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藻說:。這是我四五十年來第一次在別人家裏過夜。”
奕沂知道這兩個自己過去的老搭檔,互相之間一唱一和地說這番話的真實用意,遂不再轉彎子,直截亮出了底牌:“甲申年因我的無能而使兩位師傅受牽連,十年來我每想起此事,便於心戚然。這次二位力薦,我心中甚是感激。年紀老了,身體又衰弱,本不應出山,但二位師傅的好意我不能拂。再說,我不出山,二位的軍機,誰來恢復?二位都官佚崇隆,不在乎一個軍機,但這不是兼不兼差的事,這是恢復名譽的大事。”
“王爺這話說到點子上了。”一向視名節勝過生命的前清流領袖忙插話。
奕沂會心一笑:“所以,領下諭旨後,我第一個想法便是請二位師傅進軍機,還像十年前那樣,咱們一道辦事。”
“謝謝王爺的美意,隻是我已老邁了,不能勝任軍機要任。”李鴻藻心裏非常興奮,表麵上卻依然謙遜著。
“我看李師傅就莫推辭了,國家正處多難之時,隻能當仁不讓。”相較李鴻藻來說,身為光緒第一號參謀的翁同穌就爽快得多了。“王爺未出山之前,我和李中堂早已參與了禮王的軍機處會議,但有沒有這個名位還是大不相同的,名不正則言不順。有了這個名位,我們今後也可以打疊精神來,名正言順地辦事了。”
“翁師傅說得好。我一麵奏請太後、皇上,你們就一麵辦事吧!”奕沂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笑容。“今日請二位來,除告知二位恢復軍機的事外,就是請大家商量兩件大事。”
兩個老頭子肅然聽著。奕沂臉上的笑容早已沒有了。
“我打算設一個督辦軍務處,負責調遣全國各路軍隊,以應付眼下的危局。兩位師傅以為如何?”
這顯然是要將全國兵權集於自己的手裏,兩個在宦海浮沉了一輩子的老官僚豈能不知?
李鴻藻忙說:“軍務事權不一,難收指臂之效。目前形勢緊迫,的確急需設立一個號令全國的督辦軍務處。王爺所想極是。”
“設立督辦軍務處很有必要。”翁同穌也趕緊表態,並幹脆點明要害,“而且督辦大臣非王爺您莫屬。”
奕訴說:“這個事,自然不能推給別人代勞。我來做督辦,請慶郡王做個幫辦,兩位師傅和榮祿、長麟一起來做會辦。”
榮祿是步軍統領,進督辦軍務處說得過去,而長麟是戶部侍郎,與此挨不上邊,這顯然是奕沂對他的酬勞,獎勵他在“復出”一事中的賣力。按照通常情況,這半年來戰事的實際統帥李鴻章應該進這個軍務處,但卻沒有。翁同穌不覺心中一快,默默地說了一句:做得好!
李鴻章誇耀世人的殊榮一一漢大臣獨一無二的三眼花翎,正是翁同穌在乎壤失守後竭力堅持下而拔掉的。他知道,李鴻章惱火他,到處對人說他是公報私仇,幾十年過去了,還沒有忘記那道參折。翁同穌自認不是李鴻章所說的那樣,在對外事務上,翁同穌和清流首領李鴻藻一樣態度強硬,與李鴻章的務求和局針鋒相對。在處世上,翁同穌恪守士人的傳統道德,以道義相交,淡若清水,而李鴻章則不擇手段,拉幫結派,隱然在國中形成一個“北洋派係”。這都讓翁同穌反感。耗費了上千萬兩銀子經營的艦隊卻不堪一擊,不處置他這個統帥,何以平民憤?翁同穌自覺他對李鴻章的糾彈無愧於公理,決不是公報私仇。他當即對奕沂說:“王爺考慮得周到,翁某自當聽候差遣!”
李鴻藻摸了摸鬍鬚說:“不知王爺對禮王的軍機處如何安置?”
奕沂立即答道:“全班不動,照常辦事!”
李鴻藻一愣。翁同解說:“孫毓汶、徐用儀二人的彈章不少。戰事失誤,他們二人要負大責任,不宜再在軍機處。”
奕沂笑了笑說:“眼下是非常時期,應同舟共濟,戰事結束後再說。”
李鴻藻明白了奕沂的用心,說:“張中堂、額中堂都已老病在家休養多年了,我也老邁,翁師傅事多,孫、徐二位又不愜人口,軍機處得有一個年富力強、幹練有為的人來頂著日常事務。”
奕沂問:“李師傅的話極對,不知夾袋裏現有合適人選嗎?”
“叔平,你有人嗎?”李鴻藻轉臉問翁同穌。
“一時還沒有。”翁同穌知道李鴻藻一定是早有一個人在,才會提出這個動議的,別說一時真的沒有,就是有也不能搶了他的生意。
“叔平那裏沒有,我這裏倒是有一個,現正做禮部侍郎的剛毅。”
奕沂問:“就是當年平反葛畢氏冤案的那個剛毅嗎?”
“正是。”李鴻藻點了點頭。
葛畢氏案件,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若換一種叫法:楊乃武小白菜案件,那便是家喻戶曉的晚清一樁大冤案了。
當時,剛毅身為刑部郎中,案子正落在他的手裏。這樁冤案的受審、平反過程中,剛毅出力甚多。他也因此而獲得慈禧的賞識,從那以後官運亨通。剛毅現年五十七歲,在卿貳大員中算是年輕的了。
“剛毅辦事精明幹練。這一點,在老朽看來,朝廷中少有可及的。讓他進來,做個走腳跑腿、擬旨傳命的打簾子軍機,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再說,他這次為王爺的復出出力不少,可以信賴。”
奕沂知道這兩個自己過去的老搭檔,互相之間一唱一和地說這番話的真實用意,遂不再轉彎子,直截亮出了底牌:“甲申年因我的無能而使兩位師傅受牽連,十年來我每想起此事,便於心戚然。這次二位力薦,我心中甚是感激。年紀老了,身體又衰弱,本不應出山,但二位師傅的好意我不能拂。再說,我不出山,二位的軍機,誰來恢復?二位都官佚崇隆,不在乎一個軍機,但這不是兼不兼差的事,這是恢復名譽的大事。”
“王爺這話說到點子上了。”一向視名節勝過生命的前清流領袖忙插話。
奕沂會心一笑:“所以,領下諭旨後,我第一個想法便是請二位師傅進軍機,還像十年前那樣,咱們一道辦事。”
“謝謝王爺的美意,隻是我已老邁了,不能勝任軍機要任。”李鴻藻心裏非常興奮,表麵上卻依然謙遜著。
“我看李師傅就莫推辭了,國家正處多難之時,隻能當仁不讓。”相較李鴻藻來說,身為光緒第一號參謀的翁同穌就爽快得多了。“王爺未出山之前,我和李中堂早已參與了禮王的軍機處會議,但有沒有這個名位還是大不相同的,名不正則言不順。有了這個名位,我們今後也可以打疊精神來,名正言順地辦事了。”
“翁師傅說得好。我一麵奏請太後、皇上,你們就一麵辦事吧!”奕沂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笑容。“今日請二位來,除告知二位恢復軍機的事外,就是請大家商量兩件大事。”
兩個老頭子肅然聽著。奕沂臉上的笑容早已沒有了。
“我打算設一個督辦軍務處,負責調遣全國各路軍隊,以應付眼下的危局。兩位師傅以為如何?”
這顯然是要將全國兵權集於自己的手裏,兩個在宦海浮沉了一輩子的老官僚豈能不知?
李鴻藻忙說:“軍務事權不一,難收指臂之效。目前形勢緊迫,的確急需設立一個號令全國的督辦軍務處。王爺所想極是。”
“設立督辦軍務處很有必要。”翁同穌也趕緊表態,並幹脆點明要害,“而且督辦大臣非王爺您莫屬。”
奕訴說:“這個事,自然不能推給別人代勞。我來做督辦,請慶郡王做個幫辦,兩位師傅和榮祿、長麟一起來做會辦。”
榮祿是步軍統領,進督辦軍務處說得過去,而長麟是戶部侍郎,與此挨不上邊,這顯然是奕沂對他的酬勞,獎勵他在“復出”一事中的賣力。按照通常情況,這半年來戰事的實際統帥李鴻章應該進這個軍務處,但卻沒有。翁同穌不覺心中一快,默默地說了一句:做得好!
李鴻章誇耀世人的殊榮一一漢大臣獨一無二的三眼花翎,正是翁同穌在乎壤失守後竭力堅持下而拔掉的。他知道,李鴻章惱火他,到處對人說他是公報私仇,幾十年過去了,還沒有忘記那道參折。翁同穌自認不是李鴻章所說的那樣,在對外事務上,翁同穌和清流首領李鴻藻一樣態度強硬,與李鴻章的務求和局針鋒相對。在處世上,翁同穌恪守士人的傳統道德,以道義相交,淡若清水,而李鴻章則不擇手段,拉幫結派,隱然在國中形成一個“北洋派係”。這都讓翁同穌反感。耗費了上千萬兩銀子經營的艦隊卻不堪一擊,不處置他這個統帥,何以平民憤?翁同穌自覺他對李鴻章的糾彈無愧於公理,決不是公報私仇。他當即對奕沂說:“王爺考慮得周到,翁某自當聽候差遣!”
李鴻藻摸了摸鬍鬚說:“不知王爺對禮王的軍機處如何安置?”
奕沂立即答道:“全班不動,照常辦事!”
李鴻藻一愣。翁同解說:“孫毓汶、徐用儀二人的彈章不少。戰事失誤,他們二人要負大責任,不宜再在軍機處。”
奕沂笑了笑說:“眼下是非常時期,應同舟共濟,戰事結束後再說。”
李鴻藻明白了奕沂的用心,說:“張中堂、額中堂都已老病在家休養多年了,我也老邁,翁師傅事多,孫、徐二位又不愜人口,軍機處得有一個年富力強、幹練有為的人來頂著日常事務。”
奕沂問:“李師傅的話極對,不知夾袋裏現有合適人選嗎?”
“叔平,你有人嗎?”李鴻藻轉臉問翁同穌。
“一時還沒有。”翁同穌知道李鴻藻一定是早有一個人在,才會提出這個動議的,別說一時真的沒有,就是有也不能搶了他的生意。
“叔平那裏沒有,我這裏倒是有一個,現正做禮部侍郎的剛毅。”
奕沂問:“就是當年平反葛畢氏冤案的那個剛毅嗎?”
“正是。”李鴻藻點了點頭。
葛畢氏案件,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若換一種叫法:楊乃武小白菜案件,那便是家喻戶曉的晚清一樁大冤案了。
當時,剛毅身為刑部郎中,案子正落在他的手裏。這樁冤案的受審、平反過程中,剛毅出力甚多。他也因此而獲得慈禧的賞識,從那以後官運亨通。剛毅現年五十七歲,在卿貳大員中算是年輕的了。
“剛毅辦事精明幹練。這一點,在老朽看來,朝廷中少有可及的。讓他進來,做個走腳跑腿、擬旨傳命的打簾子軍機,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再說,他這次為王爺的復出出力不少,可以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