就不行了。原主倒是精通一切女兒家該學的活計,可記憶裏有跟動手做之間的差距太大了,興許多練練她的熟練度也能上去,但這肯定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成功的。因此,她很有自知之明的拿了裁剪好的襪子來縫,就兩塊布片按著邊沿縫到一起,就算針腳醜了點兒,但穿腳上別人也看不到。
這會兒,三個嫂子其實都在家,大嫂和三嫂已經把今個兒的活計都做完了,二嫂還得準備晚飯,不過晚飯一貫吃得很簡單,等天色暗了再忙活也來得及。因此,等王香芹走出房門時,三個嫂子都坐在堂屋門口,邊做活邊閑聊。
秋收已過,這天涼起來可就快了,也確實是時候準備做冬衣了。
王香芹走過去一看,發現大嫂和二嫂做的明顯是小孩兒的衣裳,也不是做新衣裳,而是將舊的拆掉,再補一截新的。這也正常,鄉下地頭過日子都磕絆,能吃飽喝足就算不錯了,哪兒能年年做新衣?尤其小孩兒個頭竄得快,或是幹脆做大點兒穿個幾年,或是嫌小了再補一截,都是常有的事兒。
大嫂和二嫂嫁進門有些年頭了,她倆各有一個兒子,如今也有五六歲了。鄉下習慣糙養娃,別說五六歲的男孩兒了,就連兩歲多的,隻要能自個兒走路了,就能整日裏跑得無影無蹤的。王香芹進門時日尚短,仔細想想除了飯桌上見到人外,旁的時候還真沒瞧見過。
再一看,另一旁的三嫂手裏做的卻是一件長衫。
略一思量,她就明白了。
經常下地的莊稼人穿的都是短褂,長衫隻有讀書人才會穿,聯想到朱家就一個讀書人,這長衫必是給六郎準備的。
見王香芹過來,二嫂熱情的招呼了她,讓她去搬條板凳一塊兒坐下來曬太陽做活兒。等王香芹過來了,二嫂還伸長脖子瞅了一眼她的籮筐,看到那針腳一點兒都不細密也不齊整的襪子後,麵上的神情明顯一滯。
好在二嫂也沒說什麽,尷尬的笑了一聲繼續低頭改娃兒的衣裳。
王香芹也挺尷尬的,可她有什麽法子呢?擱在現代,她完全稱得上心靈手巧了,不單會釘紐扣做袖套,她還能織毛衣勾圍巾。十字繡最流行的那幾年,她還繡了好大一幅雙豬圖,裱起來掛在了自己臥室裏。可讓她純手工縫製衣服……
這不是存心為難人嗎?
正想找個話題岔過去,王香芹就聽大嫂先開了口:“六郎過幾天該回家了吧?農忙都沒回來,就四弟妹嫁過來那天匆匆回來了一趟,我前頭還聽娘念叨他呢。”
“他不是要考試嗎?橫豎地裏的活兒又不愁沒人幹,回來做啥?”二嫂順口接道,“娘念叨六郎了?是盼著他今年考上秀才嗎?我咋聽娘成天念叨五郎呢?”
“念叨五郎幹啥?”三嫂也接了一句。
“說親唄。你看四郎娶了媳婦,六郎年紀還小又不著急,娘能折騰的可不就隻剩下五郎了?都十六了,今年說親明年娶妻,挺好挺好的。”二嫂嘴上說著話,手裏的動作也不停,又是拆袖子又是補塊布。她這頭一個袖子都縫好了,王香芹那頭襪子才縫了一小邊。
大嫂眼看話題越來越扯開去了,暗地裏埋怨倆弟妹沒眼力勁兒,她忙著拉人入夥呢,偏那倆就知道拆台。當下,她又艱難的將話題硬扯回來:“五郎是到了說親的年紀,六郎也不能再耽擱了,頂好他今年就考上秀才,正好冬日裏方便娘幫著相看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