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庚也恭維:“下官不懂詩,但為大人這一片以太原為故鄉的心意所感動。山西有大人這樣的撫台,這是一千萬父老的福氣。”


    “葆翁言重了!”張之洞口裏謙遜著,心裏倒是挺喜歡這句話的。


    王定安說:“職道想鬥膽說句話,不知當與不當?”


    葆庚生怕王定安說出一句不知高低的話來,掃了張之洞的興頭,破壞這難得的融和氣氛,忙說:“鼎丞,今天是陪大人出來踏青賞心的,有什麽話,回城再說吧!”


    張之洞向來不慣含容,王定安不說“鬥膽”“當與不當”尚好,一說起這些話來,倒撩撥得他非聽不可了,便催道:“王觀察,有什麽話你隻管說,今天我們是郊遊,就沒有上下尊卑之分了。現在談詩,我們就是詩友。過會兒喝酒,我們就是酒朋了。”


    “大人雅量!”王定安開始抖起他的書袋來,“歷來都說這首


    《旅次朔方》是賈島所作,隻有令狐楚所選的《禦覽集》把這首詩列在劉皂的名下。”


    “劉皂?”張之洞反問。


    “是的,劉皂。”王定安肯定地說,“劉皂是德宗時人,名氣遠不如賈島,詩傳下來的也少,《全唐詩》隻錄了他五首。”


    見張之洞在會神地聽,王定安繼續說下去。


    “我相信令狐楚,因為他是賈島的前輩,又與賈島有交往,對賈島的詩才也欣賞,他決不會把賈島的詩列在劉皂的名下去送給唐德宗看。何況賈島是範陽人,在並州住的時間很短暫,也沒到過朔方,他也不可能寫出這樣的詩來。”


    “有道理,有道理!”張之洞連連頭點,大聲誇獎,“王觀察,人人都說你是大才子,果然名不虛傳!”


    張之洞的態度,使王定安既感激又感動,他以少有的真誠語氣說:“大人的度量真常人所不及。”


    張之洞說:“學問的事,一是一,二是二,誰有道理就服誰。”


    王定安的唐詩功力的確讓張之洞佩服,一時間也獲得了張之洞的歡心,談興更濃了。於是兩人談起賈島,談論他的“推敲”掌故。由賈島又談起孟郊,比較郊寒與島瘦的獨特詩風。又由賈孟談到他們的賞識者韓愈。


    王定安說:“賈島、孟郊當年若沒有韓愈的賞識和揄揚,就不可能有日後的成就和詩名。歷來貧賤士人都要靠處高位有力量者提攜,才能出頭露臉。大人位列封疆,名播天下,三晉有多少清秀子弟都在仰望大人的雨露之澤啊!”


    王定安的這段即興恭維,說到張之洞的心坎上。早年,作為一個清貧書生,張之洞曾無數次地夢想能碰到有力的知遇者,讓自己的才名傳揚公卿,上達九重。中年以後,作為一個詞臣學政,張之洞又曾無數次地企盼自己能握有實權,獎掖提拔那些沉


    淪下層的真才實學之輩,讓千裏馬脫穎而出。可惜,四十多年過去了,做士子的時候,他沒有遇到韓文公,做官的時候,又沒有韓荊州的權位。一樁長久不能釋懷的往事又浮上心頭。在暖風拂麵的並州郊外古道上,在暢談唐詩的融洽氣氛裏,張之洞不覺把王定安當作朋友,誠摯地跟他敘起這樁往事來。


    “直隸河間有個能詩善畫的人,名叫崔次龍。他在京師寓居十多年,總想遇到一個能賞識他的人,幫他一把,讓他出人頭地,不至於辜負了幾十年的勤學苦練。但冠蓋滿京華,就沒有一個看上崔次龍的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他,兩人長談了半天。他拿出他的詩文畫冊給我看,的確造詣很高。我們成了朋友。以後,他常常到我家來,我也知道他希望我幫襯幫襯一下。但那時我隻是一個窮翰林,無權無勢無衙門,不能安置他。別人的衙門,我又無力關說,隻好常常周濟他一點銀兩。崔次龍終於在京師住不下去,捲起鋪蓋回老家了。臨走前夕,到我家來辭行。我很惋惜,對他說,再等等看,或許能有機會。他說,我等了十多年也沒有遇到機會,我失望了,今生隻能老死山野了。我不能馬上給他一個機會,當然也不便再挽留,便寫了一首詩送給他,以誌我們的友誼。”


    “可憐!”崔次龍的遭遇牽動了王定安的文人真情。“大人的詩,可否念給職道聽聽。”


    “可以。”張之洞拖長著聲調吟了起來,“浩然去國裹雙滕,惜別城南剪夜燈。短劍長辭碣石館,疲驢獨拜獻王陵。半梳白髮隨年短,盈尺新設計日增。我愧退之無氣力,不教東野共飛騰。”


    “我愧退之無氣力,不教東野共飛騰。”王定安將張之洞詩的最後兩句復誦了一遍,充滿著感情地說,“大人這番情誼,不獨崔次龍感動,職道也為之感動了。”


    葆庚說:“大人現在有這個氣力了,把那個崔次龍召到山西來吧!”


    張之洞沉痛地說:“崔次龍回到老家後,不到半年便亡故了。”


    “可惜了!”跟在馬後的藩台府中的僕人,不經意地發出了嘆息。


    大家都不再說話了,默默地向西南方向繼續走著。在路邊的一家酒店吃過午飯後,又接著趕路。


    “大人,晉祠到了。”葆庚勒住韁繩,指了指前方。


    張之洞抬頭看時,前麵果然現出了一個有著百餘間房屋的建築群落。三人下了馬,葆庚、王定安一左一右護著張之洞向前麵走去。大根和另外兩個僕人各自牽馬跟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