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在理,樊樊山也不再去管它了。客廳裏的考古學術討論,照舊熱氣騰騰地進行著。
中午時分,會議散了,大家走出客廳,不約而同地注目那口又經歷了一次風雨洗禮的陶缸:它靜靜地穩穩地立在天井中部那光潔的青磚地上,有一種傲然屹立於世間的史翁氣派。一位酷愛它的年輕翰林走了過去,他要再一次好好欣賞欣賞這個華夏民族先祖留下的傑作。.
猛然間,他有了一個奇怪的發現。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再仔細看,終於忍不住喊了起來:“缸壁上的蝌蚪文不見了!”
這怎麽可能!張之洞、樊樊山和所有與會者都圍了過來。果然,陶缸四壁上的那些蝌蚪文幾乎全沒有了,剩下的十幾隻小蝌蚪,或有頭無尾,或有尾無頭。張之洞和眾人都被這意外的一幕給驚呆了。《神異記》中有一個故事,說唐代大畫家張僧繇在牆壁上畫了一條龍,恰逢雷電大雨,壁上的龍便乘此飛上天去。難道這些蝌蚪也趕著這場大雨離開缸壁遊向了池塘?這顯然不可能。那麽,它們又都到哪裏去了呢?那個年輕的翰林將壁上殘留的幾個蝌蚪文用手指掐了掐,發現它們是鬆軟的。他小心地將它們取下來,放在手心裏慢慢抹平。這時,大家都看出來了,這些蝌蚪文根本就不是和陶缸一道燒製的,它們分明是粘在上麵的粉糊一類的東西,故而被剛才這場大雨給沖刷了!一個結論幾乎同時在每個人的腦海裏浮出:這口缸是假古董,所謂的蝌蚪文是騙人的遊戲,一切都是一場騙局。
大家礙於主人的麵子,都不敢點破,隻是用眼睛斜斜地瞟著這位剛才還神采飛揚、侃侃而談的風雅總督。隻見張之洞臉色早已鐵青,本來窄長的臉顯得更加難看。他突然拾起地上一塊鬆動的青磚,朝著陶缸砸去。哐啷一聲,陶缸破了一個大窟窿。樊樊山拾起一塊陶片,明亮的正午陽光下,眾人都清清楚楚地看到,陶片的破碎處閃著冷冷幽幽的青光,稍有點陶瓷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口新近燒製的陶缸,問世頂多五六年光景。去陶瓦市場買的話,不會超過五十文!
真相大白,白白地丟了一千二百兩銀子不說,還在京師落下一個不識真假、遭人愚弄、將胡亂塗抹的圖案認作蝌蚪文的笑柄。這對於一個研究古物數十年,一向以鑑賞家、收藏家自負的張之洞說來,是何等大的羞恥!張之洞狂怒起來,吼道:“大根,你帶幾個人到海王郵去,把那個混蛋捆綁起來!”
下午,大根回來稟報,厚古閣的招牌在賣出陶缸的第二天便已摘下,老闆已不知去向。現在店名已變為與厚古閣毫不相幹的迷古齋了!
張之洞這一氣非同小可,第二天便病倒在床上!
二 端梁聯手欲借織布局的貪汙案將張之洞轟下台
張之洞在病床上躺了幾天,不看書,不走動,心思倒徹底安靜下來了。一旦澄慮,一個疑問便不期而然地浮出水麵:朝廷為何要將我留在京師這麽久呢?要說辦事,特科放榜後的這半年裏,幾乎沒做什麽事,京師大學堂章程的擬定有張百熙一人足夠了,即便要二人合力,又何必要我這個現任湖廣總督呢?朝廷上下能擬議學堂章程的大臣多得很嘛!倘若要將我從湖廣調進朝廷,也得給我個職位呀,不說拜個協揆,至少也應該是個尚書或都禦使,不能老是以湖督的實缺掛個議學大臣的空名呀!國朝兩百年,舊掌故裏很難找出個這樣的先例來。那麽隻有一種可能,有意將我從武昌調出來,放在京師晾著。朝廷會這樣做嗎?二十餘年來一直自認為是國之於臣疆吏楷模的湖廣總督,盡管想到這一層,自己卻並不大相信。
這怎麽可能呢?這些年來一直對太後忠心耿耿,要說她有不滿之處,隻有戊戌年對康梁、對新政的態度和庚子年的東南互保。但戊戌年的事已過去五年了,這五年裏並未見太後有一句指責的話。至於東南互保,太後一再表示同意,迴鑾後還特地予以封賞。若說是記這兩個前嫌的話,似乎又不大可能。那這是為何呢?難道還有什麽別的緣故,自己卻始終蒙在鼓裏不知呢?
想到這裏,張之洞有點惶恐起來。他決定打聽一下。向誰打聽呢,當然是姐夫鹿傳霖最好。
鹿傳霖的運氣真好,自從親自帶兵到西安去勤王這一步棋走對後,便步步得法,節節順利,不久進了軍機,現在又做了協辦大學士,成了一個紅得發紫的新貴。張之洞在為姐夫慶幸的同時,也多少存著幾分嫉妒。論才幹,論成就,論功績,自己都要遠在姐夫之上,但就是缺少這個福分。官場榮枯,人生泰否,真箇是說不清道不明!
鹿傳霖是個謹言慎行的人,雖與張之洞是郎舅至親,但二人之間的交往基本上是公私分明的。那年張之洞希望兒子出洋一段時期,以廣見聞,正好江蘇名額有多,便去信給姐夫,要他報上仁權的名字,同時清楚地表明,隻借江蘇一個名額,一切費用全部自理。鹿傳霖也並沒有以江蘇巡撫的特權替自己的外甥謀取一份公費生的優待。現在要從這位按章辦事的軍機大臣的口中打探點秘聞,會有收穫嗎?思考良久,他想出了一個法子。
張之洞把樊樊山叫來,將自己的想法對這位門生詳細地敘述一番,然後要他按自己所說的去見一次鹿傳霖。
樊樊山正好因蝌蚪文一事弄得很沒麵子,有個把月沒去鹿府了,便欣然領命前去。
中午時分,會議散了,大家走出客廳,不約而同地注目那口又經歷了一次風雨洗禮的陶缸:它靜靜地穩穩地立在天井中部那光潔的青磚地上,有一種傲然屹立於世間的史翁氣派。一位酷愛它的年輕翰林走了過去,他要再一次好好欣賞欣賞這個華夏民族先祖留下的傑作。.
猛然間,他有了一個奇怪的發現。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再仔細看,終於忍不住喊了起來:“缸壁上的蝌蚪文不見了!”
這怎麽可能!張之洞、樊樊山和所有與會者都圍了過來。果然,陶缸四壁上的那些蝌蚪文幾乎全沒有了,剩下的十幾隻小蝌蚪,或有頭無尾,或有尾無頭。張之洞和眾人都被這意外的一幕給驚呆了。《神異記》中有一個故事,說唐代大畫家張僧繇在牆壁上畫了一條龍,恰逢雷電大雨,壁上的龍便乘此飛上天去。難道這些蝌蚪也趕著這場大雨離開缸壁遊向了池塘?這顯然不可能。那麽,它們又都到哪裏去了呢?那個年輕的翰林將壁上殘留的幾個蝌蚪文用手指掐了掐,發現它們是鬆軟的。他小心地將它們取下來,放在手心裏慢慢抹平。這時,大家都看出來了,這些蝌蚪文根本就不是和陶缸一道燒製的,它們分明是粘在上麵的粉糊一類的東西,故而被剛才這場大雨給沖刷了!一個結論幾乎同時在每個人的腦海裏浮出:這口缸是假古董,所謂的蝌蚪文是騙人的遊戲,一切都是一場騙局。
大家礙於主人的麵子,都不敢點破,隻是用眼睛斜斜地瞟著這位剛才還神采飛揚、侃侃而談的風雅總督。隻見張之洞臉色早已鐵青,本來窄長的臉顯得更加難看。他突然拾起地上一塊鬆動的青磚,朝著陶缸砸去。哐啷一聲,陶缸破了一個大窟窿。樊樊山拾起一塊陶片,明亮的正午陽光下,眾人都清清楚楚地看到,陶片的破碎處閃著冷冷幽幽的青光,稍有點陶瓷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口新近燒製的陶缸,問世頂多五六年光景。去陶瓦市場買的話,不會超過五十文!
真相大白,白白地丟了一千二百兩銀子不說,還在京師落下一個不識真假、遭人愚弄、將胡亂塗抹的圖案認作蝌蚪文的笑柄。這對於一個研究古物數十年,一向以鑑賞家、收藏家自負的張之洞說來,是何等大的羞恥!張之洞狂怒起來,吼道:“大根,你帶幾個人到海王郵去,把那個混蛋捆綁起來!”
下午,大根回來稟報,厚古閣的招牌在賣出陶缸的第二天便已摘下,老闆已不知去向。現在店名已變為與厚古閣毫不相幹的迷古齋了!
張之洞這一氣非同小可,第二天便病倒在床上!
二 端梁聯手欲借織布局的貪汙案將張之洞轟下台
張之洞在病床上躺了幾天,不看書,不走動,心思倒徹底安靜下來了。一旦澄慮,一個疑問便不期而然地浮出水麵:朝廷為何要將我留在京師這麽久呢?要說辦事,特科放榜後的這半年裏,幾乎沒做什麽事,京師大學堂章程的擬定有張百熙一人足夠了,即便要二人合力,又何必要我這個現任湖廣總督呢?朝廷上下能擬議學堂章程的大臣多得很嘛!倘若要將我從湖廣調進朝廷,也得給我個職位呀,不說拜個協揆,至少也應該是個尚書或都禦使,不能老是以湖督的實缺掛個議學大臣的空名呀!國朝兩百年,舊掌故裏很難找出個這樣的先例來。那麽隻有一種可能,有意將我從武昌調出來,放在京師晾著。朝廷會這樣做嗎?二十餘年來一直自認為是國之於臣疆吏楷模的湖廣總督,盡管想到這一層,自己卻並不大相信。
這怎麽可能呢?這些年來一直對太後忠心耿耿,要說她有不滿之處,隻有戊戌年對康梁、對新政的態度和庚子年的東南互保。但戊戌年的事已過去五年了,這五年裏並未見太後有一句指責的話。至於東南互保,太後一再表示同意,迴鑾後還特地予以封賞。若說是記這兩個前嫌的話,似乎又不大可能。那這是為何呢?難道還有什麽別的緣故,自己卻始終蒙在鼓裏不知呢?
想到這裏,張之洞有點惶恐起來。他決定打聽一下。向誰打聽呢,當然是姐夫鹿傳霖最好。
鹿傳霖的運氣真好,自從親自帶兵到西安去勤王這一步棋走對後,便步步得法,節節順利,不久進了軍機,現在又做了協辦大學士,成了一個紅得發紫的新貴。張之洞在為姐夫慶幸的同時,也多少存著幾分嫉妒。論才幹,論成就,論功績,自己都要遠在姐夫之上,但就是缺少這個福分。官場榮枯,人生泰否,真箇是說不清道不明!
鹿傳霖是個謹言慎行的人,雖與張之洞是郎舅至親,但二人之間的交往基本上是公私分明的。那年張之洞希望兒子出洋一段時期,以廣見聞,正好江蘇名額有多,便去信給姐夫,要他報上仁權的名字,同時清楚地表明,隻借江蘇一個名額,一切費用全部自理。鹿傳霖也並沒有以江蘇巡撫的特權替自己的外甥謀取一份公費生的優待。現在要從這位按章辦事的軍機大臣的口中打探點秘聞,會有收穫嗎?思考良久,他想出了一個法子。
張之洞把樊樊山叫來,將自己的想法對這位門生詳細地敘述一番,然後要他按自己所說的去見一次鹿傳霖。
樊樊山正好因蝌蚪文一事弄得很沒麵子,有個把月沒去鹿府了,便欣然領命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