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聽完稟報後,氣得發抖,手掌在茶幾上狠狠地擊了一下,罵道:“這些個目無王法的刁民,全部給我抓起來,嚴懲不貸!”
徐建寅說:“煤窯老闆口口聲聲說合夥辦礦,是巡撫的命令。若真的是巡撫下了這樣的命令,這命令本身就是錯的,助長了他們的威風。”
張之洞氣道:“把譚敬甫喊過來,我倒要問問他,說過這樣的混帳話沒有!”
徐建寅聽到這句話,嚇了一跳:不管譚繼洵這事辦得多麽不好,他到底是一省之主,怎麽可以叫他過來當麵責問呢?倘若總督和巡撫爭吵起來,自己不就成了是非的挑起者嗎?徐建寅知道常有督撫不和的事,他生怕因此而造成武昌城內的督撫不和。徐建寅的顧慮不是多餘的,督撫不和的事,不但時常有,近幾寸年來簡直成了普遍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出現,首先要歸咎於朝廷。當初,這種製度的設立,便含有相互牽製的一層內容在內。總督正二品,巡撫從二品,品銜雖有差別,但巡撫並不是總督的僚屬,相見時行的是平禮。總督主管軍事,巡撫主管民政。但軍、政常會糾纏在一起,且共處一城,麵對著同一省,於是糾葛就產生了。有清一代同城的督撫,如兩廣總督與廣東巡撫,雲貴總督與雲南巡撫,陝甘總督與甘肅巡撫,閩浙總督與福建巡撫及湖廣總督與湖北巡撫之間便常有麻煩事出現,不和諧的居多。到了太平天國時期,軍事壓倒一切,督、撫都管同一樁事,於是用兵省份的督、撫之間鬧意見的就更多。
當下徐建寅想到這裏,忙說:“大人請息怒,暫時不要譚撫台過來,我先去他那裏,向他稟報這件事,順便問伺煤窯老闆所說是否屬實。”
張之洞想了想說:“也好,你去向他稟報也是應該的,不過,此事我得有個態度,鐵廠煤礦局畢竟是我在辦理。”說完,他抽出一張信箋來,提筆寫道:
敬甫中丞台鑒:馬鞍山鄉民毆打煤礦局礦師,幾至出人命大案。據煤礦局會辦徐建寅言,煤窯老闆堅持要與煤礦局合夥經辦。馬鞍山乃國家山嶺,非某姓之私產,煤窯老闆在馬鞍山無任何辦礦權利,豈能合夥經辦?合辦雲雲,非癡人說夢,即無理取鬧。盼速查清此事,嚴令煤窯限日撤除,並懲辦肇事者。
張之洞將這封信遞給徐建寅說:“本想給譚撫台一個麵子,讓他來辦理。不料此公糊塗,釀成大事。現在再不給他餘地了,就叫他這樣辦。”
徐建寅雖覺張之洞以一總督對巡撫寫措辭如此嚴厲的信,略有點過分,但一想到譚繼洵的無能,又覺得不過分了。他接過信,向張之洞投過敬佩的目光,心想:辦大事還得真要張製台這樣的氣魄才行!
二 思想不羈而又心緒愁苦的貴公子
看了張之洞的信,聽了徐建寅的稟報後,譚繼洵大吃一驚,心緒十分複雜。他既痛恨馬鞍山鄉民的野蠻無禮:毆打礦師,砸爛機器,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又埋怨武昌知府和江夏縣令辦事不力:他們一定是沒有把他的意思原原本本地傳達,不知在哪一個環節上走了樣,才激起鄉民的憤恨。同時又對張之洞信函中的不客氣很是不快:論年齡,論科名都在你張之洞之上,你張之洞怎麽可以就憑著品銜高一級,對我說這等亢厲不恭的話呢?
送走徐建寅後,譚繼洵為著這件事惱恨至極,一個整夜沒有睡好覺,第二天上午便覺得有點頭重腳輕。他強打起精神,把武昌知府再次喚進巡撫衙門。譚繼洵陰沉著臉,以少有的峻厲口氣對塗炳昌說:“你看看張大人這封信吧!”
塗炳昌看完信後,才知馬鞍山鬧出大事,張之洞為此發了大火。他與譚撫台打了三年多交道,一向都是和顏悅色的,今日第一次見他這個模樣,知道撫台大人心裏也大為生氣了。他顫抖著雙手將信函還給撫台:“馬鞍山刁民竟然毆打礦師,卑職實在是不知道。江夏縣出了這等事,卑職有責。大人看此事如何處理,卑職一定照辦。”
“唉!”譚繼洵跺了跺腳,重重地嘆了一口氣。“都怪你們無能,辜負了我的一番好意!”
“是,是,卑職無能,卑職無能!”塗知府檢討不迭。
“我原想把他們捏合在一起,雙方都得利,沒想到煤窯上的人竟然動起武來,打傷人,尤其是打傷洋人,這事就麻煩了。張製台信函上的話雖然難聽,道理上還是他的對。事情到了這般地步,再沒有合辦的餘地了。你去告訴呂文魁,叫他親到漢口去看望兩個被打傷的礦師。呂文魁切莫以為這是代人受過,拒絕去漢口。塗知府,你要他心裏放明白點,除開作為縣令責無旁貸這點不說外,要知道打傷的是英國洋人,倘若惹怒英國大使館,告到朝廷那裏就不得了啦。他呂文魁的縣令做不成是當然的,隻怕你我也不得安寧。”
塗知府心裏猛然生出一股恐懼感來。這幾十年裏,與洋人衝突的事還少了嗎?本來是一件芝麻大的小事,一下子就鬧成大事。本來是洋人理虧,到頭來都是中國人的不是。朝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辦了自己的官員和百姓再說。洋人可是惹不起的呀,何況這事明擺著是馬鞍山的鄉民不對。塗知府忙說:“大人指教的是,卑職不但叫呂文魁去,而且卑職也陪同前往,一道去慰問受傷的洋礦師。”
徐建寅說:“煤窯老闆口口聲聲說合夥辦礦,是巡撫的命令。若真的是巡撫下了這樣的命令,這命令本身就是錯的,助長了他們的威風。”
張之洞氣道:“把譚敬甫喊過來,我倒要問問他,說過這樣的混帳話沒有!”
徐建寅聽到這句話,嚇了一跳:不管譚繼洵這事辦得多麽不好,他到底是一省之主,怎麽可以叫他過來當麵責問呢?倘若總督和巡撫爭吵起來,自己不就成了是非的挑起者嗎?徐建寅知道常有督撫不和的事,他生怕因此而造成武昌城內的督撫不和。徐建寅的顧慮不是多餘的,督撫不和的事,不但時常有,近幾寸年來簡直成了普遍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出現,首先要歸咎於朝廷。當初,這種製度的設立,便含有相互牽製的一層內容在內。總督正二品,巡撫從二品,品銜雖有差別,但巡撫並不是總督的僚屬,相見時行的是平禮。總督主管軍事,巡撫主管民政。但軍、政常會糾纏在一起,且共處一城,麵對著同一省,於是糾葛就產生了。有清一代同城的督撫,如兩廣總督與廣東巡撫,雲貴總督與雲南巡撫,陝甘總督與甘肅巡撫,閩浙總督與福建巡撫及湖廣總督與湖北巡撫之間便常有麻煩事出現,不和諧的居多。到了太平天國時期,軍事壓倒一切,督、撫都管同一樁事,於是用兵省份的督、撫之間鬧意見的就更多。
當下徐建寅想到這裏,忙說:“大人請息怒,暫時不要譚撫台過來,我先去他那裏,向他稟報這件事,順便問伺煤窯老闆所說是否屬實。”
張之洞想了想說:“也好,你去向他稟報也是應該的,不過,此事我得有個態度,鐵廠煤礦局畢竟是我在辦理。”說完,他抽出一張信箋來,提筆寫道:
敬甫中丞台鑒:馬鞍山鄉民毆打煤礦局礦師,幾至出人命大案。據煤礦局會辦徐建寅言,煤窯老闆堅持要與煤礦局合夥經辦。馬鞍山乃國家山嶺,非某姓之私產,煤窯老闆在馬鞍山無任何辦礦權利,豈能合夥經辦?合辦雲雲,非癡人說夢,即無理取鬧。盼速查清此事,嚴令煤窯限日撤除,並懲辦肇事者。
張之洞將這封信遞給徐建寅說:“本想給譚撫台一個麵子,讓他來辦理。不料此公糊塗,釀成大事。現在再不給他餘地了,就叫他這樣辦。”
徐建寅雖覺張之洞以一總督對巡撫寫措辭如此嚴厲的信,略有點過分,但一想到譚繼洵的無能,又覺得不過分了。他接過信,向張之洞投過敬佩的目光,心想:辦大事還得真要張製台這樣的氣魄才行!
二 思想不羈而又心緒愁苦的貴公子
看了張之洞的信,聽了徐建寅的稟報後,譚繼洵大吃一驚,心緒十分複雜。他既痛恨馬鞍山鄉民的野蠻無禮:毆打礦師,砸爛機器,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又埋怨武昌知府和江夏縣令辦事不力:他們一定是沒有把他的意思原原本本地傳達,不知在哪一個環節上走了樣,才激起鄉民的憤恨。同時又對張之洞信函中的不客氣很是不快:論年齡,論科名都在你張之洞之上,你張之洞怎麽可以就憑著品銜高一級,對我說這等亢厲不恭的話呢?
送走徐建寅後,譚繼洵為著這件事惱恨至極,一個整夜沒有睡好覺,第二天上午便覺得有點頭重腳輕。他強打起精神,把武昌知府再次喚進巡撫衙門。譚繼洵陰沉著臉,以少有的峻厲口氣對塗炳昌說:“你看看張大人這封信吧!”
塗炳昌看完信後,才知馬鞍山鬧出大事,張之洞為此發了大火。他與譚撫台打了三年多交道,一向都是和顏悅色的,今日第一次見他這個模樣,知道撫台大人心裏也大為生氣了。他顫抖著雙手將信函還給撫台:“馬鞍山刁民竟然毆打礦師,卑職實在是不知道。江夏縣出了這等事,卑職有責。大人看此事如何處理,卑職一定照辦。”
“唉!”譚繼洵跺了跺腳,重重地嘆了一口氣。“都怪你們無能,辜負了我的一番好意!”
“是,是,卑職無能,卑職無能!”塗知府檢討不迭。
“我原想把他們捏合在一起,雙方都得利,沒想到煤窯上的人竟然動起武來,打傷人,尤其是打傷洋人,這事就麻煩了。張製台信函上的話雖然難聽,道理上還是他的對。事情到了這般地步,再沒有合辦的餘地了。你去告訴呂文魁,叫他親到漢口去看望兩個被打傷的礦師。呂文魁切莫以為這是代人受過,拒絕去漢口。塗知府,你要他心裏放明白點,除開作為縣令責無旁貸這點不說外,要知道打傷的是英國洋人,倘若惹怒英國大使館,告到朝廷那裏就不得了啦。他呂文魁的縣令做不成是當然的,隻怕你我也不得安寧。”
塗知府心裏猛然生出一股恐懼感來。這幾十年裏,與洋人衝突的事還少了嗎?本來是一件芝麻大的小事,一下子就鬧成大事。本來是洋人理虧,到頭來都是中國人的不是。朝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辦了自己的官員和百姓再說。洋人可是惹不起的呀,何況這事明擺著是馬鞍山的鄉民不對。塗知府忙說:“大人指教的是,卑職不但叫呂文魁去,而且卑職也陪同前往,一道去慰問受傷的洋礦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