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節
寵妻日常(襲夫人成長實錄) 作者:九月輕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香芷旋笑著解釋道:“天氣太冷了,它也沒什麽好玩兒的。”
“也隻有您這麽慣著元寶。”碧玉笑著過去,摸了摸元寶的頭,隨後才說起正事,“周夫人前兩日遞帖子過來,您還記得吧?”
“嗯。”香芷旋頷首,“她要來,我們也不需不見。”
“但是,這兩日,周家又請人去陸家說項——是老夫人命人打探來的消息,周家那邊的意思,像是有意將周四小姐許配給新寧伯世子,許的嫁妝實在是令人咋舌,聽說是睿王妃賞的。”
香芷旋扯扯嘴角,“陸家沒同意吧?”
“沒有沒有,陸家哪兒是見錢眼開的人家啊。”碧玉笑道,“隻是聽了周家這般行事,老夫人有點兒膈應,盤算著也應該讓您知道,就讓奴婢過來說說。”
“嗯,我記下了。”
碧玉走後,香芷旋繼續做針線,腦子裏卻開始細細回想進來關於周家的是非。
周家自然是得了皇後、睿王夫婦的授意,才敢屢次生事,惹得她反感備至。
前思後想,完全是亂了陣腳,不知該拉攏誰,更不知該如何拉攏。
但是……好像不對勁,這不像是皇後能做出來的事情,即便是睿王還是自顧不暇,作為母儀天下的皇後,也不該不幫忙反倒添亂。
上次她進宮,雖然隻能匆匆打量皇後一眼,隻琢磨那天她的言行,並不是沉不住氣的人。
就算不考慮這一點,皇後可也是三公主的生母。
三公主聰明甚至有狠辣的一麵,若是沒個人耳濡目染的影響著,很難自學成才吧?
再有就是,皇後多年來盛寵不衰,能讓一代帝王忽略後宮裏那麽多年輕的鶯鶯燕燕對她長情的女子,在兒子陷入風波時便是驚慌,也不至於主動給人詬病她的把柄。
眼下即便是三公主隻一心離開京城這個讓她傷心疲憊的地方,皇後少了一個幫手,也不至於糊塗到這地步——而在上次周家把女兒送上門做妾的那天,香芷旋真是覺得皇後糊塗到家了。
香芷旋再反觀皇後多年來被太後壓製的情形,那該是比婆婆艱辛百倍的處境,需要的是比婆婆更能隱忍的性情。
想到這些,她放下了手裏的繡活,給自己倒了杯熱水,一麵小口小口地喝著,一麵靜下心來,慎重地梳理方才所思所想。
她得出的結論是,要麽是睿王妃假借皇後名義,勸說周夫人做了這些莫名其妙的事,要麽……就是皇後故布疑陣,讓襲朗等人以為正宮與睿王已經驚慌失措,行事完全沒了章法。
若再有可能,便是皇後借上次的事讓睿王妃、周夫人來襲府試水,看看她在這個家裏的地位,更要看看襲朗是專情還是濫情之人。專情或濫情,都是男子算得致命的軟肋。
要這樣推測的話,今時周家明知襲、陸兩家定了親事還想攪局,不過是讓人認準周家成了驚弓之鳥,已到了不顧臉麵的地步。
故意示弱,故意狼狽,何嚐不是朝野之人自保的方式。
越琢磨,香芷旋就越覺得自己想的沒錯。甚至於思來想去,感覺那些可能性,都是皇後想要達到的目的。
這就有點兒麻煩了。
不,是很麻煩。
虧得她之前還以為皇後愚蠢糊塗……她自嘲地笑了笑,額頭險些冒冷汗。
而皇後這些心思,襲朗應該看出來了吧?要是沒看出來,上次就不會輕描淡寫地打發走睿王妃與周夫人母女三個。
他隻是不與她說,不想她多思多慮。
說到底,她倒是應該感激周家——周家想將不顧臉麵狼狽不堪做到盡善盡美的地步,落到了她眼裏,便是沒必要,是畫蛇添足的感覺。
周家去陸家自討沒趣,襲家還能深究給他們點兒顏色不成?誰會那麽閑。
也正因為理順了來龍去脈,香芷旋改變了主意,將想法如實告知寧氏,又遣了人去周家傳話,委婉地告訴周夫人,襲家沒工夫款待她,不需上門了。
寧氏聽了香芷旋的話,也是險些額頭冒汗,轉頭請了三哥過來說話,言辭隱晦地問了問外麵的情形。
寧三老爺就與她提了提外麵的情形,說上至睿王下至其黨羽,這一陣都是偃旗息鼓,似是刻意示弱的用意。正因此,皇上動了惻隱之心,再看到言官彈劾睿王的折子,已有些不悅,讓太子代替自己訓斥生事的人。
寧氏沉思片刻,“這樣一來,不是要韜光養晦幾年,便是要有大動作了吧?”這是她根據這些年來聽到的經曆的風波得出的結論。
寧三老爺點頭,“睿王正月裏就要啟程送親,在他返回來之前,應該都不會再出風波。”走之前目露欣賞地看著她,“坐在內宅便想通這些,換了男子怕是都不行。”
寧氏不由失笑,心說這可不是她自己就能想通的,隻是不好實說罷了。送走兄長,與香芷旋說了一陣子話。
香芷旋要求不高,有事也無妨,隻要讓她順順利利生下孩子再鬧騰就行。現在她這情形,真是鬧騰不起。
與婆婆弄清楚由來之後,香芷旋才與襲朗提了提。
襲朗特別無奈地看著她,“你就不能傻吃傻睡的生完孩子再想這些事?”
香芷旋橫了他一眼,“那你就不能有事當即告訴我,不讓我自己琢磨?還傻吃傻睡……孩子都會跟著我變傻的。”
襲朗忍俊不禁,噙著讚許的笑,捧住她的臉,用力地親了一下,“等你生完孩子,什麽都不瞞你。”又給她找事做,“去給大姐大姐夫寫封信。”
“行啊。”香芷旋道,“正好過些日子要送年貨過去,讓管事帶著書信過去就行。”
她去了西次間,襲朗意識到了一件事,出門去吩咐了趙賀一番。
到了臘月中旬,香芷旋著手準備年節事宜,又和寧氏一起張羅著找了幾個奶娘。
她的產期是正月末或二月初,產房要提前布置起來,奶娘也要提前留在府裏預備著。
聽侯媽媽與藍媽媽說過有的女子親自哺|乳,她也動過這心思,與蔚氏說了說。
蔚氏勸她,說要是不主持中饋還行,既然是主持中饋的人,親自給孩子喂|奶的話,平日裏實在是太不方便了。孩子不定何時就餓了,不能讓孩子挨餓,可也不能為了孩子耽誤正事吧?總不好說正事的時候聽到孩子哭,立刻不顧場合轉去喂|奶,像什麽樣子。而最要命的還不是這個,是孩子夜裏也會餓,每夜少不得起三兩次。隻帶著孩子還行,白日要是有正事,絕對熬不起。
香芷旋斟酌之後,也就放棄了那個想法。想和孩子親近,機會和時間多的是,卻無必要過度難為自己。而且,都說生孩子不亞於從鬼門關前走一遭,誰知道她順不順利,要是產後體虛,連自己都顧不上,還想親力親為照顧孩子?
她不會凡事往壞處想,卻也不會盲目樂觀。
這一年的春節,襲府顯得分外熱鬧喜慶,一來是因本就有香芷旋臨近產期、襲朧定親的喜事在先,二來則是因著不似孝期時門庭冷清,每日都有官員、女眷來訪,內宅外院都是車水馬龍。
三公主來過幾次,與香芷旋說說話,越來越神清氣爽的。肅王蕭默回到西夏之後也沒忘了她,著人給她送來不少西夏的奇珍異寶。
三公主看著好玩兒又珍奇的,都給了香芷旋,“隻當是我提前給孩子的禮物。正月十六就要啟程,等不到你生完孩子再走了。隻有這件事,我沒法子與父皇討價還價,誤了吉日可是大事,出不得錯。”
香芷旋見她態度真誠,也沒推辭,笑道:“等孩子懂事了,我讓他自己保管著這些禮物,告訴他這是殿下送給他的。”
“嗯。”三公主抿唇笑著,“橫豎你們別忘了我啊。”
“怎麽會呢。”
“要是情形允許,我日後寫信、送禮物給你和孩子。”
“要是情形允許,我把孩子的模樣畫下來,讓殿下瞧瞧。”
“說定了啊。”三公主孩子氣地伸出手,“拉鉤。”
香芷旋忍俊不禁,卻也伸手,“拉鉤。說定了。”
**
正月十六,是三公主離京遠嫁的吉日,睿王送親。
皇後最是難過。她膝下隻有一雙兒女,眼下女兒這一走,餘生能不能再相見已是未知。記得聽女兒絮叨過,說遠嫁之際,要襲朗、蔣修染送她到城外。如今女兒把這件事放下不提了,她卻希望女兒離京時的遺憾越少越好,十五晚間請求皇上,要襲朗、蔣修染、秦明宇這些與三公主相熟的人去送一程。
皇上記得,女兒年少時常與蔣修染、秦明宇胡鬧。隻是有些怕襲朗,從來是躲著走,可這一兩年與襲朗的夫人私交很不錯。由此,他以為是女兒的心思,隻不敢與他直說,求了皇後傳話,便同意了,讓三個人送到城外十裏。
襲朗聽了真是沒好氣,這關他什麽事兒?宮裏那些人可真是想一出是一出,閑的。轉念想想,去送送也好,萬一三公主良心發現,細說上次與蔣修染提過的那樁事,全無壞處。
☆、141|140.139
正月裏,京城裏滿目喜慶祥和,到了京城外,能感受到的卻隻有冬去春來之際的清寒。
襲朗、秦明宇、蔣修染到了止步的時候,分別帶住韁繩,下馬與睿王話別。
三公主隻是回眸看向四名男子。
論樣貌,睿王在皇家幾兄弟之間是最出色的,眉宇流轉風流,容顏精致昳麗。
餘下的那三個人自是不必說,各有無雙風華,需得女子各花入各眼。
這樣的四個人,在朝堂明爭暗鬥的四個人站在一處,氛圍竟很是融洽。連蔣修染也不例外。
麵對著對手或是朋友,他是這樣的,談笑風生。
四個這樣的人,過了二十歲之後,年紀便已隻是個數字,她相信外人若是初見,鮮少有能猜準他們年紀的。
歲月隻能蒼老他們的心,無從消減風華、憔悴容顏。
三公主命人喚秦明宇到了近前,交代了一件事,之後擺一擺手,再無言語。
不需贅言。
這一別,便是天涯陌路,再無瓜葛。
等這一場別離的日子已久,時間磨滅了預期的眷戀不舍,此時她心頭茫然,充斥著融入骨骼血脈的寂寞。
到底,她隻是故國、家園的一個過客。
她真正的生涯在別處,前程未卜。
襲朗等人原路返回,送親的隊伍啟程。
三公主始終靜靜地坐著,一動不動,不允許自己回頭。
睿王覺得她未免太安靜了些,忍不住看了看她,見她神色木然,好歹是沒哭,笑了,“沒事就行。”
“沒事?”三公主看住他,抿出一抹涼薄的笑,“我會沒事,你呢?你到這關頭還在利用我,就不怕遭報應?就不怕事情生變,把自己送上黃泉路?”
睿王先是驚訝,略略揚眉,隨即輕笑,“自己走上黃泉路,也比別人送去鬼門關要好,你說可是這個理?”
三公主閉了閉眼,“離我遠點兒,少在我麵前晃。”
**
襲朗、蔣修染策馬往回返的時候,俱是回眸看了看。
秦明宇則在琢磨一件事,沒留意這些,先一步走遠了。
蔣修染問襲朗:“發現沒有?”
襲朗笑,“高手不少啊。”
蔣修染頷首,“看起來是把家底都帶上了。”又問道,“你手裏到底拿到了什麽要人命的證據?這一段睿王可是真快被逼瘋了。”
襲朗笑意更濃,“那可不是隻要睿王命的證據,我要扔出去,連你也活不了。”
“要是這麽說,連你也一樣。既然不是你自產自銷的東西,那就一定是能掀起腥風血雨的東西。”
襲朗承認,“是這意思。”
蔣修染打手勢,讓隨從退後一段路,隨即才輕聲道:“要不然,你我聯手造反?”透著戲謔。
襲朗哈哈大笑,“你孤家寡人,自然豁得出去,我可不行,拉家帶口的,陪不起你。”
“也隻有您這麽慣著元寶。”碧玉笑著過去,摸了摸元寶的頭,隨後才說起正事,“周夫人前兩日遞帖子過來,您還記得吧?”
“嗯。”香芷旋頷首,“她要來,我們也不需不見。”
“但是,這兩日,周家又請人去陸家說項——是老夫人命人打探來的消息,周家那邊的意思,像是有意將周四小姐許配給新寧伯世子,許的嫁妝實在是令人咋舌,聽說是睿王妃賞的。”
香芷旋扯扯嘴角,“陸家沒同意吧?”
“沒有沒有,陸家哪兒是見錢眼開的人家啊。”碧玉笑道,“隻是聽了周家這般行事,老夫人有點兒膈應,盤算著也應該讓您知道,就讓奴婢過來說說。”
“嗯,我記下了。”
碧玉走後,香芷旋繼續做針線,腦子裏卻開始細細回想進來關於周家的是非。
周家自然是得了皇後、睿王夫婦的授意,才敢屢次生事,惹得她反感備至。
前思後想,完全是亂了陣腳,不知該拉攏誰,更不知該如何拉攏。
但是……好像不對勁,這不像是皇後能做出來的事情,即便是睿王還是自顧不暇,作為母儀天下的皇後,也不該不幫忙反倒添亂。
上次她進宮,雖然隻能匆匆打量皇後一眼,隻琢磨那天她的言行,並不是沉不住氣的人。
就算不考慮這一點,皇後可也是三公主的生母。
三公主聰明甚至有狠辣的一麵,若是沒個人耳濡目染的影響著,很難自學成才吧?
再有就是,皇後多年來盛寵不衰,能讓一代帝王忽略後宮裏那麽多年輕的鶯鶯燕燕對她長情的女子,在兒子陷入風波時便是驚慌,也不至於主動給人詬病她的把柄。
眼下即便是三公主隻一心離開京城這個讓她傷心疲憊的地方,皇後少了一個幫手,也不至於糊塗到這地步——而在上次周家把女兒送上門做妾的那天,香芷旋真是覺得皇後糊塗到家了。
香芷旋再反觀皇後多年來被太後壓製的情形,那該是比婆婆艱辛百倍的處境,需要的是比婆婆更能隱忍的性情。
想到這些,她放下了手裏的繡活,給自己倒了杯熱水,一麵小口小口地喝著,一麵靜下心來,慎重地梳理方才所思所想。
她得出的結論是,要麽是睿王妃假借皇後名義,勸說周夫人做了這些莫名其妙的事,要麽……就是皇後故布疑陣,讓襲朗等人以為正宮與睿王已經驚慌失措,行事完全沒了章法。
若再有可能,便是皇後借上次的事讓睿王妃、周夫人來襲府試水,看看她在這個家裏的地位,更要看看襲朗是專情還是濫情之人。專情或濫情,都是男子算得致命的軟肋。
要這樣推測的話,今時周家明知襲、陸兩家定了親事還想攪局,不過是讓人認準周家成了驚弓之鳥,已到了不顧臉麵的地步。
故意示弱,故意狼狽,何嚐不是朝野之人自保的方式。
越琢磨,香芷旋就越覺得自己想的沒錯。甚至於思來想去,感覺那些可能性,都是皇後想要達到的目的。
這就有點兒麻煩了。
不,是很麻煩。
虧得她之前還以為皇後愚蠢糊塗……她自嘲地笑了笑,額頭險些冒冷汗。
而皇後這些心思,襲朗應該看出來了吧?要是沒看出來,上次就不會輕描淡寫地打發走睿王妃與周夫人母女三個。
他隻是不與她說,不想她多思多慮。
說到底,她倒是應該感激周家——周家想將不顧臉麵狼狽不堪做到盡善盡美的地步,落到了她眼裏,便是沒必要,是畫蛇添足的感覺。
周家去陸家自討沒趣,襲家還能深究給他們點兒顏色不成?誰會那麽閑。
也正因為理順了來龍去脈,香芷旋改變了主意,將想法如實告知寧氏,又遣了人去周家傳話,委婉地告訴周夫人,襲家沒工夫款待她,不需上門了。
寧氏聽了香芷旋的話,也是險些額頭冒汗,轉頭請了三哥過來說話,言辭隱晦地問了問外麵的情形。
寧三老爺就與她提了提外麵的情形,說上至睿王下至其黨羽,這一陣都是偃旗息鼓,似是刻意示弱的用意。正因此,皇上動了惻隱之心,再看到言官彈劾睿王的折子,已有些不悅,讓太子代替自己訓斥生事的人。
寧氏沉思片刻,“這樣一來,不是要韜光養晦幾年,便是要有大動作了吧?”這是她根據這些年來聽到的經曆的風波得出的結論。
寧三老爺點頭,“睿王正月裏就要啟程送親,在他返回來之前,應該都不會再出風波。”走之前目露欣賞地看著她,“坐在內宅便想通這些,換了男子怕是都不行。”
寧氏不由失笑,心說這可不是她自己就能想通的,隻是不好實說罷了。送走兄長,與香芷旋說了一陣子話。
香芷旋要求不高,有事也無妨,隻要讓她順順利利生下孩子再鬧騰就行。現在她這情形,真是鬧騰不起。
與婆婆弄清楚由來之後,香芷旋才與襲朗提了提。
襲朗特別無奈地看著她,“你就不能傻吃傻睡的生完孩子再想這些事?”
香芷旋橫了他一眼,“那你就不能有事當即告訴我,不讓我自己琢磨?還傻吃傻睡……孩子都會跟著我變傻的。”
襲朗忍俊不禁,噙著讚許的笑,捧住她的臉,用力地親了一下,“等你生完孩子,什麽都不瞞你。”又給她找事做,“去給大姐大姐夫寫封信。”
“行啊。”香芷旋道,“正好過些日子要送年貨過去,讓管事帶著書信過去就行。”
她去了西次間,襲朗意識到了一件事,出門去吩咐了趙賀一番。
到了臘月中旬,香芷旋著手準備年節事宜,又和寧氏一起張羅著找了幾個奶娘。
她的產期是正月末或二月初,產房要提前布置起來,奶娘也要提前留在府裏預備著。
聽侯媽媽與藍媽媽說過有的女子親自哺|乳,她也動過這心思,與蔚氏說了說。
蔚氏勸她,說要是不主持中饋還行,既然是主持中饋的人,親自給孩子喂|奶的話,平日裏實在是太不方便了。孩子不定何時就餓了,不能讓孩子挨餓,可也不能為了孩子耽誤正事吧?總不好說正事的時候聽到孩子哭,立刻不顧場合轉去喂|奶,像什麽樣子。而最要命的還不是這個,是孩子夜裏也會餓,每夜少不得起三兩次。隻帶著孩子還行,白日要是有正事,絕對熬不起。
香芷旋斟酌之後,也就放棄了那個想法。想和孩子親近,機會和時間多的是,卻無必要過度難為自己。而且,都說生孩子不亞於從鬼門關前走一遭,誰知道她順不順利,要是產後體虛,連自己都顧不上,還想親力親為照顧孩子?
她不會凡事往壞處想,卻也不會盲目樂觀。
這一年的春節,襲府顯得分外熱鬧喜慶,一來是因本就有香芷旋臨近產期、襲朧定親的喜事在先,二來則是因著不似孝期時門庭冷清,每日都有官員、女眷來訪,內宅外院都是車水馬龍。
三公主來過幾次,與香芷旋說說話,越來越神清氣爽的。肅王蕭默回到西夏之後也沒忘了她,著人給她送來不少西夏的奇珍異寶。
三公主看著好玩兒又珍奇的,都給了香芷旋,“隻當是我提前給孩子的禮物。正月十六就要啟程,等不到你生完孩子再走了。隻有這件事,我沒法子與父皇討價還價,誤了吉日可是大事,出不得錯。”
香芷旋見她態度真誠,也沒推辭,笑道:“等孩子懂事了,我讓他自己保管著這些禮物,告訴他這是殿下送給他的。”
“嗯。”三公主抿唇笑著,“橫豎你們別忘了我啊。”
“怎麽會呢。”
“要是情形允許,我日後寫信、送禮物給你和孩子。”
“要是情形允許,我把孩子的模樣畫下來,讓殿下瞧瞧。”
“說定了啊。”三公主孩子氣地伸出手,“拉鉤。”
香芷旋忍俊不禁,卻也伸手,“拉鉤。說定了。”
**
正月十六,是三公主離京遠嫁的吉日,睿王送親。
皇後最是難過。她膝下隻有一雙兒女,眼下女兒這一走,餘生能不能再相見已是未知。記得聽女兒絮叨過,說遠嫁之際,要襲朗、蔣修染送她到城外。如今女兒把這件事放下不提了,她卻希望女兒離京時的遺憾越少越好,十五晚間請求皇上,要襲朗、蔣修染、秦明宇這些與三公主相熟的人去送一程。
皇上記得,女兒年少時常與蔣修染、秦明宇胡鬧。隻是有些怕襲朗,從來是躲著走,可這一兩年與襲朗的夫人私交很不錯。由此,他以為是女兒的心思,隻不敢與他直說,求了皇後傳話,便同意了,讓三個人送到城外十裏。
襲朗聽了真是沒好氣,這關他什麽事兒?宮裏那些人可真是想一出是一出,閑的。轉念想想,去送送也好,萬一三公主良心發現,細說上次與蔣修染提過的那樁事,全無壞處。
☆、141|140.139
正月裏,京城裏滿目喜慶祥和,到了京城外,能感受到的卻隻有冬去春來之際的清寒。
襲朗、秦明宇、蔣修染到了止步的時候,分別帶住韁繩,下馬與睿王話別。
三公主隻是回眸看向四名男子。
論樣貌,睿王在皇家幾兄弟之間是最出色的,眉宇流轉風流,容顏精致昳麗。
餘下的那三個人自是不必說,各有無雙風華,需得女子各花入各眼。
這樣的四個人,在朝堂明爭暗鬥的四個人站在一處,氛圍竟很是融洽。連蔣修染也不例外。
麵對著對手或是朋友,他是這樣的,談笑風生。
四個這樣的人,過了二十歲之後,年紀便已隻是個數字,她相信外人若是初見,鮮少有能猜準他們年紀的。
歲月隻能蒼老他們的心,無從消減風華、憔悴容顏。
三公主命人喚秦明宇到了近前,交代了一件事,之後擺一擺手,再無言語。
不需贅言。
這一別,便是天涯陌路,再無瓜葛。
等這一場別離的日子已久,時間磨滅了預期的眷戀不舍,此時她心頭茫然,充斥著融入骨骼血脈的寂寞。
到底,她隻是故國、家園的一個過客。
她真正的生涯在別處,前程未卜。
襲朗等人原路返回,送親的隊伍啟程。
三公主始終靜靜地坐著,一動不動,不允許自己回頭。
睿王覺得她未免太安靜了些,忍不住看了看她,見她神色木然,好歹是沒哭,笑了,“沒事就行。”
“沒事?”三公主看住他,抿出一抹涼薄的笑,“我會沒事,你呢?你到這關頭還在利用我,就不怕遭報應?就不怕事情生變,把自己送上黃泉路?”
睿王先是驚訝,略略揚眉,隨即輕笑,“自己走上黃泉路,也比別人送去鬼門關要好,你說可是這個理?”
三公主閉了閉眼,“離我遠點兒,少在我麵前晃。”
**
襲朗、蔣修染策馬往回返的時候,俱是回眸看了看。
秦明宇則在琢磨一件事,沒留意這些,先一步走遠了。
蔣修染問襲朗:“發現沒有?”
襲朗笑,“高手不少啊。”
蔣修染頷首,“看起來是把家底都帶上了。”又問道,“你手裏到底拿到了什麽要人命的證據?這一段睿王可是真快被逼瘋了。”
襲朗笑意更濃,“那可不是隻要睿王命的證據,我要扔出去,連你也活不了。”
“要是這麽說,連你也一樣。既然不是你自產自銷的東西,那就一定是能掀起腥風血雨的東西。”
襲朗承認,“是這意思。”
蔣修染打手勢,讓隨從退後一段路,隨即才輕聲道:“要不然,你我聯手造反?”透著戲謔。
襲朗哈哈大笑,“你孤家寡人,自然豁得出去,我可不行,拉家帶口的,陪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