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的這份充滿激情和期望的命令下,五十七師8000名官兵在師長張復振和政委張文彬的帶領下,隨即成建製地奔赴石油戰線。“石油師”的光榮名字和光榮傳統,幾乎占據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主要光榮和歷史。如今依然在北京健康生活著的原“石油師”政委張文彬老人,經常拿出一張幾十年前他和戰友們接受毛澤東主席改編命令時的老照片,十分自豪地扳指頭數著從“石油師”成長起來的部長級領導幹部的名字:除他本人外,還有宋振明、陳烈民、李敬、秦文彩……而當時“石油師”的官兵基本上都分配到了玉門油田。那時的玉門就是新中國的“工業聖地”,吸引了大批優秀社會青年和支邊人員前來投身社會主義建設。新中國首批進口的汽車、拖拉機、無縫鋼管等大批設備器材,更是源源不斷地運抵玉門……沉寂幾萬萬年的祁連山下,成為全中國人民嚮往和矚目的地方。像朱德、陳雲、鄧小平、彭德懷、葉劍英、聶榮臻等開國元勛先後到過玉門視察。1958年7月,餘秋裏上任不到5個月,在安定四川戰局後,與康世恩等人來到當時占全國產油51%的玉門油田。
將軍部長第一眼看到玉門油田時就非常激動。行程的一路上問遍了康世恩無數問題。作為新中國接管玉門油田的“欽差大臣”,康世恩更是興致勃勃、如數家珍地向將軍介紹了玉門的全部歷史和現狀——
玉門位於祁連山北麓的山腰地帶和山腳的戈壁灘上,西距玉門縣100公裏,東距酒泉市80多公裏,海拔2500米。與萬裏長城西端終點的嘉峪關城樓遙相呼應。早在1600多年前的西晉時,祖先就發現這裏有石油。古文獻《水經·河水注》記載:“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水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為不可凝,燃之極明,與膏無異,但不可食……謂之石漆。”以後各朝代也都有石油的記載。清末名將左宗棠坐鎮酒泉時,曾派人去玉門取油樣送往法國化驗,證明油質十分理想。但當時條件不具備,無法開採利用。到了20世紀初,在中國石油事業的開山鼻祖翁文灝及他的弟子、“中國陸相生油論”創立者之一的謝家榮到甘肅玉門考察後,才真正開始了玉門石油的開採工作。20世紀30年代,在翁文灝安排下,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師的孫健初3次來到玉門考察石油。1937年10月,孫健初在西北試探隊隊長史悠明的引領下,從酒泉向西行進,相繼在玉門縣幾個地方考察,結果在一條名曰“石油河”的老君廟一帶見有幾個農民在河裏撈油。這讓孫健初他們大喜,“玉門有油”,很快報到南京的中央地質調查所。
這時的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是一位與鄧小平同齡同鄉的四川人、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專業(北大首屆地質專業畢業生總共才有4名學生)、從瑞士伯爾尼大學留學回國不久、年僅34歲的著名大地地質構造學家黃汲清(黃後來是大慶油田的最主要發現者之一,名列李四光之後)。瘦小的黃汲清一聽“大胖子”孫健初的報告,欣喜若狂。因為他接手中央地質調查所後,所裏捷報頻傳,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的挖掘工作剛剛完成,玉門又發現大油田,能不讓這位當時中國唯一一個科學技術專業部門的年輕領導者高興嗎?黃汲清迅速將玉門的消息報告了時任行政院秘書長兼經濟部長和資源委員會主任的翁文灝。翁氏聽後大喜,連忙向“蔣總裁”報告。哪知此刻的“蔣總裁”根本沒有工夫管這類事。“九一八”事變,弄得他焦頭爛額。說蔣介石在日本人侵略中國時一心就想投降,似乎不太符合歷史事實。蔣介石開始確實也想“娘稀匹”地跟日本人幹一場,他甚至命令“外交部長”顧維鈞想法爭取內外力量與日本人“抗爭一番”。顧外長接受任務後,在國際上到處找“朋友”聯絡,但“朋友”不夠意思的占多數。顧維鈞隻好把目光轉向國內。那時東北三省吃緊後,關內的中國整個局麵都出現了能源的嚴重緊缺。顧維鈞甚至不得不親自出麵以“顧少川”的名義,串聯財界巨頭周作民,組織了一個“中國煤油勘探公司”,以求一線希望。而顧的公司雖不乏財力,但卻缺少技術,於是找到黃汲清的中央地質調查所。
此事非同小可,關係到國家存亡大事。黃汲清便與政府實業部國煤救濟委員會委員、勘探隊長史悠明商議。
“既然玉門見油花了,那就幹吧!”史隊長倒是個痛快人,說,“過去你先生想和我幹也幹不成,現在財神爺給撥錢了,時不再來呀!”
於是黃、史二人商定,組織一個以“中國煤油勘探公司”和中央地質調查所共同攜手的混合普查勘探隊再往玉門一帶進行普查工作。
就這樣,1937年10月,孫健初帶領隊伍再次赴老君廟,並在冰天雪地裏苦戰6個月,全麵徹底查清了這一帶的生油層地質情況。剩下的就是打鑽出油了!當“孫胖子”寫完《甘肅玉門油田地質報告》時,他猛然發現自己仍是在紙上談兵,說找油找油,可連台鑽機都沒有啊!
這事也難住了遠在南京主持調查所工作的黃汲清。他急步跑到翁文灝那兒求助,翁對他說:“老蔣的家底你不是一點不知道,時下又臨全麵抗戰,哪來鑽機可調?”
將軍部長第一眼看到玉門油田時就非常激動。行程的一路上問遍了康世恩無數問題。作為新中國接管玉門油田的“欽差大臣”,康世恩更是興致勃勃、如數家珍地向將軍介紹了玉門的全部歷史和現狀——
玉門位於祁連山北麓的山腰地帶和山腳的戈壁灘上,西距玉門縣100公裏,東距酒泉市80多公裏,海拔2500米。與萬裏長城西端終點的嘉峪關城樓遙相呼應。早在1600多年前的西晉時,祖先就發現這裏有石油。古文獻《水經·河水注》記載:“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水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為不可凝,燃之極明,與膏無異,但不可食……謂之石漆。”以後各朝代也都有石油的記載。清末名將左宗棠坐鎮酒泉時,曾派人去玉門取油樣送往法國化驗,證明油質十分理想。但當時條件不具備,無法開採利用。到了20世紀初,在中國石油事業的開山鼻祖翁文灝及他的弟子、“中國陸相生油論”創立者之一的謝家榮到甘肅玉門考察後,才真正開始了玉門石油的開採工作。20世紀30年代,在翁文灝安排下,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師的孫健初3次來到玉門考察石油。1937年10月,孫健初在西北試探隊隊長史悠明的引領下,從酒泉向西行進,相繼在玉門縣幾個地方考察,結果在一條名曰“石油河”的老君廟一帶見有幾個農民在河裏撈油。這讓孫健初他們大喜,“玉門有油”,很快報到南京的中央地質調查所。
這時的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是一位與鄧小平同齡同鄉的四川人、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專業(北大首屆地質專業畢業生總共才有4名學生)、從瑞士伯爾尼大學留學回國不久、年僅34歲的著名大地地質構造學家黃汲清(黃後來是大慶油田的最主要發現者之一,名列李四光之後)。瘦小的黃汲清一聽“大胖子”孫健初的報告,欣喜若狂。因為他接手中央地質調查所後,所裏捷報頻傳,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的挖掘工作剛剛完成,玉門又發現大油田,能不讓這位當時中國唯一一個科學技術專業部門的年輕領導者高興嗎?黃汲清迅速將玉門的消息報告了時任行政院秘書長兼經濟部長和資源委員會主任的翁文灝。翁氏聽後大喜,連忙向“蔣總裁”報告。哪知此刻的“蔣總裁”根本沒有工夫管這類事。“九一八”事變,弄得他焦頭爛額。說蔣介石在日本人侵略中國時一心就想投降,似乎不太符合歷史事實。蔣介石開始確實也想“娘稀匹”地跟日本人幹一場,他甚至命令“外交部長”顧維鈞想法爭取內外力量與日本人“抗爭一番”。顧外長接受任務後,在國際上到處找“朋友”聯絡,但“朋友”不夠意思的占多數。顧維鈞隻好把目光轉向國內。那時東北三省吃緊後,關內的中國整個局麵都出現了能源的嚴重緊缺。顧維鈞甚至不得不親自出麵以“顧少川”的名義,串聯財界巨頭周作民,組織了一個“中國煤油勘探公司”,以求一線希望。而顧的公司雖不乏財力,但卻缺少技術,於是找到黃汲清的中央地質調查所。
此事非同小可,關係到國家存亡大事。黃汲清便與政府實業部國煤救濟委員會委員、勘探隊長史悠明商議。
“既然玉門見油花了,那就幹吧!”史隊長倒是個痛快人,說,“過去你先生想和我幹也幹不成,現在財神爺給撥錢了,時不再來呀!”
於是黃、史二人商定,組織一個以“中國煤油勘探公司”和中央地質調查所共同攜手的混合普查勘探隊再往玉門一帶進行普查工作。
就這樣,1937年10月,孫健初帶領隊伍再次赴老君廟,並在冰天雪地裏苦戰6個月,全麵徹底查清了這一帶的生油層地質情況。剩下的就是打鑽出油了!當“孫胖子”寫完《甘肅玉門油田地質報告》時,他猛然發現自己仍是在紙上談兵,說找油找油,可連台鑽機都沒有啊!
這事也難住了遠在南京主持調查所工作的黃汲清。他急步跑到翁文灝那兒求助,翁對他說:“老蔣的家底你不是一點不知道,時下又臨全麵抗戰,哪來鑽機可調?”