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上回書正說到,北遼軍連敗兩陣,幾位遼軍大將心中很是不甘,遂集結麾下一萬精銳騎兵呐喊一聲如一陣疾風一般向齊軍殺去。
齊軍這邊白延壽等人一看北遼軍殺來,於是也傳下將令讓眾三軍列陣迎敵。這一萬邊軍中隻有四千騎兵,其餘的皆是步卒。
由於這場較量以騎戰為主,白延壽等人便將手下人馬分為了兩隊。眾位主將率領四千精銳騎卒前去鑿陣迎敵,而其餘的六千步卒則在此地結陣禦敵。
隨後白延壽、金天海等幾兄弟率領手下這四千名精銳騎卒,揮刀挺槍縱馬殺向北遼番兵。兩座龐大嚴密的騎陣撞在了一起,雙方將士揮刀挺槍,喊殺連天,開始相互鑿陣。
雙方將士你一刀,我一槍在這城外可就較量開了是各不相讓。邊軍這邊,新加入的臥牛山騎兵早就憋著口氣要和番兵大戰一場,今天正好碰上機會。
因此這四千騎卒好像一群小老虎一樣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出手十分狠辣,都恨不得多殺幾個番兵立功可謂是士氣高昂。
另一邊,北遼軍雖然連敗兩陣,士氣有些影響,但大多數人都是心有不甘,心裏也是憋著一股子火。
也正因為如此,這一萬北遼精精銳騎兵一上來就對齊軍是一陣的猛攻猛打。很顯然,番兵是想仗著騎術上的優勢在這場騎戰上把場子給找回來。
北遼軍以為著他們自幼長在草原在騎戰方麵有著極強的先天優勢,想要戰勝這支素未謀麵的邊騎易如反掌。
可等一交上手,遼軍才發現不是那麽回事。這隊邊騎別看人數不占優,但是訓練有素,鬥誌高昂,出手也十分凶狠。幾輪交手下來,雙方竟然打成了平手。
就這樣,大齊邊軍和北遼番兵,近兩萬騎兵在這龍虎關城外展開了一場大戰。雙方軍卒個個奮力拚殺,都想盡快取勝。
但怎奈,雙方的實力不相上下,可以說得上是勢均力敵。因此,兩軍交手了兩個多時辰依舊未能分出勝負。
“踏踏踏!”隨著一陣陣馬蹄聲響起,雙方將士再度縱馬向前衝殺,兩座齊騎陣再度撞在了一起,新一輪的交鋒開始了。
前幾輪的交手後,齊遼兩軍不分上下。白延壽為了取勝,仔細觀察著遼軍大陣,想找出北遼軍的薄弱點,好從此下手,擊敗遼軍。
一番觀察下,白延壽發現,遼軍的正東方兵力較為薄弱。於是,白延壽遂率領手下人馬向正東方向的遼軍殺去,想從此處把北遼的軍陣給撕開。
“殺!”白延壽一馬當先,手提大刀殺向遼軍。對麵的遼軍為首的是一位圓臉的番將,手裏提著一杆長槍。
此人名為西爾奇,他見白延壽飛馬提刀衝了上來,連忙舉槍抵擋。哪知道,白延壽的刀來得太快,西爾奇的槍還沒舉起便被一刀砍下了腦袋。
他連哼都沒來得及哼一聲,無頭的屍身是栽落馬下,直接落得個屍首兩分的下場是死於非命。
白延壽一刀殺了西爾奇,遂催馬舞刀向遼軍大陣衝去。在他身後,楚魁等幾位結義兄弟率領人馬是緊隨其後。
和西爾奇搭檔領兵的幾員番將見白延壽領兵殺上前來,連忙催馬舞動兵刃上前抵抗。
一旁的楚魁見狀,冷笑一聲,催動胯下的那匹寶馬良駒千裏渾,掄起掌中的那條混元紫金杵“當當當!”一連幾杵下去把這幾員番將給打得腦漿迸裂,死於非命。
白延壽見狀,催馬揮刀,率領一眾人馬向遼軍大陣衝殺而去。兩股人馬很快打起了交手仗。
這臥牛山下來的數千邊騎個個鬥誌昂揚,好像一群下山的猛虎一樣,揮刀挺槍朝著遼軍衝殺而去。
而反觀那一股遼軍見幾位領頭將軍盡數戰死,頓時被嚇得失去了主心骨,是軍心渙散,無心再戰。
這些個番兵見一眾邊騎衝殺而來,來勢洶洶,勢不可擋。頓時被嚇得慌了手腳。有著不少番兵嚇得催馬四散而逃。
還有那有些膽子的番兵見齊軍殺來,連忙催開戰馬,手持刀槍上前抵抗。但是,這些番兵早已軍心渙散,哪裏還擋得住勇猛凶悍的邊騎。
兩股人馬剛一交手沒多久,不少番兵就倒在了邊騎的長槍之下。其餘幸存的那些番兵一看邊軍如此勇猛,頓時被嚇破了膽,紛紛丟下刀槍四散奔逃。白延壽率領人馬奮力衝殺,遼軍大陣很快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幾位遼軍大將一看大齊邊軍衝進了大陣,頓時大驚。他們心裏明白,齊軍的兵馬分為了兩隊,這一隊騎兵攻進了大陣,那另一隊的步卒定會隨之攻來,到時他們將腹背受敵。
幾位遼軍主將正在驚慌,就聽一陣喊殺聲傳來,那隊邊軍步卒果然開始了進攻。一眾遼軍見狀頓感一陣驚慌。
白延壽見後續步卒已然跟了上來,心中大喜,把大刀一舉:“弟兄們,且隨我衝殺,一鼓作氣,擊敗番兵!”白延壽率領人馬,呐喊一聲向遼軍殺去。
可就在這麽個時候,忽然從遼軍大陣的後麵傳來了一陣陣急促的馬蹄之聲:“踏踏踏!”聽聲音,來的人不在少數。
兩方人馬聽見這陣馬蹄聲都是一愣,紛紛尋聲望去。幾位遼軍主將不看則可,一看是大喜過望。
就見,遼軍大陣的後邊,一陣煙塵四起,有一支全副武裝的騎兵正向戰場衝殺而來。
這支騎兵打著大遼的旗號,足有一萬餘人,他們個個披甲持槍,滿臉的殺氣,顯然這是一支百戰精騎。
在這支精銳騎兵的前頭,一麵“石”字帥旗高挑,旗腳下有一員大將。此人頭戴帥字金盔,身披大葉黃金甲,外罩大紅袍,足蹬牛皮靴,花狐尾、雉雞翎一應俱全。
此人肋下佩戴三尺防身寶劍,身後背弓帶箭,手裏提著一杆青龍單邊寶戟,胯下騎著一匹寶馬名為玉麵紫驊騮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北遼的掃南大元帥石磊,這位石元帥今日是親自領兵來救這股遼軍。
那位說石磊是怎麽來的呢?書中交代,石磊人雖在大帳中坐鎮,但卻一直關注著戰場上的情況。
有那探馬來報說,兩員大將重傷,齊軍連勝兩陣,如今雙方正在混戰。石磊聞言大怒,連忙點起一萬精銳騎兵殺出大營,直奔兩軍陣,前來救援出戰的將士。
且說幾位遼軍主將一看元帥親自領兵來救,頓時大喜過望。幾人招集手下人馬重新集結,一眾遼軍重新擺好了陣勢。
另一邊,白延壽等人見北遼的援兵到了,也是一驚。白延壽忙把掌中的大刀一舉,招集麾下一眾人馬列陣禦敵,數千邊軍也迅速列陣完畢。
這時,石磊率領一萬精騎殺到兩軍陣和幾位遼軍大將兵合一處。石磊一眼就看見被幾名軍卒護著的兩員重傷大將。
見自己的得力大將傷重至此,石磊頓時氣得火冒三丈。他把掌中的青龍戟一揮,吩咐三軍擺開陣勢,隨後,他提馬向前,用戟一指:“對麵南蠻,哪個過來受死!”
白延壽等人一看石磊出馬叫陣,一時竟有些不知所措。倒不是他們懼怕石磊一人,隻不過遼軍援兵已到,自己手下兵馬激戰多時損失不少,而且已然是疲憊之兵,戰力比不得先前。
若是遼軍一會兒,兩路夾擊一起進攻,他們非吃虧不可,弄不好得落得個全軍覆沒的結果。幾人一時想不到破局之法,因此麵對石磊的叫陣,沒人上前應戰。
石磊見狀冷笑一聲:“先前有膽傷我大將,如今本帥在此,為何不敢上前?看來爾等也是一群無膽鼠輩!”
這一句話,把白延壽等人全給惹怒了,性如烈火的楚魁頓時壓不住火了。他把金杵在掌中一擺:“番奴少要囂張,且讓爺爺來與你鬥上一鬥!”
說著,楚魁催馬就要上前動手。另一邊,石磊見狀也是緊握青龍戟做好了準備,雙方是劍拔弩張。
“咚!”就在這時,就聽龍虎關城內一聲炮響,是驚天動地。眾人回頭一看,隻見龍虎關城門大開,一支萬餘人的騎兵打著大齊順州軍旗號從城中殺出直奔疆場而來。
這支騎兵很是奇異,打著白黃藍黑四色旗幟,甲胄也分為四色,顯得格外鮮明。不過每一名騎兵都是滿身煞氣,手提長槍,一看就是百戰之師。
在隊前有一麵素白緞子的大纛旗高挑,旗上一個鬥大的“趙”字。旗腳之下四匹戰馬,馬上四員大將,分別穿金銀銅鐵四套盔甲,手提四般兵器是威風凜凜。
石磊定睛一看,當時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們怎麽來了,當真是陰魂不散。”石磊一眼就認出正中那個銀甲將軍正是順州軍的副帥趙忠,旁邊跟著的乃是趙義、趙勇和趙猛,四兄弟一同領兵出戰。
原來,自打白延壽領兵出城之後,王勝放心不下便率領眾將到城頭觀戰。眾人看著白延壽領兵占了上風,心裏都很是高興。
直到後來,石磊領兵來援,邊軍壓力忽然大增。趙忠一看不好,連忙請命率兵出城支援白延壽。大帥王勝當即答應了下來。
趙忠領命之後,帶了趙義、趙勇、趙猛三人隨行。兄弟四人下了城樓,點起各自麾下人馬整隊出城。
就這樣,趙氏四兄弟率領忠義勇猛四字營共一萬兩千精銳騎兵殺出城來,直奔兩軍陣。
閑言少敘,書歸正文。且說四兄弟率軍來到戰場和白延壽等人兵合一處。趙忠催馬提槍來到隊前,讓過楚魁,用槍一指:“石磊,休得猖狂,趙某前來會你!”
這正是:雙方援兵至,兩軍再對峙。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齊軍這邊白延壽等人一看北遼軍殺來,於是也傳下將令讓眾三軍列陣迎敵。這一萬邊軍中隻有四千騎兵,其餘的皆是步卒。
由於這場較量以騎戰為主,白延壽等人便將手下人馬分為了兩隊。眾位主將率領四千精銳騎卒前去鑿陣迎敵,而其餘的六千步卒則在此地結陣禦敵。
隨後白延壽、金天海等幾兄弟率領手下這四千名精銳騎卒,揮刀挺槍縱馬殺向北遼番兵。兩座龐大嚴密的騎陣撞在了一起,雙方將士揮刀挺槍,喊殺連天,開始相互鑿陣。
雙方將士你一刀,我一槍在這城外可就較量開了是各不相讓。邊軍這邊,新加入的臥牛山騎兵早就憋著口氣要和番兵大戰一場,今天正好碰上機會。
因此這四千騎卒好像一群小老虎一樣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出手十分狠辣,都恨不得多殺幾個番兵立功可謂是士氣高昂。
另一邊,北遼軍雖然連敗兩陣,士氣有些影響,但大多數人都是心有不甘,心裏也是憋著一股子火。
也正因為如此,這一萬北遼精精銳騎兵一上來就對齊軍是一陣的猛攻猛打。很顯然,番兵是想仗著騎術上的優勢在這場騎戰上把場子給找回來。
北遼軍以為著他們自幼長在草原在騎戰方麵有著極強的先天優勢,想要戰勝這支素未謀麵的邊騎易如反掌。
可等一交上手,遼軍才發現不是那麽回事。這隊邊騎別看人數不占優,但是訓練有素,鬥誌高昂,出手也十分凶狠。幾輪交手下來,雙方竟然打成了平手。
就這樣,大齊邊軍和北遼番兵,近兩萬騎兵在這龍虎關城外展開了一場大戰。雙方軍卒個個奮力拚殺,都想盡快取勝。
但怎奈,雙方的實力不相上下,可以說得上是勢均力敵。因此,兩軍交手了兩個多時辰依舊未能分出勝負。
“踏踏踏!”隨著一陣陣馬蹄聲響起,雙方將士再度縱馬向前衝殺,兩座齊騎陣再度撞在了一起,新一輪的交鋒開始了。
前幾輪的交手後,齊遼兩軍不分上下。白延壽為了取勝,仔細觀察著遼軍大陣,想找出北遼軍的薄弱點,好從此下手,擊敗遼軍。
一番觀察下,白延壽發現,遼軍的正東方兵力較為薄弱。於是,白延壽遂率領手下人馬向正東方向的遼軍殺去,想從此處把北遼的軍陣給撕開。
“殺!”白延壽一馬當先,手提大刀殺向遼軍。對麵的遼軍為首的是一位圓臉的番將,手裏提著一杆長槍。
此人名為西爾奇,他見白延壽飛馬提刀衝了上來,連忙舉槍抵擋。哪知道,白延壽的刀來得太快,西爾奇的槍還沒舉起便被一刀砍下了腦袋。
他連哼都沒來得及哼一聲,無頭的屍身是栽落馬下,直接落得個屍首兩分的下場是死於非命。
白延壽一刀殺了西爾奇,遂催馬舞刀向遼軍大陣衝去。在他身後,楚魁等幾位結義兄弟率領人馬是緊隨其後。
和西爾奇搭檔領兵的幾員番將見白延壽領兵殺上前來,連忙催馬舞動兵刃上前抵抗。
一旁的楚魁見狀,冷笑一聲,催動胯下的那匹寶馬良駒千裏渾,掄起掌中的那條混元紫金杵“當當當!”一連幾杵下去把這幾員番將給打得腦漿迸裂,死於非命。
白延壽見狀,催馬揮刀,率領一眾人馬向遼軍大陣衝殺而去。兩股人馬很快打起了交手仗。
這臥牛山下來的數千邊騎個個鬥誌昂揚,好像一群下山的猛虎一樣,揮刀挺槍朝著遼軍衝殺而去。
而反觀那一股遼軍見幾位領頭將軍盡數戰死,頓時被嚇得失去了主心骨,是軍心渙散,無心再戰。
這些個番兵見一眾邊騎衝殺而來,來勢洶洶,勢不可擋。頓時被嚇得慌了手腳。有著不少番兵嚇得催馬四散而逃。
還有那有些膽子的番兵見齊軍殺來,連忙催開戰馬,手持刀槍上前抵抗。但是,這些番兵早已軍心渙散,哪裏還擋得住勇猛凶悍的邊騎。
兩股人馬剛一交手沒多久,不少番兵就倒在了邊騎的長槍之下。其餘幸存的那些番兵一看邊軍如此勇猛,頓時被嚇破了膽,紛紛丟下刀槍四散奔逃。白延壽率領人馬奮力衝殺,遼軍大陣很快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幾位遼軍大將一看大齊邊軍衝進了大陣,頓時大驚。他們心裏明白,齊軍的兵馬分為了兩隊,這一隊騎兵攻進了大陣,那另一隊的步卒定會隨之攻來,到時他們將腹背受敵。
幾位遼軍主將正在驚慌,就聽一陣喊殺聲傳來,那隊邊軍步卒果然開始了進攻。一眾遼軍見狀頓感一陣驚慌。
白延壽見後續步卒已然跟了上來,心中大喜,把大刀一舉:“弟兄們,且隨我衝殺,一鼓作氣,擊敗番兵!”白延壽率領人馬,呐喊一聲向遼軍殺去。
可就在這麽個時候,忽然從遼軍大陣的後麵傳來了一陣陣急促的馬蹄之聲:“踏踏踏!”聽聲音,來的人不在少數。
兩方人馬聽見這陣馬蹄聲都是一愣,紛紛尋聲望去。幾位遼軍主將不看則可,一看是大喜過望。
就見,遼軍大陣的後邊,一陣煙塵四起,有一支全副武裝的騎兵正向戰場衝殺而來。
這支騎兵打著大遼的旗號,足有一萬餘人,他們個個披甲持槍,滿臉的殺氣,顯然這是一支百戰精騎。
在這支精銳騎兵的前頭,一麵“石”字帥旗高挑,旗腳下有一員大將。此人頭戴帥字金盔,身披大葉黃金甲,外罩大紅袍,足蹬牛皮靴,花狐尾、雉雞翎一應俱全。
此人肋下佩戴三尺防身寶劍,身後背弓帶箭,手裏提著一杆青龍單邊寶戟,胯下騎著一匹寶馬名為玉麵紫驊騮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北遼的掃南大元帥石磊,這位石元帥今日是親自領兵來救這股遼軍。
那位說石磊是怎麽來的呢?書中交代,石磊人雖在大帳中坐鎮,但卻一直關注著戰場上的情況。
有那探馬來報說,兩員大將重傷,齊軍連勝兩陣,如今雙方正在混戰。石磊聞言大怒,連忙點起一萬精銳騎兵殺出大營,直奔兩軍陣,前來救援出戰的將士。
且說幾位遼軍主將一看元帥親自領兵來救,頓時大喜過望。幾人招集手下人馬重新集結,一眾遼軍重新擺好了陣勢。
另一邊,白延壽等人見北遼的援兵到了,也是一驚。白延壽忙把掌中的大刀一舉,招集麾下一眾人馬列陣禦敵,數千邊軍也迅速列陣完畢。
這時,石磊率領一萬精騎殺到兩軍陣和幾位遼軍大將兵合一處。石磊一眼就看見被幾名軍卒護著的兩員重傷大將。
見自己的得力大將傷重至此,石磊頓時氣得火冒三丈。他把掌中的青龍戟一揮,吩咐三軍擺開陣勢,隨後,他提馬向前,用戟一指:“對麵南蠻,哪個過來受死!”
白延壽等人一看石磊出馬叫陣,一時竟有些不知所措。倒不是他們懼怕石磊一人,隻不過遼軍援兵已到,自己手下兵馬激戰多時損失不少,而且已然是疲憊之兵,戰力比不得先前。
若是遼軍一會兒,兩路夾擊一起進攻,他們非吃虧不可,弄不好得落得個全軍覆沒的結果。幾人一時想不到破局之法,因此麵對石磊的叫陣,沒人上前應戰。
石磊見狀冷笑一聲:“先前有膽傷我大將,如今本帥在此,為何不敢上前?看來爾等也是一群無膽鼠輩!”
這一句話,把白延壽等人全給惹怒了,性如烈火的楚魁頓時壓不住火了。他把金杵在掌中一擺:“番奴少要囂張,且讓爺爺來與你鬥上一鬥!”
說著,楚魁催馬就要上前動手。另一邊,石磊見狀也是緊握青龍戟做好了準備,雙方是劍拔弩張。
“咚!”就在這時,就聽龍虎關城內一聲炮響,是驚天動地。眾人回頭一看,隻見龍虎關城門大開,一支萬餘人的騎兵打著大齊順州軍旗號從城中殺出直奔疆場而來。
這支騎兵很是奇異,打著白黃藍黑四色旗幟,甲胄也分為四色,顯得格外鮮明。不過每一名騎兵都是滿身煞氣,手提長槍,一看就是百戰之師。
在隊前有一麵素白緞子的大纛旗高挑,旗上一個鬥大的“趙”字。旗腳之下四匹戰馬,馬上四員大將,分別穿金銀銅鐵四套盔甲,手提四般兵器是威風凜凜。
石磊定睛一看,當時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們怎麽來了,當真是陰魂不散。”石磊一眼就認出正中那個銀甲將軍正是順州軍的副帥趙忠,旁邊跟著的乃是趙義、趙勇和趙猛,四兄弟一同領兵出戰。
原來,自打白延壽領兵出城之後,王勝放心不下便率領眾將到城頭觀戰。眾人看著白延壽領兵占了上風,心裏都很是高興。
直到後來,石磊領兵來援,邊軍壓力忽然大增。趙忠一看不好,連忙請命率兵出城支援白延壽。大帥王勝當即答應了下來。
趙忠領命之後,帶了趙義、趙勇、趙猛三人隨行。兄弟四人下了城樓,點起各自麾下人馬整隊出城。
就這樣,趙氏四兄弟率領忠義勇猛四字營共一萬兩千精銳騎兵殺出城來,直奔兩軍陣。
閑言少敘,書歸正文。且說四兄弟率軍來到戰場和白延壽等人兵合一處。趙忠催馬提槍來到隊前,讓過楚魁,用槍一指:“石磊,休得猖狂,趙某前來會你!”
這正是:雙方援兵至,兩軍再對峙。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