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展露鋒芒
太子雖然小,也是儲君,占了君臣名分,他說話的時候,滿朝的大臣都裝著乖乖聆聽的樣子。
誰也沒想到,太子和皇後竟然頗有見識,對朝廷大事,並不像般大宅深院的婦孺,隻能人雲亦雲。
眾大臣聽著聽著,不由自主地弓著腰,低下頭,由裝恭謹,變成真恭謹。
太子還在繼續發怒,隻聽他訓斥益王道:“現在節婦吃盡了苦頭,含恨而死,官員才想起她來,興師動眾弄什麽旌表,她又不曾有子女,最後到底便宜了誰?那個享受恩蔭的人,生前可曾資助她簞飯食?身衣物?”
益王啞口無言。
寶麟繼續道:“本宮今天在此強調,今後,若有這樣的節婦,趁她活著報上來,朝廷給予定的錢糧支助,等她故去,若有未成年子女,可以繼續領取錢糧至十五歲,若是沒有,那就到此為止。不要再進行什麽封誥,節婦生前吃盡苦頭,死後白白好過了不相幹的外家旁人,朝廷到底在旌表誰?莫讓百姓對朝廷失望。”
益王默默地低頭站在金殿,臉色鐵青,幸好,他的位置在前麵,倒不會被別的臣子看見。
寶麟說話時,將手裏其他奏摺並給了燕然。
第二份奏摺,是江南個叫米穀的小縣請求豁免錢糧的,說是遭了水災,益王也在上麵寫了個“準!”
太子讓小太監把摺子念給大家,他低聲和母後商量了幾句,太監話音落,他就開了口:“不準豁免!”
“米穀乃是水鄉,有幾天暴雨淹了田地,減產是可能的,但卻不是絕收,憑什麽要豁免錢糧?以前朝廷征的人頭稅,普通百姓說不定會有人家會交不起,減免些也是應該的,但現在收的是土地稅,米穀的田地,誰不知道都是個姓王的,個姓姬的人家?兩家拿了幾萬畝地,年地租收的銀子不知累死多少牛馬,卻在朝廷這裏哭窮,是誰在為這些土豪劣紳搖旗吶喊?是誰鼓勵他們狗膽包天,欺騙朝廷?”
“皇上聖明!”聽到寶麟的處置有理有據,黑白分明,好些大臣都忍不住心生敬意,紛紛出班,為太子助威。
寶麟越發有了底氣,他小手揮:“米穀縣不準減稅,今後,誰再為這樣的富豪人家做馬前卒,官兒就不要做了,幹脆,做這些富戶的幕僚去。”
寶麟越說越生氣,聲音都大起來,伸手指了指邊的翰林待詔:“王大人,寫旨,罷了米穀縣令,而且,永遠不許起復。”
王翰林急忙應了,趴在案頭奮筆疾書,很快便寫好了聖旨,晾好之後,小太監轉呈上來,寶麟從腰間取下玉璽,當場在聖旨上按下去。
沒人想到,個七歲的孩子,竟然有這樣的分辨力,決斷力,很多大臣忍不住低聲感慨:“咱家的孫子比這還大呢,還和弟弟爭玩具呢,瞧瞧,太子不愧是天神下凡,就是與眾不同。”
“蘇大人,散朝後,你和吏部商議下,給米穀派個清官過去,另外,禦史台也派個巡使,查查那王家和姬家,這些年共偷漏了多少稅,讓他們按照朝廷律法規定的,加倍交上來。”
“是!”蘇順可是能看清益王臉色的,他低頭躬身答應了,心裏更加忐忑,益王的摺子,太子看樣子是要全部駁回的,當著這麽多大臣的麵,點情麵也不留。
這樣啪啪地打臉,還是打個曾祖輩老人的臉,小小孩童,手段可真狠。
他也不檢討檢討自己,昨天點麵子也不給太子,若太子是個無能的,今天到底是誰在哭?
姬家也是益王妃娘家的親戚,那個王家,卻是江南另外個大戶,兩家在米穀,針鋒相對了好多年,這還是第次站在同陣線,卻落了這樣的下場。
接下來還有兩個摺子,卻說得同件事,位知府,參下麵的縣令不敬尊長、有礙風化,縣令上摺子自辯,說知府捕風捉影,打擊報復,陷害不相幹的人。
事情很簡單,縣令偶然遇到個風塵女子,見她可憐,便批讓她籌錢贖身,那老鴇不願失去這棵搖錢樹,官司告到知府那裏,知府直嫌惡這個知縣恃才放曠,不把他放在眼裏,趁機抓了那個妓女,想要屈打成招,讓這個女人承認和那個知縣有私,誰想該女子卻是個懂得是非曲直、性格剛強、知恩圖報的,她被打得死去活來,卻始終不肯誣賴好人供。
還好,前幾天已經有摺子上書彈劾那個知府,也有人彈劾這個縣令,燕然和寶麟已經弄清了此事。
益王的批覆是,將那個縣令調到西部個貧困縣,以示懲罰。
這個知府送禮到了益王妃的娘家,請求辦了那個縣令,益王便趁皇帝不在,想要瞞天過海。
燕然和寶麟對視下,兩人同時說了個地名:“桂花城。”
這個地方名字雖然非常好聽,其實是西南個少數民族地區,因為兩個土司打起來,鬧得不可開交,朝廷被迫派兵接管過來才兩年多,桂花,既歸化也,隻因為有別的地方叫了這個名字,而此地的桂花很出名,才得了這樣的美名。
寶麟翻開摺子:“縣令曹延平的政績平平,卻有時間關心個歌女,無端惹是非,著罰奉年,待罪立功,若是明年還是平平淡淡,就不要當官了。”
翰林待詔急忙低頭寫聖旨。
“知府李雲素有名,自詡善長教化百姓,這樣吧,調到桂花城,連任兩屆,若是到時桂花城依然如舊,不僅要罷了官兒,他還得把家給我搬過去,讓他嚐嚐桂花城普通百姓過的日子是什麽滋味。”
太子雖然小,也是儲君,占了君臣名分,他說話的時候,滿朝的大臣都裝著乖乖聆聽的樣子。
誰也沒想到,太子和皇後竟然頗有見識,對朝廷大事,並不像般大宅深院的婦孺,隻能人雲亦雲。
眾大臣聽著聽著,不由自主地弓著腰,低下頭,由裝恭謹,變成真恭謹。
太子還在繼續發怒,隻聽他訓斥益王道:“現在節婦吃盡了苦頭,含恨而死,官員才想起她來,興師動眾弄什麽旌表,她又不曾有子女,最後到底便宜了誰?那個享受恩蔭的人,生前可曾資助她簞飯食?身衣物?”
益王啞口無言。
寶麟繼續道:“本宮今天在此強調,今後,若有這樣的節婦,趁她活著報上來,朝廷給予定的錢糧支助,等她故去,若有未成年子女,可以繼續領取錢糧至十五歲,若是沒有,那就到此為止。不要再進行什麽封誥,節婦生前吃盡苦頭,死後白白好過了不相幹的外家旁人,朝廷到底在旌表誰?莫讓百姓對朝廷失望。”
益王默默地低頭站在金殿,臉色鐵青,幸好,他的位置在前麵,倒不會被別的臣子看見。
寶麟說話時,將手裏其他奏摺並給了燕然。
第二份奏摺,是江南個叫米穀的小縣請求豁免錢糧的,說是遭了水災,益王也在上麵寫了個“準!”
太子讓小太監把摺子念給大家,他低聲和母後商量了幾句,太監話音落,他就開了口:“不準豁免!”
“米穀乃是水鄉,有幾天暴雨淹了田地,減產是可能的,但卻不是絕收,憑什麽要豁免錢糧?以前朝廷征的人頭稅,普通百姓說不定會有人家會交不起,減免些也是應該的,但現在收的是土地稅,米穀的田地,誰不知道都是個姓王的,個姓姬的人家?兩家拿了幾萬畝地,年地租收的銀子不知累死多少牛馬,卻在朝廷這裏哭窮,是誰在為這些土豪劣紳搖旗吶喊?是誰鼓勵他們狗膽包天,欺騙朝廷?”
“皇上聖明!”聽到寶麟的處置有理有據,黑白分明,好些大臣都忍不住心生敬意,紛紛出班,為太子助威。
寶麟越發有了底氣,他小手揮:“米穀縣不準減稅,今後,誰再為這樣的富豪人家做馬前卒,官兒就不要做了,幹脆,做這些富戶的幕僚去。”
寶麟越說越生氣,聲音都大起來,伸手指了指邊的翰林待詔:“王大人,寫旨,罷了米穀縣令,而且,永遠不許起復。”
王翰林急忙應了,趴在案頭奮筆疾書,很快便寫好了聖旨,晾好之後,小太監轉呈上來,寶麟從腰間取下玉璽,當場在聖旨上按下去。
沒人想到,個七歲的孩子,竟然有這樣的分辨力,決斷力,很多大臣忍不住低聲感慨:“咱家的孫子比這還大呢,還和弟弟爭玩具呢,瞧瞧,太子不愧是天神下凡,就是與眾不同。”
“蘇大人,散朝後,你和吏部商議下,給米穀派個清官過去,另外,禦史台也派個巡使,查查那王家和姬家,這些年共偷漏了多少稅,讓他們按照朝廷律法規定的,加倍交上來。”
“是!”蘇順可是能看清益王臉色的,他低頭躬身答應了,心裏更加忐忑,益王的摺子,太子看樣子是要全部駁回的,當著這麽多大臣的麵,點情麵也不留。
這樣啪啪地打臉,還是打個曾祖輩老人的臉,小小孩童,手段可真狠。
他也不檢討檢討自己,昨天點麵子也不給太子,若太子是個無能的,今天到底是誰在哭?
姬家也是益王妃娘家的親戚,那個王家,卻是江南另外個大戶,兩家在米穀,針鋒相對了好多年,這還是第次站在同陣線,卻落了這樣的下場。
接下來還有兩個摺子,卻說得同件事,位知府,參下麵的縣令不敬尊長、有礙風化,縣令上摺子自辯,說知府捕風捉影,打擊報復,陷害不相幹的人。
事情很簡單,縣令偶然遇到個風塵女子,見她可憐,便批讓她籌錢贖身,那老鴇不願失去這棵搖錢樹,官司告到知府那裏,知府直嫌惡這個知縣恃才放曠,不把他放在眼裏,趁機抓了那個妓女,想要屈打成招,讓這個女人承認和那個知縣有私,誰想該女子卻是個懂得是非曲直、性格剛強、知恩圖報的,她被打得死去活來,卻始終不肯誣賴好人供。
還好,前幾天已經有摺子上書彈劾那個知府,也有人彈劾這個縣令,燕然和寶麟已經弄清了此事。
益王的批覆是,將那個縣令調到西部個貧困縣,以示懲罰。
這個知府送禮到了益王妃的娘家,請求辦了那個縣令,益王便趁皇帝不在,想要瞞天過海。
燕然和寶麟對視下,兩人同時說了個地名:“桂花城。”
這個地方名字雖然非常好聽,其實是西南個少數民族地區,因為兩個土司打起來,鬧得不可開交,朝廷被迫派兵接管過來才兩年多,桂花,既歸化也,隻因為有別的地方叫了這個名字,而此地的桂花很出名,才得了這樣的美名。
寶麟翻開摺子:“縣令曹延平的政績平平,卻有時間關心個歌女,無端惹是非,著罰奉年,待罪立功,若是明年還是平平淡淡,就不要當官了。”
翰林待詔急忙低頭寫聖旨。
“知府李雲素有名,自詡善長教化百姓,這樣吧,調到桂花城,連任兩屆,若是到時桂花城依然如舊,不僅要罷了官兒,他還得把家給我搬過去,讓他嚐嚐桂花城普通百姓過的日子是什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