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為老師的這番愛惜人才的激情所感動,說:“我年紀輕輕的,不需要休息,明天做點準備,後天我就去吧!”


    半個月後,楊銳果然將蔡錫勇帶到兩廣總督衙門。張之洞見蔡錫勇端端正正的五官、文文雅雅的舉止,滿心歡喜。簡短地交談幾句後,他知道蔡錫勇字毅若,今年三十五歲,有一妻一子和一位七十餘歲的老母,現都暫住漳州府老家,待這裏安頓下來後再來廣州。又知蔡錫勇精通英文和日文,對機器製造、採礦煉鐵等學問都有研究。張之洞高興地說:“我這裏有一位辜鴻銘是你的同鄉,他也懂得好幾國洋文,對洋學問也有研究,你們今後


    可以用洋話討論洋學問,彼此都不孤寂了。”


    蔡錫勇說:“早就聽說福建出了奇人辜鴻銘,隻因他一直在南洋,不能見麵,想不到也在大帥的府裏,真是難得。”


    張之洞笑著說:“我這裏不僅有懂洋文的辜鴻銘,還有對老祖宗傳下的學問鑽研深透的梁鼎芬,更有胸懷絕學才可濟世的桑治平,還有能辦事的趙茂昌。接你的楊銳年紀雖輕,你也不能小看他,日後也是國家的棟樑之材。”


    說得楊銳在一旁不好意思起來:“恩師言重了,我哪裏是棟樑之材。中國的學問,隻略微懂一點,洋人的學問一竅不通。蔡先生、辜先生才是真正有用的大才哩!”


    張之洞說:“洋學問重要,中國的學問也重要。隻是眼下懂中國學問的多,懂洋學問的人少罷了。我們要有十個八個毅若、湯生這樣的人,辦起自強實業就順暢多了。”


    “這個不難。”蔡錫勇說,“我認識一些有真實學問的洋人,可以通過他們招聘一批洋技師來,馬尾造船廠裏就有五六個法國技師。”


    “行。”張之洞說,“確有真才實學,薪水高點也不妨。”


    “大人,還有一條招致人才的路子。”


    “什麽路子,你說說。”張之洞以極大的興趣昕著。


    “大人,若論辦洋務實業,廣東較之於其他省來說,最是得地利之福。”蔡錫勇操著一口福建官話,慢條斯理地說,“廣東地處南海之濱,是我國最先與西洋諸國打交道的省份,加之後來香港、澳門租讓給英國、葡萄牙,更使得廣東省有與西洋比鄰而居的味道。故而廣東民風受洋人的影響很大。這點,不僅陝甘、四川、兩湖這些內陸省份不能比,就是江浙等沿海省份也不能比,連我的家鄉福建,雖然很早以來便有漂洋出海的傳統,也不能與廣東相比,因為福建沒有香港和澳門這樣的洋人租借地。當年容閎奉曾文正公之命,選拔一批少年出國留學,在其他省份找不到人,但他一回到家鄉廣東來招,便立刻招滿了。道理就在這裏。”


    蔡錫勇說的是十多年前的事。同治十年,曾國藩和李鴻章聯名上折請選派聰穎子弟留學西洋,學成後報效國家,為徐圖自強大業培植人才。那時張之洞正在湖北做學政。這道有名的奏摺他在邸報上看過,當時滿腦子清流,並沒有把這道奏摺看得很重。當然,他更不可能意識到,就是這道奏摺給中國日後的發展帶來了劃時期的變化。今天,將兩廣富強置於自己雙肩的粵督,突然發現,十五年前的這個亙古未有的設想和不久後付諸實施的行為,實在是一樁極富預見的賢哲之舉。


    “你是說,廣東有不少懂洋務的人才?”


    “是的,大人。”蔡錫勇說,“容閎從同治十一年起,曾先後組織四批共一百二十個少年,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他原本按著曾文正公的設想一批批地招下去,但後來一些有力者對此事頗為不滿,故隻招四批就停下來了。在美國留學的幼童,也陸續回國,回國後多不受重視。因為他們是廣東人,所以很多至今還在廣東老家。廣東可以說是洋務人才的藏龍臥虎之地。”


    “毅若,你知道這一百多個幼童,在美國到底學得怎麽樣嗎?”


    “據我所知,在美國不好好讀書,沾染洋人惡習的人是極少數,絕大多數都勤奮學習,潔身自好。他們一來資質聰穎,二來多為清貧家庭出身,讀洋書不惟替國家出力,也是為自己謀一條進身之路。一二批基本完成了學業。三四兩批盡管沒讀完,但他們洋話洋文都很好,洋學問的基礎也打下來了,與那些未放過洋的人畢竟有天地之別。隻要把他們放在洋務局廠,他們立即就可以隨著機器的運轉而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即使過去沒


    有學過,看看摸摸,要不了三五個月,也便成為行家。”


    “好,好!”張之洞滿心歡喜。“把他們都招聘來,讓他們在我這裏都學以致用,發揮長才。你看如何把他們招來?”


    楊銳問:“你過去與這些人有過交往嗎?”


    “也認識幾個。”蔡錫勇說,“不過,認識的這幾個人都不在廣東,或在京師,或在上海,或在天津。他們算是這些人中運氣較好的,有事讓他們做,所學也能用上一些。”


    “我有一個主意。”楊銳興奮地對張之洞說,“可不可學學古人的辦法,張貼招賢榜,把藏臥於草澤林間的龍虎招出來。”


    “行!”張之洞被學生的這個想法激動起來。“就以兩廣總督衙門的名義頒發一個招賢榜,不局限當年的留美幼童,凡對洋務實業有一技之長之能人,我們都歡迎他們前來毛遂自薦。把這個招賢榜張貼於廣東各府縣,讓全省士紳百姓都知道我們正在招納四方賢俊,共襄廣東富強大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