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鐵騎征服漢人的努爾哈赤的後裔清楚地知道,刀槍兵馬才是奪取權力和保護權力的至關重要的根本。而恰恰就是在這一點上,醇王深感自己的基礎薄弱,那些將軍都統幾乎沒有一個是他的心腹。海軍衙門一旦建起,事情就會來一番大的改變。當今的世界,艦艇取代鐵騎,大炮取代刀槍,軍務重心已轉移到海軍上來了。醇王心裏有數,誰是大清國新興的海軍的最高統帥,誰就是大清國最有力量的軍事統帥。現在就拿太後所授予的名正言順的權威,組建一個完全是自己人的團夥,調撥千萬兩銀子購買幾十艘炮船,籌建一支名為朝廷實為自己所統領的海軍。那時的醇親王便手握真正的權柄,太後即便不甘寂寞,也將力不從心,自己的兒子便可以坐穩這座危機四伏的江山,自己也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太上皇!這怎麽能不令醇親王異常激動,異常亢奮呢?怪不得這段時期氣色這樣好,精神這樣旺!
張之萬是巴不得醇王早日握有實權的,他出自內心地喜道:“恭喜王爺,賀喜王爺,王爺是我們大清國也是有史以來中國第一個海軍大臣。有王爺來親自執掌,大清海軍將必定可與西洋列強抗衡,保衛我萬裏海疆,永不遭受外人的侵擾!”
閻敬銘也高興地問:“王爺準備召集哪幾個人來辦這事?海軍衙門何時掛牌?”
醇王說:“這些事,正是我要跟禮王和軍機處諸位一起商量的事。你們幫我物色物色,選幾個特別合適的人出來。”
張之萬一邊撫摸著灰白而稀疏的長須,一邊緩緩地說:“海軍衙門是自古以來沒有過的新衙門,也是我大清今後最為顯赫的第一大衙門,幾個主要辦事的人員非得要德才兼備眾望所歸者不可!”
醇王點點頭說:“我也是這個意思。”
張之萬說:“李少荃是太後點的名,當然沒話說了。此人能幹是能幹,但攬權謀私也是第一。王爺今後要防著點。”
醇王點了點頭,沒有吱聲。
“至於其他人選嘛,這要慎之又慎。”張之萬沉思片刻後說,“眼下隻有一個人挺合適。”
“誰?”醇王眼睛盯著張之萬。
閻敬銘也凝神諦聽。
“曾紀澤。”張之萬鄭重其事地說出一個人名來。“二十年前,文正公在江寧做兩江總督時,他在督署住過一段時期。我去江寧會文正公時,總要和他聊幾句。當時我便對文正公說,你這公子篤實勤奮,日後必為國家的棟樑。現在看來,我的眼光不錯。這些年來,曾紀澤一片公忠為國家辦事,是闔朝有目共睹的。我之所以要薦他進海軍衙門,除他的人品行事有乃父之風外,更主要的是看重他有多年出洋做公使的經歷,又懂洋文會說洋話。王爺,這海軍衙門不像別的部院,以後跟洋人打交道是第一件事,必須要有一個熟諳洋情的主辦人才行。”
醇王不僅不識洋文不懂洋話,就連英美法這些西洋大國的基本知識,他也所知甚微,曾紀澤這樣的人才是太重要了。他連連點頭:“曾紀澤這個人提得好,海軍衙門非他不可,他這一個就算定了。明兒個讓總署發急電催他回國。”
說著轉過臉問閻敬銘:“丹老,你看還有誰合適?”
閻敬銘說:“張中堂說,人選要慎之又慎,這話說得很對。海軍衙門我還是剛才聽說,一時尚沒有適當的人,提不出。隻是,”猶豫片刻,閻敬銘還是直爽地說了出來,“戶部的銀子都用到園子裏去了,辦海軍衙門的經費從哪裏來?戶部留點銀子,原是為著國家的不時之需,所以我不主張修清漪園。王爺您看,現在不就等著要銀子用嗎?”
醇王笑了笑說:“太後為國家操勞幾十年,修座園子讓她好休養休養,也是應該的。至於海軍衙門的錢嘛,我會另想辦法,不從戶部拿。”
閻敬銘說:“隻要不從戶部拿銀子就好,否則我這個戶部尚書就是砸鍋賣鐵,也湊不出這筆銀子來。”
“銀子嘛,慢慢來想法子。”醇王說著說著突然提高了嗓門,“兩位老中堂,你看我人未老就先糊塗了,現存著一筆名正言順的銀子,我都沒想起拿來用!”
“王爺說的哪筆銀子?”閻敬銘被醇王這句話弄得一時摸不著頭腦。
“海防經費呀!”醇王興奮地說,“朝廷過去每年都從海關關稅中抽出四五成撥給直隸、兩江、福建、兩廣等省辦海防,現在成立海軍衙門,這筆銀子理所當然地歸海軍衙門了。”
閻敬銘忙說:“王爺說的極是,這每年的海防經費今後自然應當交由海軍衙門來經理。”
經醇王的提醒,張之萬又想起張佩綸的摺子來。他說:“海防經費歸海軍衙門管,這是再恰當不過了。還有,早在前年,張佩綸建議辦水師衙門的時候就提出一個設想:全國十八行省每年協濟朝廷四百萬銀子辦水師,按大小貧富不同分攤。我看,海軍衙門建立後,就按張佩綸這個設想叫各省協濟。”
醇王說:“張佩綸這個設想好是好,但各省都告窮不已,當時他的設想就沒有得到一個省的響應。現在再提出來,也不知各省的反響如何。”
這時,張之萬猛然來了靈感,尋到一個為堂弟說情的好機會。“王爺,這種錢哪個省都是能躲則躲,能推則推,不會心甘情願主動出的。這要採取兩個措施。一是朝廷下嚴旨,出也要出,不出也要出。二要有一兩個省份的督撫帶頭,他們一帶頭,別人也就不好不出了。”
張之萬是巴不得醇王早日握有實權的,他出自內心地喜道:“恭喜王爺,賀喜王爺,王爺是我們大清國也是有史以來中國第一個海軍大臣。有王爺來親自執掌,大清海軍將必定可與西洋列強抗衡,保衛我萬裏海疆,永不遭受外人的侵擾!”
閻敬銘也高興地問:“王爺準備召集哪幾個人來辦這事?海軍衙門何時掛牌?”
醇王說:“這些事,正是我要跟禮王和軍機處諸位一起商量的事。你們幫我物色物色,選幾個特別合適的人出來。”
張之萬一邊撫摸著灰白而稀疏的長須,一邊緩緩地說:“海軍衙門是自古以來沒有過的新衙門,也是我大清今後最為顯赫的第一大衙門,幾個主要辦事的人員非得要德才兼備眾望所歸者不可!”
醇王點點頭說:“我也是這個意思。”
張之萬說:“李少荃是太後點的名,當然沒話說了。此人能幹是能幹,但攬權謀私也是第一。王爺今後要防著點。”
醇王點了點頭,沒有吱聲。
“至於其他人選嘛,這要慎之又慎。”張之萬沉思片刻後說,“眼下隻有一個人挺合適。”
“誰?”醇王眼睛盯著張之萬。
閻敬銘也凝神諦聽。
“曾紀澤。”張之萬鄭重其事地說出一個人名來。“二十年前,文正公在江寧做兩江總督時,他在督署住過一段時期。我去江寧會文正公時,總要和他聊幾句。當時我便對文正公說,你這公子篤實勤奮,日後必為國家的棟樑。現在看來,我的眼光不錯。這些年來,曾紀澤一片公忠為國家辦事,是闔朝有目共睹的。我之所以要薦他進海軍衙門,除他的人品行事有乃父之風外,更主要的是看重他有多年出洋做公使的經歷,又懂洋文會說洋話。王爺,這海軍衙門不像別的部院,以後跟洋人打交道是第一件事,必須要有一個熟諳洋情的主辦人才行。”
醇王不僅不識洋文不懂洋話,就連英美法這些西洋大國的基本知識,他也所知甚微,曾紀澤這樣的人才是太重要了。他連連點頭:“曾紀澤這個人提得好,海軍衙門非他不可,他這一個就算定了。明兒個讓總署發急電催他回國。”
說著轉過臉問閻敬銘:“丹老,你看還有誰合適?”
閻敬銘說:“張中堂說,人選要慎之又慎,這話說得很對。海軍衙門我還是剛才聽說,一時尚沒有適當的人,提不出。隻是,”猶豫片刻,閻敬銘還是直爽地說了出來,“戶部的銀子都用到園子裏去了,辦海軍衙門的經費從哪裏來?戶部留點銀子,原是為著國家的不時之需,所以我不主張修清漪園。王爺您看,現在不就等著要銀子用嗎?”
醇王笑了笑說:“太後為國家操勞幾十年,修座園子讓她好休養休養,也是應該的。至於海軍衙門的錢嘛,我會另想辦法,不從戶部拿。”
閻敬銘說:“隻要不從戶部拿銀子就好,否則我這個戶部尚書就是砸鍋賣鐵,也湊不出這筆銀子來。”
“銀子嘛,慢慢來想法子。”醇王說著說著突然提高了嗓門,“兩位老中堂,你看我人未老就先糊塗了,現存著一筆名正言順的銀子,我都沒想起拿來用!”
“王爺說的哪筆銀子?”閻敬銘被醇王這句話弄得一時摸不著頭腦。
“海防經費呀!”醇王興奮地說,“朝廷過去每年都從海關關稅中抽出四五成撥給直隸、兩江、福建、兩廣等省辦海防,現在成立海軍衙門,這筆銀子理所當然地歸海軍衙門了。”
閻敬銘忙說:“王爺說的極是,這每年的海防經費今後自然應當交由海軍衙門來經理。”
經醇王的提醒,張之萬又想起張佩綸的摺子來。他說:“海防經費歸海軍衙門管,這是再恰當不過了。還有,早在前年,張佩綸建議辦水師衙門的時候就提出一個設想:全國十八行省每年協濟朝廷四百萬銀子辦水師,按大小貧富不同分攤。我看,海軍衙門建立後,就按張佩綸這個設想叫各省協濟。”
醇王說:“張佩綸這個設想好是好,但各省都告窮不已,當時他的設想就沒有得到一個省的響應。現在再提出來,也不知各省的反響如何。”
這時,張之萬猛然來了靈感,尋到一個為堂弟說情的好機會。“王爺,這種錢哪個省都是能躲則躲,能推則推,不會心甘情願主動出的。這要採取兩個措施。一是朝廷下嚴旨,出也要出,不出也要出。二要有一兩個省份的督撫帶頭,他們一帶頭,別人也就不好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