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節
寵妻日常(襲夫人成長實錄) 作者:九月輕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了今時今日,皇上連帶的厭棄她,她也不會再去他麵前為兒子求情、開脫。
沒必要了,那是無用功。如今最該做的,是將兒子多年來積攢下的人脈完全利用起來。
淮南王將睿王推到了這般境地,也沒得著好,被皇上禁足在王府,等候發落。
這是他一早就已料到的結果。終究是他府裏的人卷入了一些大事,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不論睿王如何大逆不道,落到皇上眼裏,他始終是一個處心積慮報複、不念手足之情的人。
皇上沒問他睿王為何返回京城,也沒問他睿王是如何落到了他手裏。
不問再好不過,那正是他不知情並且不在意的。
訊問睿王是太子的事,他相信,睿王落到太子手裏,得不到禮遇,不過是一日一個說辭,顛三倒四。
他能做的,隻有這些。要真正扳倒睿王,就要看太子和朝臣的本事了。
自然,這件事上,夏映凡功不可沒。
這女子善於調香,深知一些含劇毒的花如何恰如其分的應用,例如那種獨特的風信子,例如罌粟之類。適當的調配,能讓人陷入夢境一般,絲毫也不設防。
他要是有那份閑情,如今假以她手,大可毒害一些人。
但是他不想,這樣對付睿王,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別的人不似睿王惡毒,大多讓他不快的人,是他自己先去招惹別人的。
例如襲朗、蔣修染等人。
塵埃落定之後,看開了,沒什麽好記恨的。
也隱約明白,自己對付睿王,很可能正如了別人的意,自己仍是別人手裏的一枚棋子。但是在這樣的棋局之中,被這般利用,他能甘願。
不報複回去,他這輩子都會置身於心之煉獄。
給完全禁足了,皇上甚至還派了一批侍衛來王府看著他,生怕他將睿王那些事宣揚出去吧?
皇上那顆腦袋裏裝的東西,從來是他猜不透並且無法理解的。
可這樣的日子倒也不錯,他是真的清靜了,能夠不時想想如何處置夏映凡。
一想就滿心嫌棄的一個女子,到如今,已到了處死都嫌髒了手的地步。
放出去讓她自生自滅?不行。萬一她再被人利用,再次禍害到自己頭上,自己可真就是蠢到家了。
一直留在王府,也不行,怕自己膈應死。
弄來弄去,她成了個燙手的山芋。好在不需心急,這事兒他能有足夠的時間考慮。並且,皇上要是認真追究太後死因的話,遲早會追究到他和她身上,到那時候,就輪不到他來決定她的去處了。
**
襲朗忙於公事之餘,私下找了寧三老爺一次,提了兩句寧元娘的婚事。
寧三老爺已經知道當初自己被劫軍餉一事的原由,做不到全無芥蒂,卻也不再耿耿於懷,被問起,笑著回了一句:“順其自然就好。”
這答案已足夠好,襲朗也就放下此事。
至六月,寧三太太去了西山別院,接寧元娘回寧府。
越三日,媒人受蔣修染所托,上門提親。出乎意料的是,新科狀元徐迅也托了媒人上門提親求娶寧元娘。
襲朗聽說了此事,不由失笑,想著蔣修染起心找徐迅的麻煩還真就對了。
☆、147|140.139
蔣修染是在兵部班房裏聽說了徐迅求娶寧元娘的事,是兵部左侍郎笑嗬嗬跟他說起的。他喝了口茶,語氣輕描淡寫的:“原本想緩幾日再收拾他,他卻比我還著急。什麽東西都見過,就是沒見過上趕著倒黴的。”
兵部左侍郎失笑,“那就抓緊吧。”心裏補一句,不然不定誰又冒出來湊熱鬧,跟你搶著求娶寧氏女。
在蔣修染看來,徐迅可不是跟他爭什麽,這就是明目張膽地挑釁。
夠資格挑釁他的人絕對有,還不少,但是徐迅絕對不在其列。
當日午間,蔣修染去找了監察禦史和吏科給事中一趟。
**
寧三太太麵對這樣的局麵,先是欣喜,隨後便是頭疼。
喜的是長女並沒如她預料的那般愁嫁,頭疼的是提親的兩個人各有千秋。
蔣修染年紀輕輕官居三品,若是仕途順暢,來日入閣拜相也不是不可能。不足之處是與家族決裂,萬一哪日蔣家與他算總賬,他能招架得住麽?
可徐迅是新科狀元,官居四品,又是皇後那邊的姻親。沒錯,皇後與睿王如今是陷入了水深火熱,可以前也不是沒遇到過風浪,哪一次不是平安度過?等到這次事情過去,說不定會更得勢。
再讓她頭疼的就是襲朗了,這一段他是時時處處與睿王做對,如此一來,便讓寧家隻能跟著他站到太子那邊。
想想就生氣,萬一到最終儲位之爭中太子落敗,襲家及姻親還有活路麽?他怎麽能招呼都不打一個就決定了別人的生死?
要是這樣看來,讓元娘嫁給徐迅倒是也有好處。即便有大難臨頭那一日,寧家既是襲家的姻親,亦算是周家的姻親,退一萬步講,就算是來日被襲朗連累,還有周家那棵大樹。反之亦然。
幾日裏,她都仔細斟酌這些,正想著等徐迅托的媒人再次上門的時候應下親事,寧三老爺卻給了她一個天大的意外:
蔣修染請了兵部左侍郎說項,直接找到了寧三老爺麵前,寧三老爺呢,當即就應下了親事,直到晚間下衙回來,才與她提了一嘴。
寧三太太差點兒給氣得背過氣去,“你!兒女的婚姻大事,該由我做主!你怎麽能不聲不響地就把元娘許配給蔣家人了?!”
寧三老爺瞥了她一眼,“我怎麽就不能做主了?我還敢指望你做主兒女親事不成?”
“那你也該與我商量之後再做決定!”寧三太太氣得身形都有些發抖了,“你到底是什麽意思?讓我臉上無光,在家中都沒臉見人是不是?!”
“是我讓你沒臉見人的?”寧三老爺擰了眉,“你做過什麽荒唐事,你為何再不能登襲府的門,還用我告訴你原由麽?”
“那是兩回事!”寧三太太強辯道,“庶女不就是那樣,我隻是想讓她們找個於家族有益的去處,元娘一樣麽?”
“元娘是不一樣,被你數落了那麽多年,這兩年不見你才能過得如意一些。”
“……”寧三太太簌簌地落了淚,“你竟然這般嫌棄我……”
寧三老爺不管她怎樣,直說自己的心思:“是非輕重我都有考慮,兒女的婚事日後你就不要操心了。便是私下給哪個孩子定了親事,我也會反悔退親,你還是別做讓你我都為難的事為好。別的我跟你解釋你也不懂,讓你做什麽你就做什麽即可。回頭我跟蔣大人那邊商量商量,選個秋日或是冬初的吉日,元娘也不小了,該早些嫁出去享享清福了。你抓緊準備嫁妝吧。”
一席話,險些把寧三太太噎死。
元娘嫁出去才能享清福。她這個做娘的,不過是給女兒準備嫁妝,再沒別的用處。
寧三老爺起身,去往內室更衣的時候,又補一句:“蔣大人向來出手闊綽,聘禮聘金都不會少,你先照著一萬兩的嫁妝準備,到時不夠的話,我再給元娘添一兩萬兩銀子。”
襲朗征戰幾年,麾下將領都是要官得官要錢有錢,隻他自己沒蹭過恩賞,一直好生打點手裏的產業,倒也賺得盆滿缽滿;蔣修染不同,征戰幾年之後,他和麾下將領都借著皇家封賞甚是富足,有了這些,又一再拓展財路,自然也是不缺銀子的。
兩個人各有各的生財路子,官場上打滾多年的人,都理解他們的做法。性情不同的緣故導致的局麵而已,相同點是跟著他們征戰的人如今都過得甚是如意,這才是最要緊的。
這一次,寧三老爺采取了強勢的做派,寧三太太再怎樣的哭鬧都無濟於事。並且沒過幾日,她聽說了監察禦史與吏科給事中上折子揭發考場舞弊一案,針對的人正是徐迅。由此,她自然沒了反對的立場。
到底,寧元娘與蔣修染的親事順順利利定了下來,依俗禮互換庚帖、下聘、納吉。
說起來,這已是寧元娘第二次待嫁,心緒大不相同。
上次與秦家的婚事,她是想著嫁給秦明宇的,即便滿心忐忑,即便明知秦夫人嫌棄自己,還是要嫁。那是她為著父親答應了秦明宇的事,後來更是到了賜婚的地步,即便心緒低落,卻是告誡自己要務實,要說到做到,做夢都沒想過事態會發生逆轉。
後來,四哥無從忍受慧貴妃的做法,親自求皇上免了那樁婚事。那樣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為了她的事,竟是與皇上說了半晌讓人瞠目結舌又啼笑皆非的話。
是這樣,她才有了一段愜意的光景,四嫂又把她引薦給了夏家叔父嬸嬸,她跟嬸嬸學了很多東西,賺了一些銀子,給自己添了一些伶俐堪用的下人。
總是想,不管餘生怎樣,有了這兩年歲月,便該知足。能如她一般真正享受一段歲月的女子,並不多。
可是兩年間,很多事都發生了變化。
一些心結打開了,她不需再對蔣修染刁難父親的事耿耿於懷了,一如父親所言,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反過頭來想,他要是為了她豁出同生共死之人的性命,便叫人不齒了。
說到底,還是三公主了解蔣修染,知道他的痛處在哪兒,一下狠手,他隻能屈從。
母親接她回家前一日,她又見了蔣修染一次。
不是在外麵遇到,是他去了西山別院,命下人傳話,說要問她一件事。
她去了外院。
他站在花架前,笑微微地看著她。
她走到近前,曲膝行禮。
他反客為主地吩咐丫鬟站遠些,說有重要的話要說。
她隱約猜得出他要說什麽,也就讓丫鬟退後。
他這才說道:“明日,你就該回家住了。”
“是。”
“我要上門提親,你同意麽?”
她牽了牽嘴角,心說這是我能同意與否的事兒?
他就笑,語聲柔和了幾分:“你要是實在厭煩我,我不會給你平添紛擾。說到底,我隻是想問問你,願不願意嫁我。”
她能說什麽?隻能繼續沉默。
“這樣吧,你要還是實在看不上我,命人傳話告訴襲少鋒,我不會強人所難,他自會轉告,讓我死心。”
他說他不會強人所難——“那你以前……”她抬眼看著他。
“以前不是年紀小麽?”他笑意更濃了,“那時候是想,不管哪個人,要是連我都不能對付的話,怎麽能護得住你?是為這個,把企圖接近你的人一個一個攆走了。還有一個我攆不走的,可他家裏也不是很適合你,我不服,一來二去就僵持了這些年——這些不用我說,你大抵清楚。”
寧元娘沒辦法接話,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我自然也清楚,最好的局麵便是這兩年這般,有人心甘情願的等著,有人慢慢斟酌要不要接受。說起來,在外幾年擱置了此事,可我不建功立業的話,連等的資格都沒有——”他語聲頓住,以指關節刮了刮額頭,“廢話說多了,你別往心裏去。我意思你明白,好生斟酌何去何從。別的不需考慮,沒必要,退一萬步講,你還有襲少鋒給你做主,到何時也還有我。”他抬頭望望碧空,“就這些話,回去吧,天熱。”
隨後,她就站在原地,目送他走遠。
他說是廢話的那幾句,字字落到了她心頭。
又告訴她,別的不需考慮,說的是她不需考慮嫁不好,不管怎樣,四哥會給她找個好門第,不管怎樣,他會等著她。
總是這樣,他不需把話說透,但是她都能當即明白。
她不需斟酌,她聽四哥和父親的就好,而四哥和父親眼下的心跡,她清楚。後來幾日,她有點兒後悔,想著應該把這些告訴他的,猜想他那幾日興許過得不輕鬆——隨時都要防著四哥去找他。等一個未知的結果的過程,最難熬。
可轉念又想,他和四哥一樣,都是年紀輕輕就活成精的,哪裏看不出她和四哥、父親的心跡,過來的目的,興許隻是看看她會不會當麵回絕他,隻要她不會當麵回絕,就算是默認了。他了解她的喜好,又如何不知道她處事的方式和習慣。
前一種想法讓她覺得自己有點兒不厚道,後一種想法則讓她覺得他有點兒不厚道——把她脾氣摸透了似的。最終她選擇了不再計較,這種事情上糊塗一些沒壞處。
蔣修染下聘之後,媒人來回走動幾次,婚期定在了八月十九。
寧三太太聽得徐迅卷入考場舞弊案,很是灰頭土臉,周家的人上上下下幫他開脫,由此愈發認可長女嫁給蔣修染——對於這類事,她從來是心思活絡的,否則,在先前與秦家定親的時候,早就因著秦夫人嫌棄寧家的前提哭天搶地了。
沒必要了,那是無用功。如今最該做的,是將兒子多年來積攢下的人脈完全利用起來。
淮南王將睿王推到了這般境地,也沒得著好,被皇上禁足在王府,等候發落。
這是他一早就已料到的結果。終究是他府裏的人卷入了一些大事,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不論睿王如何大逆不道,落到皇上眼裏,他始終是一個處心積慮報複、不念手足之情的人。
皇上沒問他睿王為何返回京城,也沒問他睿王是如何落到了他手裏。
不問再好不過,那正是他不知情並且不在意的。
訊問睿王是太子的事,他相信,睿王落到太子手裏,得不到禮遇,不過是一日一個說辭,顛三倒四。
他能做的,隻有這些。要真正扳倒睿王,就要看太子和朝臣的本事了。
自然,這件事上,夏映凡功不可沒。
這女子善於調香,深知一些含劇毒的花如何恰如其分的應用,例如那種獨特的風信子,例如罌粟之類。適當的調配,能讓人陷入夢境一般,絲毫也不設防。
他要是有那份閑情,如今假以她手,大可毒害一些人。
但是他不想,這樣對付睿王,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別的人不似睿王惡毒,大多讓他不快的人,是他自己先去招惹別人的。
例如襲朗、蔣修染等人。
塵埃落定之後,看開了,沒什麽好記恨的。
也隱約明白,自己對付睿王,很可能正如了別人的意,自己仍是別人手裏的一枚棋子。但是在這樣的棋局之中,被這般利用,他能甘願。
不報複回去,他這輩子都會置身於心之煉獄。
給完全禁足了,皇上甚至還派了一批侍衛來王府看著他,生怕他將睿王那些事宣揚出去吧?
皇上那顆腦袋裏裝的東西,從來是他猜不透並且無法理解的。
可這樣的日子倒也不錯,他是真的清靜了,能夠不時想想如何處置夏映凡。
一想就滿心嫌棄的一個女子,到如今,已到了處死都嫌髒了手的地步。
放出去讓她自生自滅?不行。萬一她再被人利用,再次禍害到自己頭上,自己可真就是蠢到家了。
一直留在王府,也不行,怕自己膈應死。
弄來弄去,她成了個燙手的山芋。好在不需心急,這事兒他能有足夠的時間考慮。並且,皇上要是認真追究太後死因的話,遲早會追究到他和她身上,到那時候,就輪不到他來決定她的去處了。
**
襲朗忙於公事之餘,私下找了寧三老爺一次,提了兩句寧元娘的婚事。
寧三老爺已經知道當初自己被劫軍餉一事的原由,做不到全無芥蒂,卻也不再耿耿於懷,被問起,笑著回了一句:“順其自然就好。”
這答案已足夠好,襲朗也就放下此事。
至六月,寧三太太去了西山別院,接寧元娘回寧府。
越三日,媒人受蔣修染所托,上門提親。出乎意料的是,新科狀元徐迅也托了媒人上門提親求娶寧元娘。
襲朗聽說了此事,不由失笑,想著蔣修染起心找徐迅的麻煩還真就對了。
☆、147|140.139
蔣修染是在兵部班房裏聽說了徐迅求娶寧元娘的事,是兵部左侍郎笑嗬嗬跟他說起的。他喝了口茶,語氣輕描淡寫的:“原本想緩幾日再收拾他,他卻比我還著急。什麽東西都見過,就是沒見過上趕著倒黴的。”
兵部左侍郎失笑,“那就抓緊吧。”心裏補一句,不然不定誰又冒出來湊熱鬧,跟你搶著求娶寧氏女。
在蔣修染看來,徐迅可不是跟他爭什麽,這就是明目張膽地挑釁。
夠資格挑釁他的人絕對有,還不少,但是徐迅絕對不在其列。
當日午間,蔣修染去找了監察禦史和吏科給事中一趟。
**
寧三太太麵對這樣的局麵,先是欣喜,隨後便是頭疼。
喜的是長女並沒如她預料的那般愁嫁,頭疼的是提親的兩個人各有千秋。
蔣修染年紀輕輕官居三品,若是仕途順暢,來日入閣拜相也不是不可能。不足之處是與家族決裂,萬一哪日蔣家與他算總賬,他能招架得住麽?
可徐迅是新科狀元,官居四品,又是皇後那邊的姻親。沒錯,皇後與睿王如今是陷入了水深火熱,可以前也不是沒遇到過風浪,哪一次不是平安度過?等到這次事情過去,說不定會更得勢。
再讓她頭疼的就是襲朗了,這一段他是時時處處與睿王做對,如此一來,便讓寧家隻能跟著他站到太子那邊。
想想就生氣,萬一到最終儲位之爭中太子落敗,襲家及姻親還有活路麽?他怎麽能招呼都不打一個就決定了別人的生死?
要是這樣看來,讓元娘嫁給徐迅倒是也有好處。即便有大難臨頭那一日,寧家既是襲家的姻親,亦算是周家的姻親,退一萬步講,就算是來日被襲朗連累,還有周家那棵大樹。反之亦然。
幾日裏,她都仔細斟酌這些,正想著等徐迅托的媒人再次上門的時候應下親事,寧三老爺卻給了她一個天大的意外:
蔣修染請了兵部左侍郎說項,直接找到了寧三老爺麵前,寧三老爺呢,當即就應下了親事,直到晚間下衙回來,才與她提了一嘴。
寧三太太差點兒給氣得背過氣去,“你!兒女的婚姻大事,該由我做主!你怎麽能不聲不響地就把元娘許配給蔣家人了?!”
寧三老爺瞥了她一眼,“我怎麽就不能做主了?我還敢指望你做主兒女親事不成?”
“那你也該與我商量之後再做決定!”寧三太太氣得身形都有些發抖了,“你到底是什麽意思?讓我臉上無光,在家中都沒臉見人是不是?!”
“是我讓你沒臉見人的?”寧三老爺擰了眉,“你做過什麽荒唐事,你為何再不能登襲府的門,還用我告訴你原由麽?”
“那是兩回事!”寧三太太強辯道,“庶女不就是那樣,我隻是想讓她們找個於家族有益的去處,元娘一樣麽?”
“元娘是不一樣,被你數落了那麽多年,這兩年不見你才能過得如意一些。”
“……”寧三太太簌簌地落了淚,“你竟然這般嫌棄我……”
寧三老爺不管她怎樣,直說自己的心思:“是非輕重我都有考慮,兒女的婚事日後你就不要操心了。便是私下給哪個孩子定了親事,我也會反悔退親,你還是別做讓你我都為難的事為好。別的我跟你解釋你也不懂,讓你做什麽你就做什麽即可。回頭我跟蔣大人那邊商量商量,選個秋日或是冬初的吉日,元娘也不小了,該早些嫁出去享享清福了。你抓緊準備嫁妝吧。”
一席話,險些把寧三太太噎死。
元娘嫁出去才能享清福。她這個做娘的,不過是給女兒準備嫁妝,再沒別的用處。
寧三老爺起身,去往內室更衣的時候,又補一句:“蔣大人向來出手闊綽,聘禮聘金都不會少,你先照著一萬兩的嫁妝準備,到時不夠的話,我再給元娘添一兩萬兩銀子。”
襲朗征戰幾年,麾下將領都是要官得官要錢有錢,隻他自己沒蹭過恩賞,一直好生打點手裏的產業,倒也賺得盆滿缽滿;蔣修染不同,征戰幾年之後,他和麾下將領都借著皇家封賞甚是富足,有了這些,又一再拓展財路,自然也是不缺銀子的。
兩個人各有各的生財路子,官場上打滾多年的人,都理解他們的做法。性情不同的緣故導致的局麵而已,相同點是跟著他們征戰的人如今都過得甚是如意,這才是最要緊的。
這一次,寧三老爺采取了強勢的做派,寧三太太再怎樣的哭鬧都無濟於事。並且沒過幾日,她聽說了監察禦史與吏科給事中上折子揭發考場舞弊一案,針對的人正是徐迅。由此,她自然沒了反對的立場。
到底,寧元娘與蔣修染的親事順順利利定了下來,依俗禮互換庚帖、下聘、納吉。
說起來,這已是寧元娘第二次待嫁,心緒大不相同。
上次與秦家的婚事,她是想著嫁給秦明宇的,即便滿心忐忑,即便明知秦夫人嫌棄自己,還是要嫁。那是她為著父親答應了秦明宇的事,後來更是到了賜婚的地步,即便心緒低落,卻是告誡自己要務實,要說到做到,做夢都沒想過事態會發生逆轉。
後來,四哥無從忍受慧貴妃的做法,親自求皇上免了那樁婚事。那樣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為了她的事,竟是與皇上說了半晌讓人瞠目結舌又啼笑皆非的話。
是這樣,她才有了一段愜意的光景,四嫂又把她引薦給了夏家叔父嬸嬸,她跟嬸嬸學了很多東西,賺了一些銀子,給自己添了一些伶俐堪用的下人。
總是想,不管餘生怎樣,有了這兩年歲月,便該知足。能如她一般真正享受一段歲月的女子,並不多。
可是兩年間,很多事都發生了變化。
一些心結打開了,她不需再對蔣修染刁難父親的事耿耿於懷了,一如父親所言,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反過頭來想,他要是為了她豁出同生共死之人的性命,便叫人不齒了。
說到底,還是三公主了解蔣修染,知道他的痛處在哪兒,一下狠手,他隻能屈從。
母親接她回家前一日,她又見了蔣修染一次。
不是在外麵遇到,是他去了西山別院,命下人傳話,說要問她一件事。
她去了外院。
他站在花架前,笑微微地看著她。
她走到近前,曲膝行禮。
他反客為主地吩咐丫鬟站遠些,說有重要的話要說。
她隱約猜得出他要說什麽,也就讓丫鬟退後。
他這才說道:“明日,你就該回家住了。”
“是。”
“我要上門提親,你同意麽?”
她牽了牽嘴角,心說這是我能同意與否的事兒?
他就笑,語聲柔和了幾分:“你要是實在厭煩我,我不會給你平添紛擾。說到底,我隻是想問問你,願不願意嫁我。”
她能說什麽?隻能繼續沉默。
“這樣吧,你要還是實在看不上我,命人傳話告訴襲少鋒,我不會強人所難,他自會轉告,讓我死心。”
他說他不會強人所難——“那你以前……”她抬眼看著他。
“以前不是年紀小麽?”他笑意更濃了,“那時候是想,不管哪個人,要是連我都不能對付的話,怎麽能護得住你?是為這個,把企圖接近你的人一個一個攆走了。還有一個我攆不走的,可他家裏也不是很適合你,我不服,一來二去就僵持了這些年——這些不用我說,你大抵清楚。”
寧元娘沒辦法接話,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我自然也清楚,最好的局麵便是這兩年這般,有人心甘情願的等著,有人慢慢斟酌要不要接受。說起來,在外幾年擱置了此事,可我不建功立業的話,連等的資格都沒有——”他語聲頓住,以指關節刮了刮額頭,“廢話說多了,你別往心裏去。我意思你明白,好生斟酌何去何從。別的不需考慮,沒必要,退一萬步講,你還有襲少鋒給你做主,到何時也還有我。”他抬頭望望碧空,“就這些話,回去吧,天熱。”
隨後,她就站在原地,目送他走遠。
他說是廢話的那幾句,字字落到了她心頭。
又告訴她,別的不需考慮,說的是她不需考慮嫁不好,不管怎樣,四哥會給她找個好門第,不管怎樣,他會等著她。
總是這樣,他不需把話說透,但是她都能當即明白。
她不需斟酌,她聽四哥和父親的就好,而四哥和父親眼下的心跡,她清楚。後來幾日,她有點兒後悔,想著應該把這些告訴他的,猜想他那幾日興許過得不輕鬆——隨時都要防著四哥去找他。等一個未知的結果的過程,最難熬。
可轉念又想,他和四哥一樣,都是年紀輕輕就活成精的,哪裏看不出她和四哥、父親的心跡,過來的目的,興許隻是看看她會不會當麵回絕他,隻要她不會當麵回絕,就算是默認了。他了解她的喜好,又如何不知道她處事的方式和習慣。
前一種想法讓她覺得自己有點兒不厚道,後一種想法則讓她覺得他有點兒不厚道——把她脾氣摸透了似的。最終她選擇了不再計較,這種事情上糊塗一些沒壞處。
蔣修染下聘之後,媒人來回走動幾次,婚期定在了八月十九。
寧三太太聽得徐迅卷入考場舞弊案,很是灰頭土臉,周家的人上上下下幫他開脫,由此愈發認可長女嫁給蔣修染——對於這類事,她從來是心思活絡的,否則,在先前與秦家定親的時候,早就因著秦夫人嫌棄寧家的前提哭天搶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