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遠征歐亞:美軍反法西斯著名戰役紀實 作者:馬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8 月25 日,他指揮澳大利亞第7 師在莫爾茲比港右翼的米爾恩灣與日軍展開激戰,奮戰10 天,大敗日軍南海支隊司令掘井富太郎少將的部隊,取得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第一次陸上勝利。
這次勝利使得麥克阿瑟躊躇滿誌,認為反攻時刻已經到來,命令司令部製定了一項進攻紐幾內亞的計劃。這個計劃由3 條進攻軸線組成:一條軸線沿科科達小道與敵人正麵交鋒;一條軸線從莫爾茲比港的東麵翻越歐文·斯坦利嶺,來一個大迂迴,從背後襲擊日軍,同時切斷敵人的交通線;一條軸線從米爾恩灣沿巴布亞北岸向布納實施側擊。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日軍連連潰敗。11 月6 日,麥克阿瑟將司令部遷到莫爾茲比港,親自督戰,再次大敗日軍,敵人司令官堀井也在潰逃途中墜河斃命。11 月16 日,他指揮美澳聯軍向布納一戈納一線日軍發起總攻,經過殊死奮戰,終於在1943 年1 月3日攻占了布納,結束了這次巴布亞戰役。他長籲一口氣,欣慰地說道:“在菲律賓陣亡的將士今晚可以安息了。”
巴布亞戰役後,麥克阿瑟精神更加振奮,一掃自菲律賓撤出以後的抑鬱心情,開始思考下一步進攻索羅門群島和紐幾內亞的作戰行動。
1943 年夏,他的戰區已有14 個澳大利亞師和3 個美國師,海軍統編為第7 艦隊,擁有各種艦船數百艘,各種作戰飛機1400 架。6 月30 日,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在新兒內亞方向發起進攻,向西北推進,為收復菲律賓開闢通路”的指令,他指揮第7 艦隊支援美澳聯軍,發起代號為“車輪”的戰役,分別在薩拉莫阿以南的那索灣和紐幾內亞東南的吳德拉克島、基裏懷納島登陸。在那索灣登陸的盟軍隨即向薩拉莫阿的日軍發動進攻,至8 月中旬,將日軍約6000 人趕出市區。9 月4 日,澳大利亞第4 師、美國第41 師一部在萊城以東海岸登陸,在第503 空降團的配合下,從東西兩個方向向榮城進攻,日本守軍19000 人放棄該城,逃往北部山區。盟軍肅清殘敵後乘勝推進,於9 月22 日又在芬奇哈芬以北登陸,經過激烈戰鬥,於10 月2 日攻占該地域。日軍傷亡慘重,加之彈藥、給養幾乎斷絕,被迫向西北馬丹地區逃竄。與此同時,美澳聯軍又在新不列顛島登陸,將日軍在俾斯麥群島的防線撕開一個又一個口子,完全包圍了臘包爾。麥克阿瑟進軍菲律賓的道路已經打開了。
然而,就在這位昔日敗走馬尼拉的將軍要重返菲律賓時,卻傳來反攻的主線將放在中太平洋的消息。
爭權
1943 年11 月,羅斯福、邱吉爾和蔣介石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會議,研究對日作戰等問題。會議決定1944 年盟軍在太平洋實施兩路並進的作戰方針。根據這個方針,麥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戰區的部隊將沿紐幾內亞北海岸推進,從棉蘭老島進入菲律賓;而尼米茲的中太平洋戰區的部隊將攻占馬紹爾、加羅林和馬裏來納諸群島。兩路進攻部隊將在呂宋一台灣一中國大陸三角圈內匯合,從那裏可以轟炸、封鎖、在必要時也可北上進攻日本。
麥克阿瑟起初沒有反對這個計劃,因為尼米茲的部隊攻占馬紹爾群島不僅可以隔斷日軍對西南太平洋戰區與美國本土之間交通線的聯繫,而且還可以牽製日軍對西南太平洋戰區部隊可能形成的幹擾。但是,當他聞知參謀長聯席會議有把中太平洋戰區作為進攻日本的主軸的動議,馬上改變了原來的態度。
原來,德黑蘭會議結束後,羅斯福就對馬歇爾說:“這次首腦會議解決了盟軍從哪條路線進攻柏林的問題,但是沒有決定從哪條路線進攻東京。從戰局發展來看,出兵日本本土諸島可能是不必要的,因為通過海上和空中封鎖,再加上從前線基地對日本本土進行密集轟炸就可以打敗日本。這就需要在太平洋的塞班島、關島等建立一支戰略轟炸機部隊。你告訴尼米茲,讓他加快在中太平洋上的進攻步伐。”
馬歇爾見總統要把中太平洋方向的作戰放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首位,馬上想起染騖不馴的麥克阿瑟,擔心這位難對付的將軍不同意這個設想。
羅斯福也了解麥克阿瑟的為人,他對馬歇爾說道:“我想讓你去亞洲跑一趟,一定要說服他同意我的主張,至少也要兩條戰線平分秋色,絕不能以他那條進攻軸線為主。告訴麥克阿瑟將軍,這是戰略的需要。”
麥克阿瑟給了馬歇爾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他聽說馬歇爾要來西南太平洋戰區視察,知道馬歇爾一定要說服他同意以中太平洋為主要進攻方向,因此,他藉口去阿拉維指揮那裏的戰事,沒有去莫爾茲比港迎接馬歇爾。
1943 年12 月13 日,馬歇爾風塵僕僕地從歐洲飛到莫爾茲比港,一下飛機見到的不是麥克阿瑟,而是在第5 航空隊司令喬治·肯尼少將,便明白這是麥克阿瑟在藉機發泄。可是,為了完成總統交給他的使命,馬歇爾沒有計較麥克阿瑟的無禮,而主動到設在古德伊夫堡的美軍第6 集團軍司令部去會晤麥克阿瑟。
這是麥克阿瑟和馬歇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的一次會晤。倆人坦率地長談了關於太平洋戰場的作戰問題。
會談一開始,麥克阿瑟就抱怨他的戰區獲得的兵力補充和作戰物資補給都很少,卻承擔了太平洋戰場上的主要作戰任務,因此要求增加援助。
這次勝利使得麥克阿瑟躊躇滿誌,認為反攻時刻已經到來,命令司令部製定了一項進攻紐幾內亞的計劃。這個計劃由3 條進攻軸線組成:一條軸線沿科科達小道與敵人正麵交鋒;一條軸線從莫爾茲比港的東麵翻越歐文·斯坦利嶺,來一個大迂迴,從背後襲擊日軍,同時切斷敵人的交通線;一條軸線從米爾恩灣沿巴布亞北岸向布納實施側擊。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日軍連連潰敗。11 月6 日,麥克阿瑟將司令部遷到莫爾茲比港,親自督戰,再次大敗日軍,敵人司令官堀井也在潰逃途中墜河斃命。11 月16 日,他指揮美澳聯軍向布納一戈納一線日軍發起總攻,經過殊死奮戰,終於在1943 年1 月3日攻占了布納,結束了這次巴布亞戰役。他長籲一口氣,欣慰地說道:“在菲律賓陣亡的將士今晚可以安息了。”
巴布亞戰役後,麥克阿瑟精神更加振奮,一掃自菲律賓撤出以後的抑鬱心情,開始思考下一步進攻索羅門群島和紐幾內亞的作戰行動。
1943 年夏,他的戰區已有14 個澳大利亞師和3 個美國師,海軍統編為第7 艦隊,擁有各種艦船數百艘,各種作戰飛機1400 架。6 月30 日,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在新兒內亞方向發起進攻,向西北推進,為收復菲律賓開闢通路”的指令,他指揮第7 艦隊支援美澳聯軍,發起代號為“車輪”的戰役,分別在薩拉莫阿以南的那索灣和紐幾內亞東南的吳德拉克島、基裏懷納島登陸。在那索灣登陸的盟軍隨即向薩拉莫阿的日軍發動進攻,至8 月中旬,將日軍約6000 人趕出市區。9 月4 日,澳大利亞第4 師、美國第41 師一部在萊城以東海岸登陸,在第503 空降團的配合下,從東西兩個方向向榮城進攻,日本守軍19000 人放棄該城,逃往北部山區。盟軍肅清殘敵後乘勝推進,於9 月22 日又在芬奇哈芬以北登陸,經過激烈戰鬥,於10 月2 日攻占該地域。日軍傷亡慘重,加之彈藥、給養幾乎斷絕,被迫向西北馬丹地區逃竄。與此同時,美澳聯軍又在新不列顛島登陸,將日軍在俾斯麥群島的防線撕開一個又一個口子,完全包圍了臘包爾。麥克阿瑟進軍菲律賓的道路已經打開了。
然而,就在這位昔日敗走馬尼拉的將軍要重返菲律賓時,卻傳來反攻的主線將放在中太平洋的消息。
爭權
1943 年11 月,羅斯福、邱吉爾和蔣介石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會議,研究對日作戰等問題。會議決定1944 年盟軍在太平洋實施兩路並進的作戰方針。根據這個方針,麥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戰區的部隊將沿紐幾內亞北海岸推進,從棉蘭老島進入菲律賓;而尼米茲的中太平洋戰區的部隊將攻占馬紹爾、加羅林和馬裏來納諸群島。兩路進攻部隊將在呂宋一台灣一中國大陸三角圈內匯合,從那裏可以轟炸、封鎖、在必要時也可北上進攻日本。
麥克阿瑟起初沒有反對這個計劃,因為尼米茲的部隊攻占馬紹爾群島不僅可以隔斷日軍對西南太平洋戰區與美國本土之間交通線的聯繫,而且還可以牽製日軍對西南太平洋戰區部隊可能形成的幹擾。但是,當他聞知參謀長聯席會議有把中太平洋戰區作為進攻日本的主軸的動議,馬上改變了原來的態度。
原來,德黑蘭會議結束後,羅斯福就對馬歇爾說:“這次首腦會議解決了盟軍從哪條路線進攻柏林的問題,但是沒有決定從哪條路線進攻東京。從戰局發展來看,出兵日本本土諸島可能是不必要的,因為通過海上和空中封鎖,再加上從前線基地對日本本土進行密集轟炸就可以打敗日本。這就需要在太平洋的塞班島、關島等建立一支戰略轟炸機部隊。你告訴尼米茲,讓他加快在中太平洋上的進攻步伐。”
馬歇爾見總統要把中太平洋方向的作戰放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首位,馬上想起染騖不馴的麥克阿瑟,擔心這位難對付的將軍不同意這個設想。
羅斯福也了解麥克阿瑟的為人,他對馬歇爾說道:“我想讓你去亞洲跑一趟,一定要說服他同意我的主張,至少也要兩條戰線平分秋色,絕不能以他那條進攻軸線為主。告訴麥克阿瑟將軍,這是戰略的需要。”
麥克阿瑟給了馬歇爾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他聽說馬歇爾要來西南太平洋戰區視察,知道馬歇爾一定要說服他同意以中太平洋為主要進攻方向,因此,他藉口去阿拉維指揮那裏的戰事,沒有去莫爾茲比港迎接馬歇爾。
1943 年12 月13 日,馬歇爾風塵僕僕地從歐洲飛到莫爾茲比港,一下飛機見到的不是麥克阿瑟,而是在第5 航空隊司令喬治·肯尼少將,便明白這是麥克阿瑟在藉機發泄。可是,為了完成總統交給他的使命,馬歇爾沒有計較麥克阿瑟的無禮,而主動到設在古德伊夫堡的美軍第6 集團軍司令部去會晤麥克阿瑟。
這是麥克阿瑟和馬歇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的一次會晤。倆人坦率地長談了關於太平洋戰場的作戰問題。
會談一開始,麥克阿瑟就抱怨他的戰區獲得的兵力補充和作戰物資補給都很少,卻承擔了太平洋戰場上的主要作戰任務,因此要求增加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