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聽了康有為這番話後沉默著。他想起了漢陽鐵廠和槍炮廠,還有馬鞍山煤礦、大冶鐵礦,的確是投資巨大而收效甚小。他三令五申嚴加監督,也不見好轉,據說裏麵弊病甚多,也有好幾個人提出招商家來辦,他都加以拒絕,他不大相信惟利是圖的商人能辦好這樣的大廠礦。康有為說中西最大的差別,便是官辦與商辦的差別,這是他第一次聽到這樣簡明扼要、一針見血道破中西國情的不同,這話給了他一個震動。但他不願意就這樣輕易接受康有為的看法,免得被這個地位比他差得太遠的年輕人所輕視。他拍了拍衣袍起身,慢慢地說:“你剛才說的這番話,也算是一家之言吧!你得為我找一些實例來,讓我看看。老夫一向信服河間獻王的做法:實事求是。”
張之洞離開花廳回到籤押房,再次召見徐海道謝文田。昨天聲色俱厲地表示要對謝文田立案究辦的話不再說了,,耐心聽完他的陳述,隻說了句“此事再議”,便將謝文田打發走了。這位五十多歲的徐海道台,昨天離開督署後,便像冬天從池塘裏撈出的落水者一樣,躺在床上,蓋三床棉被,仍全身冰冷、顫抖不已。他私下接受了海州商人送的三十萬兩銀子的賄金,為了辦好這事,他忍痛拿出二十萬送給張之洞。不料引起張之洞韻雷霆大怒,聲言要將他查辦革職。真是偷雞不著蝕把米。事情辦不好,熬了幾十年才熬出的四品頂戴都要立即被拔掉了,這不倒了八輩子的大楣!昨夜一夜未睡,今日再來督署告罪求饒,請求總督大人手下留情。不料今天張之洞竟然臉色溫和,革職一事不提了,還可以再議。謝道喜從天降,心裏不停地念著:“祖宗保佑,神靈保佑。”早就聽人說過張之洞性格乖張,喜怒無常,這次可算是真正領教了。
翌日午後,張之洞和康有為在西花廳第三次會麵。康有為將所有奏摺及部分詩文和兩部書都帶了來,當麵呈給張之洞。張之洞問了問康有為這次到江南來的目的。康有為將準備在上海創辦強學分會和辦報的事說了一遍。張之洞說:“我今天下午有幾件急務要辦,不能跟你多談了。你給我的這些文章和書,我也得好好看看。明天、後天你都不要來了,大後天再來,我和你再好好聊聊。”
“晚生遵命。”康有為照例拱了拱手說,“有一件事,前兩次晚生都忘記了。我離京前,內閣侍讀楊叔嶠先生要我帶一封信給大帥。我說我還不知什麽時候去江寧,也不知大帥能不能接見我。我怕誤事,請他還是交提塘官去辦好了。”
張之洞說:“你認識叔嶠?”
康有為說:“叔嶠是個忠義熱血之士,我與他見過多次麵,對國事的看法幾乎完全一致。京師強學會開會,他也去聽過,對我們組會辦報,他都極為贊同。”
這些年來,楊銳在京師一直與張之洞的長子仁權有密切的聯繫,也常常會有信件給張之洞。他在內閣任中書期間,因修《會典》有功,已晉升為正六品的侍讀。朝廷上的一些事情,京師裏的傳聞,他常會在信中向張之洞作些匯報。
張之洞“哦”了一聲,又說:“叔嶠身體還好嗎?”
康有為笑了笑說:“身體好,氣色也好,看起來是個正在走運的官。”,說罷起身告辭。
接連兩個晚上,張之洞都在閱讀康有為的四份奏摺和部分詩文,翻看他的那兩部引起軒然大波的著作。張之洞在心裏反覆掂量著康有為。這無疑是一個奇才,無論是為學還是做事,都有大過人之處。若生在太平盛世,一心一意治學,或許能達到鄭玄、孔穎達那樣的成就;一心一意做事,也或許可能獲得王安石、張居正那樣的功業。他現在既要為學又要做事,既想做聖賢又想做英雄,這顆心真是大得很哩!
在三次與康有為的麵談和翻閱這些文字之後,張之洞對大清立國以來所僅見的這位公車首領有了較為清醒的看法。
康有為雖有南海聖人之稱,但張之洞從他年輕時離家出走,類似癲迷的獨居經歷,和四處趨拜京師權貴乞求奧援的行為來看,特別是從他不惜歪曲孔子編造歷史來為自己的學說尋求根據,又肆意詆毀古文經學,粗暴武斷地對待前人來看,這個人的品性大有可質疑之處。
此人行常人之所不能行,言常人之所不能言,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其必抱有常人所不會抱之功利,求常人所不會求之目標。他敢做出頭鳥,敢為天下先,其膽氣魄力也必在常人之上。顯然,他不是在做修誠格致的聖賢功夫,而是在做出人頭地的豪強勾當。
以此看來,他所致力的一切,維新變法也罷,強國圖治也罷,都不過是一個手段、一葦舟楫、一座浮梁而已,其最終的目的乃在於個人抱負的實現。如此,康有為則很可能是古往今來常見的野心家,並非國士!
且慢,張之洞的思路剛一到達這裏,便立時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擋住,這力量來自於康有為那四份上光緒皇帝書。這可是一個烈焰騰騰的熔爐,它燃燒的是滾燙的心,奔溢的是激烈的血。
四道上書中的一些話,不斷地浮現在張之洞的腦海裏:
“竊觀內外人情,皆酣嬉偷惰,苟安旦夕,上下拱手,遊宴從容,事無大小,無一能舉……大廈將傾,而處堂為安,積火將燃,而寢薪為樂,所謂安其危而利其災者……今兵水陸不利,財公私匱竭;官不擇財而上下鬻官,學不教士而不患無學。”
張之洞離開花廳回到籤押房,再次召見徐海道謝文田。昨天聲色俱厲地表示要對謝文田立案究辦的話不再說了,,耐心聽完他的陳述,隻說了句“此事再議”,便將謝文田打發走了。這位五十多歲的徐海道台,昨天離開督署後,便像冬天從池塘裏撈出的落水者一樣,躺在床上,蓋三床棉被,仍全身冰冷、顫抖不已。他私下接受了海州商人送的三十萬兩銀子的賄金,為了辦好這事,他忍痛拿出二十萬送給張之洞。不料引起張之洞韻雷霆大怒,聲言要將他查辦革職。真是偷雞不著蝕把米。事情辦不好,熬了幾十年才熬出的四品頂戴都要立即被拔掉了,這不倒了八輩子的大楣!昨夜一夜未睡,今日再來督署告罪求饒,請求總督大人手下留情。不料今天張之洞竟然臉色溫和,革職一事不提了,還可以再議。謝道喜從天降,心裏不停地念著:“祖宗保佑,神靈保佑。”早就聽人說過張之洞性格乖張,喜怒無常,這次可算是真正領教了。
翌日午後,張之洞和康有為在西花廳第三次會麵。康有為將所有奏摺及部分詩文和兩部書都帶了來,當麵呈給張之洞。張之洞問了問康有為這次到江南來的目的。康有為將準備在上海創辦強學分會和辦報的事說了一遍。張之洞說:“我今天下午有幾件急務要辦,不能跟你多談了。你給我的這些文章和書,我也得好好看看。明天、後天你都不要來了,大後天再來,我和你再好好聊聊。”
“晚生遵命。”康有為照例拱了拱手說,“有一件事,前兩次晚生都忘記了。我離京前,內閣侍讀楊叔嶠先生要我帶一封信給大帥。我說我還不知什麽時候去江寧,也不知大帥能不能接見我。我怕誤事,請他還是交提塘官去辦好了。”
張之洞說:“你認識叔嶠?”
康有為說:“叔嶠是個忠義熱血之士,我與他見過多次麵,對國事的看法幾乎完全一致。京師強學會開會,他也去聽過,對我們組會辦報,他都極為贊同。”
這些年來,楊銳在京師一直與張之洞的長子仁權有密切的聯繫,也常常會有信件給張之洞。他在內閣任中書期間,因修《會典》有功,已晉升為正六品的侍讀。朝廷上的一些事情,京師裏的傳聞,他常會在信中向張之洞作些匯報。
張之洞“哦”了一聲,又說:“叔嶠身體還好嗎?”
康有為笑了笑說:“身體好,氣色也好,看起來是個正在走運的官。”,說罷起身告辭。
接連兩個晚上,張之洞都在閱讀康有為的四份奏摺和部分詩文,翻看他的那兩部引起軒然大波的著作。張之洞在心裏反覆掂量著康有為。這無疑是一個奇才,無論是為學還是做事,都有大過人之處。若生在太平盛世,一心一意治學,或許能達到鄭玄、孔穎達那樣的成就;一心一意做事,也或許可能獲得王安石、張居正那樣的功業。他現在既要為學又要做事,既想做聖賢又想做英雄,這顆心真是大得很哩!
在三次與康有為的麵談和翻閱這些文字之後,張之洞對大清立國以來所僅見的這位公車首領有了較為清醒的看法。
康有為雖有南海聖人之稱,但張之洞從他年輕時離家出走,類似癲迷的獨居經歷,和四處趨拜京師權貴乞求奧援的行為來看,特別是從他不惜歪曲孔子編造歷史來為自己的學說尋求根據,又肆意詆毀古文經學,粗暴武斷地對待前人來看,這個人的品性大有可質疑之處。
此人行常人之所不能行,言常人之所不能言,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其必抱有常人所不會抱之功利,求常人所不會求之目標。他敢做出頭鳥,敢為天下先,其膽氣魄力也必在常人之上。顯然,他不是在做修誠格致的聖賢功夫,而是在做出人頭地的豪強勾當。
以此看來,他所致力的一切,維新變法也罷,強國圖治也罷,都不過是一個手段、一葦舟楫、一座浮梁而已,其最終的目的乃在於個人抱負的實現。如此,康有為則很可能是古往今來常見的野心家,並非國士!
且慢,張之洞的思路剛一到達這裏,便立時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擋住,這力量來自於康有為那四份上光緒皇帝書。這可是一個烈焰騰騰的熔爐,它燃燒的是滾燙的心,奔溢的是激烈的血。
四道上書中的一些話,不斷地浮現在張之洞的腦海裏:
“竊觀內外人情,皆酣嬉偷惰,苟安旦夕,上下拱手,遊宴從容,事無大小,無一能舉……大廈將傾,而處堂為安,積火將燃,而寢薪為樂,所謂安其危而利其災者……今兵水陸不利,財公私匱竭;官不擇財而上下鬻官,學不教士而不患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