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這回我心頭的石頭能放下了。”將軍的臉上露出笑意。
“可萬一爐子爆炸怎麽辦?”試驗時,有人擔心地問將軍。將軍擺擺手:“爆炸沒關係,既然是科學試驗,哪有一帆風順的?要允許失敗,重要的是要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當然要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和損失。這樣吧,你們以後試驗時,叫上我。”
別別,還是我自己去吧!張英朝將軍做了個阿彌陀佛的手勢,頂著大風走向井場。隻見他來到新設計的熱爐前,撅著屁股,像獾子刨洞似的頭埋在地裏,給爐子點火。
“張教授,你這方法不行,我們天天都像你這樣點火,過不了兩天就得讓老婆孩子從家裏趕出來!”工人們站在一旁笑話年輕的教授。
張英感到莫名其妙:“怎麽呢?”
工人們說:“你這個設計不科學。”
年輕教授生氣地:“我設計不科學,那你們自己設計呀!”
將軍見年輕的教授氣呼呼地回到設計室,便讓食堂端來一碗玉米糊粥和兩個菜糰子。一邊請他吃,一邊說:小張教授,我看你自己去實踐一次,根據一個工人管理一條管線上的二十多個加熱爐,統統點一次,看到底會發生些什麽事。
年輕教授一愣,抬頭看看將軍,點點頭,立即起身要走。
別忙,先把這吃了。將軍指指桌上的粥和野菜糰子。年輕教授很感激地看了一眼將軍,隨即狼吞虎咽起來。
一個上午過去,張英從油井上回到機關。他低著頭,就是不敢抬頭見人。將軍看到了,笑眯眯地走到他身邊,想笑又沒笑出來:年輕教授滿臉油汙,兩條眉毛燒掉了一條半。“怎麽樣,看來這個加熱爐真得改一下嘞!你想一想,採油工天天要點火,這眉毛頭髮要都全燒光了,他們可都是年輕小夥子,你還讓不讓他們找對象、跟媳婦親熱了?”將軍的話把年輕教授逗樂了。
“我馬上重新設計。”張英抱起一堆圖紙,精神抖擻地進了設計室。
趁著年輕教授進行設計改進時,將軍走進了另一位教授的房間。秦同洛,人高馬大,不像個教書匠,倒像個搬運工。可惜他太瘦了,瘦得如一根柴火棍兒。“你怎麽啦?餓的還是有病了?”將軍好不憐憫。
秦教授不好意思地雙手提了提快落下的褲腰帶,說:我飯量大,定的口糧吃不飽。
那你一天能吃多少?
夠飽,得五斤左右吧。教授說完自己先不好意思地笑了。
將軍也笑了:五斤?!好,五斤就五斤。
幾天後,大肚子教授秦同洛一天五斤口糧就這麽在會戰全線傳開了。說是餘部長、康副部長特批的。一起特批可以放開肚子吃飽飯的還有張英等幾個知識分子。
攻克集輸流程戰鬥中,又一個年輕技術人員進入了將軍的視野:他姓馮名家潮。單薄瘦小,馬來西亞歸國華僑,工作中被人稱為“拚命三郎”。將軍非常欣賞他,才二十多歲的石油學院畢業生,卻是從玉門來的“老石油”了,業務上相當有一套。技術座談會上,他提出一個“掛燈籠”的集油流程方案,引起將軍和康世恩的格外興趣。所謂“掛燈籠”方案,就是沿井排鋪設一條集油管線,再把油井一口一口地串聯起來,各油井出來的油在井場加熱計量之後,通過這條管線輸到輸油站。
小夥子聰明,有智慧!餘秋裏和康世恩對此頻頻叫絕。不過還是有些關鍵性技術讓將軍心存顧慮,於是請康世恩代為詢問馮家潮。
“你這個辦法不用蒸汽伴熱管保溫,而是利用井口保溫後的餘溫,能保證管線凍不了?”
“絕對凍不了。”
“要是凍了呢?”
“這……”
“這可是要害問題。如果管線凍了,你們可要削尖腦袋鑽到管線裏把油給我頂出去!”
將軍忍不住笑康世恩夠絕,逼得年輕人沒退路。
“這、這實際上是用熱量互相補充的辦法嘛!”年輕人一時語塞後又辯解道,“一口井好比一杯水,一條管線好比是一桶水,把一杯熱水和一桶熱水同時拿到室外去,到底誰先凍住了呢?當然是杯中水。現在集油管線是一口口油井串起來的,幾十口井的熱量匯集到一條管線裏,它自然不會凍的。”
有道理,看康世恩這“老狐狸”還有什麽難題出來。將軍在一邊樂著看大專家和小專家對陣。
“理論上是可行的。”瞧康世恩厲害嘞!他這麽說:“但實踐中還有許多問題。你們要反覆計算論證。還有一個回壓問題,你們考慮了沒有?”
“老狐狸”到底厲害。他繼續發難:“這十幾口井串在一起,管內壓力高,井口壓力低,回壓會不會把油井給憋死呢?”
將軍為年輕人捏把汗:這可是致命的問題!
“不會!”年輕人大聲回答,而且非常肯定,“舉例:假如一個人能挑50斤的擔子,你現在隻讓他挑20斤30斤,他會很輕鬆的,不會壓倒的。回壓也是同樣道理,隻要控製一個合理的壓力,就不會影響油井生產。”
將軍暗暗為年輕人叫好。
“我看不一定,要真被你們把油憋回去了,那我們辛辛苦苦採油幹啥?”
“可萬一爐子爆炸怎麽辦?”試驗時,有人擔心地問將軍。將軍擺擺手:“爆炸沒關係,既然是科學試驗,哪有一帆風順的?要允許失敗,重要的是要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當然要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和損失。這樣吧,你們以後試驗時,叫上我。”
別別,還是我自己去吧!張英朝將軍做了個阿彌陀佛的手勢,頂著大風走向井場。隻見他來到新設計的熱爐前,撅著屁股,像獾子刨洞似的頭埋在地裏,給爐子點火。
“張教授,你這方法不行,我們天天都像你這樣點火,過不了兩天就得讓老婆孩子從家裏趕出來!”工人們站在一旁笑話年輕的教授。
張英感到莫名其妙:“怎麽呢?”
工人們說:“你這個設計不科學。”
年輕教授生氣地:“我設計不科學,那你們自己設計呀!”
將軍見年輕的教授氣呼呼地回到設計室,便讓食堂端來一碗玉米糊粥和兩個菜糰子。一邊請他吃,一邊說:小張教授,我看你自己去實踐一次,根據一個工人管理一條管線上的二十多個加熱爐,統統點一次,看到底會發生些什麽事。
年輕教授一愣,抬頭看看將軍,點點頭,立即起身要走。
別忙,先把這吃了。將軍指指桌上的粥和野菜糰子。年輕教授很感激地看了一眼將軍,隨即狼吞虎咽起來。
一個上午過去,張英從油井上回到機關。他低著頭,就是不敢抬頭見人。將軍看到了,笑眯眯地走到他身邊,想笑又沒笑出來:年輕教授滿臉油汙,兩條眉毛燒掉了一條半。“怎麽樣,看來這個加熱爐真得改一下嘞!你想一想,採油工天天要點火,這眉毛頭髮要都全燒光了,他們可都是年輕小夥子,你還讓不讓他們找對象、跟媳婦親熱了?”將軍的話把年輕教授逗樂了。
“我馬上重新設計。”張英抱起一堆圖紙,精神抖擻地進了設計室。
趁著年輕教授進行設計改進時,將軍走進了另一位教授的房間。秦同洛,人高馬大,不像個教書匠,倒像個搬運工。可惜他太瘦了,瘦得如一根柴火棍兒。“你怎麽啦?餓的還是有病了?”將軍好不憐憫。
秦教授不好意思地雙手提了提快落下的褲腰帶,說:我飯量大,定的口糧吃不飽。
那你一天能吃多少?
夠飽,得五斤左右吧。教授說完自己先不好意思地笑了。
將軍也笑了:五斤?!好,五斤就五斤。
幾天後,大肚子教授秦同洛一天五斤口糧就這麽在會戰全線傳開了。說是餘部長、康副部長特批的。一起特批可以放開肚子吃飽飯的還有張英等幾個知識分子。
攻克集輸流程戰鬥中,又一個年輕技術人員進入了將軍的視野:他姓馮名家潮。單薄瘦小,馬來西亞歸國華僑,工作中被人稱為“拚命三郎”。將軍非常欣賞他,才二十多歲的石油學院畢業生,卻是從玉門來的“老石油”了,業務上相當有一套。技術座談會上,他提出一個“掛燈籠”的集油流程方案,引起將軍和康世恩的格外興趣。所謂“掛燈籠”方案,就是沿井排鋪設一條集油管線,再把油井一口一口地串聯起來,各油井出來的油在井場加熱計量之後,通過這條管線輸到輸油站。
小夥子聰明,有智慧!餘秋裏和康世恩對此頻頻叫絕。不過還是有些關鍵性技術讓將軍心存顧慮,於是請康世恩代為詢問馮家潮。
“你這個辦法不用蒸汽伴熱管保溫,而是利用井口保溫後的餘溫,能保證管線凍不了?”
“絕對凍不了。”
“要是凍了呢?”
“這……”
“這可是要害問題。如果管線凍了,你們可要削尖腦袋鑽到管線裏把油給我頂出去!”
將軍忍不住笑康世恩夠絕,逼得年輕人沒退路。
“這、這實際上是用熱量互相補充的辦法嘛!”年輕人一時語塞後又辯解道,“一口井好比一杯水,一條管線好比是一桶水,把一杯熱水和一桶熱水同時拿到室外去,到底誰先凍住了呢?當然是杯中水。現在集油管線是一口口油井串起來的,幾十口井的熱量匯集到一條管線裏,它自然不會凍的。”
有道理,看康世恩這“老狐狸”還有什麽難題出來。將軍在一邊樂著看大專家和小專家對陣。
“理論上是可行的。”瞧康世恩厲害嘞!他這麽說:“但實踐中還有許多問題。你們要反覆計算論證。還有一個回壓問題,你們考慮了沒有?”
“老狐狸”到底厲害。他繼續發難:“這十幾口井串在一起,管內壓力高,井口壓力低,回壓會不會把油井給憋死呢?”
將軍為年輕人捏把汗:這可是致命的問題!
“不會!”年輕人大聲回答,而且非常肯定,“舉例:假如一個人能挑50斤的擔子,你現在隻讓他挑20斤30斤,他會很輕鬆的,不會壓倒的。回壓也是同樣道理,隻要控製一個合理的壓力,就不會影響油井生產。”
將軍暗暗為年輕人叫好。
“我看不一定,要真被你們把油憋回去了,那我們辛辛苦苦採油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