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隻空袖又開始“颼颼”生風,隨之颶風雷閃,驚天動地。這是那些跟隨餘秋裏南征北戰的將士們最受感染、最受鼓舞、也最容易激情澎湃的時刻!那一刻,獨臂將軍的一聲令下,他們便會義無反顧,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安達會議的最後時刻,餘秋裏揮動著有力的右臂,一邊走一邊高聲鼓動著。突然,他收住腳步,一轉口吻,目光炯炯地向會場的四周掃射——“王進喜來了沒有?”
蹲在邊角一張凳子上的一位瘦弱黝黑、嘴唇幹裂、鬍子老長的中年男子甕聲甕氣地移動著身子,一副憨傻的樣兒站了起來:“來了,餘部長。”
“哎,真是王進喜哪!”會場上那些認識王進喜的人叫了起來。
餘秋裏笑眯眯地繞過腳跟前的幾排人,走到王進喜的跟前,然後轉向會場:“這就是王進喜,大會戰中的第一個英雄,我們的王鐵人!你們知道他為什麽叫王鐵人嗎?他來到這裏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裏、這裏的最高記錄是多少。鑽機沒到時他帶領隊友上火車站幹義務工。等鑽機一到,沒有吊車拖拉機,他領著隊友人拉肩扛,硬是把鑽機抬了上去,立了起來。為了工作,他連續五天五夜沒離開井場,把自己買的摩托車用來跑配件,這是工人階級的高度覺悟!房東大娘因此叫他鐵人!這是一個非常光榮的稱號。會戰指揮部號召參戰的全體職工都要向鐵人王進喜學習!”
“向王鐵人學習!”突然,餘秋裏揮起那隻握緊的右拳,振臂高呼。
“向王鐵人學習!”會場頓時一片口號聲。
餘秋裏哈哈大笑,他所期望的目的達到了:被激動和感染的幾個領導上前抬起王進喜,嘴裏吆喝著口號,繞會場整整走了一周。本是嚴肅而緊張的技術座談會最後結束時,竟然是眾誌成城、氣氛活躍、鬥誌昂揚的熱烈景象。
這就是餘秋裏。他是將軍,他的指揮藝術裏有個顯著的特色是:每一場決定性的大戰之中,他總是要培養一個甚至一批“跟我上”的衝鋒陷陣的先鋒。他一生堅持認為,一個民族要有民氣,一支隊伍要有士氣,一個人要有誌氣。而要樹立這三氣,一要靠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往前沖的精神,二要靠有個好典型來帶動大家。大慶會戰中,餘秋裏一方麵自己身先士卒,與會戰幹部職工們同在一線戰鬥;另一方麵他抓住了王進喜等這樣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了國家扔掉貧油帽子的先進分子和先進團隊的榜樣,從而使整個會戰的千軍萬馬,始終處在高昂的戰鬥情緒之中。
1960年4月29日這一天,會戰大軍的戰鬥情緒達到了高潮。由各路人馬參加的“萬人誓師大會”在薩爾圖的那片荒蕪而寬闊的草原上隆重召開。
原定是“五一”召開的誓師大會,康世恩在三探區檢查工作時,見探區指揮宋振明他們已經提前把會場準備好了,於是請示餘秋裏是等“五一”開還是提前開。
“別等呀!開會本來就不是為了形式,同誌們既然想早一天投入會戰,那就開吧!”餘秋裏說。
通知下去,相距幾百裏的會戰隊伍的代表們,舉著紅旗、擂著戰鼓,從四麵八方向薩爾圖中心會場處集結。那一幕,大慶人始終念念不忘:什麽叫人如潮、什麽叫歌震天、什麽叫威風凜凜、什麽叫盛況空前,這一天他們都看到了——
看,穿紅棉襖包著羊肚毛巾的陝北秧歌隊來了!
看,兩三百人組成的東北“二人轉”隊伍來了!
瞧,騎毛驢、劃旱船、踩高蹺的也都上了……最引人注目的是由16個小夥子抬著的兩米直徑的一具大鼓,4個壯漢子使勁地擂動,伴隨6個東北大漢擎著三尺直徑的大鈸而打出的成套鼓樂,聲震天地,那非凡的氣勢,似乎一瞬間把荒原的千年沉寂一掃而光!
謔,簡直是一出萬人的狂歡!萬人的歌舞!
主席台上站的獨臂將軍看著台下紅旗招展、拉歌聲此起彼伏的場麵,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站在他身邊的戴著眼鏡的一向文縐縐的康世恩顯得異常激動,不停地用右手的食指抬抬眼鏡,看得出,他敬佩餘秋裏這位“石油事業大導演”,更慶幸自己手下有這麽一支鬥誌高昂、氣貫長虹的戰鬥隊伍。
上午十時許,在齊鳴的鑼鼓和禮炮聲後,餘秋裏健步走向麥克風:
“同誌們,今天的大會是來自全國石油戰線的各路英雄的會師大會,又是檢閱我們力量的誓師大會!”將軍的聲音通過麥克風的擴音,以十倍高的聲響在草原上迴蕩。
“我們集中石油戰線各個方麵的精兵強將,進行大會戰,就是為了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這標誌著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因此我們要猛上!快上!堅決地上!”
“猛上!”
“快上!”
“堅決地上!”
整個上午,餘秋裏在台上不時揮動拳頭,台下便掀起山呼海嘯般的回應。
總指揮部康世恩被深深地感動了,輪到他走向麥克風布置任務時,這位石油儒將竟然也像餘秋裏那樣不斷揮動起拳頭,激情無比地說:“同誌們,英雄手下無難事,現在就看我們誌氣大不大、氣魄高不高了!我們的隊伍,是轉戰祁連山、崑崙山、天山和峨眉山的英雄好漢,打遍了長江和黃河之間,現在我們在這裏會師。同誌們,大好的時光,大好的油田,正是英雄好漢大顯身手的大好時機!幹吧!”
安達會議的最後時刻,餘秋裏揮動著有力的右臂,一邊走一邊高聲鼓動著。突然,他收住腳步,一轉口吻,目光炯炯地向會場的四周掃射——“王進喜來了沒有?”
蹲在邊角一張凳子上的一位瘦弱黝黑、嘴唇幹裂、鬍子老長的中年男子甕聲甕氣地移動著身子,一副憨傻的樣兒站了起來:“來了,餘部長。”
“哎,真是王進喜哪!”會場上那些認識王進喜的人叫了起來。
餘秋裏笑眯眯地繞過腳跟前的幾排人,走到王進喜的跟前,然後轉向會場:“這就是王進喜,大會戰中的第一個英雄,我們的王鐵人!你們知道他為什麽叫王鐵人嗎?他來到這裏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裏、這裏的最高記錄是多少。鑽機沒到時他帶領隊友上火車站幹義務工。等鑽機一到,沒有吊車拖拉機,他領著隊友人拉肩扛,硬是把鑽機抬了上去,立了起來。為了工作,他連續五天五夜沒離開井場,把自己買的摩托車用來跑配件,這是工人階級的高度覺悟!房東大娘因此叫他鐵人!這是一個非常光榮的稱號。會戰指揮部號召參戰的全體職工都要向鐵人王進喜學習!”
“向王鐵人學習!”突然,餘秋裏揮起那隻握緊的右拳,振臂高呼。
“向王鐵人學習!”會場頓時一片口號聲。
餘秋裏哈哈大笑,他所期望的目的達到了:被激動和感染的幾個領導上前抬起王進喜,嘴裏吆喝著口號,繞會場整整走了一周。本是嚴肅而緊張的技術座談會最後結束時,竟然是眾誌成城、氣氛活躍、鬥誌昂揚的熱烈景象。
這就是餘秋裏。他是將軍,他的指揮藝術裏有個顯著的特色是:每一場決定性的大戰之中,他總是要培養一個甚至一批“跟我上”的衝鋒陷陣的先鋒。他一生堅持認為,一個民族要有民氣,一支隊伍要有士氣,一個人要有誌氣。而要樹立這三氣,一要靠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往前沖的精神,二要靠有個好典型來帶動大家。大慶會戰中,餘秋裏一方麵自己身先士卒,與會戰幹部職工們同在一線戰鬥;另一方麵他抓住了王進喜等這樣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了國家扔掉貧油帽子的先進分子和先進團隊的榜樣,從而使整個會戰的千軍萬馬,始終處在高昂的戰鬥情緒之中。
1960年4月29日這一天,會戰大軍的戰鬥情緒達到了高潮。由各路人馬參加的“萬人誓師大會”在薩爾圖的那片荒蕪而寬闊的草原上隆重召開。
原定是“五一”召開的誓師大會,康世恩在三探區檢查工作時,見探區指揮宋振明他們已經提前把會場準備好了,於是請示餘秋裏是等“五一”開還是提前開。
“別等呀!開會本來就不是為了形式,同誌們既然想早一天投入會戰,那就開吧!”餘秋裏說。
通知下去,相距幾百裏的會戰隊伍的代表們,舉著紅旗、擂著戰鼓,從四麵八方向薩爾圖中心會場處集結。那一幕,大慶人始終念念不忘:什麽叫人如潮、什麽叫歌震天、什麽叫威風凜凜、什麽叫盛況空前,這一天他們都看到了——
看,穿紅棉襖包著羊肚毛巾的陝北秧歌隊來了!
看,兩三百人組成的東北“二人轉”隊伍來了!
瞧,騎毛驢、劃旱船、踩高蹺的也都上了……最引人注目的是由16個小夥子抬著的兩米直徑的一具大鼓,4個壯漢子使勁地擂動,伴隨6個東北大漢擎著三尺直徑的大鈸而打出的成套鼓樂,聲震天地,那非凡的氣勢,似乎一瞬間把荒原的千年沉寂一掃而光!
謔,簡直是一出萬人的狂歡!萬人的歌舞!
主席台上站的獨臂將軍看著台下紅旗招展、拉歌聲此起彼伏的場麵,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站在他身邊的戴著眼鏡的一向文縐縐的康世恩顯得異常激動,不停地用右手的食指抬抬眼鏡,看得出,他敬佩餘秋裏這位“石油事業大導演”,更慶幸自己手下有這麽一支鬥誌高昂、氣貫長虹的戰鬥隊伍。
上午十時許,在齊鳴的鑼鼓和禮炮聲後,餘秋裏健步走向麥克風:
“同誌們,今天的大會是來自全國石油戰線的各路英雄的會師大會,又是檢閱我們力量的誓師大會!”將軍的聲音通過麥克風的擴音,以十倍高的聲響在草原上迴蕩。
“我們集中石油戰線各個方麵的精兵強將,進行大會戰,就是為了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這標誌著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因此我們要猛上!快上!堅決地上!”
“猛上!”
“快上!”
“堅決地上!”
整個上午,餘秋裏在台上不時揮動拳頭,台下便掀起山呼海嘯般的回應。
總指揮部康世恩被深深地感動了,輪到他走向麥克風布置任務時,這位石油儒將竟然也像餘秋裏那樣不斷揮動起拳頭,激情無比地說:“同誌們,英雄手下無難事,現在就看我們誌氣大不大、氣魄高不高了!我們的隊伍,是轉戰祁連山、崑崙山、天山和峨眉山的英雄好漢,打遍了長江和黃河之間,現在我們在這裏會師。同誌們,大好的時光,大好的油田,正是英雄好漢大顯身手的大好時機!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