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個黨、國家和許多個人命運攪在一起的特殊年代,政治風暴和經濟壓力下,使得全國上下個個都處在鬥爭狀態。餘秋裏以一個卓有遠見的政治家和辦實事的工業部長的魄力,為石油戰線盡量不遭受因為政治鬥爭而使一批幹實事的優秀領導幹部們淪為人民的對立麵,可以說費盡心思,力挽狂瀾。對於那段往事,他有過自己的一段回憶:“在反右傾鬥爭中,我們保護了一些幹部,為即將開始的石油大會戰,準備了一批領導骨幹。1960年初,我們將張文彬、焦力人等人從新疆局、玉門局調出,參加大慶石油會戰的籌備和組織領導工作。徐今強也於1963年調回石油部擔任副部長,1964年起他主持大慶油田工作。他們都為大慶油田會戰和石油工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時隔40餘年的今天,當我請83歲的焦力人老部長談起這件事時,焦老頗為感慨地對我說,對這事他一生感謝餘秋裏,他說如果不是餘秋裏當時全力保他,那他焦力人恐怕後來的命運就非常慘了。他說後來他因餘秋裏把他弄到北京後,玉門那邊的“右派”名額就落到了另一位市委領導的頭上。這位代他頂“右派”帽子的姓楊的市長,直到幾十年後才獲得平反,掛了幾年酒泉地區副專員後終因積憂成疾,過早離開了人世。“如果不是餘秋裏部長當時救我,我的命運絕對好不了多少。”焦力人這位延安“魯藝”畢業的老革命家、新中國石油工業的重要組織者和領導者如此說。
那個年代受難的還有許多人。共和國極其重要的一位開國元勛彭德懷的命運也許是最慘的。1959年7月初,正當餘秋裏與同事們熱切地等待鬆基三號井的戰果時,他被召到江西廬山開會。
那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在這一年經歷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流血的疼痛,對共和國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可輕視的巨大傷害。餘秋裏親歷了全過程,雖然他在當時並非是那場政治鬥爭的中心人物,但他的兩個最崇拜的統帥人物——毛澤東和彭德懷之間出現了水火不相容的矛盾與分裂,使他內心深深地受到震驚和感到痛楚。他崇拜毛澤東,一生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和思想行動。縱觀餘秋裏一生在軍事和經濟戰線上所作出的那些卓越貢獻和“特別能打開局麵”的事情,我們可以無一例外地看到他餘秋裏熟練運用毛澤東思想做指導並進行創新式的工作內動因是什麽,這就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具體執行和實踐的結果;他愛戴彭德懷,無論在戰爭年代他作為從賀龍的一兵一將後轉為彭大將軍手下的一名高級指揮官,他對彭德懷的軍事藝術天才和正直為人的品質佩服又敬重,並一生視為榜樣和楷模。但廬山會議上餘秋裏無奈地看著自己的這兩位崇拜者之間出現的各不相讓、各持己見又最後在完全不均衡的較量中草草結束了這場心底流血的“路線鬥爭”。
廬山會議對餘秋裏內心深處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對他正在全力指揮石油戰線打開新局麵的戰鬥也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麵影響。
在參加廬山會議之前,鬆基三號井已經開鑽兩個多月。包世忠這位滿身帶傷的殘疾少校鑽井隊隊長也真不簡單,在沒有吊車、沒有大型運輸工具和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可走的條件下,硬是把120多噸重機台設備搬到了地處黑龍江肇州縣聯合鄉高台子村和小西屯之間的那片空地上。開鑽的儀式也並不像餘秋裏、康世恩和何長工他們在決策井位時那麽翻來覆去、幾經周折那麽複雜和勞神,基井綜合研究隊隊長鍾其權找來一根小方木桿,上麵寫了“鬆基三井”4個字,用榔頭往地裏一釘,對包世忠他們說:就在這兒鑽!
包世忠是帶兵的出身,他懂得鼓舞士氣該怎麽做。於是在4月11日開鑽那天,讓隊裏的幾個年輕人給41米的鑽塔披上鮮艷的紅旗,還特意上鎮上買了幾掛鞭炮。全體隊員列隊站在鑽台,他一聲令下:開鑽!
頓時5台300馬力的柴油機齊聲怒吼,將強大的動力傳送給鑽杆。直插地心的鑽杆開始飛旋,泥漿帶著水花,濺向四方,令圍觀的幾百名村民一陣陣歡呼和驚嘆。
但是鬆基三井的鑽探並不一帆風順。一天,包世忠正在為解決職工的吃菜問題,帶人在一片荒地上墾荒翻土,副隊長氣喘籲籲地跑來報告:“隊長,快去看看,井上出事啦!”
“什麽?”包世忠沒有顧得上問清是怎麽回事,就直奔井台。
帶班的司鑽耷拉著腦袋報告說,由於開鑽的時候井隊沒有配好足夠的循環泥漿,鑽井開始後他們用的是清水造漿辦法鑽開了地表層。這辦法通常不是不可以,但東北平原的地層與西北黃土的土質不一樣。鑽杆下旋不多久,地下的流沙層出現,造成表層套管下放時井壁出現坍塌,在一百多噸的鋼鐵鑽塔下出現一個不見底的深坑正吞噬著地表鬆軟的土層……情況萬分危急,如此下去,不光鑽進無法繼續下去,弄不好連整個鋼鐵鑽塔都有被陷下的可能!
怎麽辦?千鈞一髮之際,全隊將士們看著包世忠,盼他拿主意。鬆基三井關係到餘部長、康副部長和全石油係統對鬆遼找油抱不抱希望的命根子,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可眼下要是連鑽塔都保不住,這罪可就大了去啦!
“愣什麽?快填井吧!”包世忠與幾個技術人員和隊幹部迅速商量後,立即回到機台,果斷作出決定。
時隔40餘年的今天,當我請83歲的焦力人老部長談起這件事時,焦老頗為感慨地對我說,對這事他一生感謝餘秋裏,他說如果不是餘秋裏當時全力保他,那他焦力人恐怕後來的命運就非常慘了。他說後來他因餘秋裏把他弄到北京後,玉門那邊的“右派”名額就落到了另一位市委領導的頭上。這位代他頂“右派”帽子的姓楊的市長,直到幾十年後才獲得平反,掛了幾年酒泉地區副專員後終因積憂成疾,過早離開了人世。“如果不是餘秋裏部長當時救我,我的命運絕對好不了多少。”焦力人這位延安“魯藝”畢業的老革命家、新中國石油工業的重要組織者和領導者如此說。
那個年代受難的還有許多人。共和國極其重要的一位開國元勛彭德懷的命運也許是最慘的。1959年7月初,正當餘秋裏與同事們熱切地等待鬆基三號井的戰果時,他被召到江西廬山開會。
那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在這一年經歷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流血的疼痛,對共和國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可輕視的巨大傷害。餘秋裏親歷了全過程,雖然他在當時並非是那場政治鬥爭的中心人物,但他的兩個最崇拜的統帥人物——毛澤東和彭德懷之間出現了水火不相容的矛盾與分裂,使他內心深深地受到震驚和感到痛楚。他崇拜毛澤東,一生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和思想行動。縱觀餘秋裏一生在軍事和經濟戰線上所作出的那些卓越貢獻和“特別能打開局麵”的事情,我們可以無一例外地看到他餘秋裏熟練運用毛澤東思想做指導並進行創新式的工作內動因是什麽,這就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具體執行和實踐的結果;他愛戴彭德懷,無論在戰爭年代他作為從賀龍的一兵一將後轉為彭大將軍手下的一名高級指揮官,他對彭德懷的軍事藝術天才和正直為人的品質佩服又敬重,並一生視為榜樣和楷模。但廬山會議上餘秋裏無奈地看著自己的這兩位崇拜者之間出現的各不相讓、各持己見又最後在完全不均衡的較量中草草結束了這場心底流血的“路線鬥爭”。
廬山會議對餘秋裏內心深處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對他正在全力指揮石油戰線打開新局麵的戰鬥也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麵影響。
在參加廬山會議之前,鬆基三號井已經開鑽兩個多月。包世忠這位滿身帶傷的殘疾少校鑽井隊隊長也真不簡單,在沒有吊車、沒有大型運輸工具和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可走的條件下,硬是把120多噸重機台設備搬到了地處黑龍江肇州縣聯合鄉高台子村和小西屯之間的那片空地上。開鑽的儀式也並不像餘秋裏、康世恩和何長工他們在決策井位時那麽翻來覆去、幾經周折那麽複雜和勞神,基井綜合研究隊隊長鍾其權找來一根小方木桿,上麵寫了“鬆基三井”4個字,用榔頭往地裏一釘,對包世忠他們說:就在這兒鑽!
包世忠是帶兵的出身,他懂得鼓舞士氣該怎麽做。於是在4月11日開鑽那天,讓隊裏的幾個年輕人給41米的鑽塔披上鮮艷的紅旗,還特意上鎮上買了幾掛鞭炮。全體隊員列隊站在鑽台,他一聲令下:開鑽!
頓時5台300馬力的柴油機齊聲怒吼,將強大的動力傳送給鑽杆。直插地心的鑽杆開始飛旋,泥漿帶著水花,濺向四方,令圍觀的幾百名村民一陣陣歡呼和驚嘆。
但是鬆基三井的鑽探並不一帆風順。一天,包世忠正在為解決職工的吃菜問題,帶人在一片荒地上墾荒翻土,副隊長氣喘籲籲地跑來報告:“隊長,快去看看,井上出事啦!”
“什麽?”包世忠沒有顧得上問清是怎麽回事,就直奔井台。
帶班的司鑽耷拉著腦袋報告說,由於開鑽的時候井隊沒有配好足夠的循環泥漿,鑽井開始後他們用的是清水造漿辦法鑽開了地表層。這辦法通常不是不可以,但東北平原的地層與西北黃土的土質不一樣。鑽杆下旋不多久,地下的流沙層出現,造成表層套管下放時井壁出現坍塌,在一百多噸的鋼鐵鑽塔下出現一個不見底的深坑正吞噬著地表鬆軟的土層……情況萬分危急,如此下去,不光鑽進無法繼續下去,弄不好連整個鋼鐵鑽塔都有被陷下的可能!
怎麽辦?千鈞一髮之際,全隊將士們看著包世忠,盼他拿主意。鬆基三井關係到餘部長、康副部長和全石油係統對鬆遼找油抱不抱希望的命根子,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可眼下要是連鑽塔都保不住,這罪可就大了去啦!
“愣什麽?快填井吧!”包世忠與幾個技術人員和隊幹部迅速商量後,立即回到機台,果斷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