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寵妻日常(襲夫人成長實錄) 作者:九月輕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到了。什麽來曆?”
老夫人道:“有些周折,你別急,聽我細說。我現在說話慢。”
襲朗頷首,“不急,您慢慢說。”
老夫人神色緩和許多,“羅老板真是你媳婦的同鄉,我這樣讓你二嬸傳話,也是怕你不肯過來。他來京城,原本是要找你大舅兄合夥做一樁買賣,幾個月前說好了的,可現在你大舅兄反悔了。香家沒本錢了,這些不需我說,你也清楚。再者,聽羅老板那話音兒,是你大舅兄有意避嫌,為著你考慮。”
襲朗漫應一聲,等著下文。
老夫人緩了一會兒,才繼續道:“羅老板把廣州祖上的產業都變賣了,此次進京,是打定主意在這兒紮根。可你大舅兄甩手不幹了,他總不能灰頭土臉的回廣州,這些日子都忙著找門路。你二叔、二嬸從外麵的夥計口中無意間得知了此事,就想著跟他合夥做點兒賺錢的營生。你二叔他們房裏積蓄花的七七|八|八,好在還能找點兒門路,餘下的家當也能迅速轉手再變些銀兩出來。隻是,這樣一來,他們又擔心你出手阻撓,便一直猶豫不定,昨日與我說了說這件事。你也知道,我已是油盡燈枯之人,眼下不求別的,隻求你二叔他們手頭富裕些,衣食無憂就好。所以,這次是要求你通融一二,別再幹涉他們了。”
襲朗就笑,“您言重了,我怎麽敢幹涉二叔房裏的事。”
這話是明顯的敷衍。老夫人就歎氣,“你是不幹涉他們房裏的事,你幹涉的都是關乎他們一輩子運道的事。你就說答不答應吧?”
襲朗凝著老夫人,“我要是不應下來,您會怎麽做?”
老夫人苦笑,“我能怎麽做?不過是臨死前交待你父親一些事。”
襲朗看了老夫人好一會兒,眼神越來越冷,之後慢慢起身,“我答應,隻是,您得提醒他們收斂一些,不然,阻撓他們財路的就是大老爺。”
“我會交待他。他不似你難說話。”
“嗯。”襲朗轉身後又回眸,“我已無大礙,您卻病了,要不要我隔三差五的過來給您請個安?”
老夫人擺手,“你放心,我沒多少日子好活了,何必那麽心急。你少來一次,我多活一日。”
襲朗一笑置之,轉身時背影透著寒意。
**
二夫人坐在清風閣廳堂的羅漢床上,閑閑喝茶、說話:“你說你又是何苦呢?你與老三媳婦可是要做一輩子妯娌,動不動就設圈套讓她禁足,不是得罪人的行徑麽?”
“任誰在做的事,都是前人做過的。”香芷旋笑道,“況且,事出有因。”
“那也一樣。”二夫人盡量語氣和緩地道,“凡事點到為止就好,不如你去跟你婆婆求個情,讓她放老三媳婦出來吧。”她還是希望事情越快解決越好,“老夫人正病著,我要忙著給老六操辦婚事,你婆婆忙著主持中饋——老夫人跟前連個侍疾的人都沒有。你是嫡子的發妻,行事還是要顯得大度些為好。”
“等我痊愈之後,會去老夫人跟前侍疾。”
二夫人心想你痊愈有日子麽?裝病的人痊愈的日子才最沒個譜。再說了,你去請安不亞於盼著老夫人早死,怎麽好意思說出來的?但是人家就這樣說了,還是一臉誠摯,恨得牙根兒癢癢,偏生不能駁斥。她放下茶盞,“罷了,話不投機半句多,我回房了。”
香芷旋立刻起身,“是啊,時候不早了,正是用飯的時辰。”
二夫人勉強笑了笑,回房去了。
襲朗回到房裏,飯菜重新熱過,又擺上桌。他隻說是來了一個生意人,沒事,香芷旋也就沒細問。
沒事就好。
她想到了他提過的好友秦明宇,“不在京城?”秦明宇從沒來過府中。
襲朗就笑,“不在,給扔到青海幾年了。我在青海的時候,倒是常見。”他算了算時間,“今年是怎樣也要回來,他家老太爺等著他娶妻,不能再耽擱了。”
他和好友都比尋常人晚成親。別人像他們這個年紀,早已抱上兒女了。
下午,他出門去了,有點兒事。
香芷旋忙著從針線房要了他的尺寸,給他裁衣。一麵忙碌,一麵和含笑說話,一來二去的,她問起了心頭疑慮,要含笑告訴自己,襲朗是因何厭惡老夫人、二老爺的。
含笑說起幾年前那些事,仍是有些憤憤然,“二老爺看著四爺天資聰穎,學什麽都是事倍功半,便花重金收買先生,要先生往岔路上教四爺。好在先生惜才,如實跟四爺說了,提醒四爺留神。二老爺見這件事沒能成,就從別的方麵下手,整日裏跟大老爺絮叨四爺的不是。大老爺那個人……唉……聽了就將四爺訓斥一番,後來把四爺惹毛了,說別管我的事,再管我就搬出去住,你要是再不滿意,隻管跟我恩斷義絕。大老爺從那之後,才不動輒做那種沒意思的表麵文章了。”
別人是誨人不倦,二老爺是誨人不倦。
含笑又說起老夫人,蹙了蹙眉,“老夫人就更別提了,那可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起初是給四爺添了幾名容貌出眾的丫鬟,四爺是內外兼修……這個您知道吧?”到底還是沒婚配的人,說起這些,有些不自在。
“嗯,我知道。”
“四爺要是碰了那些丫鬟,內家修為勢必半途而廢,老夫人的居心可想而知。那些丫鬟一概被四爺打發去灑掃或是專司飲食,老夫人連下藥的事都做過——就是二老爺丟官、四爺從軍之前的事。幸好四爺時時防範著,從沒中招。這種事,唉……多了去了,都不外乎這種下作的手段,說起來都膈應。”
香芷旋總算明白襲朗的心情了。老夫人手段歹毒齷齪,二老爺讓他走歪路或挑撥離間,都是讓人極為不齒、厭惡的行徑。
厭惡,那是比痛恨更壞的情緒。就像她看到蟑螂、蛇鼠之類的情緒一樣。看到就從心底裏厭棄,恨不得那東西即刻從眼前消失。而若對一些人如此,心緒隻能更糟。
主仆兩個正說著話,金秀閣裏的夥計把剛做好的衣物送來了。香芷旋還沒來得及細看衣服,寧氏過來了。
寧氏眉宇間的情緒是喜悅、憂心交加,落座後說了幾句閑話,直言道:“眼看要立冬了,老夫人身子又不舒坦,我明日要去娘家接冬兒回家來住,這心裏隻盼著你們姑嫂兩個和和睦睦的。”
與她有姑嫂關係的,隻能是襲朧,而冬兒必然是襲朧的小名了。香芷旋甜甜笑道:“我雖然不懂事,卻不會跟小姑擺嫂嫂的譜,您隻管放心。”
寧氏笑著搖頭,坦然道:“你哪是叫人擔心的孩子,我是擔心冬兒對我成見一如以往,還是……還是不肯與我親近。”母女情分淡漠,這些與其讓兒媳親眼目睹,還不如先一步實言相告。
香芷旋聞音知雅,“反正我在府裏挺悶的,說得來的眼下隻五弟妹一個,等小姑回來,我可不管您,定會盡力將她留在府中的。”
“那我就放心了。”寧氏眼中雖然有了幾分光彩,神色還是有些落寞,“隻盼著我能美夢成真。上次回來常住,正巧趕上老五媳婦坐月子,兩個人隻碰過兩次麵。”
香芷旋眨著眼睛,分析道:“那這樣說來,我和五弟妹都能見到小姑了,您還擔心什麽呢?她總能看上我們其中一個,總不會全都嫌棄吧?”
寧氏不由笑起來,心緒沒來由的明朗幾分,“讓你這麽一說,我心裏還真是敞亮了不少。”又解釋襲朧為何在襲朗病重的時候都不回來探望,“冬兒跟老四最親,也是因此,對我和大老爺有不少不滿之處——那些就不說了。上次回來,見老四傷重,真是急得不行,跟我說老四要是有什麽差錯,她寧可出家也不回來。回到我娘家之後開始在別院的小佛堂齋戒,每日誦經抄經,為老四祈福——她起先不信這些,到了這關頭,也信了。這亦是她不論什麽日子都沒能回來的原因,到今日齋戒才滿了四十九天。”
原來如此。香芷旋聞言動容,也聽得出,婆婆這做娘的過的是怎樣的日子。她嘴角翕翕,卻說不出寬慰的話,隻是輕輕握住了婆婆的手。
寧氏寬慰的笑了,“我是猜想著,你們會投緣。這次是單為這件事過來找你說話的。”
“您放心,我明白。”香芷旋微笑道,“以往的事都不要想了,我們看日後。便是我無能,不是還有五弟妹麽?”
“那個性子暴烈的……”寧氏說起來就是一番笑,“還是指望你和老四比較好。”
“您覺著有堪用的就行啊。”香芷旋也不敢完全保證能幫婆婆留住襲朧,又道,“再不濟,我跟四爺都會孝敬您的。”
“好,這話我可是記下了。”寧氏笑得舒心了許多。其實隻要有老四幫忙,留住女兒很容易。隻是時機趕得不巧,之前襲朗沒精力,女兒又賭氣……
香芷旋見婆婆情緒好轉了一些,順勢岔開話題,親口說了說錢友梅的事。
寧氏說起這些,神色便恢複了平日的從容篤定,“便是她顛三倒四的,咱們也不需擔心,有了開頭,日後拿捏起來還不容易?自然,要是她看清楚了自身情形,總不會繼續做糊塗事的,那咱們就要善待。”
“就是您說的這個理。”
兩個人說了好一陣子的話,寧氏才回了正房。
香芷旋回想一番,婆婆是從頭到尾都沒提過鬆鶴堂一句——要知道,現在鬆鶴堂裏的丫鬟可都是婆婆親自挑選的。這樣看來,就真的是沒事。
隨即,她出了一會兒神。
有人做夢都希望爹娘不在隻是一個冗長的噩夢,例如她;有人卻是因著家中錯綜複雜的事無法對雙親釋懷,例如襲朧。
人各有命,果然如此。
娘親去世的時候,她還小,連病故、死去到底意味著什麽都不知道。
後來爹爹的離世讓她知道了,那是永久的別離,不可挽回的別離。
爹爹去世之前,大手握著她的小手,說阿芷啊,爹爹走後,你不準再哭,因為哭也沒人會寬慰你、嗬護你,你要學會照顧自己。沒人對你好,沒關係,你要爭氣,要對自己好一些、更好一些。
她傻傻的抹著淚說,我可以等爹爹回來啊。
爹爹說,我要是走了,就不會再回來。
為這一句話,父親出殯那日,她哭得撕心裂肺,張著手說爹爹別走,晚一些再走,阿芷聽話,真的會聽話,爹爹不走……
那一天,似是把一生的淚都掉盡了。
便是那樣,得到的也隻有失望、絕望。
死亡,從來不是可以挽留、挽回的。
因為想念爹爹,她病了好多天,是從那些日子,開始領略藥有多苦,糖有多甜,夢中與爹爹團聚醒來後的失落難過有多重。
從那之後,哭得時候很少。
麵對老太太嫌棄的眼神、言語的時候,不哭;被三個哥哥冷嘲熱諷欺負的時候,不哭。開始按照爹爹的話為人處世,不哭,爭氣,對自己好。
那樣的歲月裏,總是覺得,爹娘在含著笑容看著自己,陪著自己。總是以為,爹爹的交待都做到做好的話,就能夠一家團聚,再不濟,也能在夢裏相見。
總是在心裏默念著:爹爹,阿芷很聽話,這樣聽話,你還不回來麽?
要多傻,才會那樣。
可她曾經就是那麽傻的一個孩子。讓她回想起來就心頭酸疼的一個小小的傻氣的自己。
一年一年的,什麽都明白了。知道自己奢求的再也不能如願,為人處世的方式也已定型。
不怪努力被辜負,隻怪自己努力的晚了一步。
最讓人對這塵世心寒失去信心的,不過是那樣的一種別離。
人不在了,你與這個人之間的一切便都結束了。愛恨悲喜,都不再有意義。
這教會了她除非能從心底認可的人,才會與之走近,才會更為珍惜。
走近不易,珍惜時用力。
但相反的是,她總是模糊時間,甚至連爹娘的生辰、忌日都記不清楚。
記得,也沒用了。祭拜,也不會得到回應了。
**
晚間,老夫人當著二老爺、二夫人、襲脩、襲朋的麵把羅老板的事情跟大老爺說了。
大老爺隻是問:“老四怎麽說?”
老夫人就道:“他同意。”
大老爺當即道:“那就好,我這邊還用說麽?自然是盼著一家人都過得好。”
在場的人都為之心頭一喜。
襲脩是最輕鬆最高興的那一個。終於不需再為二房缺銀子的事挖空心思找財路了。
走出鬆鶴堂,二夫人與他說了一陣子的話,提了錢友梅的事,還打趣他:“你可真是的,竟不肯幫她,她隻好求到了我頭上。你與二房是一家人,我自然是要幫她一把的。”
他就笑,心裏倒是有些意外。並不曾料到錢友梅會有這個腦子,以為她要躲在廂房裏度過很久一段時日的。
因此事,他對錢友梅高看了一眼,回到房裏問了問丫鬟,得知她正在抄寫經文。愈發滿意,就說讓她過來一起用飯吧。
錢友梅卻不給他麵子,隻說沒空,忙著抄寫經文呢。
襲脩也就隨她去。
第二日,二老爺、二夫人將他喚到西院,要認真張羅襲朋的婚事,這就需要他幫忙張羅一些事,並且讓他以長房的名頭。
他明白二房的意思,恰逢大老爺今日下了大早朝就回到了府裏,便去說了說襲朋的婚事方麵,長房能幫多少。
大老爺很大方,直接給了他一張三千兩的銀票,說你拿去看著幫襯一些。
襲脩連忙稱是。
老夫人道:“有些周折,你別急,聽我細說。我現在說話慢。”
襲朗頷首,“不急,您慢慢說。”
老夫人神色緩和許多,“羅老板真是你媳婦的同鄉,我這樣讓你二嬸傳話,也是怕你不肯過來。他來京城,原本是要找你大舅兄合夥做一樁買賣,幾個月前說好了的,可現在你大舅兄反悔了。香家沒本錢了,這些不需我說,你也清楚。再者,聽羅老板那話音兒,是你大舅兄有意避嫌,為著你考慮。”
襲朗漫應一聲,等著下文。
老夫人緩了一會兒,才繼續道:“羅老板把廣州祖上的產業都變賣了,此次進京,是打定主意在這兒紮根。可你大舅兄甩手不幹了,他總不能灰頭土臉的回廣州,這些日子都忙著找門路。你二叔、二嬸從外麵的夥計口中無意間得知了此事,就想著跟他合夥做點兒賺錢的營生。你二叔他們房裏積蓄花的七七|八|八,好在還能找點兒門路,餘下的家當也能迅速轉手再變些銀兩出來。隻是,這樣一來,他們又擔心你出手阻撓,便一直猶豫不定,昨日與我說了說這件事。你也知道,我已是油盡燈枯之人,眼下不求別的,隻求你二叔他們手頭富裕些,衣食無憂就好。所以,這次是要求你通融一二,別再幹涉他們了。”
襲朗就笑,“您言重了,我怎麽敢幹涉二叔房裏的事。”
這話是明顯的敷衍。老夫人就歎氣,“你是不幹涉他們房裏的事,你幹涉的都是關乎他們一輩子運道的事。你就說答不答應吧?”
襲朗凝著老夫人,“我要是不應下來,您會怎麽做?”
老夫人苦笑,“我能怎麽做?不過是臨死前交待你父親一些事。”
襲朗看了老夫人好一會兒,眼神越來越冷,之後慢慢起身,“我答應,隻是,您得提醒他們收斂一些,不然,阻撓他們財路的就是大老爺。”
“我會交待他。他不似你難說話。”
“嗯。”襲朗轉身後又回眸,“我已無大礙,您卻病了,要不要我隔三差五的過來給您請個安?”
老夫人擺手,“你放心,我沒多少日子好活了,何必那麽心急。你少來一次,我多活一日。”
襲朗一笑置之,轉身時背影透著寒意。
**
二夫人坐在清風閣廳堂的羅漢床上,閑閑喝茶、說話:“你說你又是何苦呢?你與老三媳婦可是要做一輩子妯娌,動不動就設圈套讓她禁足,不是得罪人的行徑麽?”
“任誰在做的事,都是前人做過的。”香芷旋笑道,“況且,事出有因。”
“那也一樣。”二夫人盡量語氣和緩地道,“凡事點到為止就好,不如你去跟你婆婆求個情,讓她放老三媳婦出來吧。”她還是希望事情越快解決越好,“老夫人正病著,我要忙著給老六操辦婚事,你婆婆忙著主持中饋——老夫人跟前連個侍疾的人都沒有。你是嫡子的發妻,行事還是要顯得大度些為好。”
“等我痊愈之後,會去老夫人跟前侍疾。”
二夫人心想你痊愈有日子麽?裝病的人痊愈的日子才最沒個譜。再說了,你去請安不亞於盼著老夫人早死,怎麽好意思說出來的?但是人家就這樣說了,還是一臉誠摯,恨得牙根兒癢癢,偏生不能駁斥。她放下茶盞,“罷了,話不投機半句多,我回房了。”
香芷旋立刻起身,“是啊,時候不早了,正是用飯的時辰。”
二夫人勉強笑了笑,回房去了。
襲朗回到房裏,飯菜重新熱過,又擺上桌。他隻說是來了一個生意人,沒事,香芷旋也就沒細問。
沒事就好。
她想到了他提過的好友秦明宇,“不在京城?”秦明宇從沒來過府中。
襲朗就笑,“不在,給扔到青海幾年了。我在青海的時候,倒是常見。”他算了算時間,“今年是怎樣也要回來,他家老太爺等著他娶妻,不能再耽擱了。”
他和好友都比尋常人晚成親。別人像他們這個年紀,早已抱上兒女了。
下午,他出門去了,有點兒事。
香芷旋忙著從針線房要了他的尺寸,給他裁衣。一麵忙碌,一麵和含笑說話,一來二去的,她問起了心頭疑慮,要含笑告訴自己,襲朗是因何厭惡老夫人、二老爺的。
含笑說起幾年前那些事,仍是有些憤憤然,“二老爺看著四爺天資聰穎,學什麽都是事倍功半,便花重金收買先生,要先生往岔路上教四爺。好在先生惜才,如實跟四爺說了,提醒四爺留神。二老爺見這件事沒能成,就從別的方麵下手,整日裏跟大老爺絮叨四爺的不是。大老爺那個人……唉……聽了就將四爺訓斥一番,後來把四爺惹毛了,說別管我的事,再管我就搬出去住,你要是再不滿意,隻管跟我恩斷義絕。大老爺從那之後,才不動輒做那種沒意思的表麵文章了。”
別人是誨人不倦,二老爺是誨人不倦。
含笑又說起老夫人,蹙了蹙眉,“老夫人就更別提了,那可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起初是給四爺添了幾名容貌出眾的丫鬟,四爺是內外兼修……這個您知道吧?”到底還是沒婚配的人,說起這些,有些不自在。
“嗯,我知道。”
“四爺要是碰了那些丫鬟,內家修為勢必半途而廢,老夫人的居心可想而知。那些丫鬟一概被四爺打發去灑掃或是專司飲食,老夫人連下藥的事都做過——就是二老爺丟官、四爺從軍之前的事。幸好四爺時時防範著,從沒中招。這種事,唉……多了去了,都不外乎這種下作的手段,說起來都膈應。”
香芷旋總算明白襲朗的心情了。老夫人手段歹毒齷齪,二老爺讓他走歪路或挑撥離間,都是讓人極為不齒、厭惡的行徑。
厭惡,那是比痛恨更壞的情緒。就像她看到蟑螂、蛇鼠之類的情緒一樣。看到就從心底裏厭棄,恨不得那東西即刻從眼前消失。而若對一些人如此,心緒隻能更糟。
主仆兩個正說著話,金秀閣裏的夥計把剛做好的衣物送來了。香芷旋還沒來得及細看衣服,寧氏過來了。
寧氏眉宇間的情緒是喜悅、憂心交加,落座後說了幾句閑話,直言道:“眼看要立冬了,老夫人身子又不舒坦,我明日要去娘家接冬兒回家來住,這心裏隻盼著你們姑嫂兩個和和睦睦的。”
與她有姑嫂關係的,隻能是襲朧,而冬兒必然是襲朧的小名了。香芷旋甜甜笑道:“我雖然不懂事,卻不會跟小姑擺嫂嫂的譜,您隻管放心。”
寧氏笑著搖頭,坦然道:“你哪是叫人擔心的孩子,我是擔心冬兒對我成見一如以往,還是……還是不肯與我親近。”母女情分淡漠,這些與其讓兒媳親眼目睹,還不如先一步實言相告。
香芷旋聞音知雅,“反正我在府裏挺悶的,說得來的眼下隻五弟妹一個,等小姑回來,我可不管您,定會盡力將她留在府中的。”
“那我就放心了。”寧氏眼中雖然有了幾分光彩,神色還是有些落寞,“隻盼著我能美夢成真。上次回來常住,正巧趕上老五媳婦坐月子,兩個人隻碰過兩次麵。”
香芷旋眨著眼睛,分析道:“那這樣說來,我和五弟妹都能見到小姑了,您還擔心什麽呢?她總能看上我們其中一個,總不會全都嫌棄吧?”
寧氏不由笑起來,心緒沒來由的明朗幾分,“讓你這麽一說,我心裏還真是敞亮了不少。”又解釋襲朧為何在襲朗病重的時候都不回來探望,“冬兒跟老四最親,也是因此,對我和大老爺有不少不滿之處——那些就不說了。上次回來,見老四傷重,真是急得不行,跟我說老四要是有什麽差錯,她寧可出家也不回來。回到我娘家之後開始在別院的小佛堂齋戒,每日誦經抄經,為老四祈福——她起先不信這些,到了這關頭,也信了。這亦是她不論什麽日子都沒能回來的原因,到今日齋戒才滿了四十九天。”
原來如此。香芷旋聞言動容,也聽得出,婆婆這做娘的過的是怎樣的日子。她嘴角翕翕,卻說不出寬慰的話,隻是輕輕握住了婆婆的手。
寧氏寬慰的笑了,“我是猜想著,你們會投緣。這次是單為這件事過來找你說話的。”
“您放心,我明白。”香芷旋微笑道,“以往的事都不要想了,我們看日後。便是我無能,不是還有五弟妹麽?”
“那個性子暴烈的……”寧氏說起來就是一番笑,“還是指望你和老四比較好。”
“您覺著有堪用的就行啊。”香芷旋也不敢完全保證能幫婆婆留住襲朧,又道,“再不濟,我跟四爺都會孝敬您的。”
“好,這話我可是記下了。”寧氏笑得舒心了許多。其實隻要有老四幫忙,留住女兒很容易。隻是時機趕得不巧,之前襲朗沒精力,女兒又賭氣……
香芷旋見婆婆情緒好轉了一些,順勢岔開話題,親口說了說錢友梅的事。
寧氏說起這些,神色便恢複了平日的從容篤定,“便是她顛三倒四的,咱們也不需擔心,有了開頭,日後拿捏起來還不容易?自然,要是她看清楚了自身情形,總不會繼續做糊塗事的,那咱們就要善待。”
“就是您說的這個理。”
兩個人說了好一陣子的話,寧氏才回了正房。
香芷旋回想一番,婆婆是從頭到尾都沒提過鬆鶴堂一句——要知道,現在鬆鶴堂裏的丫鬟可都是婆婆親自挑選的。這樣看來,就真的是沒事。
隨即,她出了一會兒神。
有人做夢都希望爹娘不在隻是一個冗長的噩夢,例如她;有人卻是因著家中錯綜複雜的事無法對雙親釋懷,例如襲朧。
人各有命,果然如此。
娘親去世的時候,她還小,連病故、死去到底意味著什麽都不知道。
後來爹爹的離世讓她知道了,那是永久的別離,不可挽回的別離。
爹爹去世之前,大手握著她的小手,說阿芷啊,爹爹走後,你不準再哭,因為哭也沒人會寬慰你、嗬護你,你要學會照顧自己。沒人對你好,沒關係,你要爭氣,要對自己好一些、更好一些。
她傻傻的抹著淚說,我可以等爹爹回來啊。
爹爹說,我要是走了,就不會再回來。
為這一句話,父親出殯那日,她哭得撕心裂肺,張著手說爹爹別走,晚一些再走,阿芷聽話,真的會聽話,爹爹不走……
那一天,似是把一生的淚都掉盡了。
便是那樣,得到的也隻有失望、絕望。
死亡,從來不是可以挽留、挽回的。
因為想念爹爹,她病了好多天,是從那些日子,開始領略藥有多苦,糖有多甜,夢中與爹爹團聚醒來後的失落難過有多重。
從那之後,哭得時候很少。
麵對老太太嫌棄的眼神、言語的時候,不哭;被三個哥哥冷嘲熱諷欺負的時候,不哭。開始按照爹爹的話為人處世,不哭,爭氣,對自己好。
那樣的歲月裏,總是覺得,爹娘在含著笑容看著自己,陪著自己。總是以為,爹爹的交待都做到做好的話,就能夠一家團聚,再不濟,也能在夢裏相見。
總是在心裏默念著:爹爹,阿芷很聽話,這樣聽話,你還不回來麽?
要多傻,才會那樣。
可她曾經就是那麽傻的一個孩子。讓她回想起來就心頭酸疼的一個小小的傻氣的自己。
一年一年的,什麽都明白了。知道自己奢求的再也不能如願,為人處世的方式也已定型。
不怪努力被辜負,隻怪自己努力的晚了一步。
最讓人對這塵世心寒失去信心的,不過是那樣的一種別離。
人不在了,你與這個人之間的一切便都結束了。愛恨悲喜,都不再有意義。
這教會了她除非能從心底認可的人,才會與之走近,才會更為珍惜。
走近不易,珍惜時用力。
但相反的是,她總是模糊時間,甚至連爹娘的生辰、忌日都記不清楚。
記得,也沒用了。祭拜,也不會得到回應了。
**
晚間,老夫人當著二老爺、二夫人、襲脩、襲朋的麵把羅老板的事情跟大老爺說了。
大老爺隻是問:“老四怎麽說?”
老夫人就道:“他同意。”
大老爺當即道:“那就好,我這邊還用說麽?自然是盼著一家人都過得好。”
在場的人都為之心頭一喜。
襲脩是最輕鬆最高興的那一個。終於不需再為二房缺銀子的事挖空心思找財路了。
走出鬆鶴堂,二夫人與他說了一陣子的話,提了錢友梅的事,還打趣他:“你可真是的,竟不肯幫她,她隻好求到了我頭上。你與二房是一家人,我自然是要幫她一把的。”
他就笑,心裏倒是有些意外。並不曾料到錢友梅會有這個腦子,以為她要躲在廂房裏度過很久一段時日的。
因此事,他對錢友梅高看了一眼,回到房裏問了問丫鬟,得知她正在抄寫經文。愈發滿意,就說讓她過來一起用飯吧。
錢友梅卻不給他麵子,隻說沒空,忙著抄寫經文呢。
襲脩也就隨她去。
第二日,二老爺、二夫人將他喚到西院,要認真張羅襲朋的婚事,這就需要他幫忙張羅一些事,並且讓他以長房的名頭。
他明白二房的意思,恰逢大老爺今日下了大早朝就回到了府裏,便去說了說襲朋的婚事方麵,長房能幫多少。
大老爺很大方,直接給了他一張三千兩的銀票,說你拿去看著幫襯一些。
襲脩連忙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