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崇珩神色凝重:“你們先走,我拖住他們!”
說罷,就催促著虞瑾她們趕快離開。
虞瑾還欲開口,趙崇珩已經轉身,一躍跳入湖中,在水底下暗中推動船隻往湖中心去,又暗中借力往那邊竹筏的四人而去。
隻聽得水中一陣破響,無數水花濺起,趙崇珩與那幾個潛伏於水底的侍衛突然躍起,出其不意的向那四人襲擊而去。
虞瑾呆愣的看著這一切,忘了要趕緊離開。
趙崇珩明明說他不習水性,那方才難不成是虞瑾眼花了?
虞瑾不記得是怎麽離開的,腦子裏就是想著那一日趙崇珩是去了桑園,溺水昏迷是桑榆在照顧他,還有他的衣裳可都是桑榆換的?
回到客棧之後,沒多一會兒,趙崇珩便就領著幾個侍衛回來了,他們已經換了一身幹爽的衣裳。
虞瑾興趣懨懨的,不過看著趙崇珩回來,心裏也放下了心。
隻是心裏始終是存了芥蒂。
第二日,裴太守的死訊在德州城傳開,太守府府丞正慾火速將裴太守死的事呈報上去。而趙崇珩早已派人半路將呈報給截了下來。
如今,虞瑾這欽差大臣的身份該亮出來,出去主持公道。
旁人怎麽也想不到欽差大臣竟是一個女子,自然不服。
虞瑾自然是要立威的,當下便是將德州府積塵許久的案子都翻出來讓德州府的官兵去查。虞瑾早已料到這些人會敷衍了事,虞瑾立即將這些人打了一頓板子。
這些人見虞瑾手段如此狠辣,到底虞瑾代表的還是皇上,眾人也不敢再輕視。
當下最緊要的自然是裴太守的死因,裴太自然是死在虞瑾下的毒。隻是趙崇珩跟那四個護衛交手後,又將裴太守的屍首扔到了裴太守說的城郊小樹林裏。
於是,虞瑾板著一副正經的模樣,略思忖後,道:“裴太守是被最近湧入德州城裏的一批流匪害死,本欽差著令眾位去將湧入德州城的流匪剿滅。”
德州的官兵自然領命,趙崇珩和一眾侍衛暗中在德州調查了幾天,總算是摸到了那隊將士的藏身之地,他們藏在德州城外的靈虛山上。
當下虞瑾便就集結了德州城的官兵氣勢洶洶的往靈虛山而去。趙崇珩等人也暗中混在德州官兵之中。
至於如何攻打這支精良軍隊,自然全交由趙崇珩指揮,他既然能讓虞瑾領著德州官兵來圍剿這支軍隊,想必是有把握的。
這場大戰,持續了兩天,虞瑾首次見識到了趙崇珩的運籌帷幄,感嘆他不止有治世的經緯之才,又有麵對惡戰時的臨危不亂,敏銳直覺。
德州官兵雖多,卻不過隻是一群烏合之眾,與五皇子派遣來的精良軍隊實力相差何止一丁點。趙崇珩卻是一次次的虛張聲勢,反將他們個個擊破。德州官兵雖死傷不少,卻是將五皇子的那支秘密軍隊全數殲滅。
虞瑾又做做樣子將德州積壓下來的冤案審理了些。等趙崇珩和虞瑾回到盛京時,五皇子軍隊被剿滅的消息才傳道五皇子的耳朵裏。
虞瑾進宮向趙玳安稟報德州一行所發生的事,裴太守被德州城郊靈虛山的流匪害死,她又是如何領德州官兵將那夥流匪剿滅,又簡略的說了德州積壓的那些冤案。
“知安縣前任王縣令被彈劾貪汙入獄,我已查清此乃是誣告,王縣令雖說不上是兩袖清風,也決然可說是知安縣百姓的清廉父母官。王縣令在職期間,知安縣可謂是民風淳樸,頗有政績。”
頓了頓,虞瑾接著道:“王縣令之所以被人誣告,是因為他阻礙了別人的發財路,惹惱了頭頂上的人。”
虞瑾是順藤將大皇子供出來,趙玳安卻是不耐煩的道:“好了,朕知道了。”
喊了高得明進來送虞瑾出去,虞瑾訕訕,隻好行禮告退。
第七十八章 暗爭
其實,就在虞瑾和趙崇珩在德州的期間,盛京皇宮裏也是經歷了一場權謀詭變,趙崇珩讓虞瑾離開盛京一是讓三皇子府遠離這場東宮之爭,二是趁五皇子分神之際將五皇子派去德州隱藏的軍隊剿滅,三是除掉五皇子安排的德州太守,將自己的人安排上去。
原本,在五皇子妃誕下皇長孫後,趙玳安大喜過望,便在朝中詢問了句冊立太子之事。
朝中大臣有舉薦大皇子趙敏琅的,說他怎麽也是皇上的嫡長子,被冊立為東宮乃是祖宗認可的,順應天命。
也有人舉薦六皇子,說六皇子眼下正在西山平叛,也曾是立過不少的軍工戰績,坐這太子之位也是實至名歸。
當然舉薦五皇子的人也不再少數,三派相爭, 若是強行立五皇子為太子,怕會惹惱其中兩派,就算到時五皇子坐上了這太子之位,怕也坐不穩妥。
趙玳安連夜宣召了一名他極為信任的尚書令進宮,這尚書令竟也反對他立五皇子趙宸璟為太子。
紫宸殿中,林尚書令勸諫道:“皇上,眼下六皇子可是領了不少的兵馬在西山叛亂,八皇子也與六皇子交好,若是六皇子領著西山的兵馬和八皇子領著在羌國的兵馬一舉攻入盛京,皇上有多少的把握能保住盛京?”
林尚書令的這一番話,便就讓趙玳安陷入了沉思之中,許久未言。
良久之後,林尚書令才道:“皇上,眼下並非是立儲的最佳時機啊。”
的確,眼下隻在京中的皇子隻有大皇子和五皇子,不管立誰為太子,其他的皇子若是反入盛京,豈不是盛京不保,恐怕他的皇位都要讓賢了。
除了前朝的大臣反對立五皇子為太子之外,連著後宮裏的人也對此事堅決反對。
皇後說五皇子妃誕下皇長孫可喜可賀,隻是大皇子妃也是有了身孕,還望趙玳安不要忽視了。更是暗喻趙玳安自己也並非是長孫,江山社稷之重,萬不可以一個孩子的出身也下決斷。
碧瓊則是說趙玳安還年輕,何不再多看看眾位皇子的表現,再作立太子的決斷,若是以後趙玳安不滿意五皇子了,喜歡別的皇子了,總不能又下一道聖旨廢黜了五皇子吧。
的確,立儲乃是國本大事,豈能說廢就廢。
隻是,對於立儲一事,連著碧瓊沒有孩子都要插上一嘴說說,賢妃卻是對此不聞不問,連見趙玳安時也沒說過一句有關此事的話。這與她向來好強的性子著實太不相符。
當趙玳安問及她對立太子之事有何看法,若是在趙崇珩八歲前立太子,這東宮之位她定會去為自己的兒子爭取一番,可如今,這東宮之位與她母子沒有半點的關係,她也不過是後宮裏的一個年老色衰的婦人,豈敢去妄議朝政社稷。
噹噹是趙玳安的這一時要立五皇子為太子的念想,宮廷朝政之下,卻是經歷了更加殘忍的逐鹿。
大皇子和二皇子的人私底下展開了大肆的搜查五皇子的人的犯罪證據,大量的摺子開始彈劾五皇子一派的人。
當官的人,哪有幾個幹淨的,摺子一上去,趙玳安不得不派人去查,最後查出的真相卻是牽扯出無數的人,連著五皇子也受累其中,還查出了五皇子與後宮裏一個不受寵的才人有染。
說罷,就催促著虞瑾她們趕快離開。
虞瑾還欲開口,趙崇珩已經轉身,一躍跳入湖中,在水底下暗中推動船隻往湖中心去,又暗中借力往那邊竹筏的四人而去。
隻聽得水中一陣破響,無數水花濺起,趙崇珩與那幾個潛伏於水底的侍衛突然躍起,出其不意的向那四人襲擊而去。
虞瑾呆愣的看著這一切,忘了要趕緊離開。
趙崇珩明明說他不習水性,那方才難不成是虞瑾眼花了?
虞瑾不記得是怎麽離開的,腦子裏就是想著那一日趙崇珩是去了桑園,溺水昏迷是桑榆在照顧他,還有他的衣裳可都是桑榆換的?
回到客棧之後,沒多一會兒,趙崇珩便就領著幾個侍衛回來了,他們已經換了一身幹爽的衣裳。
虞瑾興趣懨懨的,不過看著趙崇珩回來,心裏也放下了心。
隻是心裏始終是存了芥蒂。
第二日,裴太守的死訊在德州城傳開,太守府府丞正慾火速將裴太守死的事呈報上去。而趙崇珩早已派人半路將呈報給截了下來。
如今,虞瑾這欽差大臣的身份該亮出來,出去主持公道。
旁人怎麽也想不到欽差大臣竟是一個女子,自然不服。
虞瑾自然是要立威的,當下便是將德州府積塵許久的案子都翻出來讓德州府的官兵去查。虞瑾早已料到這些人會敷衍了事,虞瑾立即將這些人打了一頓板子。
這些人見虞瑾手段如此狠辣,到底虞瑾代表的還是皇上,眾人也不敢再輕視。
當下最緊要的自然是裴太守的死因,裴太自然是死在虞瑾下的毒。隻是趙崇珩跟那四個護衛交手後,又將裴太守的屍首扔到了裴太守說的城郊小樹林裏。
於是,虞瑾板著一副正經的模樣,略思忖後,道:“裴太守是被最近湧入德州城裏的一批流匪害死,本欽差著令眾位去將湧入德州城的流匪剿滅。”
德州的官兵自然領命,趙崇珩和一眾侍衛暗中在德州調查了幾天,總算是摸到了那隊將士的藏身之地,他們藏在德州城外的靈虛山上。
當下虞瑾便就集結了德州城的官兵氣勢洶洶的往靈虛山而去。趙崇珩等人也暗中混在德州官兵之中。
至於如何攻打這支精良軍隊,自然全交由趙崇珩指揮,他既然能讓虞瑾領著德州官兵來圍剿這支軍隊,想必是有把握的。
這場大戰,持續了兩天,虞瑾首次見識到了趙崇珩的運籌帷幄,感嘆他不止有治世的經緯之才,又有麵對惡戰時的臨危不亂,敏銳直覺。
德州官兵雖多,卻不過隻是一群烏合之眾,與五皇子派遣來的精良軍隊實力相差何止一丁點。趙崇珩卻是一次次的虛張聲勢,反將他們個個擊破。德州官兵雖死傷不少,卻是將五皇子的那支秘密軍隊全數殲滅。
虞瑾又做做樣子將德州積壓下來的冤案審理了些。等趙崇珩和虞瑾回到盛京時,五皇子軍隊被剿滅的消息才傳道五皇子的耳朵裏。
虞瑾進宮向趙玳安稟報德州一行所發生的事,裴太守被德州城郊靈虛山的流匪害死,她又是如何領德州官兵將那夥流匪剿滅,又簡略的說了德州積壓的那些冤案。
“知安縣前任王縣令被彈劾貪汙入獄,我已查清此乃是誣告,王縣令雖說不上是兩袖清風,也決然可說是知安縣百姓的清廉父母官。王縣令在職期間,知安縣可謂是民風淳樸,頗有政績。”
頓了頓,虞瑾接著道:“王縣令之所以被人誣告,是因為他阻礙了別人的發財路,惹惱了頭頂上的人。”
虞瑾是順藤將大皇子供出來,趙玳安卻是不耐煩的道:“好了,朕知道了。”
喊了高得明進來送虞瑾出去,虞瑾訕訕,隻好行禮告退。
第七十八章 暗爭
其實,就在虞瑾和趙崇珩在德州的期間,盛京皇宮裏也是經歷了一場權謀詭變,趙崇珩讓虞瑾離開盛京一是讓三皇子府遠離這場東宮之爭,二是趁五皇子分神之際將五皇子派去德州隱藏的軍隊剿滅,三是除掉五皇子安排的德州太守,將自己的人安排上去。
原本,在五皇子妃誕下皇長孫後,趙玳安大喜過望,便在朝中詢問了句冊立太子之事。
朝中大臣有舉薦大皇子趙敏琅的,說他怎麽也是皇上的嫡長子,被冊立為東宮乃是祖宗認可的,順應天命。
也有人舉薦六皇子,說六皇子眼下正在西山平叛,也曾是立過不少的軍工戰績,坐這太子之位也是實至名歸。
當然舉薦五皇子的人也不再少數,三派相爭, 若是強行立五皇子為太子,怕會惹惱其中兩派,就算到時五皇子坐上了這太子之位,怕也坐不穩妥。
趙玳安連夜宣召了一名他極為信任的尚書令進宮,這尚書令竟也反對他立五皇子趙宸璟為太子。
紫宸殿中,林尚書令勸諫道:“皇上,眼下六皇子可是領了不少的兵馬在西山叛亂,八皇子也與六皇子交好,若是六皇子領著西山的兵馬和八皇子領著在羌國的兵馬一舉攻入盛京,皇上有多少的把握能保住盛京?”
林尚書令的這一番話,便就讓趙玳安陷入了沉思之中,許久未言。
良久之後,林尚書令才道:“皇上,眼下並非是立儲的最佳時機啊。”
的確,眼下隻在京中的皇子隻有大皇子和五皇子,不管立誰為太子,其他的皇子若是反入盛京,豈不是盛京不保,恐怕他的皇位都要讓賢了。
除了前朝的大臣反對立五皇子為太子之外,連著後宮裏的人也對此事堅決反對。
皇後說五皇子妃誕下皇長孫可喜可賀,隻是大皇子妃也是有了身孕,還望趙玳安不要忽視了。更是暗喻趙玳安自己也並非是長孫,江山社稷之重,萬不可以一個孩子的出身也下決斷。
碧瓊則是說趙玳安還年輕,何不再多看看眾位皇子的表現,再作立太子的決斷,若是以後趙玳安不滿意五皇子了,喜歡別的皇子了,總不能又下一道聖旨廢黜了五皇子吧。
的確,立儲乃是國本大事,豈能說廢就廢。
隻是,對於立儲一事,連著碧瓊沒有孩子都要插上一嘴說說,賢妃卻是對此不聞不問,連見趙玳安時也沒說過一句有關此事的話。這與她向來好強的性子著實太不相符。
當趙玳安問及她對立太子之事有何看法,若是在趙崇珩八歲前立太子,這東宮之位她定會去為自己的兒子爭取一番,可如今,這東宮之位與她母子沒有半點的關係,她也不過是後宮裏的一個年老色衰的婦人,豈敢去妄議朝政社稷。
噹噹是趙玳安的這一時要立五皇子為太子的念想,宮廷朝政之下,卻是經歷了更加殘忍的逐鹿。
大皇子和二皇子的人私底下展開了大肆的搜查五皇子的人的犯罪證據,大量的摺子開始彈劾五皇子一派的人。
當官的人,哪有幾個幹淨的,摺子一上去,趙玳安不得不派人去查,最後查出的真相卻是牽扯出無數的人,連著五皇子也受累其中,還查出了五皇子與後宮裏一個不受寵的才人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