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帥,你早已與康梁劃清界限了。”辜鴻銘一本正經地說,“一部《勸學篇》,乃絕康、梁而謝天下,天下人豈能不知?”
《勸學篇》是預為防患而作,但也沒有哪句說到“絕康、梁”呀,張之洞一時摸不清這個怪才肚裏的小九九:“湯生,你說明白點。”
“香帥,你不記得了?《勸學篇》開篇就說‘邪說暴行,橫流天下’,若有人說你是康、梁的後台,你可以明白地表示,你早就把康、梁的那一套稱為‘邪說’了。你禁止康有為在《強學報》上以‘孔子卒後,紀年,又斥責《湘報》上的不軌文章,這就是你反邪說的行動。又有言論,又有行動,陳寶箴、徐仁鑄他們能跟你比嗎?所以我勸香帥你放一百個心,盡管世間風急雨驟,你卻處磐石之上,風雨不動安如山。”
辜鴻銘的確給了張之洞一顆定心丸。但這顆定心丸仍不能讓他完全安定下來,他想起梁啓超在湖南曾辦過南學會。是的,可以通過取締它來以此表明自己堅決擁護太後,堅決反對康、梁的態度。
張之洞立即傳令,命電報房火速致電陳寶箴:立即取締反動團體南學會,禁止一切集會結社,以安定人心而維護社會秩序。
盡管下達了這個命令,張之洞的心還是忐忑不安。還有一樁事與他同樣關係密切,那就是這些天被捕的人中,至少有三個人與他關係不一般。
第一個是譚嗣同。他的父親身為湖北巡撫,與張之洞共事多年,盡管於洋務兩人意見多有不合,但私交尚可。若要追究起來,譚繼洵自然責無旁貸,他這個湖廣總督也負有管教失嚴的過失。而眼下,譚繼洵不知處於何種境況之中。張之洞喚來女婿念扔,讓他代表自己去巡撫衙門探視譚撫台。
晚上,念扔回來告訴嶽父,譚撫台雖為兒子逮捕入獄而難受,但不擔心受牽連。原來出事後瀏陽會館就拍來緊急電報,告知譚嗣同怕老父受牽連,在步軍衙門來查抄之前,便模仿父親的筆跡寫了一封斷絕父子關係的信,這封信可以保護老父。事實上,這兩天湖北撫衙也一片安靜,未見有事牽涉到譚撫台的身上。張之洞聽了這話後,大為寬慰,心裏對譚嗣同充滿愛憐。好個深明事理的孝順兒子,在這種危急關頭,還能靜下心來想出如此好法保全父親。這等氣壯如牛、心細如髮、又忠又孝的人,真堪稱天地間的奇偉大丈夫。可惜時運不濟,遭此困厄,但願能平安渡過難關,日後作為當不可限量。身為父親的譚繼洵都沒有受到牽連,那他這個同寅自然更可以不負責任了。
第二個是楊深秀。早在山西時,楊深秀便因獻魚鱗冊而受到張之洞的賞識,後聘請他出任晉陽書院的教習。他進京做官後,仍與張之洞保持良好的關係,並自稱是張的學生。張之洞有不少信件在楊深秀手裏。實行新政以來,楊深秀很活躍,張之洞對他的活動大多表示支持。張之洞擔心,倘若萬一查抄楊深秀的家,查出自己寫給楊的信件後,豈不成了麻煩事!張之洞向已任刑部官員的兒子仁權發出急電,要兒子打聽楊深秀的事,特別關注是否抄了楊家。第二天兒子回電:楊深秀雖人刑部大獄,但家卻沒抄。張之洞放心了。
最令張之洞憂愁的是楊銳。作為得意門生和受器重的幕僚,從太原到廣州,從廣州到武昌,楊銳一路跟著他,從未分離過。那年,又是他推薦楊銳進京任內閣中書,實際上是湖廣衙門在京城的耳目。這些年來,要說張之洞對待楊銳,在信任和依靠上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兒子。感情上他不願意看到楊銳被捕坐牢,理智上更覺得楊銳不應該遭此劫難。張之洞深知楊銳和康有為不是一類人。楊銳被皇上超擢,按諭旨辦事,何罪之有!即便皇上做的事大違太後之意,責任也在皇上身上,而不應當由一個軍機章京來承擔。楊銳冤枉!
楊銳在好幾封信裏,都說起過他與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的分歧,他是不贊成諸如民權、議院這些過激主張的。現在,卻因康有為的事而被捕入獄。一個正在成熟的國家棟樑轉眼間成了囚犯,這不太冤枉了嗎?要為楊銳訴這個冤!
張之洞剛一冒出這個想法,心裏又不免有幾分畏難。眼前的變局是太後一手在操縱的,新舊之爭演變為權力之爭;從朝廷公布的官方文書上,權力之爭又被說成是鎮壓奸佞集團的正義行為。楊銳已和康梁同被列入奸佞一類,為楊銳訴冤,豈不是為奸佞訴冤?身為國家大臣,此舉豈不有和朝廷作對的嫌跡?訴不訴,如何訴?時局危急,又容不得太多的思考。張之洞為此而心如火焚。他多想找一個人來商議商議,然桑治平已不在身旁,誰可與之談此等腹心話?
下午,念扔過來稟報漢陽鐵廠的事,說起鐵廠的總辦鄭觀應在幕友房裏與眾人聊天時,對譚嗣同、楊銳四章京被捕一事深為遺憾。又說督署幕友們也對楊銳遭此不測之禍嘆息不已。念扔的這幾句話給張之洞以啟示:為避嫌疑,自己不能出麵,找一個局外人來關說,既可達到訴冤目的,又可以免遭風險。現在有一個最好的人選擺在麵前,那就是漢陽鐵廠督辦兼鐵路公司總辦的盛宣懷。
此人絕對是新政的擁護者,是楊銳等人的同情者,他門路極廣,且以局外人的身分出麵更為妥當,但不知道此刻他願不願意出麵?
念扔說:“鄭觀應的話說得激昂.估計盛宣懷也是這個態度。再說,他現在跟我們關係密切,也不好意思拒絕。”
《勸學篇》是預為防患而作,但也沒有哪句說到“絕康、梁”呀,張之洞一時摸不清這個怪才肚裏的小九九:“湯生,你說明白點。”
“香帥,你不記得了?《勸學篇》開篇就說‘邪說暴行,橫流天下’,若有人說你是康、梁的後台,你可以明白地表示,你早就把康、梁的那一套稱為‘邪說’了。你禁止康有為在《強學報》上以‘孔子卒後,紀年,又斥責《湘報》上的不軌文章,這就是你反邪說的行動。又有言論,又有行動,陳寶箴、徐仁鑄他們能跟你比嗎?所以我勸香帥你放一百個心,盡管世間風急雨驟,你卻處磐石之上,風雨不動安如山。”
辜鴻銘的確給了張之洞一顆定心丸。但這顆定心丸仍不能讓他完全安定下來,他想起梁啓超在湖南曾辦過南學會。是的,可以通過取締它來以此表明自己堅決擁護太後,堅決反對康、梁的態度。
張之洞立即傳令,命電報房火速致電陳寶箴:立即取締反動團體南學會,禁止一切集會結社,以安定人心而維護社會秩序。
盡管下達了這個命令,張之洞的心還是忐忑不安。還有一樁事與他同樣關係密切,那就是這些天被捕的人中,至少有三個人與他關係不一般。
第一個是譚嗣同。他的父親身為湖北巡撫,與張之洞共事多年,盡管於洋務兩人意見多有不合,但私交尚可。若要追究起來,譚繼洵自然責無旁貸,他這個湖廣總督也負有管教失嚴的過失。而眼下,譚繼洵不知處於何種境況之中。張之洞喚來女婿念扔,讓他代表自己去巡撫衙門探視譚撫台。
晚上,念扔回來告訴嶽父,譚撫台雖為兒子逮捕入獄而難受,但不擔心受牽連。原來出事後瀏陽會館就拍來緊急電報,告知譚嗣同怕老父受牽連,在步軍衙門來查抄之前,便模仿父親的筆跡寫了一封斷絕父子關係的信,這封信可以保護老父。事實上,這兩天湖北撫衙也一片安靜,未見有事牽涉到譚撫台的身上。張之洞聽了這話後,大為寬慰,心裏對譚嗣同充滿愛憐。好個深明事理的孝順兒子,在這種危急關頭,還能靜下心來想出如此好法保全父親。這等氣壯如牛、心細如髮、又忠又孝的人,真堪稱天地間的奇偉大丈夫。可惜時運不濟,遭此困厄,但願能平安渡過難關,日後作為當不可限量。身為父親的譚繼洵都沒有受到牽連,那他這個同寅自然更可以不負責任了。
第二個是楊深秀。早在山西時,楊深秀便因獻魚鱗冊而受到張之洞的賞識,後聘請他出任晉陽書院的教習。他進京做官後,仍與張之洞保持良好的關係,並自稱是張的學生。張之洞有不少信件在楊深秀手裏。實行新政以來,楊深秀很活躍,張之洞對他的活動大多表示支持。張之洞擔心,倘若萬一查抄楊深秀的家,查出自己寫給楊的信件後,豈不成了麻煩事!張之洞向已任刑部官員的兒子仁權發出急電,要兒子打聽楊深秀的事,特別關注是否抄了楊家。第二天兒子回電:楊深秀雖人刑部大獄,但家卻沒抄。張之洞放心了。
最令張之洞憂愁的是楊銳。作為得意門生和受器重的幕僚,從太原到廣州,從廣州到武昌,楊銳一路跟著他,從未分離過。那年,又是他推薦楊銳進京任內閣中書,實際上是湖廣衙門在京城的耳目。這些年來,要說張之洞對待楊銳,在信任和依靠上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兒子。感情上他不願意看到楊銳被捕坐牢,理智上更覺得楊銳不應該遭此劫難。張之洞深知楊銳和康有為不是一類人。楊銳被皇上超擢,按諭旨辦事,何罪之有!即便皇上做的事大違太後之意,責任也在皇上身上,而不應當由一個軍機章京來承擔。楊銳冤枉!
楊銳在好幾封信裏,都說起過他與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的分歧,他是不贊成諸如民權、議院這些過激主張的。現在,卻因康有為的事而被捕入獄。一個正在成熟的國家棟樑轉眼間成了囚犯,這不太冤枉了嗎?要為楊銳訴這個冤!
張之洞剛一冒出這個想法,心裏又不免有幾分畏難。眼前的變局是太後一手在操縱的,新舊之爭演變為權力之爭;從朝廷公布的官方文書上,權力之爭又被說成是鎮壓奸佞集團的正義行為。楊銳已和康梁同被列入奸佞一類,為楊銳訴冤,豈不是為奸佞訴冤?身為國家大臣,此舉豈不有和朝廷作對的嫌跡?訴不訴,如何訴?時局危急,又容不得太多的思考。張之洞為此而心如火焚。他多想找一個人來商議商議,然桑治平已不在身旁,誰可與之談此等腹心話?
下午,念扔過來稟報漢陽鐵廠的事,說起鐵廠的總辦鄭觀應在幕友房裏與眾人聊天時,對譚嗣同、楊銳四章京被捕一事深為遺憾。又說督署幕友們也對楊銳遭此不測之禍嘆息不已。念扔的這幾句話給張之洞以啟示:為避嫌疑,自己不能出麵,找一個局外人來關說,既可達到訴冤目的,又可以免遭風險。現在有一個最好的人選擺在麵前,那就是漢陽鐵廠督辦兼鐵路公司總辦的盛宣懷。
此人絕對是新政的擁護者,是楊銳等人的同情者,他門路極廣,且以局外人的身分出麵更為妥當,但不知道此刻他願不願意出麵?
念扔說:“鄭觀應的話說得激昂.估計盛宣懷也是這個態度。再說,他現在跟我們關係密切,也不好意思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