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二更】
臨近寒冬, 北地下了幾場雪,細碎的雪花日漸變大, 密密麻麻落下, 很快路途就積起厚厚的一層雪。
阮家一行人早早就出發, 趕到青州一處小縣城時就被告知前方大雪封了路, 官府正派人去官道開路,眼下不能通人,阮家隻得在青州歇息半個月。
這兩年青州的名聲如雷貫耳, 倒也不為別的, 全是因為青州出了個商界的天縱奇才盛瑛, 如今也不過雙十出頭,隻用短短兩年就在大明商界站穩了腳跟,如今其名下的商鋪開遍江南海北, 便是連汴城那樣稍偏僻的地方,一條巷子也有一兩家店麵掛著青州的徽標。
這盛瑛又是個受人愛戴的仁商,做過許多好事, 譬如出十萬兩銀子助地方官府剿匪,又替朝廷安置流民,設了專門救濟孤兒窮人的濟慈庵, 還與地方達官貴人撘上關係,辦了平民學府。
他年紀輕輕就腰纏萬貫富甲一方, 還被那些地方官奉為上賓對待,在如今這個世道也算個人人談論起的風雲人物。
阮呦早聽說青州的人員在新朝建立後幾乎大換血,之前住在這一處的人, 不是因為戰亂死了,就是逃走了。
青州土地貧瘠,山頭多平地少,又不臨水,在前朝就算得上是個窮鄉僻壤,等到戰亂安定下來,那些原本還倖存的居民卻不願意回來了。
因此現在青州所住的,都是逃往燕京卻被攔在城門外的難民,大多來自不同地方的,這裏以兇悍出名,每日爭搶打鬥幾乎不停,百姓每日鬧事,不好管教,倒逼走了好幾任地方官。
還是在第五任官員換下來的時候,有著盛瑛幫忙說項,在兩方間做和事佬,這裏的百姓才算安穩下來。
自此相安無事。
阮呦一家人住在青州桐雅縣的一家小客棧裏,才剛踏進這個縣城的時候,阮呦就覺得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怪異和不適。
縣城算不得小,但人很少,比起鳳陽村所在的上水縣還要少,街道雖然有店鋪開著,來來往往有客人也交易,但卻很少有人攀談著什麽。李氏在汴城出去採買食材時,遇上愛嘮嗑的店家會閑談許久,到這來了卻是不怎麽聊得動。
這裏的人未免太孤僻了些。
就算當初都是從不同地方來的,有了三年的磨合也該多多少少該緩和些罷。
外麵天氣寒得很,也沒什麽好逛的,阮家便在小客棧裏老老實實窩了十來天,沒怎麽出去亂跑。客棧牆垣內的種了一排梅樹,那紅梅開得很艷,枝頭長得又長又亂,從牆垣延伸出來,將客房的窗戶捅破了一個小洞,半夜裏會冒寒風出來。
還是夜裏阮呦去尋了店家,要了些漿糊補上才能睡熟。
翌日清晨。
阮呦從床上醒過來,盯著房樑上的幾根木頭微微發怔,一時還有些沒能反應過來。
她還是不習慣。
總覺得太安靜了。
「呦呦。」門外響起溫潤的男聲,是阮雲來了,他敲了敲門,聲音放得很輕,「醒了沒?今日要出發了,快下來吃早飯了。」
「欸,我這就來。」阮呦應了聲,將腦海裏的怪異不適都放下,很麻利地穿戴好衣裳,收拾好包袱行頭出去。
她扶著欄杆下來的時候,李氏他們已經圍著大堂的大圓桌子坐下來了,桌子上擺著一簍饅頭,三道清炒的素菜和一碟醃菜,一大盅白粥。
大堂人少,有許多空的座位。阮呦下了樓梯,眼神控製不住地瞥向最左邊的角落,瞥見那一角果然有人的時候心下落了一拍。
那個位置始終有人,那也不算個什麽好位置。
這十來天都有人,人不一樣,桌子上擺放的菜式確是一樣的。
日復一日,重複著。
阮呦抿著唇,挪開視線。
這地方怪怪的,但她又說不出來緣由,好在今日就要離開這兒了。
—
閆璽三年,霜降時節。
北地氣溫驟降,烏雲詭秘,黑幕籠罩著燕京,白晝恍然如黑夜,京中黑壓壓了好幾日,下了一場大雪。
燕京城內瓦鱗次櫛比的住宅屋簷上撲了一層厚厚的積雪,鵝毛般密集的雪花落在人身上,頃刻便濕了衣裳。
寒風呼嘯而過,浸透衣裳帶來徹骨的寒意,風拍打著街道上緊緊關閉著的桃心木門,一次比一次急促,聲響撥弄著行人緊繃著的心弦。
城門處傳來「噠噠噠...噠噠噠」的馬蹄聲。
馬蹄裹了蹄鐵,踩在白茫茫的街道上發出敦厚而圓潤的聲響,伴隨著人群的哀嚎嗚咽之聲緩緩掠過,鬧得人心惶惶。
舉著油紙傘的行人驚魂不定,紛紛繞行,深恐衝撞了貴人。
看這陣勢,又出事了。
燕京城內直達皇宮的華雲街禁止縱馬,凡入者,無論皇族親貴還是高官大臣,皆下馬徒步徙之。
唯有一人由得陛下親自允許可縱馬入宮門。
那人便是統轄儀鸞司,領十七所和南北鎮撫司的錦衣衛都指揮使,人稱活閻王的陸長寅。
有不少好奇的百姓輕悄悄地打開木門,屏住呼吸從縫隙裏探出半個腦袋,想瞧瞧這街道上又鬧出了什麽大事。
百來十人身著華麗的飛魚服,披著鎖子軟甲,腰間佩戴著繡春刀,正押送著一批戴著枷鎖的犯人。
男女老少皆有,穿著單薄的囚服縮在一團,在冰天雪地裏瑟瑟發抖,腳踝上了鐐銬,鐵鏈摩擦碰撞,走路時乒呤嘭嚨作響。
臨近寒冬, 北地下了幾場雪,細碎的雪花日漸變大, 密密麻麻落下, 很快路途就積起厚厚的一層雪。
阮家一行人早早就出發, 趕到青州一處小縣城時就被告知前方大雪封了路, 官府正派人去官道開路,眼下不能通人,阮家隻得在青州歇息半個月。
這兩年青州的名聲如雷貫耳, 倒也不為別的, 全是因為青州出了個商界的天縱奇才盛瑛, 如今也不過雙十出頭,隻用短短兩年就在大明商界站穩了腳跟,如今其名下的商鋪開遍江南海北, 便是連汴城那樣稍偏僻的地方,一條巷子也有一兩家店麵掛著青州的徽標。
這盛瑛又是個受人愛戴的仁商,做過許多好事, 譬如出十萬兩銀子助地方官府剿匪,又替朝廷安置流民,設了專門救濟孤兒窮人的濟慈庵, 還與地方達官貴人撘上關係,辦了平民學府。
他年紀輕輕就腰纏萬貫富甲一方, 還被那些地方官奉為上賓對待,在如今這個世道也算個人人談論起的風雲人物。
阮呦早聽說青州的人員在新朝建立後幾乎大換血,之前住在這一處的人, 不是因為戰亂死了,就是逃走了。
青州土地貧瘠,山頭多平地少,又不臨水,在前朝就算得上是個窮鄉僻壤,等到戰亂安定下來,那些原本還倖存的居民卻不願意回來了。
因此現在青州所住的,都是逃往燕京卻被攔在城門外的難民,大多來自不同地方的,這裏以兇悍出名,每日爭搶打鬥幾乎不停,百姓每日鬧事,不好管教,倒逼走了好幾任地方官。
還是在第五任官員換下來的時候,有著盛瑛幫忙說項,在兩方間做和事佬,這裏的百姓才算安穩下來。
自此相安無事。
阮呦一家人住在青州桐雅縣的一家小客棧裏,才剛踏進這個縣城的時候,阮呦就覺得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怪異和不適。
縣城算不得小,但人很少,比起鳳陽村所在的上水縣還要少,街道雖然有店鋪開著,來來往往有客人也交易,但卻很少有人攀談著什麽。李氏在汴城出去採買食材時,遇上愛嘮嗑的店家會閑談許久,到這來了卻是不怎麽聊得動。
這裏的人未免太孤僻了些。
就算當初都是從不同地方來的,有了三年的磨合也該多多少少該緩和些罷。
外麵天氣寒得很,也沒什麽好逛的,阮家便在小客棧裏老老實實窩了十來天,沒怎麽出去亂跑。客棧牆垣內的種了一排梅樹,那紅梅開得很艷,枝頭長得又長又亂,從牆垣延伸出來,將客房的窗戶捅破了一個小洞,半夜裏會冒寒風出來。
還是夜裏阮呦去尋了店家,要了些漿糊補上才能睡熟。
翌日清晨。
阮呦從床上醒過來,盯著房樑上的幾根木頭微微發怔,一時還有些沒能反應過來。
她還是不習慣。
總覺得太安靜了。
「呦呦。」門外響起溫潤的男聲,是阮雲來了,他敲了敲門,聲音放得很輕,「醒了沒?今日要出發了,快下來吃早飯了。」
「欸,我這就來。」阮呦應了聲,將腦海裏的怪異不適都放下,很麻利地穿戴好衣裳,收拾好包袱行頭出去。
她扶著欄杆下來的時候,李氏他們已經圍著大堂的大圓桌子坐下來了,桌子上擺著一簍饅頭,三道清炒的素菜和一碟醃菜,一大盅白粥。
大堂人少,有許多空的座位。阮呦下了樓梯,眼神控製不住地瞥向最左邊的角落,瞥見那一角果然有人的時候心下落了一拍。
那個位置始終有人,那也不算個什麽好位置。
這十來天都有人,人不一樣,桌子上擺放的菜式確是一樣的。
日復一日,重複著。
阮呦抿著唇,挪開視線。
這地方怪怪的,但她又說不出來緣由,好在今日就要離開這兒了。
—
閆璽三年,霜降時節。
北地氣溫驟降,烏雲詭秘,黑幕籠罩著燕京,白晝恍然如黑夜,京中黑壓壓了好幾日,下了一場大雪。
燕京城內瓦鱗次櫛比的住宅屋簷上撲了一層厚厚的積雪,鵝毛般密集的雪花落在人身上,頃刻便濕了衣裳。
寒風呼嘯而過,浸透衣裳帶來徹骨的寒意,風拍打著街道上緊緊關閉著的桃心木門,一次比一次急促,聲響撥弄著行人緊繃著的心弦。
城門處傳來「噠噠噠...噠噠噠」的馬蹄聲。
馬蹄裹了蹄鐵,踩在白茫茫的街道上發出敦厚而圓潤的聲響,伴隨著人群的哀嚎嗚咽之聲緩緩掠過,鬧得人心惶惶。
舉著油紙傘的行人驚魂不定,紛紛繞行,深恐衝撞了貴人。
看這陣勢,又出事了。
燕京城內直達皇宮的華雲街禁止縱馬,凡入者,無論皇族親貴還是高官大臣,皆下馬徒步徙之。
唯有一人由得陛下親自允許可縱馬入宮門。
那人便是統轄儀鸞司,領十七所和南北鎮撫司的錦衣衛都指揮使,人稱活閻王的陸長寅。
有不少好奇的百姓輕悄悄地打開木門,屏住呼吸從縫隙裏探出半個腦袋,想瞧瞧這街道上又鬧出了什麽大事。
百來十人身著華麗的飛魚服,披著鎖子軟甲,腰間佩戴著繡春刀,正押送著一批戴著枷鎖的犯人。
男女老少皆有,穿著單薄的囚服縮在一團,在冰天雪地裏瑟瑟發抖,腳踝上了鐐銬,鐵鏈摩擦碰撞,走路時乒呤嘭嚨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