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全身是寶。蛇肉鮮美可口,營養豐富,為餐中佳肴。蛇膽、蛇肝、蛇皮、蛇毒、蛇油、蛇蛻,乃至蛇血、蛇腸雜等均可入藥治病。將蛇浸製藥酒,能治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等症。五步蛇還是治療頑固性瘙癢和麻風的傳統要藥。蛇膽非常名貴,能驅風除濕、明目益肝。蝮蛇幹粉可治惡性腫瘤、風濕症,若配以草藥,有延年益壽的奇功。蛇毒是稀世之寶,可製成鎮痛、抗毒、抗凝血的良藥。蛇毒遠比黃金還貴,1克蛇毒價值數萬美元。


    原始社會解體後,我們知道了野生動物在維護自然生態環境方麵所起的極其重要的作用。野生動物物種都是生態係統中的重要一環,它們通過食物鏈的關係互相依存、互相製約。一旦食物鏈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態係統的平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青草――蝗蟲――蛙(鼠)――蛇――鷹,這就是其中的一條食物鏈,如果人類無節製地捕獵野外的蛇,蛇就越來越少,導致森林、草地和農田的鼠害越來越猖獗,鼠害和蟲害給農林牧業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生態環境就會受到嚴重破壞。


    蛇是很有誘惑力的動物。盡管在山上、樹林裏、田野中,甚至於在水裏,都能看到它,但不論在哪裏,隻要有蛇出現,就會吸引著一大群人,老的小的都會圍上來看,尤其是小孩子們,更是興奮萬分。而且,不僅喜歡蛇的人要飽覽一番,怕蛇的人也常常帶著恐懼的心情遠遠地瞧著它。可見,在人們心目中,對蛇總還有幾分害怕,也難免有些神秘之感。


    原始社會解體以後,圖騰製也隨之逐漸消失,但圖騰崇拜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尤其是崇拜蛇的風俗在許多民族中仍舊相當普遍。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土著薩克拉瓦族,把蛇看做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動物,認為人是蛇的化身,對蛇非常崇敬。在阿爾及利亞,水蛇被奉為家的保護者,往往被供養起來。非洲的土著直到現在,在他們的盾上還畫著蛇的圖形,相信它有特殊的魔力。我國台灣省的少數民族派花族在刀鞘上、食具上都刻上蛇的花紋,他們對一種叫做“龜殼花蛇”的毒蛇極其崇敬,不敢殺害,甚至在房子裏另辟小室給它居住,小室內外的裝飾及用具都雕刻了蛇樣花紋。北美土著愛斯基摩人,有在身上黥刻蛇形斑紋的習慣。非洲有些土著用蛇皮鑲在盾上,以為這樣就會得到蛇的神力保護。我國十二生肖中有蛇和其他一些動物,這也可能與圖騰崇拜有關。崇拜蛇圖騰的殘餘觀念,也通過各種各樣的故事反映出來。這一類的故事是很多的,最早見之於文字的,恐怕要算《聖經》創世紀中關於亞當、夏娃和蛇的故事了,這是紀元前5世紀左右的記載。比這稍晚的是《伊索寓言》中農夫和凍僵的蛇的故事。在我國有關蛇的故事中,流傳得最廣的是以白蛇(白娘子)和許仙為主角的《白蛇傳》,它在宋代已經口頭傳述,到了明代嘉靖年間被用文字記錄下來。此外,比較動人的還有北美印第安人中戰士變蛇的故事,蛇創造島嶼的故事;在西班牙有蛇精的故事;在蘇聯有巨蛇波洛茲的故事;我國苗族中有蛇郎和阿宜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不僅反映了人類和蛇的密切關係,而且通過這些故事,可以看到蛇圖騰崇拜的深刻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群雄逐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墨並收藏群雄逐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