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裏和康世恩幾乎同時伸手捏住電報,興奮地:“好啊,終於要看結果了!”
“走!”隻見餘秋裏的右胳膊向前一甩,便直奔院子外。
秘書著急地:“部長您幹啥呀?”
“回部裏去呀!”黑糊糊的院子外傳來爽脆的聲音。
康世恩拉著秘書,笑:“走吧,你還不知道他的脾氣。今天晚上讓他睡也睡不著了。我們上部裏給鬆遼那邊打長途問問情況!”
古城北京,東方欲曉,一輪霞光正透過天安門城樓,射向四方。
一輛蘇式轎車越過安定門時,車內傳出餘秋裏的聲音:“老康啊,鬆基一井是我們鬆遼勘探戰役的第一炮,關係重大,這個鑽井隊是哪兒派去的?”
“是玉門那邊調去的32118鑽井隊。這是我們的王牌鑽機了,蘇式的超級深井鑽機,能打四五千米呢!”這是康世恩的聲音。
“不是一共調了兩個鑽井隊嗎?”
“是,還有一個鑽井隊是32115隊。這個隊的任務是準備打鬆基二井,過些日子也馬上要開工了。”
“噢。這兩口基井都很重要,但第一口井意義更大些,我建議派個得力的隊長去!”
“好的,我把你的意見馬上轉告給鬆遼局。”
餘秋裏和康世恩在車內的這段對話是倆人正準備赴玉門和新疆等西北油田調查考察之前說的。
搞石油勘探的人都知道,要探明地下生儲石油的情況,就先得鑽上那麽幾口基準井。大鬆遼平原,從南到北,從東至西,茫茫幾十萬平方公裏,一億萬年前,這兒曾是一個風景秀美如畫的水鄉澤國,氣候溫暖潮濕,河湖的四周岸頭,樹木參天,綠陰成林……隨著億萬年的地質變化,這裏的湖河以及在此滋育成長的生物也跟著沉積在厚厚的封塵之中,摺疊成鬆遼盆地這本疊疊層層的地質構造巨著。基準井的目的就是通過鑽探獲得這部“巨著”的每一個時代留下的科學符號,也就是說科學家們通過鑽探手段取上的岩芯來判斷地下寶藏到底有沒有、在哪個位置、有多少儲量。鬆遼平原找油初期,根據石油部和地質部的約定,兩個部門在地質調查和地震物探方麵的工作有分有合,主要以地質部為主,而在鑽探和施工方麵則主要由石油部的隊伍來完成。基準井決定著當時鬆遼找油的直接前景,加上隻有石油部才具備深井鑽探的技術與設備條件,因此在兩個部門的技術人員確定基準井方案後,石油部迅速調集了兩個“王牌”鑽井隊來到鬆遼。
這時間應是在餘秋裏執掌石油部帥印後首次赴四川前後與康世恩共同在東北地區布下的一著戰略棋子。
鬆遼第一口基準井確定在黑龍江安達縣建設鄉,距安達縣城47公裏,簡稱鬆基一號井。鬆基二號井確定在鬆遼盆地的東南部的隆起區域,即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登婁庫構造上。這兩口基準井說是重要,但當時石油部在鬆遼前線工作的技術力量少得可憐。像承擔基準井研究隊隊長的鍾其權、參與確定基準井位置的地質工程師楊繼良他們,都才是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餘秋裏有些不放心,讓康世恩從石油部研究院調了資歷相對老一些的餘伯良等人過去。後來在關鍵時刻又搬出了翁文波這樣的大家坐鎮前線,進行技術決策,當然康世恩在這樣的重大技術問題上是跑不了的。
何長工在鬆遼基準井準備開工之前,向餘秋裏叫苦,說秋裏你雖來石油部幾天,但論裝備我還得叫你石油部是“老大哥”,說地質部搞普查和打淺井沒問題,可打幾千米的深井,連台機器都沒有。這份功勞你餘秋裏一個人撈著,我何長工盡管很眼紅,但也隻能望塵莫及。
餘秋裏新來乍到,很一陣得意,可當他一問康世恩,心裏也有些涼:原來石油部的家底也可憐得很。比如32118隊,隻有兩名正副隊長和4個鑽井班,其他方麵的幹部和工人——應該還配有非常重要的鑽井、地質和泥漿技術員可都沒有。32118隊原來在玉門油田,接到命令轉赴幾千裏之外的鬆遼平原後,同誌們下火車一看,要路沒路,要運輸車沒運輸車,要吊車沒吊車,這咋辦?幾十噸重的鑽探設備怎麽才能搬到四五十公裏之外的目的地呢?
“愣著幹啥?沒有吊車還沒有肩膀嗎?學著我的樣——抬!”八路軍騎兵連長出身的老隊長李懷德將外衣一脫,赤裸裸的肌肉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石油戰士的人拉肩扛是從這個時候就開始的。安達火車站很小,但它的歷史不短,俄羅斯人、日本人早在這兒駐足。時過百年後的今年5月,我來到安達火車站時,仍見到俄羅斯人留下的許多建築原物,特別是那座一度被餘秋裏作為大慶會戰指揮部開會用的車站俱樂部建築,百年過去後仍然風貌依舊,令我頗為驚嘆。40多年前,32118隊的石油勘探隊員來到這兒,把重達20多噸的鑽機和兩台同樣分量的泥漿泵靠肩膀從火車上抬下時,引起小小安達站不小讚嘆:這石油工人就是牛啊!咋都是肉蛋蛋捏成的人,他們就那麽大本事?
運輸、安裝,兩個月的螞蟻搬骨頭精神,一座鋼鐵鑽塔聳立於千裏平展展的北大荒草原上,震撼了那兒的百姓。41米高的鐵塔,現在看起來也就是半座普通住宅樓房的高度,可那會兒的鬆遼大地上人們似乎像看到了一個巨人出現一樣,多麽好奇和振奮啊!
“走!”隻見餘秋裏的右胳膊向前一甩,便直奔院子外。
秘書著急地:“部長您幹啥呀?”
“回部裏去呀!”黑糊糊的院子外傳來爽脆的聲音。
康世恩拉著秘書,笑:“走吧,你還不知道他的脾氣。今天晚上讓他睡也睡不著了。我們上部裏給鬆遼那邊打長途問問情況!”
古城北京,東方欲曉,一輪霞光正透過天安門城樓,射向四方。
一輛蘇式轎車越過安定門時,車內傳出餘秋裏的聲音:“老康啊,鬆基一井是我們鬆遼勘探戰役的第一炮,關係重大,這個鑽井隊是哪兒派去的?”
“是玉門那邊調去的32118鑽井隊。這是我們的王牌鑽機了,蘇式的超級深井鑽機,能打四五千米呢!”這是康世恩的聲音。
“不是一共調了兩個鑽井隊嗎?”
“是,還有一個鑽井隊是32115隊。這個隊的任務是準備打鬆基二井,過些日子也馬上要開工了。”
“噢。這兩口基井都很重要,但第一口井意義更大些,我建議派個得力的隊長去!”
“好的,我把你的意見馬上轉告給鬆遼局。”
餘秋裏和康世恩在車內的這段對話是倆人正準備赴玉門和新疆等西北油田調查考察之前說的。
搞石油勘探的人都知道,要探明地下生儲石油的情況,就先得鑽上那麽幾口基準井。大鬆遼平原,從南到北,從東至西,茫茫幾十萬平方公裏,一億萬年前,這兒曾是一個風景秀美如畫的水鄉澤國,氣候溫暖潮濕,河湖的四周岸頭,樹木參天,綠陰成林……隨著億萬年的地質變化,這裏的湖河以及在此滋育成長的生物也跟著沉積在厚厚的封塵之中,摺疊成鬆遼盆地這本疊疊層層的地質構造巨著。基準井的目的就是通過鑽探獲得這部“巨著”的每一個時代留下的科學符號,也就是說科學家們通過鑽探手段取上的岩芯來判斷地下寶藏到底有沒有、在哪個位置、有多少儲量。鬆遼平原找油初期,根據石油部和地質部的約定,兩個部門在地質調查和地震物探方麵的工作有分有合,主要以地質部為主,而在鑽探和施工方麵則主要由石油部的隊伍來完成。基準井決定著當時鬆遼找油的直接前景,加上隻有石油部才具備深井鑽探的技術與設備條件,因此在兩個部門的技術人員確定基準井方案後,石油部迅速調集了兩個“王牌”鑽井隊來到鬆遼。
這時間應是在餘秋裏執掌石油部帥印後首次赴四川前後與康世恩共同在東北地區布下的一著戰略棋子。
鬆遼第一口基準井確定在黑龍江安達縣建設鄉,距安達縣城47公裏,簡稱鬆基一號井。鬆基二號井確定在鬆遼盆地的東南部的隆起區域,即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登婁庫構造上。這兩口基準井說是重要,但當時石油部在鬆遼前線工作的技術力量少得可憐。像承擔基準井研究隊隊長的鍾其權、參與確定基準井位置的地質工程師楊繼良他們,都才是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餘秋裏有些不放心,讓康世恩從石油部研究院調了資歷相對老一些的餘伯良等人過去。後來在關鍵時刻又搬出了翁文波這樣的大家坐鎮前線,進行技術決策,當然康世恩在這樣的重大技術問題上是跑不了的。
何長工在鬆遼基準井準備開工之前,向餘秋裏叫苦,說秋裏你雖來石油部幾天,但論裝備我還得叫你石油部是“老大哥”,說地質部搞普查和打淺井沒問題,可打幾千米的深井,連台機器都沒有。這份功勞你餘秋裏一個人撈著,我何長工盡管很眼紅,但也隻能望塵莫及。
餘秋裏新來乍到,很一陣得意,可當他一問康世恩,心裏也有些涼:原來石油部的家底也可憐得很。比如32118隊,隻有兩名正副隊長和4個鑽井班,其他方麵的幹部和工人——應該還配有非常重要的鑽井、地質和泥漿技術員可都沒有。32118隊原來在玉門油田,接到命令轉赴幾千裏之外的鬆遼平原後,同誌們下火車一看,要路沒路,要運輸車沒運輸車,要吊車沒吊車,這咋辦?幾十噸重的鑽探設備怎麽才能搬到四五十公裏之外的目的地呢?
“愣著幹啥?沒有吊車還沒有肩膀嗎?學著我的樣——抬!”八路軍騎兵連長出身的老隊長李懷德將外衣一脫,赤裸裸的肌肉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石油戰士的人拉肩扛是從這個時候就開始的。安達火車站很小,但它的歷史不短,俄羅斯人、日本人早在這兒駐足。時過百年後的今年5月,我來到安達火車站時,仍見到俄羅斯人留下的許多建築原物,特別是那座一度被餘秋裏作為大慶會戰指揮部開會用的車站俱樂部建築,百年過去後仍然風貌依舊,令我頗為驚嘆。40多年前,32118隊的石油勘探隊員來到這兒,把重達20多噸的鑽機和兩台同樣分量的泥漿泵靠肩膀從火車上抬下時,引起小小安達站不小讚嘆:這石油工人就是牛啊!咋都是肉蛋蛋捏成的人,他們就那麽大本事?
運輸、安裝,兩個月的螞蟻搬骨頭精神,一座鋼鐵鑽塔聳立於千裏平展展的北大荒草原上,震撼了那兒的百姓。41米高的鐵塔,現在看起來也就是半座普通住宅樓房的高度,可那會兒的鬆遼大地上人們似乎像看到了一個巨人出現一樣,多麽好奇和振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