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首發


    童阿六審視整個戰場的局勢,發現東西兩側的敵人已呈鉗形,把自己手下的刀弩兵壓縮在東南角。滿山遍野的清兵嚎叫著由山坡向下猛衝猛打,乍看上去就仿佛兩座山都在抖動移動當中――形勢岌岌可危!自己手下那些派去打伏擊的殘兵差不多龜縮成一團,若被李典元那***突破局部加以分割的話,估計很快就將被全部消滅!


    阿六不敢耽擱,下令部隊以扇形火力直撲戰鬥最激烈的東南方向。他領進穀的這支隊伍雖在穀口損兵折將,戰鬥力打了許多折扣,但卻是清一色的西洋火器,火力強大自不待言;加之激戰中官兵人數體力雖然減損,可整支部隊已經被激怒得殺紅了眼,迸發出李家軍一直刻意培養的那種狂傲與血性!這樣的士兵哪怕打到最後隻剩幾個人,也絕不會低頭服輸承認失敗!


    兩翼清軍及正麵的阻擊人馬隻象征性地抵擋了片刻,便被童阿六的密集火力和猛烈攻勢撕開了一道口子。童阿六指揮所部沿缺口向內**,縮在包圍圈內的刀弩兵殘部見來了外援,馬上心領神會地發起反衝鋒予以接應,清軍的正麵防線頓時處在腹背受敵、前後夾擊的不利態勢,堅持了一陣,終於支撐不住地朝兩廂主動退卻……李家軍獨立支隊二大隊分據穀內外的兩撥人馬,在各自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後,艱難地會合了。[.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清點罷人數童,阿六的心髒像叫人刺穿滴滴淌血――自己眼下的所有能夠指揮調動的人手僅剩下200多人,其中有一少半為輕重傷員。回想自己出發前,統率的一個加強大隊700多號人馬,仗才開打就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既辜負了上校的信任栽培,也愧對手下莫名屈死的士兵,童阿六痛悔得恨不能以頭撞山,用自家的鮮血腦漿來遮掩大敗的恥辱!


    可目前還不是自責自懲的時候。進來之際衝開的缺口又已合攏,部隊已處於李典元所部的團團圍困之中。如何能率領這些可憐的殘兵堅守及脫困,為將來的二大隊重建留下一些老兵的種子,才是自己責無旁貸的艱巨使命。


    童阿六粗略目測了一下敵兵人數,大約至少還有600人,是己方的三倍有餘,且已從三麵高處形成了重重包圍。


    接下來這仗更難打!


    敵眾我寡,地勢不利,三麵被圍缺乏防禦縱深……也不知能夠苦撐到何時?


    拚死一搏壯烈犧牲容易,李家軍的將士們經過整訓**,早將那些臨陣畏縮的軟蛋淘汰,剩下的好漢幾乎就沒有怕死的!但若要堅持到支隊派兵前來救援,看來須刺刀見紅地同李典元部打一場防守硬仗!


    童阿六將殘部臨時編成兩個中隊,其中一個中隊強占南側製高點,組織交叉火網封鎖清狗的攻擊線路。另一個中隊則畫線死守,由他本人親自指揮,人人做好近戰肉搏的準備,後退半步者立斬不赦!


    不能再退了!再退部隊在山腳擠作人肉飯團,倘若炮兵陣地仍然被清狗控製,幾發炮彈砸過來,己方這票人馬非炸成一片肉醬不可!


    李家軍開始沿著阿六劃定的弧線構築防禦塹壕工事。由於山石堅硬,又缺少趁手的挖掘工具,進度根本等不及清軍就要展開的大舉進攻。阿六無意中發現身後有一群光背軍馬,雖覺得非常可惜卻仍咬牙道:


    “他娘的給老子把那群戰馬通通宰殺,用馬屍築陣!”


    馬嘶人吼。上百匹軍馬當即被射殺或屠宰,沉重而體形碩大的死馬被軍士們拖到陣地前,摞起一道高高的肉牆。李家軍的槍手們便伏在仍有餘溫的軍馬屍身上瞄準,第二線則蹲伏著刀斧手準備肉搏。


    防禦陣地剛剛構築成型,李典元的隊伍便從三個方向掩殺過來。槍彈劈劈剝剝打在死馬身上,濺起一團又一團的肉沫。箭矢密如飛蝗,一根根投槍攜著尖銳的風聲。


    “沉住氣,聽我口令齊射!預備――開火!”槍聲大作,青煙繚繞,鼻孔間頓時充滿火藥的嗆人味道。


    阿六見衝上來的清軍一排接一排翻滾倒地,興奮得伸手將精赤的胸膛擂得咚咚作響:


    “打得好!媽媽的也叫你們嚐嚐攻擊失利的滋味,想啃動老子這顆硬核桃,王八蛋李典元你先數數自己生了幾顆狗牙!”


    然而阿六其實心如明鏡:自己倚仗馬肉陣和火槍隊守得住一時,卻終歸擋不住清軍的連續攻擊。自己這票殘存人馬能否堅守到大營派兵馳援,實際上取決於另外一處戰場――派去前往奇襲炮兵陣地那一個班,已變成整個戰場的勝負關鍵!


    倘若偷襲成功調轉炮口轟擊敵軍的進攻集結地,自己這頭應當可以撐到日落天黑,屆時就算援軍未至,他也可以組織餘部趁夜色掩護分散突圍;但如果偷襲攻敗垂成,則李典元手下的那幫亡命徒用炮火開道強突硬衝,最終總會使己方的防守暴露破綻,一旦弧形防禦圈被敵撕裂,自己這麽點兵力陷於數倍敵人的圍攻而各自為戰,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


    .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首發首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忠王遠征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回馬一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回馬一腔並收藏忠王遠征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