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上回書正說到,大齊朝的國慶之日到了,這傳承了數百年的金龍慶典也是準時召開,
這一天夜間,剛剛打過三更天。整座安陵城瞬間變得熱鬧了起來。城中出現了無數的隊伍。
在最前麵的是一隊全副武裝,騎著高頭大馬,手持精鐵長槍的京城禁軍騎兵。這隊精騎大約能有個三千餘人,每個人身上都有著一股子殺氣,看得出這些人都是百戰之卒。
這隊精騎擺成了一字長蛇陣,將一輛馬車給緊緊地護衛在軍陣當中。這輛馬車上描龍繡鳳凰,上有黃綾子的車頂,處處展現出帝王的威武之氣。而且,這輛馬車由八匹高頭駿馬同時拉著,更加體現了此車的不凡。
書中交代,這輛馬車上坐著的非是旁人正是當今的大齊天子齊安帝範元。這輛馬車正是齊安帝範元的龍車輦。
三千名禁軍精銳騎兵,人人緊握刀槍,雙眼警惕地掃視著四周將這輛馬車給護在當中。無數杆泛著寒光的長槍在馬車兩旁豎起,形成了一片冷氣森森的槍林,令人不寒而栗。
任何人若敢妄動,想靠近龍車欲圖不軌必會被這數千杆長槍捅成篩子,馬踏為泥。真可以說得上是戒備森嚴,滴水不漏。
安帝的龍車輦在三千禁軍精騎的緊緊保護下率先駛出了安陵城的神武門,直奔金龍山而去。
在三千禁軍騎兵的隊伍後麵,跟著無數的馬匹和轎子。這些馬匹都是戰馬,馬上之人全都是盔明甲亮,全身披掛,掛劍懸刀的武將。而在轎子裏坐著的都是些頭戴烏紗,身穿蟒袍,腰束玉帶的文臣。
顯然,在禁軍騎兵隊伍後跟著的則是無數的文臣武將。今日,文武群臣將要與皇上一起參加金龍慶典以慶祝大齊立國。
就這樣,三千禁軍保護著安帝的龍車輦在前麵開路,無數文武大臣,騎馬的騎馬。,坐轎的坐轎,足有好幾千人分成了好幾隊。浩浩蕩蕩趕奔金龍山而來。
且說安帝率領一眾文武百官出了安陵城,直奔城南方向的金龍山而來。簡短截說,三千禁軍保護著安帝很快來到了安陵城南的一座高山的腳下。
這座高山山巒起伏,遠遠望去,真好像一條昂首咆哮的巨龍一樣。這座山正是大齊赫赫有名,聞名天下的金龍山。
書中代言,其實安陵城外的這座金龍山嚴格意義上或許叫小金龍山更為合適。真正的金龍山在大齊江北的舊都天寧城外。
數百年前,大齊開國皇帝齊武帝範央於天寧城外的臥龍山徹底擊敗了大俞王朝。隨後,範央率軍攻進天寧城,建立了新的王朝改國號為齊。
為了紀念大齊朝的建立,範央於是傳下聖旨將這一天定為大齊的立國之日,按現在話說就是國慶節。
範央又傳下一道聖旨將與大俞王朝的決戰之地臥龍山更名為金龍山並在山上修了一座祭壇。每到立國之日,皇上要在金龍山上舉行一年一度的金龍慶典,祭告天地宗廟,以慶祝立國之日。
十餘年前北遼大舉南下入侵,一路勢如破竹攻破了大齊的都城天寧城。齊安帝範元在一眾文武大臣的保護下渡江南逃,好不容易才在安陵建都,重新站穩了腳跟,大齊也得以延續。
齊安帝範元遷都安陵之後,為了更好地將大齊數百年的傳承給延續下來。於是他特意在安陵城城南外五十裏處選了一座形似巨龍的高山將其命名為金龍山。
安帝還派出專人在山上修築了祭壇以供祭告天地,舉辦慶典之用。從此,安帝每年都在安陵城外的這座金龍山上舉辦金龍慶典並祭告天地。
為了能把這座山和天寧城外的那座真正的金龍山區分開來,許多人私底下給安陵的這座金龍山取了個別稱叫做小金龍山。
閑言少敘,書回正文。三千禁軍精騎保護著安帝的龍車輦率先來到了金龍山下。三千禁軍精騎迅速往兩邊散開將整座金龍山的各個要道給守把住。
一時間,金龍山是刀槍林立籠罩在一片殺氣之下,可以說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布防十分的嚴密。原本平靜的金龍山瞬間進入了一級警戒狀態。
這時,一眾文武大臣也陸陸續續地來到了金龍山的腳下,眾人都圍在龍車輦的四周圍。
隨著眾人的陸續到達,負責駕駛龍車輦的禦前第一侍衛張愷,一伸手把龍車輦的簾子往上這麽一挑,齊安帝範元從龍車輦之中探出了身子。接著,有兩名太監上前伸手攙扶著安帝下了龍車輦。
齊安帝範元今日也穿著十分正式,可以說是盛裝出席。就見這位皇上,頭上戴著九龍珍珠皇冠,身上穿著一件全新的繡著九條金龍的明黃色龍袍,腰束金龍帶,足蹬一雙嶄新的龍靴。
安帝全身上下穿著的都一色的新衣服。都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這話是一點兒都不假。今日這麽一穿,令得安帝比平日裏多出了幾分天子的龍威,倒也別有一番氣度。
隨著齊安帝範元下了龍車輦來到了金龍山的腳下,負責主持這次慶典的光祿寺卿邵元忙高聲道:“金龍慶典開始,請陛下登壇祭天,眾文武上山朝拜。”
隨著邵元的聲音落下,齊安帝範元抬腿踏上了登山道,緩步向山頂走去。文武群臣隨著安帝也上了登山道。
一行人順著山路緩步向前走去。山路的兩旁還有常駐金龍山負責守衛高山和祭壇的五百禁軍把守著。一行人順著山路曲曲彎彎終於來到了金龍山的半山腰。
金龍山的半山腰是一個廣場,文武群臣都將在這個廣場上進行朝拜。而山頂上則是真正祭天用的祭壇,那地方隻有皇上和一些皇室成員才能夠上去。
一眾大臣紛紛在金龍山半山腰的廣場上停住了腳步,同時也按照各自的官職大小列好了隊伍,眾人依舊是文東武西兩廂站立,在廣場上準備朝拜。
齊安帝範元則繼續向前走去,很快來到了山頂祭壇的石階之下。安帝邁步踏著一級一級的石階,緩緩地向這座祭壇走去。
安帝一步步向著山頂的祭壇走去,不久便登上了這座祭壇。隨著安帝登上祭壇,一旁有人迅速敲響了金鍾“咚咚咚!”三聲金鍾響起。隨後有人高喊:“祭天開始,請皇上焚香祭祀。”
隨著這道喊聲落下,安帝一步步向前來到了祭壇的中央。這時,一旁有兩名負責祭天的軍卒來到安帝的麵前,將三炷香遞給了安帝。
安帝接過香,邁步來到祭壇中央的供桌旁,手捧香燭,恭恭敬敬對著天地拜了三拜。半山腰廣場上的文武百官,也紛紛跪倒叩頭隨著皇上一起祭祀天地。
祭拜已畢,安帝和眾臣都站起身形。安帝將三炷香輕輕地插在了供桌上的香爐之中。這第一項祭告天地慶立國也算徹底完成。
接著,安帝立於祭壇之上,轉過身麵向著廣場上的文武群臣。安帝的眼中露出兩道少有的精光,朗聲道:“昔年,北遼南下盡奪我大齊江北之地,使我大齊山河破碎。
此等大仇令得無數齊人銘記於心,不敢忘懷。前番遼軍再度南下,妄圖吞並我朝。幸得列位先帝及上蒼護佑,三軍將士用命,我大齊得以大敗遼軍洗刷前恥。
此等大事振奮人心,鼓舞國人士氣。故借此金龍慶典之時加以慶祝,以告慰諸先帝在天之靈。”
說著,安帝一揮手,有兩名禁軍捧著一麵北遼軍的大旗來到了祭壇上。安帝上前,將大旗接過。
隨後,安帝從腰間抽出寶劍,一連幾劍將這麵遼軍大旗砍為數段。接著,安帝又取過火把,將大旗燒做灰燼。這火燒敵旗之法是大齊傳承數百年的一種慶賀大勝的方式。
火光映在了安帝的臉龐上。隨後,安帝將手中寶劍高高舉起,大喝道:“金龍護佑,大齊永昌!”半山腰廣場上的文武百官也齊聲高呼:“大齊永昌!大齊永昌!”近千人齊聲高呼,一時間聲震山嶽。
隨著呼聲漸漸減小,這一次金龍典所慶祝的第二件喜事也落下了帷幕。眾文武的心都莫名地激動了起來。眾人都很想看看接下來這神秘的第三喜究竟是什麽。
隻見安帝在祭壇上再度開口道:“今日金龍典上,還有第三喜需要慶祝。十餘年前,天寧失陷,朕之長子在戰亂中失蹤,十餘年來杳無音信。幸得上蒼、先帝護佑,朕之長子如今安然歸來!”
安帝的這一句話好像一個霹靂一般在百官中炸開了。廣場上的文武群臣聞聽此言無不震驚,忍不住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諸位年兄年弟,老兄弟們。”“啊。”“這大皇子殿下失蹤十幾年了,怎麽突然就回來了?”“這我哪知道,我也一臉懵啊。”“這事當真是稀奇。”
廣場上,眾位文武大臣是議論紛紛,說什麽的都有。大家都對此事感到驚奇。
就在這時,隻聽一旁的太監高喊:“請大皇子殿下登壇!”眾文武頓時鴉雀無聲,無數人的眼睛緊盯著祭壇。
隨著太監的聲音落下,就見一名青年緩緩出現在了祭壇上,站在了安帝的身邊。眾文武一看那位青年皆是大吃一驚。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這一天夜間,剛剛打過三更天。整座安陵城瞬間變得熱鬧了起來。城中出現了無數的隊伍。
在最前麵的是一隊全副武裝,騎著高頭大馬,手持精鐵長槍的京城禁軍騎兵。這隊精騎大約能有個三千餘人,每個人身上都有著一股子殺氣,看得出這些人都是百戰之卒。
這隊精騎擺成了一字長蛇陣,將一輛馬車給緊緊地護衛在軍陣當中。這輛馬車上描龍繡鳳凰,上有黃綾子的車頂,處處展現出帝王的威武之氣。而且,這輛馬車由八匹高頭駿馬同時拉著,更加體現了此車的不凡。
書中交代,這輛馬車上坐著的非是旁人正是當今的大齊天子齊安帝範元。這輛馬車正是齊安帝範元的龍車輦。
三千名禁軍精銳騎兵,人人緊握刀槍,雙眼警惕地掃視著四周將這輛馬車給護在當中。無數杆泛著寒光的長槍在馬車兩旁豎起,形成了一片冷氣森森的槍林,令人不寒而栗。
任何人若敢妄動,想靠近龍車欲圖不軌必會被這數千杆長槍捅成篩子,馬踏為泥。真可以說得上是戒備森嚴,滴水不漏。
安帝的龍車輦在三千禁軍精騎的緊緊保護下率先駛出了安陵城的神武門,直奔金龍山而去。
在三千禁軍騎兵的隊伍後麵,跟著無數的馬匹和轎子。這些馬匹都是戰馬,馬上之人全都是盔明甲亮,全身披掛,掛劍懸刀的武將。而在轎子裏坐著的都是些頭戴烏紗,身穿蟒袍,腰束玉帶的文臣。
顯然,在禁軍騎兵隊伍後跟著的則是無數的文臣武將。今日,文武群臣將要與皇上一起參加金龍慶典以慶祝大齊立國。
就這樣,三千禁軍保護著安帝的龍車輦在前麵開路,無數文武大臣,騎馬的騎馬。,坐轎的坐轎,足有好幾千人分成了好幾隊。浩浩蕩蕩趕奔金龍山而來。
且說安帝率領一眾文武百官出了安陵城,直奔城南方向的金龍山而來。簡短截說,三千禁軍保護著安帝很快來到了安陵城南的一座高山的腳下。
這座高山山巒起伏,遠遠望去,真好像一條昂首咆哮的巨龍一樣。這座山正是大齊赫赫有名,聞名天下的金龍山。
書中代言,其實安陵城外的這座金龍山嚴格意義上或許叫小金龍山更為合適。真正的金龍山在大齊江北的舊都天寧城外。
數百年前,大齊開國皇帝齊武帝範央於天寧城外的臥龍山徹底擊敗了大俞王朝。隨後,範央率軍攻進天寧城,建立了新的王朝改國號為齊。
為了紀念大齊朝的建立,範央於是傳下聖旨將這一天定為大齊的立國之日,按現在話說就是國慶節。
範央又傳下一道聖旨將與大俞王朝的決戰之地臥龍山更名為金龍山並在山上修了一座祭壇。每到立國之日,皇上要在金龍山上舉行一年一度的金龍慶典,祭告天地宗廟,以慶祝立國之日。
十餘年前北遼大舉南下入侵,一路勢如破竹攻破了大齊的都城天寧城。齊安帝範元在一眾文武大臣的保護下渡江南逃,好不容易才在安陵建都,重新站穩了腳跟,大齊也得以延續。
齊安帝範元遷都安陵之後,為了更好地將大齊數百年的傳承給延續下來。於是他特意在安陵城城南外五十裏處選了一座形似巨龍的高山將其命名為金龍山。
安帝還派出專人在山上修築了祭壇以供祭告天地,舉辦慶典之用。從此,安帝每年都在安陵城外的這座金龍山上舉辦金龍慶典並祭告天地。
為了能把這座山和天寧城外的那座真正的金龍山區分開來,許多人私底下給安陵的這座金龍山取了個別稱叫做小金龍山。
閑言少敘,書回正文。三千禁軍精騎保護著安帝的龍車輦率先來到了金龍山下。三千禁軍精騎迅速往兩邊散開將整座金龍山的各個要道給守把住。
一時間,金龍山是刀槍林立籠罩在一片殺氣之下,可以說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布防十分的嚴密。原本平靜的金龍山瞬間進入了一級警戒狀態。
這時,一眾文武大臣也陸陸續續地來到了金龍山的腳下,眾人都圍在龍車輦的四周圍。
隨著眾人的陸續到達,負責駕駛龍車輦的禦前第一侍衛張愷,一伸手把龍車輦的簾子往上這麽一挑,齊安帝範元從龍車輦之中探出了身子。接著,有兩名太監上前伸手攙扶著安帝下了龍車輦。
齊安帝範元今日也穿著十分正式,可以說是盛裝出席。就見這位皇上,頭上戴著九龍珍珠皇冠,身上穿著一件全新的繡著九條金龍的明黃色龍袍,腰束金龍帶,足蹬一雙嶄新的龍靴。
安帝全身上下穿著的都一色的新衣服。都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這話是一點兒都不假。今日這麽一穿,令得安帝比平日裏多出了幾分天子的龍威,倒也別有一番氣度。
隨著齊安帝範元下了龍車輦來到了金龍山的腳下,負責主持這次慶典的光祿寺卿邵元忙高聲道:“金龍慶典開始,請陛下登壇祭天,眾文武上山朝拜。”
隨著邵元的聲音落下,齊安帝範元抬腿踏上了登山道,緩步向山頂走去。文武群臣隨著安帝也上了登山道。
一行人順著山路緩步向前走去。山路的兩旁還有常駐金龍山負責守衛高山和祭壇的五百禁軍把守著。一行人順著山路曲曲彎彎終於來到了金龍山的半山腰。
金龍山的半山腰是一個廣場,文武群臣都將在這個廣場上進行朝拜。而山頂上則是真正祭天用的祭壇,那地方隻有皇上和一些皇室成員才能夠上去。
一眾大臣紛紛在金龍山半山腰的廣場上停住了腳步,同時也按照各自的官職大小列好了隊伍,眾人依舊是文東武西兩廂站立,在廣場上準備朝拜。
齊安帝範元則繼續向前走去,很快來到了山頂祭壇的石階之下。安帝邁步踏著一級一級的石階,緩緩地向這座祭壇走去。
安帝一步步向著山頂的祭壇走去,不久便登上了這座祭壇。隨著安帝登上祭壇,一旁有人迅速敲響了金鍾“咚咚咚!”三聲金鍾響起。隨後有人高喊:“祭天開始,請皇上焚香祭祀。”
隨著這道喊聲落下,安帝一步步向前來到了祭壇的中央。這時,一旁有兩名負責祭天的軍卒來到安帝的麵前,將三炷香遞給了安帝。
安帝接過香,邁步來到祭壇中央的供桌旁,手捧香燭,恭恭敬敬對著天地拜了三拜。半山腰廣場上的文武百官,也紛紛跪倒叩頭隨著皇上一起祭祀天地。
祭拜已畢,安帝和眾臣都站起身形。安帝將三炷香輕輕地插在了供桌上的香爐之中。這第一項祭告天地慶立國也算徹底完成。
接著,安帝立於祭壇之上,轉過身麵向著廣場上的文武群臣。安帝的眼中露出兩道少有的精光,朗聲道:“昔年,北遼南下盡奪我大齊江北之地,使我大齊山河破碎。
此等大仇令得無數齊人銘記於心,不敢忘懷。前番遼軍再度南下,妄圖吞並我朝。幸得列位先帝及上蒼護佑,三軍將士用命,我大齊得以大敗遼軍洗刷前恥。
此等大事振奮人心,鼓舞國人士氣。故借此金龍慶典之時加以慶祝,以告慰諸先帝在天之靈。”
說著,安帝一揮手,有兩名禁軍捧著一麵北遼軍的大旗來到了祭壇上。安帝上前,將大旗接過。
隨後,安帝從腰間抽出寶劍,一連幾劍將這麵遼軍大旗砍為數段。接著,安帝又取過火把,將大旗燒做灰燼。這火燒敵旗之法是大齊傳承數百年的一種慶賀大勝的方式。
火光映在了安帝的臉龐上。隨後,安帝將手中寶劍高高舉起,大喝道:“金龍護佑,大齊永昌!”半山腰廣場上的文武百官也齊聲高呼:“大齊永昌!大齊永昌!”近千人齊聲高呼,一時間聲震山嶽。
隨著呼聲漸漸減小,這一次金龍典所慶祝的第二件喜事也落下了帷幕。眾文武的心都莫名地激動了起來。眾人都很想看看接下來這神秘的第三喜究竟是什麽。
隻見安帝在祭壇上再度開口道:“今日金龍典上,還有第三喜需要慶祝。十餘年前,天寧失陷,朕之長子在戰亂中失蹤,十餘年來杳無音信。幸得上蒼、先帝護佑,朕之長子如今安然歸來!”
安帝的這一句話好像一個霹靂一般在百官中炸開了。廣場上的文武群臣聞聽此言無不震驚,忍不住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諸位年兄年弟,老兄弟們。”“啊。”“這大皇子殿下失蹤十幾年了,怎麽突然就回來了?”“這我哪知道,我也一臉懵啊。”“這事當真是稀奇。”
廣場上,眾位文武大臣是議論紛紛,說什麽的都有。大家都對此事感到驚奇。
就在這時,隻聽一旁的太監高喊:“請大皇子殿下登壇!”眾文武頓時鴉雀無聲,無數人的眼睛緊盯著祭壇。
隨著太監的聲音落下,就見一名青年緩緩出現在了祭壇上,站在了安帝的身邊。眾文武一看那位青年皆是大吃一驚。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