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黎凡之死是有人趁機殺人滅口,來掩蓋岸崗鎮那宗文物盜竊,陶順鎧你頑固職守。”
“別爭了,我看這起案件,是由一幅畫引起的,咱們還是言歸正傳,先看看那幅畫再說吧!”嚴遙用語言阻止住了蔣、陶倆人的爭執。
……
蔣科將從梁曉麗家搜查出來的《石榴亭》擺在了嚴遙的麵前,說道:“嚴先生,我曾看到過兩次這幅畫,所以在這裏給你鑑定一下,辨別畫的真假。”
“《石榴亭》隻有一幅,你怎麽見到過兩次?”嚴遙有點不相信自已的眼睛問道;
“先生,你先仔細看看,這幅畫是不是東晉畫家顧鎧之的真跡?”
嚴遙拿起放大鏡,戴上老式眼鏡,他從畫的一端到另一端仔細在看著:“這是贗品,不是東晉畫家顧鎧之的真跡。”
“嚴老師,莫非你見過真跡?”陶順鎧用手指著畫上人物說:
“見過,當時我就在宋墓挖掘現場,傳說顧愷之這幅畫是他早期作品,因為顧愷之早年迷戀一位大家閨秀,但是總不能相見,故而以石榴為信物為長期斯守的含義,作了這幅《石榴亭》。”
“那麽,在出土現場有誰見過這幅畫?”蔣科問道:
“當時……讓我想想。”嚴遙摘下眼鏡,抬頭望著天花板繼續說道:“對了,是市政府林書記,還有外經貿局局長江源,對這倆人我記得特別清楚。”
“不對吧?馮局早就有了《石榴亭》,而且和咱們桌子上的畫是一模一樣,從裝裱的程度上看,還要比現在這幅畫精美。”
“《石榴亭》隻有一幅,它可以說是無價之寶。”嚴遙用手指著畫說:“在東晉時,顧愷之的畫已經在中國古代畫壇,堪稱一絕。到了唐代有些名家為了模仿古人,也畫了許多贗品,小蔣,你所說的馮局家的《石榴亭》肯定是唐朝出來的贗品。”
“您是這方麵的權威,那麽,從宋墓挖出來的《石榴亭》就能肯定是顧愷之的真跡呢?”蔣科從一個刑警的角度上提出疑問。
“蔣隊長,你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當年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得到過一幅《石榴亭》,據說那幅也是贗品,但是日本人不知是真是假。所以,這裏有一個故事,該是我講給你們聽的時候了。”嚴遙仿佛沉浸地回憶中說道:
“在一九四八年在河北大名,當時的日本侵略者已接近全線崩潰的邊緣。日本本部駐華北司令部發出一份絕密文件,到河北大名警備司令部特高課一個名叫雄誌大男的課長手裏。由於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以後,日本在中國大肆搜刮的中國文物在短時間內,無法將這批無價之寶運送回國。絕密文件的內容,後來落到國民黨軍統手裏,但是國民黨方麵無法得知那批文物的隱藏地。傳說《石榴亭》上有這批文物的標誌,換句話說,《石榴亭》的贗品上有一批無價之寶的藏寶裏。”
“嚴老你是怎樣知道這件事的?”蔣科越聽越覺《石榴亭》像是一個傳奇,難道說這係列案件不是自已想得那樣簡單。
嚴遙笑了笑說道:“直到我尋找到真正的顧愷之的真跡,才證實了解放前的那段傳聞。”
“真跡,你見到了是嗎?”陶順鎧認真對嚴遙說:
“是的,岸崗鎮宋代墓出去是顧愷之的真跡。”老人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說道:“顧愷之是東晉時的才子,他才華橫溢曾經有多少女人以身相許,可惜他迷戀佛事,所以,在他的筆下文字如行雲流水,大家請看這裏。”
嚴遙用手指指那枚印章說的道:“古代人的印章,相當講究,刀鋒流利而不拘一格,而此幅畫上的三個字,顯得有點拘謹,再往下看,那首詩水木昌榮,明月鬆間影,徑道悠遠,蝴蝶相伴眠,字跡鬆弛,沒有大家風範,墨跡發暗,筆鋒輕盈。”
“但我從了解考古報表上,並未看到《石榴亭》這幅畫的名稱。”陶順鎧感到困惑地問道:
“說起這事,我當時也覺得怪,我明明在棺木看到了那幅畫,可是我回到省城以後,就再也沒有見到那幅畫。我猜想《石榴亭》是價值連城的國寶,肯定是省裏專人送往博物館。”
“誰敢如此大膽,竟然打起國寶的主意。”蔣科問著陶順鎧說:“難道有人以假亂真,將《石榴亭》的真跡藏了起來,可惜知情的人相繼被殺,或是失蹤。”
“老弟,這就叫作案中案,撲朔迷離是案的性質,可是謎案的特性奧。”
……
深夜,坐在檯燈下的蔣科分析案情,他在筆記本上寫了許多人的名字。現在看來誰都有作案的嫌疑,誰都沒有具體作案的時間。從黎凡的日記,到有人給他送《石榴亭》和美鈔,接著是馮宅內的無頭屍體。他確信由於省文物專案組的介入,沿江市殺戮才開始。其中的關鍵點是《石榴亭》,是黎凡發現某種信息,所以寫了檢舉信給了省紀委。兇犯發現事情慾將暴露,就開始實施了殺人滅口的計劃。那麽在隻能件背後,沿江市委是否藏著幕後策劃人。可以肯定一點,馮智山沒有死,隻有打開那具怪屍的突破口,案子的真相就會浮出水麵。蔣科決定明天將有關《石榴亭》的協查材料,傳真給北京公安部,是否故宮博物院收到《石榴亭》,其二,馮智山的失蹤,是本案關鍵性的人物,林楠書記在本案扮演著又是哪種角色。其三,通過市委,檢查院拘傳董緒元,因為他有殺人和作案時間。
“別爭了,我看這起案件,是由一幅畫引起的,咱們還是言歸正傳,先看看那幅畫再說吧!”嚴遙用語言阻止住了蔣、陶倆人的爭執。
……
蔣科將從梁曉麗家搜查出來的《石榴亭》擺在了嚴遙的麵前,說道:“嚴先生,我曾看到過兩次這幅畫,所以在這裏給你鑑定一下,辨別畫的真假。”
“《石榴亭》隻有一幅,你怎麽見到過兩次?”嚴遙有點不相信自已的眼睛問道;
“先生,你先仔細看看,這幅畫是不是東晉畫家顧鎧之的真跡?”
嚴遙拿起放大鏡,戴上老式眼鏡,他從畫的一端到另一端仔細在看著:“這是贗品,不是東晉畫家顧鎧之的真跡。”
“嚴老師,莫非你見過真跡?”陶順鎧用手指著畫上人物說:
“見過,當時我就在宋墓挖掘現場,傳說顧愷之這幅畫是他早期作品,因為顧愷之早年迷戀一位大家閨秀,但是總不能相見,故而以石榴為信物為長期斯守的含義,作了這幅《石榴亭》。”
“那麽,在出土現場有誰見過這幅畫?”蔣科問道:
“當時……讓我想想。”嚴遙摘下眼鏡,抬頭望著天花板繼續說道:“對了,是市政府林書記,還有外經貿局局長江源,對這倆人我記得特別清楚。”
“不對吧?馮局早就有了《石榴亭》,而且和咱們桌子上的畫是一模一樣,從裝裱的程度上看,還要比現在這幅畫精美。”
“《石榴亭》隻有一幅,它可以說是無價之寶。”嚴遙用手指著畫說:“在東晉時,顧愷之的畫已經在中國古代畫壇,堪稱一絕。到了唐代有些名家為了模仿古人,也畫了許多贗品,小蔣,你所說的馮局家的《石榴亭》肯定是唐朝出來的贗品。”
“您是這方麵的權威,那麽,從宋墓挖出來的《石榴亭》就能肯定是顧愷之的真跡呢?”蔣科從一個刑警的角度上提出疑問。
“蔣隊長,你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當年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得到過一幅《石榴亭》,據說那幅也是贗品,但是日本人不知是真是假。所以,這裏有一個故事,該是我講給你們聽的時候了。”嚴遙仿佛沉浸地回憶中說道:
“在一九四八年在河北大名,當時的日本侵略者已接近全線崩潰的邊緣。日本本部駐華北司令部發出一份絕密文件,到河北大名警備司令部特高課一個名叫雄誌大男的課長手裏。由於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以後,日本在中國大肆搜刮的中國文物在短時間內,無法將這批無價之寶運送回國。絕密文件的內容,後來落到國民黨軍統手裏,但是國民黨方麵無法得知那批文物的隱藏地。傳說《石榴亭》上有這批文物的標誌,換句話說,《石榴亭》的贗品上有一批無價之寶的藏寶裏。”
“嚴老你是怎樣知道這件事的?”蔣科越聽越覺《石榴亭》像是一個傳奇,難道說這係列案件不是自已想得那樣簡單。
嚴遙笑了笑說道:“直到我尋找到真正的顧愷之的真跡,才證實了解放前的那段傳聞。”
“真跡,你見到了是嗎?”陶順鎧認真對嚴遙說:
“是的,岸崗鎮宋代墓出去是顧愷之的真跡。”老人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說道:“顧愷之是東晉時的才子,他才華橫溢曾經有多少女人以身相許,可惜他迷戀佛事,所以,在他的筆下文字如行雲流水,大家請看這裏。”
嚴遙用手指指那枚印章說的道:“古代人的印章,相當講究,刀鋒流利而不拘一格,而此幅畫上的三個字,顯得有點拘謹,再往下看,那首詩水木昌榮,明月鬆間影,徑道悠遠,蝴蝶相伴眠,字跡鬆弛,沒有大家風範,墨跡發暗,筆鋒輕盈。”
“但我從了解考古報表上,並未看到《石榴亭》這幅畫的名稱。”陶順鎧感到困惑地問道:
“說起這事,我當時也覺得怪,我明明在棺木看到了那幅畫,可是我回到省城以後,就再也沒有見到那幅畫。我猜想《石榴亭》是價值連城的國寶,肯定是省裏專人送往博物館。”
“誰敢如此大膽,竟然打起國寶的主意。”蔣科問著陶順鎧說:“難道有人以假亂真,將《石榴亭》的真跡藏了起來,可惜知情的人相繼被殺,或是失蹤。”
“老弟,這就叫作案中案,撲朔迷離是案的性質,可是謎案的特性奧。”
……
深夜,坐在檯燈下的蔣科分析案情,他在筆記本上寫了許多人的名字。現在看來誰都有作案的嫌疑,誰都沒有具體作案的時間。從黎凡的日記,到有人給他送《石榴亭》和美鈔,接著是馮宅內的無頭屍體。他確信由於省文物專案組的介入,沿江市殺戮才開始。其中的關鍵點是《石榴亭》,是黎凡發現某種信息,所以寫了檢舉信給了省紀委。兇犯發現事情慾將暴露,就開始實施了殺人滅口的計劃。那麽在隻能件背後,沿江市委是否藏著幕後策劃人。可以肯定一點,馮智山沒有死,隻有打開那具怪屍的突破口,案子的真相就會浮出水麵。蔣科決定明天將有關《石榴亭》的協查材料,傳真給北京公安部,是否故宮博物院收到《石榴亭》,其二,馮智山的失蹤,是本案關鍵性的人物,林楠書記在本案扮演著又是哪種角色。其三,通過市委,檢查院拘傳董緒元,因為他有殺人和作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