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鬟被嗬斥得縮了縮脖子,不敢多話。
尤晚秋看她可憐,對著彩鳳道:“罷了,是我自個兒不當心,你罵她做什麽。”
勸完彩鳳,她又對著小丫鬟道:“你別怕,這不幹你的事情。”
說著,又指使那小丫鬟去廚房吩咐說她午膳要用糖蒸酥烙。
小丫鬟自然應下,逃似的趕忙出去。
彩鳳見狀,不由歎了口氣,眼前這場景與以前是何等的相似,隻是那些舊人,恐怕不知淪落到什麽地界去了。
物是人非,不過如此。
彩鳳想著,又對著尤晚秋道:“夫人心善,總叫她們平白生出憊懶。”
尤晚秋卻隻搖了搖頭:“我瞧她們勤快規矩的很,外頭的奴婢,哪裏有她們這般規矩懂事。”
“一點小事而已,何必要打要罵,瞧著多可憐。”
彩鳳聽了,隻溫婉笑道:“夫人寬厚,是咱們這些人的福氣。”
隻是侯爺不寬厚,若是她們因著夫人仁慈,平白生出怠慢之心,恐怕又要舊事重現……
少不得她要去耳提麵議的提點,免得叫她們日子久了,忘記侯爺的手段,平白又造殺孽。
尤晚秋被她誇讚,隻覺得莫名心虛,她低頭看了眼方才絆了她的被褥,又想起之前晏景同她說笑時的暗示。
地上的被褥瞧著就有些不順眼起來。
尤晚秋移開眼,咬了咬唇,斟酌一二後才對著彩鳳道:“罷了,你去叫人將這床被褥收拾了吧。”
彩鳳應了一聲,方要去叫幾個小丫鬟過來收拾,就又聽見尤晚秋吩咐。
“到了夜裏,就不用再送新的過來了。”
彩鳳腳步頓住,回頭看了眼尤晚秋的臉色,隻瞧見她粉頰生紅,見她看過來,眼神也帶著些躲避。
她看了幾眼,立即低下頭來,恭敬道:“是。”
……
早朝不過是例行公事。
周國公府的案子,在牽連了幾個沒有眼色,出來求情的官員之後,便沒了聲息。
謀逆之罪十惡不赦,是因著太子仁慈,念著聖上有疾不好大開殺戒,不然株連九族,也未嚐不可。
官員們戰戰兢兢,唯恐再被牽連,就連上朝稟報要事,都要再三斟酌,再加之如今天下尚且太平,又無水患饑荒,是以朝會竟是除了歌功頌德之外無話可說。
李恒禦坐許久,聽了一耳朵陳詞濫調,無聊得很,隻差在皇位上打哈欠。
他擺了擺手,身旁的太監便高喊了一句:“無事退朝。”
待下了大朝會,太子又分別給各個要員遞上消息,邀他們去東宮相商要事。
晏景自然也不例外。
他是先去刑部官衙內點卯,而後又校考了一番手底下的官員後,才被邀去的東宮。
待到了東宮,他便跟一隊官員擦肩而過,想來他們是早先一下朝,就被太子叫走的人。
他觀察一番,發現裏頭沒有王聞序,劍眉不由蹙起。
“晏大人您來了。”
門口守著的太監見著他來,連忙上前躬身相迎。
晏景認出這是李恒身邊的太監鄭懷。
鄭懷年過四十,麵白無須,是早年已去世的先皇後身邊的宮人,後來先皇後去世,李恒年幼,鄭懷被趙貴妃打發去了避暑山莊喂馬。
還是後來李恒年歲漸長,十三歲被冊立了太子之後,才被他尋回,算是他身邊最得臉的太監。
若是日後李恒登基,鄭懷少不得要做個禦前秉筆。
晏景自幼在宮中,後來又做了東宮伴讀,自然與鄭懷相熟,見他躬身來迎,隻頷首問道:“怎麽今日是鄭大伴出來相迎?”
大伴是東宮或者聖上身邊最得臉的太監,晏景對著旁的官員倨傲,對這太監倒是算給臉。
鄭懷自不敢受,隻笑道:“晏大人客氣。
“是殿下讓咱家在外頭等您。”
讓鄭懷出來相迎,這自然是在表示太子對晏景的重視與親近,算是示好之舉。
晏景劍眉微挑,他太過了解李恒,兩人從小算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互相誰沒見過誰幹缺德事?
如今他突然示好,這裏頭肯定埋了坑!
他神色不改,隻從袖中抽了張銀票來,塞給了鄭懷。
鄭懷卻隻訕笑著不敢接,晏景便更有了成算,隻道:“多謝大伴,我知曉了,殿下那邊,我自有法子交代。”
他這般說,鄭懷才敢收下銀票,又一路引著他去了東宮的明德殿。
明德殿外頭的小太監老遠便見著晏景跟鄭懷過來,有的幫著開殿門,有的去殿內向太子稟告。
那向太子稟告完的太監很快又折返出來,對著晏景躬身道:“晏大人,太子殿下召您進去相商要事。”
晏景點了點頭,大步入內,而鄭懷則是使喚著點頭哈腰的太監們又關上了殿門。
待入了內,晏景第一眼見著的就是李恒獨坐高台,接著就瞧見侍立一旁的王聞序跟在王聞序對麵,頗為坐立不安的劉廣陵。
晏景鳳眸微眯,卻還是對著李恒行了一禮:“微臣拜見太子殿下。”
李恒卻隻笑道:“免禮平身。”
晏景站起身來,隻對著李恒問道:“不知殿下邀臣前來,有何要事。”
言下之意,若是無要事,他就要走了。
李恒掃了一眼旁邊的王聞序,便是在他麵前,王聞序對著晏景也擺不出好臉色來,隻在晏景行禮時側身避開,那張溫潤如玉的麵龐上浮著冷意。
而晏景則是視王聞序為無物,看都不看一眼,權當沒這個人。
再看一旁被他強叫過來緩和氣氛的劉廣陵,一副抓耳撓腮恨不得立刻逃出東宮,免得被卷入修羅場的慫樣。
李恒心下嗟歎。
怎麽自個兒身邊的臣子,都這般有個性,就不能來幾個往死裏幹活,又沒有任何煩憂情緒的好下屬?
當然,這也隻是想想,當初晏景便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下屬模樣,那副無情卷王模樣簡直能嚇死個人,李恒有時候看他都覺得瘮得慌。
隻可惜現在雖然正常了許多,就是被男女情愛之事煩憂,連帶著李恒也要跟著這不知何時變成情種的表弟心累。
“景和啊……”
李恒笑盈盈的看著晏景,狹長的眼睛眯起,稱呼親切,但卻極大的引起了晏景的警惕。
晏景神色不改,隻道:“殿下有何要事,不妨直說。”
他以前可沒少被李恒坑,遙想當年,鄭懷被趕去避暑山莊養馬。
李恒想借機尋他回來,但又礙於趙貴妃那時聖寵正隆。
如今癱在寢殿風邪入體的皇帝那時亦是康健,膝下又有受寵的幼子,怕李恒對先皇後之事懷恨,防著李恒在他逝後收拾趙貴妃母子,因此對李恒與先皇後的奴仆來往頗為警惕。
李恒為避免聖上猜忌,不得不韜光養晦,後來想出一法子,跟鄭懷串通,引得禦馬發狂,要踩踏當時在場的一眾皇子,鄭懷則是忠心護主,擋於馬前。
事後鄭懷得了個念恩護主的好名聲,被借機召回太子府內。
而晏景雖猜出他們計謀,但唯恐出事,隻得彎弓射殺禦馬,自此被聖上警惕,不得再入軍營曆練。
李恒自知理虧,又深覺晏景待他如同胞兄長,二人自然更加親厚。
是以見著晏景這般,仍舊笑道:“表弟可還記得早先咱們在書房談過的那位陶夫人?”
他前段時間,才幫著晏景將尤晚秋捉回,但如今有王聞序在場,卻表現出一副隻在他們那日聽說過尤晚秋的模樣。
晏景卻一字不答,驟然冷臉。
李恒心下歎了口氣,他這表弟什麽都好,甚至這一年來辦事比前些年還要周道,生出些許人味,樹敵也少了許多。
隻可惜偏生是個情種。
平日裏沒遇上與那尤小姐相關的事,他就是冷靜自持辦事張弛有度。
但隻要一跟那尤小姐相關,他就變得偏執起來,一臉的警惕肅殺,跟被人搶了銀子似的,油鹽不進,桀驁非常。
但王聞序如今到底立了大功,若不是他以身犯險,誘了周國公來東宮覲見,又事先查探了周國公府布局,找出了周國公私藏鐵甲兵刃,勾結官員的罪證,周國公府恐怕不會倒台的那般快。
“本宮還未開口,你便沉著臉,這是對待東宮的禮法?”
李恒語帶抱怨。
晏景卻隻道:“臣不敢。”
劉廣陵在一旁看著晏景的臉色,到底沒開口。
王聞序卻是對著李恒行了一禮,見李恒未有反對,這才對著晏景開口:“晏大人先前說在下表妹與陶府、周府等案有關,如今陶家罪魁早已流放,周氏罪人亦是伏誅,其餘牽扯人等各自發落。
事情已了,王家與陶家之姻親也已經斷絕,她並非陶府婦人,又隻是一介女子,便是有天大的錯處,也總該歸還母家,而不是被你肆意扣押,毫無規矩王法!”
他出言冷斥,眸中似要射出利刃,恨不得將晏景捅成篩子。
晏景隻淡然道:“以前倒是沒見著王舍人這般有底氣,想來是方立下功名,倒是撐起脊梁來了。”
“隻是王舍人家中夫人與吾妻不睦,若是她回去,難免遭人欺淩,現下她於我府中安住,情投意合,不願再歸於你府中,扣押之說,更是無稽之談。”
“好一個情投意合。”
王聞序冷笑道:“既無父母之命,也無媒妁之言,晏大人空口白牙稱舍妹是你妻子,未免太過虛妄,若是您今日突發幻疾,在下倒是樂得請幾位大夫過來給您瞧一瞧。”
他明擺著罵晏景腦子有病,幻想過度,該去看看大夫。
王聞序在外一向彬彬有禮,風度斐然,如今口出惡言,想來必是憤怒到了極致。
晏景卻不鹹不淡,麵不改色。
反正現在人在他手上,主動權自然也歸他,王聞序再急得跳腳,那也是做無用功。
李恒看著他們爭執,隻慶幸自己受到上次的教訓,將他們喚來的地方是這比較寬闊的明德殿,不然若是在書房,指不定又要打起來。
“你們都別吵了!”
李恒嗬斥道:“各執一詞,吵得本宮腦袋疼。”
王聞序聽言,卻道:“殿下,並非臣要與晏大人爭執,隻是家母思念舍妹,竟至一病不起。
臣亦是擔憂舍妹安全,若不能將她帶回,隻怕臣再無顏麵對家母,要成那不孝之徒,既是不孝,又哪有臉麵稱己為忠,厚顏在朝為官?”
尤氏因著尤晚秋之事不知落了多少眼淚,好不容易周國公府敗落,她再不用畏懼自己泄露消息,給兒女帶來禍端。
因此時常追問王聞序何時能將侄女接回。
便是不用尤氏追問,王聞序自然也急著想要帶回表妹,尤其是他私下與京兆尹來往,知曉那日封城之事另有緣由,更是心下驚駭。
先前拖延,是唯恐晏景對尤晚秋不利,也怕周國公府未倒他護不住人。
如今周國公一家子倒台,就連安平公主這般的皇家女眷都被囚禁府中,他也立了功名,有了底氣,自然多番找太子,要求將人帶回。
李恒此番叫晏景過來跟他對峙,也是因著王聞序多次請求。
甚至聯合諸多官員,借著周國公府跟下令封城之事參奏晏景,羅織罪名,一堆文人鬧起來,便是開了庭杖都管不住,王聞序被罰了一年俸祿,受了杖責也照樣不罷休,鬧得人頭疼不已。
這些日子他不再參奏晏景,也是因著李恒表示,會幫著他家女眷歸家,這才稍稍收斂。
如今李恒聽他說孝道忠順,甚至暗示若是自家妹妹要不回來,便是不孝之人,要辭官歸家。
光是這句話出來,李恒便能猜出若是他真因此辭官,那些文官文臣,指不定要如何吵鬧!
“你這是在要挾本宮?”
李恒靠著禦座,語氣泛著冷意。
王聞序則是俯身下拜:“臣不敢威脅殿下,隻是臣母思女心切,焦躁抑鬱竟然生疾,臣不敢不孝,更不敢對殿下不忠,如今臣不過隻求舍妹能夠歸家,便是要臣肝腦塗地,臣也在所不辭。”
他將自己放的極低,倒是緩和了李恒的火氣,抬了抬手,道了句“罷了”,又叫他平身。
李恒又看向在一旁沉著臉的晏景,隻道:“你如今也瞧見了,王舍人此舉是為了孝道,陶夫……其妹在你那裏扣留的也夠久了。”
他看晏景還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又看了眼一旁明明是被他叫來緩和氣氛,但隻站在一邊假裝柱子的劉廣陵,不由歎了口氣,又道:
“若是她與陶、周兩府並無牽扯,也可放她歸家,最起碼讓人家回去見一見至親之人,免得徒然生了怨恨,於你也好,於旁人也好,都不是好事。”
尤晚秋看她可憐,對著彩鳳道:“罷了,是我自個兒不當心,你罵她做什麽。”
勸完彩鳳,她又對著小丫鬟道:“你別怕,這不幹你的事情。”
說著,又指使那小丫鬟去廚房吩咐說她午膳要用糖蒸酥烙。
小丫鬟自然應下,逃似的趕忙出去。
彩鳳見狀,不由歎了口氣,眼前這場景與以前是何等的相似,隻是那些舊人,恐怕不知淪落到什麽地界去了。
物是人非,不過如此。
彩鳳想著,又對著尤晚秋道:“夫人心善,總叫她們平白生出憊懶。”
尤晚秋卻隻搖了搖頭:“我瞧她們勤快規矩的很,外頭的奴婢,哪裏有她們這般規矩懂事。”
“一點小事而已,何必要打要罵,瞧著多可憐。”
彩鳳聽了,隻溫婉笑道:“夫人寬厚,是咱們這些人的福氣。”
隻是侯爺不寬厚,若是她們因著夫人仁慈,平白生出怠慢之心,恐怕又要舊事重現……
少不得她要去耳提麵議的提點,免得叫她們日子久了,忘記侯爺的手段,平白又造殺孽。
尤晚秋被她誇讚,隻覺得莫名心虛,她低頭看了眼方才絆了她的被褥,又想起之前晏景同她說笑時的暗示。
地上的被褥瞧著就有些不順眼起來。
尤晚秋移開眼,咬了咬唇,斟酌一二後才對著彩鳳道:“罷了,你去叫人將這床被褥收拾了吧。”
彩鳳應了一聲,方要去叫幾個小丫鬟過來收拾,就又聽見尤晚秋吩咐。
“到了夜裏,就不用再送新的過來了。”
彩鳳腳步頓住,回頭看了眼尤晚秋的臉色,隻瞧見她粉頰生紅,見她看過來,眼神也帶著些躲避。
她看了幾眼,立即低下頭來,恭敬道:“是。”
……
早朝不過是例行公事。
周國公府的案子,在牽連了幾個沒有眼色,出來求情的官員之後,便沒了聲息。
謀逆之罪十惡不赦,是因著太子仁慈,念著聖上有疾不好大開殺戒,不然株連九族,也未嚐不可。
官員們戰戰兢兢,唯恐再被牽連,就連上朝稟報要事,都要再三斟酌,再加之如今天下尚且太平,又無水患饑荒,是以朝會竟是除了歌功頌德之外無話可說。
李恒禦坐許久,聽了一耳朵陳詞濫調,無聊得很,隻差在皇位上打哈欠。
他擺了擺手,身旁的太監便高喊了一句:“無事退朝。”
待下了大朝會,太子又分別給各個要員遞上消息,邀他們去東宮相商要事。
晏景自然也不例外。
他是先去刑部官衙內點卯,而後又校考了一番手底下的官員後,才被邀去的東宮。
待到了東宮,他便跟一隊官員擦肩而過,想來他們是早先一下朝,就被太子叫走的人。
他觀察一番,發現裏頭沒有王聞序,劍眉不由蹙起。
“晏大人您來了。”
門口守著的太監見著他來,連忙上前躬身相迎。
晏景認出這是李恒身邊的太監鄭懷。
鄭懷年過四十,麵白無須,是早年已去世的先皇後身邊的宮人,後來先皇後去世,李恒年幼,鄭懷被趙貴妃打發去了避暑山莊喂馬。
還是後來李恒年歲漸長,十三歲被冊立了太子之後,才被他尋回,算是他身邊最得臉的太監。
若是日後李恒登基,鄭懷少不得要做個禦前秉筆。
晏景自幼在宮中,後來又做了東宮伴讀,自然與鄭懷相熟,見他躬身來迎,隻頷首問道:“怎麽今日是鄭大伴出來相迎?”
大伴是東宮或者聖上身邊最得臉的太監,晏景對著旁的官員倨傲,對這太監倒是算給臉。
鄭懷自不敢受,隻笑道:“晏大人客氣。
“是殿下讓咱家在外頭等您。”
讓鄭懷出來相迎,這自然是在表示太子對晏景的重視與親近,算是示好之舉。
晏景劍眉微挑,他太過了解李恒,兩人從小算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互相誰沒見過誰幹缺德事?
如今他突然示好,這裏頭肯定埋了坑!
他神色不改,隻從袖中抽了張銀票來,塞給了鄭懷。
鄭懷卻隻訕笑著不敢接,晏景便更有了成算,隻道:“多謝大伴,我知曉了,殿下那邊,我自有法子交代。”
他這般說,鄭懷才敢收下銀票,又一路引著他去了東宮的明德殿。
明德殿外頭的小太監老遠便見著晏景跟鄭懷過來,有的幫著開殿門,有的去殿內向太子稟告。
那向太子稟告完的太監很快又折返出來,對著晏景躬身道:“晏大人,太子殿下召您進去相商要事。”
晏景點了點頭,大步入內,而鄭懷則是使喚著點頭哈腰的太監們又關上了殿門。
待入了內,晏景第一眼見著的就是李恒獨坐高台,接著就瞧見侍立一旁的王聞序跟在王聞序對麵,頗為坐立不安的劉廣陵。
晏景鳳眸微眯,卻還是對著李恒行了一禮:“微臣拜見太子殿下。”
李恒卻隻笑道:“免禮平身。”
晏景站起身來,隻對著李恒問道:“不知殿下邀臣前來,有何要事。”
言下之意,若是無要事,他就要走了。
李恒掃了一眼旁邊的王聞序,便是在他麵前,王聞序對著晏景也擺不出好臉色來,隻在晏景行禮時側身避開,那張溫潤如玉的麵龐上浮著冷意。
而晏景則是視王聞序為無物,看都不看一眼,權當沒這個人。
再看一旁被他強叫過來緩和氣氛的劉廣陵,一副抓耳撓腮恨不得立刻逃出東宮,免得被卷入修羅場的慫樣。
李恒心下嗟歎。
怎麽自個兒身邊的臣子,都這般有個性,就不能來幾個往死裏幹活,又沒有任何煩憂情緒的好下屬?
當然,這也隻是想想,當初晏景便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下屬模樣,那副無情卷王模樣簡直能嚇死個人,李恒有時候看他都覺得瘮得慌。
隻可惜現在雖然正常了許多,就是被男女情愛之事煩憂,連帶著李恒也要跟著這不知何時變成情種的表弟心累。
“景和啊……”
李恒笑盈盈的看著晏景,狹長的眼睛眯起,稱呼親切,但卻極大的引起了晏景的警惕。
晏景神色不改,隻道:“殿下有何要事,不妨直說。”
他以前可沒少被李恒坑,遙想當年,鄭懷被趕去避暑山莊養馬。
李恒想借機尋他回來,但又礙於趙貴妃那時聖寵正隆。
如今癱在寢殿風邪入體的皇帝那時亦是康健,膝下又有受寵的幼子,怕李恒對先皇後之事懷恨,防著李恒在他逝後收拾趙貴妃母子,因此對李恒與先皇後的奴仆來往頗為警惕。
李恒為避免聖上猜忌,不得不韜光養晦,後來想出一法子,跟鄭懷串通,引得禦馬發狂,要踩踏當時在場的一眾皇子,鄭懷則是忠心護主,擋於馬前。
事後鄭懷得了個念恩護主的好名聲,被借機召回太子府內。
而晏景雖猜出他們計謀,但唯恐出事,隻得彎弓射殺禦馬,自此被聖上警惕,不得再入軍營曆練。
李恒自知理虧,又深覺晏景待他如同胞兄長,二人自然更加親厚。
是以見著晏景這般,仍舊笑道:“表弟可還記得早先咱們在書房談過的那位陶夫人?”
他前段時間,才幫著晏景將尤晚秋捉回,但如今有王聞序在場,卻表現出一副隻在他們那日聽說過尤晚秋的模樣。
晏景卻一字不答,驟然冷臉。
李恒心下歎了口氣,他這表弟什麽都好,甚至這一年來辦事比前些年還要周道,生出些許人味,樹敵也少了許多。
隻可惜偏生是個情種。
平日裏沒遇上與那尤小姐相關的事,他就是冷靜自持辦事張弛有度。
但隻要一跟那尤小姐相關,他就變得偏執起來,一臉的警惕肅殺,跟被人搶了銀子似的,油鹽不進,桀驁非常。
但王聞序如今到底立了大功,若不是他以身犯險,誘了周國公來東宮覲見,又事先查探了周國公府布局,找出了周國公私藏鐵甲兵刃,勾結官員的罪證,周國公府恐怕不會倒台的那般快。
“本宮還未開口,你便沉著臉,這是對待東宮的禮法?”
李恒語帶抱怨。
晏景卻隻道:“臣不敢。”
劉廣陵在一旁看著晏景的臉色,到底沒開口。
王聞序卻是對著李恒行了一禮,見李恒未有反對,這才對著晏景開口:“晏大人先前說在下表妹與陶府、周府等案有關,如今陶家罪魁早已流放,周氏罪人亦是伏誅,其餘牽扯人等各自發落。
事情已了,王家與陶家之姻親也已經斷絕,她並非陶府婦人,又隻是一介女子,便是有天大的錯處,也總該歸還母家,而不是被你肆意扣押,毫無規矩王法!”
他出言冷斥,眸中似要射出利刃,恨不得將晏景捅成篩子。
晏景隻淡然道:“以前倒是沒見著王舍人這般有底氣,想來是方立下功名,倒是撐起脊梁來了。”
“隻是王舍人家中夫人與吾妻不睦,若是她回去,難免遭人欺淩,現下她於我府中安住,情投意合,不願再歸於你府中,扣押之說,更是無稽之談。”
“好一個情投意合。”
王聞序冷笑道:“既無父母之命,也無媒妁之言,晏大人空口白牙稱舍妹是你妻子,未免太過虛妄,若是您今日突發幻疾,在下倒是樂得請幾位大夫過來給您瞧一瞧。”
他明擺著罵晏景腦子有病,幻想過度,該去看看大夫。
王聞序在外一向彬彬有禮,風度斐然,如今口出惡言,想來必是憤怒到了極致。
晏景卻不鹹不淡,麵不改色。
反正現在人在他手上,主動權自然也歸他,王聞序再急得跳腳,那也是做無用功。
李恒看著他們爭執,隻慶幸自己受到上次的教訓,將他們喚來的地方是這比較寬闊的明德殿,不然若是在書房,指不定又要打起來。
“你們都別吵了!”
李恒嗬斥道:“各執一詞,吵得本宮腦袋疼。”
王聞序聽言,卻道:“殿下,並非臣要與晏大人爭執,隻是家母思念舍妹,竟至一病不起。
臣亦是擔憂舍妹安全,若不能將她帶回,隻怕臣再無顏麵對家母,要成那不孝之徒,既是不孝,又哪有臉麵稱己為忠,厚顏在朝為官?”
尤氏因著尤晚秋之事不知落了多少眼淚,好不容易周國公府敗落,她再不用畏懼自己泄露消息,給兒女帶來禍端。
因此時常追問王聞序何時能將侄女接回。
便是不用尤氏追問,王聞序自然也急著想要帶回表妹,尤其是他私下與京兆尹來往,知曉那日封城之事另有緣由,更是心下驚駭。
先前拖延,是唯恐晏景對尤晚秋不利,也怕周國公府未倒他護不住人。
如今周國公一家子倒台,就連安平公主這般的皇家女眷都被囚禁府中,他也立了功名,有了底氣,自然多番找太子,要求將人帶回。
李恒此番叫晏景過來跟他對峙,也是因著王聞序多次請求。
甚至聯合諸多官員,借著周國公府跟下令封城之事參奏晏景,羅織罪名,一堆文人鬧起來,便是開了庭杖都管不住,王聞序被罰了一年俸祿,受了杖責也照樣不罷休,鬧得人頭疼不已。
這些日子他不再參奏晏景,也是因著李恒表示,會幫著他家女眷歸家,這才稍稍收斂。
如今李恒聽他說孝道忠順,甚至暗示若是自家妹妹要不回來,便是不孝之人,要辭官歸家。
光是這句話出來,李恒便能猜出若是他真因此辭官,那些文官文臣,指不定要如何吵鬧!
“你這是在要挾本宮?”
李恒靠著禦座,語氣泛著冷意。
王聞序則是俯身下拜:“臣不敢威脅殿下,隻是臣母思女心切,焦躁抑鬱竟然生疾,臣不敢不孝,更不敢對殿下不忠,如今臣不過隻求舍妹能夠歸家,便是要臣肝腦塗地,臣也在所不辭。”
他將自己放的極低,倒是緩和了李恒的火氣,抬了抬手,道了句“罷了”,又叫他平身。
李恒又看向在一旁沉著臉的晏景,隻道:“你如今也瞧見了,王舍人此舉是為了孝道,陶夫……其妹在你那裏扣留的也夠久了。”
他看晏景還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又看了眼一旁明明是被他叫來緩和氣氛,但隻站在一邊假裝柱子的劉廣陵,不由歎了口氣,又道:
“若是她與陶、周兩府並無牽扯,也可放她歸家,最起碼讓人家回去見一見至親之人,免得徒然生了怨恨,於你也好,於旁人也好,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