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和平
1884年改變的曆史 作者:江湖六家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津,這個時代北中國的經濟中心,直隸總督衙門駐地,北洋海軍現在的主要軍港。由於清廷規定了鐵律:洋夷未經許可不得擅自入京。所以洋人大多將洋行設在了距離北京城極近的天津,而且這裏港口較好,有利於貨物的運輸與行銷。隨著洋人的日漸增多和經濟的越的活躍,天津城的地位也陡然間提高了很多,而且其守護京畿的國防作用也日益凸顯,所以清廷於187o年將原來設在保定的直隸總督府衙門移蹕至天津,同時將北洋事務大臣的辦公地點也移駐於天津,以便於管理北洋事務,這就使得天津城的政治地位也大為提高。李鴻章作為直隸總督自然也也在天津,同時由於安南海軍的不斷擴充,巡航範圍不斷擴大,北洋海軍的活動空間就被大大的壓縮了。現在北洋海軍主要駐泊地已經由威海衛轉移到了天津港,雖然李鴻章對安南海軍的這種做法表示了相當的不滿,但是對北洋海軍能夠常駐天津港還是頗為高興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北洋海軍就是他李鴻章的私人財產,自己的東西當然還是放在自己家門口看著才會安心。這也就造成了北洋艦隊幾乎成了渤海的專職防衛艦隊,一年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渤海上轉悠,隻有艦隊過冬的時候才回去威海衛,當然了,艦隊的大小官佐是不會再去威海了,原因很簡單――威海哪有天津繁華啊!
去過總督府的人都知道,在總督府衙門裏有一大一小兩個客廳。大客廳是李鴻章平日裏接見官員下屬的地方,而小客廳則一般很少使用,因為那裏是李鴻章平時處理機密要事的地方。小客廳平時也有專人看守,不得李鴻章的批準任何人不得入內,而且小客廳正好是一個獨立的房子,四周是一片小花園。平日裏守衛往四周一站的話,任何人也別想靠近半步。
今天晚上小客廳裏坐著兩個人,一個人當然是直隸總督李鴻章了,而另一個則是本應該在廣州的兩廣總督李翰章,也就是李鴻章的親大哥。如若讓別人見了定會大吃一驚,因為按照大清官製及律法:守土督撫未得聖旨私下不得見麵,同時現在兩廣早已失守,依大清律列“督撫失其守土而擅離職守或臨戰逃跑者斬,夷滅三族。”,但是現在李翰章不但活得好好地,而且還來到了天津這個離京師如此近的地方。
小客廳的氣氛有些壓抑,兄弟兩都沒有開口說話的意思。但是李鴻章的心裏現在卻是波濤洶湧,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大哥居然還活著,更沒有想到自己的大哥竟然還會跑到天津來找自己。現在朝廷上下被“叛軍”幾乎弄成了炸藥桶,大家都急著找替罪羊,萬一被人看見了的話不但大哥性命難保,恐怕整個李家也會受牽連,但是這是自己的大哥啊!想到這裏,李鴻章微不可查的歎了口氣。此時的李翰章張了張嘴,最後卻隻說了三個字:“看信吧!”說著從自己的左右袖筒裏拿出了一封信遞給了自己的二弟,李鴻章頗為猶豫但還是接了過去。
接過信後,李鴻章明顯的一愣――信封上沒有署名,李鴻章微微點了點頭――現在是非常時期萬事俱要小心,看來對方也很為自己著想,不署名字即使被抓住了也可以有開拓的機會。從信封裏拿出信來,李鴻章卻隻看到一張白紙,紙上片字沒有。坐在旁邊的李翰章微微一笑,又從自己的右手袖筒裏摸出個小瓷瓶來,將其中的液體全部灑在了信紙上,片刻之後字跡現了出來。這封信隻有短短的六個字:戰爭?中立?和平?
“一道選擇題啊!”李鴻章邊在心中感慨邊將手中的信燒掉。“回封信吧!”李翰章對自己的二弟說道。李鴻章點了點頭算是回答,但是拿起筆後卻又搖了搖頭,又將筆放在旁邊,隻是將一張空白的信紙裝進了信封之中後交給了自己的哥哥。“大哥,你還是要回去啊!”李鴻章說道,聽了這話李翰章登時會意,點點頭算是回答了。李鴻章這話可謂是大有含義,一層意思就是說你現在是失土的督撫,留在這裏很危險,朝廷現在是不會放過你的,既然南邊能讓你過來,看來是不會為難你的,你還是回去。第二層意思是說,我和南邊的溝通還要靠你,你回去把心交給南邊我才放心啊!第三層意思就是兄弟間的問候了,你要去南邊了,要保重啊!李翰章侵淫官場多年而且對方有時自己的二弟,如何會不知道二弟說這話的意思?
點點頭,拿起信,李翰章頭也不回的離開了總督府。望著大哥消失在夜色裏,李鴻章不禁一陣失神,但是他並不擔心大哥的安全,他相信南邊的人會保護好自己的大哥。李翰章馬不停蹄地離開了天津,乘海船又悄悄地回到了南京,他是在第二天晌午在船上得知南京和平解放的,看著滾滾的海浪,李翰章一陣激動和高興。不可否認,這時代的讀書人思想都趨於保守甚至於頑固,但是保守不代表不愛國,恰恰相反,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是最愛國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這個時代大多數讀書人的願望。
就在李翰章去往天津的時候,在南京內,兩江總督劉坤一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麵是戰爭可能帶來的生靈塗炭使這位廝殺多年的老將軍痛苦萬分,另一方麵自小接受的忠君教育又使總督大人的思想無法越自己。這些年間江南戰火連綿不絕,先是太平天國後是英法的二次鴉片戰爭,整個富庶江南的江南幾乎成為荒野,這幾年慢慢的修養生息情況才略有好轉,現在眼見戰事又起,百姓的日子又要難過了。雖說現在人心思定,但是北伐軍一路走來卻得到了百姓的夾道歡迎,這一方麵固然是北伐軍軍紀嚴明的緣故,另一方麵則是蕭智等人大力推行“蠶計劃”的結果,江南的老百姓――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從南安得到了實惠,再加上安南自己明裏暗裏宣傳自己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百姓自然也會熱烈歡迎了。這從城內老百姓在關閉城門時的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來民心所向了――百姓寧可相信城外的北伐軍而出城也不願意相信官府的話呆在家裏。
“大人,府外有人求見,自稱是大人的故交”屬吏的稟報打斷了劉坤一的沉思,“哦!哦?”驚醒過來的總督大人忙忙地整了整自己的儀容――對於自己的形象劉坤一還是很注意的。“來人可有名帖?”劉坤一問道。“回大人話,來人沒有名帖,但是……但是……”屬吏又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一時間竟有些猶豫起來。劉坤一這幾日本就心情不佳,一見屬下說話吞吞吐吐,不禁有些惱怒,臉上登時就不悅起來,斥道:“有話就說,怎麽如此的吞吞吐吐?”被總督大人這麽一訓斥,屬吏嚇得一個激靈,忙回答道:“回大人話,來人自稱是劉銘傳將軍”。聽了這話劉坤一倒是一愣,隨即心裏一陣驚訝,暗道:“省三?他不是戰死了麽?”心裏這麽想,嘴上卻訓斥道:“胡說八道!劉將軍已然殉國,朝廷的邸報你難道沒看麽?怎會有出現在南京城裏?定是有人假裝冒充來毀壞劉將軍的名譽。你帶衙役將此人帶來書房,我要親自審理此人。”說完一拂衣袖自顧自得到書房等著去了。
屬吏得了命令不敢怠慢,叫了當值的衙役忙忙地將人押到了書房,倒也沒有用繩子捆綁,隻是押了進來了事,然後又忙忙地跑開了――唯恐又挨總督大人的訓斥。
看著眼前的人,劉坤一一陣楞,不確定地問道“省三?(劉銘傳字省三)”,那人嗬嗬一笑算是回答了。劉坤一登時確定道:“省三賢弟,你怎麽這麽一副打扮?”劉銘傳卻不回答,隻是從衣袖裏掏出封信來遞給了劉坤一。劉坤一登時會意將信接了過去,打開看了一遍就不再言語了,自顧自地閉目沉思了起來。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麽,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劉銘傳也不催促,隻是默默無聲地坐在一旁等著。過了大約一刻鍾,劉坤一睜開眼進,輕歎了一聲說道:“省三,咱們都老了,該退了”劉坤一說了句似乎和信不相關的的話。劉銘傳點了點頭,回答道:“是啊!峴莊兄,我們都該退了”。說完起身就往外走,劉坤一也不阻攔,隻是靜靜地看著他走,知道劉銘傳的身影消失不見了之後才有重重地歎了口氣,房中的燈火突然顯得越的昏暗了。
<a href="http:///"></a>
當天晚上總督府異常忙碌,南京城內的大小文武官佐都被劉坤一分批召見,其中有些人再也沒能走出總督府的大門。劉坤一早年也是從屍山血海爬出來的老將,一旦決定下了殺伐決斷毫不含糊。在這樣的召見中一批企圖頑抗到底死不投降的清軍將領無論官職大小都被擒拿斬殺,總督府的後花園成了刑場,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劉坤一徹底控製住了城內的所有軍隊。隨後他以兩江總督的名義布了最後一代命令:南京城所有城門打開向北伐軍投降。瞬時間,整個南京城一片歡慶。
南京成了第一座和平解放的解放的城市,劉坤一的舉動震驚了整個清廷甚至整個中國,清廷得得滿朝文武上至軍機大臣下至普通官員都被驚得目瞪口呆,一時間人心大亂,而其後的事情更使得這些清廷的官員們起了別樣的心思。
去過總督府的人都知道,在總督府衙門裏有一大一小兩個客廳。大客廳是李鴻章平日裏接見官員下屬的地方,而小客廳則一般很少使用,因為那裏是李鴻章平時處理機密要事的地方。小客廳平時也有專人看守,不得李鴻章的批準任何人不得入內,而且小客廳正好是一個獨立的房子,四周是一片小花園。平日裏守衛往四周一站的話,任何人也別想靠近半步。
今天晚上小客廳裏坐著兩個人,一個人當然是直隸總督李鴻章了,而另一個則是本應該在廣州的兩廣總督李翰章,也就是李鴻章的親大哥。如若讓別人見了定會大吃一驚,因為按照大清官製及律法:守土督撫未得聖旨私下不得見麵,同時現在兩廣早已失守,依大清律列“督撫失其守土而擅離職守或臨戰逃跑者斬,夷滅三族。”,但是現在李翰章不但活得好好地,而且還來到了天津這個離京師如此近的地方。
小客廳的氣氛有些壓抑,兄弟兩都沒有開口說話的意思。但是李鴻章的心裏現在卻是波濤洶湧,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大哥居然還活著,更沒有想到自己的大哥竟然還會跑到天津來找自己。現在朝廷上下被“叛軍”幾乎弄成了炸藥桶,大家都急著找替罪羊,萬一被人看見了的話不但大哥性命難保,恐怕整個李家也會受牽連,但是這是自己的大哥啊!想到這裏,李鴻章微不可查的歎了口氣。此時的李翰章張了張嘴,最後卻隻說了三個字:“看信吧!”說著從自己的左右袖筒裏拿出了一封信遞給了自己的二弟,李鴻章頗為猶豫但還是接了過去。
接過信後,李鴻章明顯的一愣――信封上沒有署名,李鴻章微微點了點頭――現在是非常時期萬事俱要小心,看來對方也很為自己著想,不署名字即使被抓住了也可以有開拓的機會。從信封裏拿出信來,李鴻章卻隻看到一張白紙,紙上片字沒有。坐在旁邊的李翰章微微一笑,又從自己的右手袖筒裏摸出個小瓷瓶來,將其中的液體全部灑在了信紙上,片刻之後字跡現了出來。這封信隻有短短的六個字:戰爭?中立?和平?
“一道選擇題啊!”李鴻章邊在心中感慨邊將手中的信燒掉。“回封信吧!”李翰章對自己的二弟說道。李鴻章點了點頭算是回答,但是拿起筆後卻又搖了搖頭,又將筆放在旁邊,隻是將一張空白的信紙裝進了信封之中後交給了自己的哥哥。“大哥,你還是要回去啊!”李鴻章說道,聽了這話李翰章登時會意,點點頭算是回答了。李鴻章這話可謂是大有含義,一層意思就是說你現在是失土的督撫,留在這裏很危險,朝廷現在是不會放過你的,既然南邊能讓你過來,看來是不會為難你的,你還是回去。第二層意思是說,我和南邊的溝通還要靠你,你回去把心交給南邊我才放心啊!第三層意思就是兄弟間的問候了,你要去南邊了,要保重啊!李翰章侵淫官場多年而且對方有時自己的二弟,如何會不知道二弟說這話的意思?
點點頭,拿起信,李翰章頭也不回的離開了總督府。望著大哥消失在夜色裏,李鴻章不禁一陣失神,但是他並不擔心大哥的安全,他相信南邊的人會保護好自己的大哥。李翰章馬不停蹄地離開了天津,乘海船又悄悄地回到了南京,他是在第二天晌午在船上得知南京和平解放的,看著滾滾的海浪,李翰章一陣激動和高興。不可否認,這時代的讀書人思想都趨於保守甚至於頑固,但是保守不代表不愛國,恰恰相反,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是最愛國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這個時代大多數讀書人的願望。
就在李翰章去往天津的時候,在南京內,兩江總督劉坤一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麵是戰爭可能帶來的生靈塗炭使這位廝殺多年的老將軍痛苦萬分,另一方麵自小接受的忠君教育又使總督大人的思想無法越自己。這些年間江南戰火連綿不絕,先是太平天國後是英法的二次鴉片戰爭,整個富庶江南的江南幾乎成為荒野,這幾年慢慢的修養生息情況才略有好轉,現在眼見戰事又起,百姓的日子又要難過了。雖說現在人心思定,但是北伐軍一路走來卻得到了百姓的夾道歡迎,這一方麵固然是北伐軍軍紀嚴明的緣故,另一方麵則是蕭智等人大力推行“蠶計劃”的結果,江南的老百姓――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從南安得到了實惠,再加上安南自己明裏暗裏宣傳自己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百姓自然也會熱烈歡迎了。這從城內老百姓在關閉城門時的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來民心所向了――百姓寧可相信城外的北伐軍而出城也不願意相信官府的話呆在家裏。
“大人,府外有人求見,自稱是大人的故交”屬吏的稟報打斷了劉坤一的沉思,“哦!哦?”驚醒過來的總督大人忙忙地整了整自己的儀容――對於自己的形象劉坤一還是很注意的。“來人可有名帖?”劉坤一問道。“回大人話,來人沒有名帖,但是……但是……”屬吏又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一時間竟有些猶豫起來。劉坤一這幾日本就心情不佳,一見屬下說話吞吞吐吐,不禁有些惱怒,臉上登時就不悅起來,斥道:“有話就說,怎麽如此的吞吞吐吐?”被總督大人這麽一訓斥,屬吏嚇得一個激靈,忙回答道:“回大人話,來人自稱是劉銘傳將軍”。聽了這話劉坤一倒是一愣,隨即心裏一陣驚訝,暗道:“省三?他不是戰死了麽?”心裏這麽想,嘴上卻訓斥道:“胡說八道!劉將軍已然殉國,朝廷的邸報你難道沒看麽?怎會有出現在南京城裏?定是有人假裝冒充來毀壞劉將軍的名譽。你帶衙役將此人帶來書房,我要親自審理此人。”說完一拂衣袖自顧自得到書房等著去了。
屬吏得了命令不敢怠慢,叫了當值的衙役忙忙地將人押到了書房,倒也沒有用繩子捆綁,隻是押了進來了事,然後又忙忙地跑開了――唯恐又挨總督大人的訓斥。
看著眼前的人,劉坤一一陣楞,不確定地問道“省三?(劉銘傳字省三)”,那人嗬嗬一笑算是回答了。劉坤一登時確定道:“省三賢弟,你怎麽這麽一副打扮?”劉銘傳卻不回答,隻是從衣袖裏掏出封信來遞給了劉坤一。劉坤一登時會意將信接了過去,打開看了一遍就不再言語了,自顧自地閉目沉思了起來。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麽,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劉銘傳也不催促,隻是默默無聲地坐在一旁等著。過了大約一刻鍾,劉坤一睜開眼進,輕歎了一聲說道:“省三,咱們都老了,該退了”劉坤一說了句似乎和信不相關的的話。劉銘傳點了點頭,回答道:“是啊!峴莊兄,我們都該退了”。說完起身就往外走,劉坤一也不阻攔,隻是靜靜地看著他走,知道劉銘傳的身影消失不見了之後才有重重地歎了口氣,房中的燈火突然顯得越的昏暗了。
<a href="http:///"></a>
當天晚上總督府異常忙碌,南京城內的大小文武官佐都被劉坤一分批召見,其中有些人再也沒能走出總督府的大門。劉坤一早年也是從屍山血海爬出來的老將,一旦決定下了殺伐決斷毫不含糊。在這樣的召見中一批企圖頑抗到底死不投降的清軍將領無論官職大小都被擒拿斬殺,總督府的後花園成了刑場,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劉坤一徹底控製住了城內的所有軍隊。隨後他以兩江總督的名義布了最後一代命令:南京城所有城門打開向北伐軍投降。瞬時間,整個南京城一片歡慶。
南京成了第一座和平解放的解放的城市,劉坤一的舉動震驚了整個清廷甚至整個中國,清廷得得滿朝文武上至軍機大臣下至普通官員都被驚得目瞪口呆,一時間人心大亂,而其後的事情更使得這些清廷的官員們起了別樣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