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每想起那碗藥,良心都備受折磨啊,你說太子殿下……唉,我領著皇家俸祿,愧對聖上啊。”
“噓……唐大人,這話可萬萬不要再說了。咱們不顧自己性命,也要顧一家老小的死活啊。”
他們這話是什麽意思?清昭聽得後背發冷,大氣也不敢出,正欲湊近些再聽,身後陡然傳來那學徒的喊聲:“姑娘,你的藥好了,人在哪兒呢?”
藥櫃後的兩人立刻止住了話頭,其中一人用氣聲道:“外麵有人。”
清昭一驚,唯恐自己被發現,忙極力放輕腳步,而又快步向外走去,走開一段距離才恢復正常的腳步,朗聲道:“我在這裏,多謝先生。”
小學徒不疑有他,被她這句先生喊得很受用,比先前客氣了許多,笑眯眯地送她出去了。
走出太醫院,清昭麵上平靜,心裏卻如同擂鼓,連身體的不適都給忘了,腦海裏不斷回想著方才聽見的隻言片語。誠然,她原本絲毫沒有聽壁腳的意思,沒想到這偶然一聽,倒聽得很有價值。
她反反覆覆地琢磨著那幾句話。這必然不是一件好事,並且不光明,不磊落。事涉太子,方才其中一人說愧對皇帝,也不知是如何愧對法。加之言語間提到用藥,且又是威脅到身家性命的大事……她的心裏逐漸生成了一個令她害怕的想法。她試圖使自己從這個猜想裏掙脫出來,但越咀嚼就越陷入。
走在秋日的明朗陽光下,清昭卻遍體生涼。她希望是自己多心想錯了,如果真的如她所猜測的那樣,事情的真相未免太過可怕。
第二十一章 偶遇
清昭提著剛抓來的藥,在小道上走得迷迷瞪瞪,一顆心全放在方才不慎聽見的話上。
其實她走得慢了,耽誤了回去做事,一會兒多半是要挨嬤嬤的訓的,但她此刻已經無暇顧及這些小事,因為她剛才的聯想太過驚悚,使她無法暫時拋開這件事不去想。
宮中人人皆知,皇帝自去年染病後,宮中太醫走馬燈似地進出紫宸殿,一眾國手將頭髮都愁白了,也隻能給出些模稜兩可的場麵話,太子又命人在天下廣張布告,招募名醫,許諾能治癒皇帝者有重賞,但那些杏林大家個個都道醫術不精,無能為力,一個走得比一個快。
於是時至今日,皇帝已一年多不曾上過朝了,朝堂上的許多事都由太子操勞。這位東宮年紀輕輕,卻著實有治國之才,每日裏為了國事殫精竭慮,還時常為父皇親視湯藥,合宮無不交口稱讚。而皇帝,各類聽過的沒聽過的珍稀藥材流水價地送進紫宸殿裏去,卻始終纏綿病榻,沒有好轉,也不曾惡化,就那樣不好不壞地吊著。
清昭回想起中秋那夜,在宴席上見到的太子,那樣儀表堂堂,溫和有禮,飲宴間仍牽掛著父皇的病情,其喟嘆時情意之真切,令見者都不由欷歔。還有辭雨不慎打翻湯盞時,他的寬容大度,令她們此後再想起正是他下令搜捕浮桑人,為他們帶來禍事時,都甚至產生了一些理解。
直接受過他恩德的辭雨曾這樣說:“其實有時候想想,這事也未必全怪蕭懷,他會動這樣的心思,也是因為急於救治自己的親爹。當然這個做法是惡劣的,但他本身可能並非惡人。”
清昭聞言,不置可否:“你這樣說也有些道理,可我總有個疑惑,蕭懷他是太子啊,如果他替老爹找到了浮桑藥,他老爹喝下去不就長生不老了嗎,那他這個太子豈不是要當一萬年?天底下會有這樣無私的兒子嗎?”
當時她隻是隨口那樣一說,其後也沒有細究這個問題,畢竟禦膳房的工作十分繁忙,腦力與體力都不是很夠用,她們也沒有探聽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胡亂猜想不休並沒有多大的意義。而今偶然聽見那兩位老太醫的悄悄話,前後一聯繫起來,方覺豁然開朗,從前想不通的癥結頓時疏通了。
按照她的猜想,有很大的可能,皇帝的病正是太子一手造成的,或者至少是他導致加重的,方才老太醫提及的那一碗藥應當就是關鍵。而順理成章的,這碗藥不是出自太醫院,就是部分禦醫至少知情,也許太子以他們全家的性命作為要挾,也可能是他們自己害怕說出真相會引致滅門之禍,所以知情者都保持了沉默。
這樣想來許多事情就能夠說得通了,這群醫術頂尖的太醫,未必是真的對皇帝的病情束手無策,隻是默契地選擇了集體保持緘默,整個太醫院都站在了同一條陣線上,而太子自己尋來的民間名醫更不必說,必然已由他做過了一番安排,不能說,也不敢說出實情,他們不過是太子用以彰顯孝心的工具罷了。
清昭將自己的推理顛過來倒過去捋了幾遍,自覺毫無破綻,就算不完全符合,也應當離真相差不了太遠,為自己的智慧得意的同時,心下也不由悲涼。
皇家的親情涼薄,她從前在話本裏也沒有少讀,但當真見到時,仍是忍不住感到害怕。如果她的猜測是真的,那太子溫文和善的外衣下,該是如何可怖的麵貌啊。
但這個推理還沒有結束。正如清昭當初所懷疑的,天下少有人能抵擋權力的誘惑,尤其是太子,他所做的一切都應當是為了登上那個位置,又為何要為父皇尋找浮桑藥,使其長生不老?一個永遠不會登基的太子,相當於什麽也不是。所以,他的真正目的應當是……
“噓……唐大人,這話可萬萬不要再說了。咱們不顧自己性命,也要顧一家老小的死活啊。”
他們這話是什麽意思?清昭聽得後背發冷,大氣也不敢出,正欲湊近些再聽,身後陡然傳來那學徒的喊聲:“姑娘,你的藥好了,人在哪兒呢?”
藥櫃後的兩人立刻止住了話頭,其中一人用氣聲道:“外麵有人。”
清昭一驚,唯恐自己被發現,忙極力放輕腳步,而又快步向外走去,走開一段距離才恢復正常的腳步,朗聲道:“我在這裏,多謝先生。”
小學徒不疑有他,被她這句先生喊得很受用,比先前客氣了許多,笑眯眯地送她出去了。
走出太醫院,清昭麵上平靜,心裏卻如同擂鼓,連身體的不適都給忘了,腦海裏不斷回想著方才聽見的隻言片語。誠然,她原本絲毫沒有聽壁腳的意思,沒想到這偶然一聽,倒聽得很有價值。
她反反覆覆地琢磨著那幾句話。這必然不是一件好事,並且不光明,不磊落。事涉太子,方才其中一人說愧對皇帝,也不知是如何愧對法。加之言語間提到用藥,且又是威脅到身家性命的大事……她的心裏逐漸生成了一個令她害怕的想法。她試圖使自己從這個猜想裏掙脫出來,但越咀嚼就越陷入。
走在秋日的明朗陽光下,清昭卻遍體生涼。她希望是自己多心想錯了,如果真的如她所猜測的那樣,事情的真相未免太過可怕。
第二十一章 偶遇
清昭提著剛抓來的藥,在小道上走得迷迷瞪瞪,一顆心全放在方才不慎聽見的話上。
其實她走得慢了,耽誤了回去做事,一會兒多半是要挨嬤嬤的訓的,但她此刻已經無暇顧及這些小事,因為她剛才的聯想太過驚悚,使她無法暫時拋開這件事不去想。
宮中人人皆知,皇帝自去年染病後,宮中太醫走馬燈似地進出紫宸殿,一眾國手將頭髮都愁白了,也隻能給出些模稜兩可的場麵話,太子又命人在天下廣張布告,招募名醫,許諾能治癒皇帝者有重賞,但那些杏林大家個個都道醫術不精,無能為力,一個走得比一個快。
於是時至今日,皇帝已一年多不曾上過朝了,朝堂上的許多事都由太子操勞。這位東宮年紀輕輕,卻著實有治國之才,每日裏為了國事殫精竭慮,還時常為父皇親視湯藥,合宮無不交口稱讚。而皇帝,各類聽過的沒聽過的珍稀藥材流水價地送進紫宸殿裏去,卻始終纏綿病榻,沒有好轉,也不曾惡化,就那樣不好不壞地吊著。
清昭回想起中秋那夜,在宴席上見到的太子,那樣儀表堂堂,溫和有禮,飲宴間仍牽掛著父皇的病情,其喟嘆時情意之真切,令見者都不由欷歔。還有辭雨不慎打翻湯盞時,他的寬容大度,令她們此後再想起正是他下令搜捕浮桑人,為他們帶來禍事時,都甚至產生了一些理解。
直接受過他恩德的辭雨曾這樣說:“其實有時候想想,這事也未必全怪蕭懷,他會動這樣的心思,也是因為急於救治自己的親爹。當然這個做法是惡劣的,但他本身可能並非惡人。”
清昭聞言,不置可否:“你這樣說也有些道理,可我總有個疑惑,蕭懷他是太子啊,如果他替老爹找到了浮桑藥,他老爹喝下去不就長生不老了嗎,那他這個太子豈不是要當一萬年?天底下會有這樣無私的兒子嗎?”
當時她隻是隨口那樣一說,其後也沒有細究這個問題,畢竟禦膳房的工作十分繁忙,腦力與體力都不是很夠用,她們也沒有探聽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胡亂猜想不休並沒有多大的意義。而今偶然聽見那兩位老太醫的悄悄話,前後一聯繫起來,方覺豁然開朗,從前想不通的癥結頓時疏通了。
按照她的猜想,有很大的可能,皇帝的病正是太子一手造成的,或者至少是他導致加重的,方才老太醫提及的那一碗藥應當就是關鍵。而順理成章的,這碗藥不是出自太醫院,就是部分禦醫至少知情,也許太子以他們全家的性命作為要挾,也可能是他們自己害怕說出真相會引致滅門之禍,所以知情者都保持了沉默。
這樣想來許多事情就能夠說得通了,這群醫術頂尖的太醫,未必是真的對皇帝的病情束手無策,隻是默契地選擇了集體保持緘默,整個太醫院都站在了同一條陣線上,而太子自己尋來的民間名醫更不必說,必然已由他做過了一番安排,不能說,也不敢說出實情,他們不過是太子用以彰顯孝心的工具罷了。
清昭將自己的推理顛過來倒過去捋了幾遍,自覺毫無破綻,就算不完全符合,也應當離真相差不了太遠,為自己的智慧得意的同時,心下也不由悲涼。
皇家的親情涼薄,她從前在話本裏也沒有少讀,但當真見到時,仍是忍不住感到害怕。如果她的猜測是真的,那太子溫文和善的外衣下,該是如何可怖的麵貌啊。
但這個推理還沒有結束。正如清昭當初所懷疑的,天下少有人能抵擋權力的誘惑,尤其是太子,他所做的一切都應當是為了登上那個位置,又為何要為父皇尋找浮桑藥,使其長生不老?一個永遠不會登基的太子,相當於什麽也不是。所以,他的真正目的應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