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老百姓臥軌?怎麽回事?”
“唉,都是關內逃難的唄!有人餓了,跑不動了,幹脆就往軌道上一坐……險啊!我們上次走的一趟就差點軋了一堆人。您看,這不都是逃難的嘛!”列車長借著車內黯淡的星星光亮,指著窗外的鐵道沿線,讓餘秋裏看。
可不,成群結隊的災民,在列車的窗口外閃過,有人甚至舉著雙手在向火車窗內做著乞討的動作。餘秋裏的眉睫頓時緊鎖,情不自禁地想起前些日子的西北之行——
9月,餘秋裏奉周總理關於加強和提高西北石油運輸能力之命而專程來到甘肅的敦煌。石油部的運輸公司就在這兒。當時的運輸公司在石油部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因為大慶油田尚未開發之前,國家的天然原油主要在西北。餘秋裏任命了原石油師師長張復振任運輸公司的黨委書記兼公司經理。上運輸公司後,餘秋裏本來是檢查如何提高運輸能力的問題,結果擺在他麵前的竟然是職工們日益嚴重的生活問題。
“我這兒患浮腫的已經有2000多了!”年長於餘秋裏七歲的張復振像做錯了事的孩子,顫顫巍巍地站在餘秋裏麵前,低著頭匯報導。
餘秋裏一聽都快跳起來了:“2000人?你公司總共才有多少人嘛!”
“我們……”張復振知道餘秋裏的脾氣,他本來想說“已經都到這個份上,你還讓我們提高運力”,可後麵的話他不敢說。
餘秋裏看著身穿補丁軍裝、一副憨厚相的張復振,便降低了嗓門:“你先帶我去食堂看看。”要看職工們的日子過得怎麽樣,看食堂是餘秋裏的一大工作方法。
上運輸公司的路上,給餘秋裏開車的司機是個典型的西北漢子,又是當過兵的老戰士,遇上自己的部長也不拘謹,大大咧咧地跟餘秋裏攀上了話,頭句話就是個順口溜:“進了食堂門,稀飯一大盆,盆裏照見碗,碗裏照見人!”這苦澀的順口溜讓餘秋裏和隨行人不知是笑好還是哭好。
“你覺得吃這樣的食堂還能開得動車子嗎?”餘秋裏關心的是這個。
司機立即騰出一隻手,讓餘秋裏看:“不瞞你餘部長,我是很想開好車的,可您瞧,我這手捏不攏啊!”
“怎麽啦?”餘秋裏握住司機的手,細看起來。問:“也是餓的?”
司機點點頭,剛強的漢子竟然掉淚了。
餘秋裏轉過頭,再也沒有說話,也沒有再想對運輸公司的張復振說什麽“快馬加鞭”之類的話了。現在他最關心的是隊伍生存。這是最要命的事。
“走,上玉門去!”餘秋裏對隨行人員說。
那會兒,雖然大慶油田已經初見端倪,但玉門油田仍在石油部領導們心目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不說別的,光鬆遼會戰開始,他餘秋裏一聲令下,時任玉門管理局局長的焦力人就前後帶走了18000多人的隊伍,其中幹部就有6000多人,幾乎能上前線的幹部和職工都走了。當時玉門局一共才有49台鑽機,上大慶會戰去了48台,僅留下一台堅守後方陣地。自然不用說像王進喜和薛國邦這樣的標杆隊了。彭德懷派兵從國民黨手裏接過玉門油田時,就給康世恩和焦力人指示要把玉門礦搞成“中國石油的搖籃”。這一點上,玉門當之無愧。要不也不會留下詩人李季的著名詩篇:“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餘秋裏對玉門的感情就像對自己家的大孩子一樣,既嚴厲又慈愛。此次他來玉門自然最想了解的是當下油田到底有多大困難。
雙足未進油田,一路上的情景已經足夠讓將軍吃驚的了:沿途,他接二連三地看到成批成批的討飯大軍在他車子的兩旁閃過。更觸目驚心的是,因飢餓而棄屍於荒野的也不絕視野之中——叫餘秋裏甚感心痛的是,老百姓窮得連給死人穿衣服的錢都拿不出來了,能給死者身上塗點酒精擦擦幹淨、再卷上一塊破布或者舊蓆子什麽的往野地裏一埋就已經算不錯了……
“你到下麵多轉轉。”一到玉門,餘秋裏就對自己的秘書說。這也是他經常採用的一種調查方法。
秘書李曄現今也是“古來稀”的人了,他親口給我講了將軍讓他在玉門進行“微服私訪”的兩件事:
一件事是“買糧”。
那天餘秋裏在走訪了玉門大小十幾個油田生活基地後,突然對李曄說:“你去執行一個任務。”
“什麽任務?”李曄問。
“去買一次糧食。”餘秋裏說得很平靜,然後一甩手,“我還要到食堂去。”
李曄笑笑,心裏明白了:首長來這兒當了一個星期的炊事員,現在他要為油田職工出口氣了!
剛出門的餘秋裏突然又從門外回過身,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秘書,問:“你就這樣去?”
李曄手拿借來的糧本,不知出了什麽問題:“那你說怎麽去?”
餘秋裏瞪了他一眼:“一看就知道你沒當過偵察兵。你穿的一身機關模樣,完得成任務嗎?”
李曄恍然大悟,邊笑邊連忙脫下衣服。
當李曄再出現在大街上的那個糧店前時,誰也不會相信這個穿著油乎乎一身舊軍服的人會是北京來的部長大秘書。排隊。買糧。李曄一點沒碰到與眾不同的事。
“唉,都是關內逃難的唄!有人餓了,跑不動了,幹脆就往軌道上一坐……險啊!我們上次走的一趟就差點軋了一堆人。您看,這不都是逃難的嘛!”列車長借著車內黯淡的星星光亮,指著窗外的鐵道沿線,讓餘秋裏看。
可不,成群結隊的災民,在列車的窗口外閃過,有人甚至舉著雙手在向火車窗內做著乞討的動作。餘秋裏的眉睫頓時緊鎖,情不自禁地想起前些日子的西北之行——
9月,餘秋裏奉周總理關於加強和提高西北石油運輸能力之命而專程來到甘肅的敦煌。石油部的運輸公司就在這兒。當時的運輸公司在石油部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因為大慶油田尚未開發之前,國家的天然原油主要在西北。餘秋裏任命了原石油師師長張復振任運輸公司的黨委書記兼公司經理。上運輸公司後,餘秋裏本來是檢查如何提高運輸能力的問題,結果擺在他麵前的竟然是職工們日益嚴重的生活問題。
“我這兒患浮腫的已經有2000多了!”年長於餘秋裏七歲的張復振像做錯了事的孩子,顫顫巍巍地站在餘秋裏麵前,低著頭匯報導。
餘秋裏一聽都快跳起來了:“2000人?你公司總共才有多少人嘛!”
“我們……”張復振知道餘秋裏的脾氣,他本來想說“已經都到這個份上,你還讓我們提高運力”,可後麵的話他不敢說。
餘秋裏看著身穿補丁軍裝、一副憨厚相的張復振,便降低了嗓門:“你先帶我去食堂看看。”要看職工們的日子過得怎麽樣,看食堂是餘秋裏的一大工作方法。
上運輸公司的路上,給餘秋裏開車的司機是個典型的西北漢子,又是當過兵的老戰士,遇上自己的部長也不拘謹,大大咧咧地跟餘秋裏攀上了話,頭句話就是個順口溜:“進了食堂門,稀飯一大盆,盆裏照見碗,碗裏照見人!”這苦澀的順口溜讓餘秋裏和隨行人不知是笑好還是哭好。
“你覺得吃這樣的食堂還能開得動車子嗎?”餘秋裏關心的是這個。
司機立即騰出一隻手,讓餘秋裏看:“不瞞你餘部長,我是很想開好車的,可您瞧,我這手捏不攏啊!”
“怎麽啦?”餘秋裏握住司機的手,細看起來。問:“也是餓的?”
司機點點頭,剛強的漢子竟然掉淚了。
餘秋裏轉過頭,再也沒有說話,也沒有再想對運輸公司的張復振說什麽“快馬加鞭”之類的話了。現在他最關心的是隊伍生存。這是最要命的事。
“走,上玉門去!”餘秋裏對隨行人員說。
那會兒,雖然大慶油田已經初見端倪,但玉門油田仍在石油部領導們心目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不說別的,光鬆遼會戰開始,他餘秋裏一聲令下,時任玉門管理局局長的焦力人就前後帶走了18000多人的隊伍,其中幹部就有6000多人,幾乎能上前線的幹部和職工都走了。當時玉門局一共才有49台鑽機,上大慶會戰去了48台,僅留下一台堅守後方陣地。自然不用說像王進喜和薛國邦這樣的標杆隊了。彭德懷派兵從國民黨手裏接過玉門油田時,就給康世恩和焦力人指示要把玉門礦搞成“中國石油的搖籃”。這一點上,玉門當之無愧。要不也不會留下詩人李季的著名詩篇:“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餘秋裏對玉門的感情就像對自己家的大孩子一樣,既嚴厲又慈愛。此次他來玉門自然最想了解的是當下油田到底有多大困難。
雙足未進油田,一路上的情景已經足夠讓將軍吃驚的了:沿途,他接二連三地看到成批成批的討飯大軍在他車子的兩旁閃過。更觸目驚心的是,因飢餓而棄屍於荒野的也不絕視野之中——叫餘秋裏甚感心痛的是,老百姓窮得連給死人穿衣服的錢都拿不出來了,能給死者身上塗點酒精擦擦幹淨、再卷上一塊破布或者舊蓆子什麽的往野地裏一埋就已經算不錯了……
“你到下麵多轉轉。”一到玉門,餘秋裏就對自己的秘書說。這也是他經常採用的一種調查方法。
秘書李曄現今也是“古來稀”的人了,他親口給我講了將軍讓他在玉門進行“微服私訪”的兩件事:
一件事是“買糧”。
那天餘秋裏在走訪了玉門大小十幾個油田生活基地後,突然對李曄說:“你去執行一個任務。”
“什麽任務?”李曄問。
“去買一次糧食。”餘秋裏說得很平靜,然後一甩手,“我還要到食堂去。”
李曄笑笑,心裏明白了:首長來這兒當了一個星期的炊事員,現在他要為油田職工出口氣了!
剛出門的餘秋裏突然又從門外回過身,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秘書,問:“你就這樣去?”
李曄手拿借來的糧本,不知出了什麽問題:“那你說怎麽去?”
餘秋裏瞪了他一眼:“一看就知道你沒當過偵察兵。你穿的一身機關模樣,完得成任務嗎?”
李曄恍然大悟,邊笑邊連忙脫下衣服。
當李曄再出現在大街上的那個糧店前時,誰也不會相信這個穿著油乎乎一身舊軍服的人會是北京來的部長大秘書。排隊。買糧。李曄一點沒碰到與眾不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