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遠征歐亞:美軍反法西斯著名戰役紀實 作者:馬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幾時?”特納好像並沒注意布留索夫的話,問道。
“7 時50 分。”布留索夫回答:“按預定作戰計劃,10 分鍾後,各突擊艇波將通過出發線,以每小時4 海裏的航速向各登陸海灘實施由艦到岸運動。第1 艇波由水陸坦克編成,後續各艇波由水陸履帶輸送車編成。出發線距登陸海灘為3.6 公裏,由艦到岸運動以炮艇為先導。各炮艇在開進中將以火箭炮、迫擊炮和40 毫米機關炮對岸上目標實施有計劃的射擊,要求在各登陸海灘13 米的縱深內構成每84 平方米落彈25 發的密度。炮艇在駛抵海灘外的暗礁區後即停止前進,屆時它們轉移至航道的兩側,用火力支援水陸坦克和水陸兩棲履帶輸送車向海灘突擊。在登陸部隊突擊上陸直前,兩批各由64架艦載機編成的機群,將對各登陸海灘實施密集轟炸,並在艦炮火力延伸後,用機槍掃射海灘直後方的地域。”
布留索夫一口氣報告完,口齒清晰,完整正確,毫無遺漏,顯示出他是一個稱職的作戰參謀。特納滿意地點點頭又問道,“氣溫多少?”“攝氏15 度。”布留索夫回答。“太好了,天遂人意,這個氣溫對於在叢林中作戰的勇士們再合適不過了。準備按原計劃登陸。”特納興奮地下達命令。8 時30 分,美軍炮艇的射擊開始延伸。此時,雲層合縫,蔽住陽光,涼風習習,海浪不興。特納抬腕看看表,回身對布留索夫下達命令:“現在開始登陸!”令下後,由水陸坦克編成的第一攻擊波開始從出發線向岸上挺進,正麵寬達13 公裏,場麵極為壯觀。先頭炮艦上的火箭炮、迫擊炮和40 毫米機關炮一齊怒射,煙塵遮天,射程達登陸地域1 公裏縱深。榴彈、迫擊炮彈、火箭彈以100 平方米落彈25 發的比率傾瀉在日軍灘頭陣地。
臨近岸邊,水陸坦克在無護衛之下向海岸突進,同時以75 毫米坦克炮攻擊正麵目標。這時,美軍艦載機呼嘯而至,掠過海岸,深入登陸地域反覆轟炸掃射,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登陸大戰打響了!
第四章順利登陸
幾乎沒有遇到抵抗
海軍陸戰隊第1 師第7 團少校休伊·萊頓如同一隻候鳥,在國內養傷期間看到美軍節節向日本本土進逼,心中煩躁不安,神誌恍惚,舉止失常。夫人芭芭拉十分焦慮,她知道丈夫的這些奇異變化完全是由於戰爭日益臨近結束的緣故,她太理解他了——萊頓可以沒有她,卻不能離開戰場。於是,芭芭拉想方設法說服醫生開了張病癒證明,把丈夫的行李收拾好送他歸隊。萊頓這才平靜如初,與妻子實實在在過了兩天溫馨的日子,啟程回到部隊。
萊特歸隊後,恰逢陸戰第1 師參加沖繩登陸戰役。按登陸作戰計劃,從殘波岬到牧港之間6 英裏的海岸上,以比謝河為作戰分界線,美軍兩個軍將平行登陸,比謝河以北劃給羅伊·蓋格海軍少將指揮的海軍陸戰隊第3 軍登陸;比謝河以南劃給約翰·霍奇少將指揮的陸軍第24 軍登陸。從北到南的灘頭標為:紅灘、綠灘、藍灘、黃灘、紫灘、橙灘、白灘和棕灘,共有4 個師的兵力從這8 個灘頭登上沖繩島。
萊頓搭乘的希金斯登陸艇靠上了“藍灘”海岸。沖繩西海岸沒有太平洋諸島嶼常見的珊瑚礁,登陸艇可以直接上岸。登陸順利極了。絞鏈拔出,前跳板放下,萊頓率領他的陸戰連涉過沒膝深的海水,向岸灘奔去。兩邊望去,從北到南是一望無際的灰色艦艇,形態千奇百怪,檣櫓密集如林。陸戰第1師的正麵分為“黃灘1 號”、“黃灘2 號”、“藍灘1 號”、“藍灘2 號”4段海灘,每段海灘由3 艘炮艇提供火力支援。各戰鬥分界線上均有1 艘獵潛艇,潛艇桅杆上的旗幟顏色與“灘頭代號”一致,炮艇和獵潛艇的後麵有2艘指揮艇作為水陸坦克和水陸履帶輸送車的先導,水陸坦克和水陸履帶輸送車的後麵就是坦克登陸艇和機械化登陸艇。每個登陸波次之間由小艇指揮,各團之間又有彩旗艇分界。任何一個軍人腎身於這片人與鋼鐵的森林中,都會為登陸組織之嚴密而讚嘆不已。
看著這支龐大的登陸力量,萊頓不禁感慨萬千。與兩年前培拉瓦登陸作戰時的混亂狀況相比,美軍終於找到了自己特有的作戰方法,它的核心就在於美軍發揮了自己資源、技術、智力和實力的優勢,在自己選擇的時間和地點,打一場以自己為主的戰爭。
美軍結結實實地踏上了沖繩海灘。到處是被美軍炮火摧毀的斷壁殘垣。萊頓在布滿深淺不一彈坑的沙灘上走了幾步,小心地派工兵去將一些陡壁炸開缺口,擴寬通路。接著,他們跟在捆著浮桶的謝爾曼坦克後麵,踩著鬆軟的沙灘,爬上被艦炮轟塌的石砌防波堤,向內陸衝去。
日軍猶如地遁一樣,沒有任何人出殺反擊,陣地上也很少見到他們的屍首,甚至海岸上也沒有埋設地雷場和障礙物。
難道這就是號稱固若金湯的沖繩?萊頓與其他身經百戰的美軍官兵一樣,實在有些不可理解。4 年前,這個隻有美國鋼鐵產量1/15、汽車產量1/50、石油產量l%的貧瘠島國,曾把戰線推至東太平洋,以至於美國、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用了3 年時間,才奪回了被日本人在半年內強占的空間,倘若日本人當時擁有今天美國的力量,那歷史又該如何寫呢?可是,今天卻不見昔日日本人的雄風,他們到底準備耍什麽詭計呢?或者設置什麽圈套等著美國人鑽呢?不管怎樣,這一定是圈套無疑!
“7 時50 分。”布留索夫回答:“按預定作戰計劃,10 分鍾後,各突擊艇波將通過出發線,以每小時4 海裏的航速向各登陸海灘實施由艦到岸運動。第1 艇波由水陸坦克編成,後續各艇波由水陸履帶輸送車編成。出發線距登陸海灘為3.6 公裏,由艦到岸運動以炮艇為先導。各炮艇在開進中將以火箭炮、迫擊炮和40 毫米機關炮對岸上目標實施有計劃的射擊,要求在各登陸海灘13 米的縱深內構成每84 平方米落彈25 發的密度。炮艇在駛抵海灘外的暗礁區後即停止前進,屆時它們轉移至航道的兩側,用火力支援水陸坦克和水陸兩棲履帶輸送車向海灘突擊。在登陸部隊突擊上陸直前,兩批各由64架艦載機編成的機群,將對各登陸海灘實施密集轟炸,並在艦炮火力延伸後,用機槍掃射海灘直後方的地域。”
布留索夫一口氣報告完,口齒清晰,完整正確,毫無遺漏,顯示出他是一個稱職的作戰參謀。特納滿意地點點頭又問道,“氣溫多少?”“攝氏15 度。”布留索夫回答。“太好了,天遂人意,這個氣溫對於在叢林中作戰的勇士們再合適不過了。準備按原計劃登陸。”特納興奮地下達命令。8 時30 分,美軍炮艇的射擊開始延伸。此時,雲層合縫,蔽住陽光,涼風習習,海浪不興。特納抬腕看看表,回身對布留索夫下達命令:“現在開始登陸!”令下後,由水陸坦克編成的第一攻擊波開始從出發線向岸上挺進,正麵寬達13 公裏,場麵極為壯觀。先頭炮艦上的火箭炮、迫擊炮和40 毫米機關炮一齊怒射,煙塵遮天,射程達登陸地域1 公裏縱深。榴彈、迫擊炮彈、火箭彈以100 平方米落彈25 發的比率傾瀉在日軍灘頭陣地。
臨近岸邊,水陸坦克在無護衛之下向海岸突進,同時以75 毫米坦克炮攻擊正麵目標。這時,美軍艦載機呼嘯而至,掠過海岸,深入登陸地域反覆轟炸掃射,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登陸大戰打響了!
第四章順利登陸
幾乎沒有遇到抵抗
海軍陸戰隊第1 師第7 團少校休伊·萊頓如同一隻候鳥,在國內養傷期間看到美軍節節向日本本土進逼,心中煩躁不安,神誌恍惚,舉止失常。夫人芭芭拉十分焦慮,她知道丈夫的這些奇異變化完全是由於戰爭日益臨近結束的緣故,她太理解他了——萊頓可以沒有她,卻不能離開戰場。於是,芭芭拉想方設法說服醫生開了張病癒證明,把丈夫的行李收拾好送他歸隊。萊頓這才平靜如初,與妻子實實在在過了兩天溫馨的日子,啟程回到部隊。
萊特歸隊後,恰逢陸戰第1 師參加沖繩登陸戰役。按登陸作戰計劃,從殘波岬到牧港之間6 英裏的海岸上,以比謝河為作戰分界線,美軍兩個軍將平行登陸,比謝河以北劃給羅伊·蓋格海軍少將指揮的海軍陸戰隊第3 軍登陸;比謝河以南劃給約翰·霍奇少將指揮的陸軍第24 軍登陸。從北到南的灘頭標為:紅灘、綠灘、藍灘、黃灘、紫灘、橙灘、白灘和棕灘,共有4 個師的兵力從這8 個灘頭登上沖繩島。
萊頓搭乘的希金斯登陸艇靠上了“藍灘”海岸。沖繩西海岸沒有太平洋諸島嶼常見的珊瑚礁,登陸艇可以直接上岸。登陸順利極了。絞鏈拔出,前跳板放下,萊頓率領他的陸戰連涉過沒膝深的海水,向岸灘奔去。兩邊望去,從北到南是一望無際的灰色艦艇,形態千奇百怪,檣櫓密集如林。陸戰第1師的正麵分為“黃灘1 號”、“黃灘2 號”、“藍灘1 號”、“藍灘2 號”4段海灘,每段海灘由3 艘炮艇提供火力支援。各戰鬥分界線上均有1 艘獵潛艇,潛艇桅杆上的旗幟顏色與“灘頭代號”一致,炮艇和獵潛艇的後麵有2艘指揮艇作為水陸坦克和水陸履帶輸送車的先導,水陸坦克和水陸履帶輸送車的後麵就是坦克登陸艇和機械化登陸艇。每個登陸波次之間由小艇指揮,各團之間又有彩旗艇分界。任何一個軍人腎身於這片人與鋼鐵的森林中,都會為登陸組織之嚴密而讚嘆不已。
看著這支龐大的登陸力量,萊頓不禁感慨萬千。與兩年前培拉瓦登陸作戰時的混亂狀況相比,美軍終於找到了自己特有的作戰方法,它的核心就在於美軍發揮了自己資源、技術、智力和實力的優勢,在自己選擇的時間和地點,打一場以自己為主的戰爭。
美軍結結實實地踏上了沖繩海灘。到處是被美軍炮火摧毀的斷壁殘垣。萊頓在布滿深淺不一彈坑的沙灘上走了幾步,小心地派工兵去將一些陡壁炸開缺口,擴寬通路。接著,他們跟在捆著浮桶的謝爾曼坦克後麵,踩著鬆軟的沙灘,爬上被艦炮轟塌的石砌防波堤,向內陸衝去。
日軍猶如地遁一樣,沒有任何人出殺反擊,陣地上也很少見到他們的屍首,甚至海岸上也沒有埋設地雷場和障礙物。
難道這就是號稱固若金湯的沖繩?萊頓與其他身經百戰的美軍官兵一樣,實在有些不可理解。4 年前,這個隻有美國鋼鐵產量1/15、汽車產量1/50、石油產量l%的貧瘠島國,曾把戰線推至東太平洋,以至於美國、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用了3 年時間,才奪回了被日本人在半年內強占的空間,倘若日本人當時擁有今天美國的力量,那歷史又該如何寫呢?可是,今天卻不見昔日日本人的雄風,他們到底準備耍什麽詭計呢?或者設置什麽圈套等著美國人鑽呢?不管怎樣,這一定是圈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