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穌睜大著眼睛望著李鴻藻:老頭子不是一貫強硬,主戰不主和嗎?不是一向對洋人深具戒備嗎?為何改變了主張,是年老氣衰,沒有氣概呢?還是打定主意尾隨恭王,以求死後飾終隆重呢?他在心裏搖了搖頭,嘴巴仍閉著。


    奕沂笑了笑說:“就按李師傅的話辦,先得跟美國公使聯絡聯絡,早作準備。時候不早了,還有一件事,我也想聽聽二老的意見。”


    奕沂喝了一口茶說:“督辦軍務處設立後,第一件事便是調遣人馬出山海關對付倭寇,你們看調哪部分兵力為好?”


    翁同穌說:。近幾十年來,湘淮兩軍支撐著大清的天下,這幾個月來參戰的人馬,都是淮軍班底,足見淮軍已不可用。各省督撫中也有請調出關作戰的,惟湖南巡撫吳大澂最為激昂。他所依仗的無非是湘人之鬥誌,可見湘軍餘威未盡。眼下六十六鎮中,南方尚有十餘鎮的將官是湘軍出身的。我看可調湘軍出關,取代淮軍。”


    李鴻藻說:“叔平所說極是,舍湘軍外無能戰者。”


    奕沂若有所思地說:“調湘軍出關,就這樣定了。誰來做出關湘軍的總統領呢?吳大激總不行吧,他沒有打過仗,別省將官大概也不會服他。可惜曾國荃去世了,不然由他來領軍最合適。”


    “有劉坤一呀!他也是湘軍中一員宿將。論資格,健在的湘軍將宮中數他最老了。他是兩江總督,論官銜也最高,由他領軍最合適。”翁同穌忙插話。


    奕沂說:“翁師傅和我想到一起了。環顧各省軍營,領湘軍的還非劉坤一莫屬。隻是他也快七十了,精力還濟嗎?”


    翁同解說:“精力聽說還行。當然,騎馬衝鋒是不行了,要的是他的資望地位。他隻需坐鎮關外,出謀劃策就得了。”


    “那就這樣定了,由劉坤一統領各路湘軍,出征山海關。”奕沂停了一下說:“兩江總督是要職,不可空缺,劉坤一這一走,由誰來接任?”


    “由張之洞來接任吧!”李鴻藻立即說,“我常聽人說,今日十八省督撫,論聲望,數直隸總督李鴻章第一;論資格,數兩江總督劉坤一第一;論才幹,數湖廣總督張之洞第一。李、劉、張如今是鼎足海內的三督。兩江要地,依老夫愚見,還隻有調張之洞才壓得住。”


    翁同穌心裏又嘀咕了:這老頭子竟如此顧念他的舊日同黨,把張之洞抬得這樣高。“海內三鼎足”,這個說法我怎麽沒聽說過?將張之洞排在第三位,人家兩廣總督李瀚章排第幾?翁同穌雖不喜歡張之洞,但當著李鴻藻的麵,他也不好直接反對,隻得轉一個彎子:“王爺,劉坤一帶兵出關,隻是暫時的,不宜開缺他的江督一職。他在江寧十多年了,人地兩宜,仗打完了還得讓他回江督原任。張之洞去江寧,隻能是署理,不能說是接任。”


    “對,署理,叫張之洞以湖督身分署理江督。”


    奕沂見窗外已暮色蒼茫,遂起身說:“今日勞累二位師傅大半天,受教良多。天色已晚了,我也不留二位在府裏吃飯了。我這裏有兩匣南海燕窩,分送給兩位師傅,就抵這餐飯吧!”


    李鴻藻、翁同穌高高興興地從長史寬齡手裏接過燕窩,奕沂親自送他們出客廳門外。


    上午還是陽光燦爛,下午卻突然變天了。望著密雲不開的灰黑色天空,剛剛復出的恭王心中悵惘起來。他不知道與日本這場戰爭的結局到底會怎樣,也不知道十年來已被老七、世鐸等人攪亂的朝政將如何釐清。他更不知道三十年前,與曾國藩、文祥相期的“徐圖自強”能不能有實現的一天。“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他嘴上喃喃念著,心裏想:今日的我與當年的諸葛亮不是同一處境嗎?可惜我早已沒有諸葛亮當時的青春年華了,朝中也缺乏劉玄德那樣賢能誠懇的君主。唉,奕沂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望著昏暗的夜空出神,好半天才無端地冒出一句話來:這天怕是要下雪了。


    下 卷


    第一章 與時維新


    一 桑治平寄重望於張家二公子


    奕訴的復出,沒有給大清帝國的政局以絲毫扭轉。百年腐敗已經將國勢置於危險的巔峰,它以人力不可阻擋的趨勢急速滾向災難的深穀。躲在威海衛海港的北洋艦隊剩餘的二十多艘戰艦,幾乎在一夜之間被日本的聯合艦隊全部摧毀。北洋艦隊翼長劉步蟾自殺。北洋水師衙門所在地劉公島被日軍團團圍住。提督丁汝昌萬般無奈,隻得以自殺謝天下,剩下的軍艦、炮台及一切軍事器械全部落人敵手。以北洋水師衙門的被占、提督殉國為標誌,李鴻章苦心經營二十多年、耗資千萬兩銀子的北洋海軍,已向國人宣告徹底覆亡。作為海軍的核心和靈魂,北洋水師的這個下場,也向世人表明,大清國海軍已接近全線崩潰。湘軍宿將劉坤一和他所節製的關外六萬湘軍,也抖不起半點往日的威風,不僅關外軍事毫無起色,而且僅僅隻六天之內便連失中莊、營口、田莊台等戰略要地。在日本陸軍強大的炮火和鋒利的武士刀麵前,當年耀武揚威的湖湘子弟猶如雪人兒見了太陽似的,立即消融化解,潰不成軍。湘軍的神話從此掃地以盡。


    海陸兩軍全麵失敗的殘酷事實,擊破青年光緒、帝師翁同穌以及朝中那些強烈主戰者的幻想及其虛驕僥倖等種種心態,也堅定了慈禧、奕沂等人的求和選擇。奕訴請求美國公使田貝出麵調停。在日本天皇頒發進犯中國的敕書中,本就明確地標明了戰爭的前後兩期。前期的目的是摧毀中國的海軍,震動渤海灣,至於打下北京,占領全中國,那是後期的目標。日本鑑於前期目標已達到,遂賣了個人情給美國,接受求和的調停。於是,就有了李鴻章代表朝廷所簽訂的《馬關條約》。這個條約不僅令中國蒙受極大恥辱和損失,也讓李鴻章背上了萬世不能卸掉的黑鍋。中國被迫賠償軍費銀二億兩,相當於全國全年財政總收入的兩倍多。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製,割讓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和台灣島。遼東半島的割讓引起俄、德、法三國的不滿,在三國的幹涉下,中國又以三千萬兩銀子的代價贖回,作為回報,又違心地同意俄、德、法三國在此半島上享有租借軍港,修築鐵路,開採礦山的特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