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不久,張之洞到汾陽書院視學,正遇上汾州府教授楊湄帶著幾個老學究住在書院,為山西通誌作最後的修改潤色。楊湄最喜歡收集碑帖,恰與張之洞同好。午飯時,張之洞特地叫楊湄同坐一條凳子,二人邊吃飯邊談碑帖,興致都很高。楊湄說他家裏藏著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兩本碑帖,兩本帖子內容一樣,所有的字也都相同,惟有一個字不同,一本作“公”,一本作“勾”。楊湄認為這兩個字可能通假,但沒有根據,便請教張之洞。張之洞放下筷子,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個根據來。坐在對麵的書院山長說:洪洞縣丞王緯博學,我寫封信給他,請他找出證據來。過些日子,王緯親自來衙門拜見撫台。他告訴張之洞,《儀禮》鄭玄的箋註上有“勾亦作公”這句話,這是兩字通假的有力證據。張之洞翻開《儀禮》鄭箋上一看,果然有這句話。他拍打著王緯的肩膀,親熱地說:“兄台大才,以兄台之才做洪洞縣丞,真是委屈了。汾州知府出缺,你明天就到汾州去做知府吧!”
王緯喜從天降,轉眼之間便由七品的縣令升到五品的知府,莫不是撫台在拿我開玩笑?“張大人,你真的要我去汾州做知府?”
“真的!”張之洞邊說邊寫命令,又親自蓋上山西巡撫的紫花大印。
張之洞將命令交給王緯:“你先去上任,我再奏請太後、皇上批準!”
王緯樂滋滋地雙手捧著這道命令,果真做起汾州知府來。
這便是張之洞來山西不久的兩項人事升降。在他看來,山西官場大多賢愚倒置良莠不分,身為巡撫不但要慧眼識才,還要獎罰分明,看準的事就要立即辦理,先斬後奏,如此方能迅速扭轉風氣。但是官場對此議論紛紛,大多認為張之洞不是在考核府縣而是在考核翰林。府縣要的是實際的辦事能力,怎麽能憑學問的多少來決定升降?這樣下去,山西官場都去讀書做學問好了,誰來辦錢糧,誰來辦案子?有的人甚至搖頭嘆息:太後真是糊塗,派個這樣的書呆子來山西,定會把三晉弄得亂七八糟。這些話傳到張之洞的耳裏,他卻不以為然。
現在看到王緯這道稟帖,張之洞怎能不高興:誰說我以學問識人不對?誰說王緯隻是一個學究不能獨當一麵?這動用綠營力量的主意有多好!辦事的魄力有多大!宜嘉獎王緯並推廣汾州的做法。張之洞立即下了一道劄子:拔除罌粟乃當務之急,決不可手軟拖延,若遇有抗拒不執行者,可仿效汾州府,請當地綠營協助辦理。此令!
並與山西提督會銜,也向駐防三晉的各鎮各營發出內容相同的函劄。
這道劄子下達以後,各地綠營武官紛紛到府縣主動請纓,不少府縣也鑑於拔罌粟苗的阻力大不好辦,現在既有撫台命令,又見綠營熱情高,便樂得個自己清閑,把這樁頭痛事交給了那些兵丁們。一時間,山西如同爆發了戰爭似的,到處都可見著戎裝持刀槍的綠營官兵們在鄉間田地奔來跑去。一兩個月下來,罌粟苗是拔除了許多,但更多的麻煩事卻接踵而至,一封封告狀帖雪片似的飛進巡撫衙門,弄得張之洞寢食不安,焦頭爛額。
這些麻煩事都是兵丁們惹起的。有句俗話叫做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又說秀才遇了個兵,有理講不清。原來,這些入營吃糧的丘八,十之七八是那種無賴野蠻、好吃懶做又無一技在身的流氓地痞。打仗是件玩命的事,也是一件極易得利的事,最適宜這種人去做。有頭腦的將官都知道,戰時兵丁反而好管,因為自有大利在驅使他賣命,不好管的是和平時期。這些人好比烈馬惡犬,隻宜套不能鬆,也就是說隻能關在營區內嚴格管製訓練,不能放到營區外,放出去就會壞事。
可惜,這種有頭腦的將官眼下山西極少,或者說他們明知不行卻要迎合部屬的欲望。於是一群群烈馬惡犬從軍營中走出,打著官府的牌子,借剷除罌粟苗的名義,大肆踐踏良田,魚肉鄉裏。他們勒索錢財,大吃大喝,稍有反對便捆綁吊打,更有私人民宅強姦婦女者。致使凡有綠營兵丁下去的鄉寨,幾乎都有命案出現,或是被吊死打死,或是不堪侮辱自殺而死。鄉民們惶惶不安,如同大禍臨頭。還有兩封匿名信狀告王緯,說孝義縣那個村寨因兵丁下鄉,被燒二十餘間房屋,死了三個人,毀壞田地百多畝,而王緯隻在家做學問並不下去了解實情,都司欺矇他,他又欺矇撫台。
看到這些狀子,尤其在看到這兩封匿名信後,張之洞才知派兵丁下鄉剷除罌粟乃大為失策,而王緯的確有負重託,是個不能辦實事的書生!
張之洞招來山西綠營提督商量,立即撤回下鄉剷除罌粟的綠營兵丁,責令各營對於藉機犯事的兵丁予以嚴懲,並對受害者做好善後處理!
經過這樣一反一復之後,剷除罌粟一事幾乎停頓下來。正當張之洞進退兩難的時候,幸而朝廷又頒下一道諭旨,肯定山西禁菸的舉措,決不可中途而廢,務必徹底拔除毒卉,種上莊稼。上諭好比一道救命符,讓精神萎靡的山西巡撫重新振作起來。他借著這道上諭嚴厲打擊反對者,再次掀起轟轟烈烈的拔毒卉種莊稼的熱潮,同時,又在山西官場軍營中雷厲風行地展開一場禁食鴉片的大動作。
太原城裏辦起了禁菸局,大批製造戒菸藥丸,免費散發到各級官府各地軍營,幫助已成癮的吸食者戒菸。張之洞嚴行命令:若有違抗膽敢再吸者,不管是文武官員還是普通兵丁,一律嚴懲不貸。太原城裏,官場中多年來所形成的陰慘敗落有如鬼國的氣象,正在逐步改變中。
王緯喜從天降,轉眼之間便由七品的縣令升到五品的知府,莫不是撫台在拿我開玩笑?“張大人,你真的要我去汾州做知府?”
“真的!”張之洞邊說邊寫命令,又親自蓋上山西巡撫的紫花大印。
張之洞將命令交給王緯:“你先去上任,我再奏請太後、皇上批準!”
王緯樂滋滋地雙手捧著這道命令,果真做起汾州知府來。
這便是張之洞來山西不久的兩項人事升降。在他看來,山西官場大多賢愚倒置良莠不分,身為巡撫不但要慧眼識才,還要獎罰分明,看準的事就要立即辦理,先斬後奏,如此方能迅速扭轉風氣。但是官場對此議論紛紛,大多認為張之洞不是在考核府縣而是在考核翰林。府縣要的是實際的辦事能力,怎麽能憑學問的多少來決定升降?這樣下去,山西官場都去讀書做學問好了,誰來辦錢糧,誰來辦案子?有的人甚至搖頭嘆息:太後真是糊塗,派個這樣的書呆子來山西,定會把三晉弄得亂七八糟。這些話傳到張之洞的耳裏,他卻不以為然。
現在看到王緯這道稟帖,張之洞怎能不高興:誰說我以學問識人不對?誰說王緯隻是一個學究不能獨當一麵?這動用綠營力量的主意有多好!辦事的魄力有多大!宜嘉獎王緯並推廣汾州的做法。張之洞立即下了一道劄子:拔除罌粟乃當務之急,決不可手軟拖延,若遇有抗拒不執行者,可仿效汾州府,請當地綠營協助辦理。此令!
並與山西提督會銜,也向駐防三晉的各鎮各營發出內容相同的函劄。
這道劄子下達以後,各地綠營武官紛紛到府縣主動請纓,不少府縣也鑑於拔罌粟苗的阻力大不好辦,現在既有撫台命令,又見綠營熱情高,便樂得個自己清閑,把這樁頭痛事交給了那些兵丁們。一時間,山西如同爆發了戰爭似的,到處都可見著戎裝持刀槍的綠營官兵們在鄉間田地奔來跑去。一兩個月下來,罌粟苗是拔除了許多,但更多的麻煩事卻接踵而至,一封封告狀帖雪片似的飛進巡撫衙門,弄得張之洞寢食不安,焦頭爛額。
這些麻煩事都是兵丁們惹起的。有句俗話叫做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又說秀才遇了個兵,有理講不清。原來,這些入營吃糧的丘八,十之七八是那種無賴野蠻、好吃懶做又無一技在身的流氓地痞。打仗是件玩命的事,也是一件極易得利的事,最適宜這種人去做。有頭腦的將官都知道,戰時兵丁反而好管,因為自有大利在驅使他賣命,不好管的是和平時期。這些人好比烈馬惡犬,隻宜套不能鬆,也就是說隻能關在營區內嚴格管製訓練,不能放到營區外,放出去就會壞事。
可惜,這種有頭腦的將官眼下山西極少,或者說他們明知不行卻要迎合部屬的欲望。於是一群群烈馬惡犬從軍營中走出,打著官府的牌子,借剷除罌粟苗的名義,大肆踐踏良田,魚肉鄉裏。他們勒索錢財,大吃大喝,稍有反對便捆綁吊打,更有私人民宅強姦婦女者。致使凡有綠營兵丁下去的鄉寨,幾乎都有命案出現,或是被吊死打死,或是不堪侮辱自殺而死。鄉民們惶惶不安,如同大禍臨頭。還有兩封匿名信狀告王緯,說孝義縣那個村寨因兵丁下鄉,被燒二十餘間房屋,死了三個人,毀壞田地百多畝,而王緯隻在家做學問並不下去了解實情,都司欺矇他,他又欺矇撫台。
看到這些狀子,尤其在看到這兩封匿名信後,張之洞才知派兵丁下鄉剷除罌粟乃大為失策,而王緯的確有負重託,是個不能辦實事的書生!
張之洞招來山西綠營提督商量,立即撤回下鄉剷除罌粟的綠營兵丁,責令各營對於藉機犯事的兵丁予以嚴懲,並對受害者做好善後處理!
經過這樣一反一復之後,剷除罌粟一事幾乎停頓下來。正當張之洞進退兩難的時候,幸而朝廷又頒下一道諭旨,肯定山西禁菸的舉措,決不可中途而廢,務必徹底拔除毒卉,種上莊稼。上諭好比一道救命符,讓精神萎靡的山西巡撫重新振作起來。他借著這道上諭嚴厲打擊反對者,再次掀起轟轟烈烈的拔毒卉種莊稼的熱潮,同時,又在山西官場軍營中雷厲風行地展開一場禁食鴉片的大動作。
太原城裏辦起了禁菸局,大批製造戒菸藥丸,免費散發到各級官府各地軍營,幫助已成癮的吸食者戒菸。張之洞嚴行命令:若有違抗膽敢再吸者,不管是文武官員還是普通兵丁,一律嚴懲不貸。太原城裏,官場中多年來所形成的陰慘敗落有如鬼國的氣象,正在逐步改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